清兵入关,为巩固其在中原统治,强制施行“剃发令”,那句名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也就是在此时诞生的,并相继制定了官民服饰制度、服色制度。结果导致了传统冠服制度最终消亡的开始,形成满族服饰的一统地位,从而出现了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四次大变革。
由此可见,传统冠服并非纯粹是汉族自发而固有的,长期以来,传统冠服是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的结果。
【相关链接】
讲究仪表的子路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后,急忙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俸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赵宣子威仪震杀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谥号“赵宣子”。 那时候晋灵公在位,晋灵公年纪不大,却很荒淫,但赵宣子很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王,让君王感到很厌烦。后来晋灵公突然起了一个歹念,雇了一个杀手想把赵宣子除掉。
这个杀手叫锄麑,天不亮的时候锄麑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他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锄麑见他这种仪容、威仪,非常地感动,很是惊讶,就退了出来,叹了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坐着的时候,都毕恭毕敬,这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百姓的父母官,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锄麑就撞树自杀了。赵宣子的那种威仪,让锄麑非常感动和震惊。赵宣子的恭敬,能让锄麑生起这么深的钦佩之情,竟然用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挽救了他的生命。
【延伸阅读】
注重礼仪巧着装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又是一种“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审美情趣,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以至于对生活的态度。
服饰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服饰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蕴甚至不是用语言所能替代的。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适度的人,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穿着不当,则会降低人的身份,损害自身的形象。 所以掌握着装的常识、着装原则和服饰礼仪的知识,这是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美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1.着装应与自身条件相适应。正确的着装,能起到修饰形体、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包括人的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色彩、质地、工艺及着装环境等。服饰美就是从这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
选择服装首先应该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体形、肤色、性格和谐统一。年长者,身份地位高者,选择服装款式不宜太新潮,款式简单而面料质地则应讲究些才与身份年龄相吻合。青少年着装则着重体现青春气息,朴素、整洁为宜,清新、活泼最好,“青春自有三分俏”,若以过分的服饰破坏了青春朝气实在得不偿失。
形体条件对服装款式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身材矮胖、颈粗圆脸形者,宜穿深色低“V”字型领,大“U”型领套装,浅色高领服装则不适合。而身材瘦长、颈细长、长脸形者宜穿浅色、高领或圆形领服装。方脸形者则宜穿小圆领或双翻领服装。身材匀称,形体条件好,肤色也好的人,着装范围则较广,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
2.着装应与职业、场合、交往目的对象相协调。着装要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着装,以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
着装应与场合、环境相适应。正式社交场合,着装宜庄重大方,不宜过于浮华。参加晚会或喜庆场合,服饰则可明亮、艳丽些。节假日休闲时间着装应随意、轻便些,西装革履则显得拘谨而不适宜。家庭生活中,着休闲装、便装更益于与家人之间沟通感情,营造轻松、愉悦、温馨的氛围。但不能穿睡衣拖鞋到大街上去购物或散步,那是不雅和失礼的。
着装应与交往对象、目的相适应。与外宾、少数民族相处,更要特别尊重他们的习俗禁忌。总之,着装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体现“和谐美”,上下装呼应和谐,饰物与服装色彩相配和谐,与身份、年龄、职业、肤色、体形和谐,与时令、季节环境和谐等。
3.整洁大方。整洁的衣着反映出一个人振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褴褛、肮脏的服装,则是一个人颓废、消极、精神空虚的表现。因此,衣服要勤换、勤洗、熨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衣扣、裤扣要扣好、裤带要系好;穿中山装应扣好风纪扣;穿长袖衬衣衣襟要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短袖衫、港衫衣襟不要塞在裤内。文秘人员如果衣冠不整、不洁、不修边幅,不仅显得本人懒惰、萎琐,缺乏修养,也有损于本单位的形象,在社交中可能会使对方产生不愉快、不信任的感觉,导致关系的疏远。
[17子路]
【原文】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①分 下称②家
对饮食 勿拣择③ 食适可 勿过则
【译文】
穿衣服要注重整洁,不在于衣服的昂贵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和家中的经济状况而穿着,才是持家之道。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更不要暴饮暴食。
【注释】
①循:依照。
②称:音chèn,合适,配得上。
③择:挑选。
【评解】
一个人的衣着打扮要大方得体,整齐。不要追求衣服的贵与贱,更不要一味的去追求时尚、追求个性而不惜一切代价。穿衣要根据个人的家庭情况或经济收入来决定,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的年龄、性格,。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注重营养,营养均衡才会有助于健康。然而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偏食、挑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喜欢吃的则一口不动,喜欢吃的则狼吞虎咽。这样的偏食、挑食对孩子的发育尤为不利,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作家长的一定要注意。
【国学小百科】
古人养生法
1.护胸养生法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胸腔的保养,认为保养得当,可抗邪防病,强身健体。胸背部的保护以 保暖避寒为主,此外还要加强胸部的锻炼。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以按摩和击 打并重的护胸养生法。经验证明,此法能宽胸顺气,活血提神,延缓衰老。现代医学研究表 明,如经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并能治疗胸闷、心慌、气急、肋痛等症。
2.静坐养生法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主张要摒弃私欲,在静中养生。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发扬了这一学说 ,创建了静坐术。文学巨匠郭沫若年轻时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后来练习静坐,顽疾消除,一直活到86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静坐时人的耗氧量显著下降,心脏负荷减轻,脑血流 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脑功能得到积极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 使人耳聪目明健康起来。
3.叩齿养生法
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代百岁寿 星冷谦在谈长寿秘诀时,也强调“齿宜常叩”。扣齿的具体做法是:晨起先叩臼(后)齿36下,次叩门(前)齿3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早、中 、晚各叩齿一次,多做更佳。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 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
4.摩腹养生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常以手摩腹”作为养生之道。宋代诗人陆游也常作“摩腹功”。他们都成了古代闻名的长寿者。现代医学证明,摩腹不仅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功能,而且还能加强 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防止胃肠消化功能失调。
5.摩灸足三里养生法
中医针灸歌诀云:“若要身体安,三里永不干”。意思是说,若要使身体安康强健,就得经常灸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在人身360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寓祛病延年之功效。国外医学界 也将此穴称伟保健穴”、“长寿穴”。因此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6.摩腰养生法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又有带脉通过,按摩腰部能补肾益气,强腰健骨,聪耳明目,不仅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而且可以预防腰痛、疏通血气,延年益寿。
7.摩足养生法
摩足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按摩法,能滋阴降火,强腰健肾,益精填髓。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数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从不间断,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擞,老而不衰。据现代医学研究 证明,搓摩足心,可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该处的神经末梢,促进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摩足 还可治疗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咽喉肿痛、高血压、心悸等多种疾病。
【相关链接】
嵇绍抗命
嵇绍是西晋有名的贤士,为嵇康之子,当时任侍中郎。
齐王司马冏不拘小节,一天与董艾等人中宫中闲聊,畅谈国家大事。嵇绍穿着朝服求见,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可命他弹琴让大伙儿乐乐。”司马冏也正有此意,就命人抬琴进来请嵇绍演奏。
嵇绍不愿意,司马冏就说:“今天大家都挺高兴,你又何必如此扫兴呢?”
嵇绍庄重是回答:“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讲究礼仪,端正秩序。我今天穿着整整齐的礼服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些乐工的事呢?如果我身着便服,参加私人宴会,那倒不敢推辞了。”
古时,在什么场合,见什么人,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齐王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后,都很惭愧。
不择饮食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待人宽厚,从不在小事上与人计较短长。宗悫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家境富足,用度奢侈。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而宗悫的桌子上只摆有咸菜和小米饭,并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习惯吃粗食。”宗悫不以为怀,只是照样吃饭,吃完饭便离去,从不因为饭菜差而发脾气。
宗悫胸有大志,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后来,宗悫做了豫州太守,但他并不忌恨虞业,反而认为虞业有才而请他做其长史,宗悫待他很好,并没有因往事与他过不去。宗悫把过去受辱的事看得很开,具有宽厚的胸怀,值得人敬佩。
【延伸阅读】
素食养生益健康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对养生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进展,认为素食包含了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并且素食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因为素食可提高智慧,素食可健康长寿,素食可青春永驻。
一、素食可提高智慧
这种素食可提高智慧之说,见于我国最早的古代典籍。古人“素食多智”意思就是说素食可以提高智慧与判断力,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这一说法,人的头脑活动是由脑细胞内具有正反两种力量交互作用,在人的大脑中不断地冲击,就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谓的“思考”,冲击到最后总有一方面的作用获得胜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决定”。但是要使大脑细胞能够充分发挥其正反两种作用,就必须充分供给大脑细胞所必须的养分,这种养分主要为麸酸、维生素B及氧等。而食物中只有完整谷类及豆类含麸酸、各种维生素B最丰富,肉类则次之,而且份量微少。所以唯有素食的人,才能获得更为健全的脑力,才能使智慧与判断力提高。
二、素食可健康长寿
素食无毒肉有毒,因肉是酸性食物,人体呈现的是弱碱性。素食大多数是出自地上生长的蔬菜、大豆、花生、果品及海藻,既富营养又没有毒素,这类食物可使血液保持碱性,在医学上可以称为碱性食物。因为素食人血液清的原因,所以循环得快,使人身体清爽,精力充沛富于耐力,思考敏捷而且长寿。
胆固醇高人健康的大敌,而胆固醇即以动物的脑、血、神经、血液、胆汁、蛋黄及脂肪等含量较多,如果此类食物摄取太多会引起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症。
酒精能将致癌物质转送到身体组织里去,喝酒的人常会得肺癌、口腔、食道及胃癌。多吃青菜、水果这些碱性食物,可使血液保持碱性,使人清爽,精力充沛,富于耐力,脑力敏捷,并且可长寿。
三、素食可青春永驻
要想青春永驻,润泽皮肤是首要的条件。那就要先从人的身体需要摄取脂肪说起,脂肪的营养价值:1.供给热能;2.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和润泽皮肤;3.帮助维生素的吸收。脂肪过多会使人发胖,易患高血压、脑出血、心、肝、脾、胃等内脏病。脂肪太少会使人消瘦,易患种种衰弱及皮肤病。
脂肪的来源有两种:1.来自动物之身,为动物性脂肪;2.来自植物的核仁,如花生油、大豆油,为植物性脂肪。这两种脂肪差别很大,动物性脂肪为饱和性脂肪,含胆固醇量多,易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也有利于癌细胞的繁殖。植物性脂肪为非饱和性脂肪,能促进胆汁酸的排泻增加,使胆固醇降低,可避免心脏病和各种血管病症。由此可知,素食者食用植物油,实为健身驻颜的一大要素。
现在医学院的营养教材表记载了有关提高智慧最普通之食品营养法,这个表对肉类和素食两项比照,可知素菜食品所含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都超过肉类食品,而且素菜的种类繁多,来源广,又没有毒素,可安心食用,足以证明素食胜于肉食。
紫菜、核桃、花生、黄豆、水果、蔬菜等对我们身体非常有益。我们人体每天需要高品质的蛋白质为40—60克,如果食量过多会导致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加重。同时,也会导致钙的流失。因为蛋白质属于酸性物质,我们人体呈现的是弱碱性。身体里大量的碱是钙,骨头是我们身体的钙银行,所以当我们从肉食里获取大量的蛋白质的时候,骨骼里面的钙就会大量流失来平衡我们血液里的酸碱度,蛋白质摄入多会让钙大量流失,这就是为什么骨质疏松症(富贵病)在发达国家发病率相当高,而在我们大陆一些偏远山区就很少发现这样病例的原因。
酸性体质是万病根源(吃肉后感觉身体疲乏,爱睡觉),身体这部机器并不是吃得多吃得好就能运转好,而是需要能量,并不是多吃鱼肉能量就强,这些多余的高蛋白需要靠我们身体大量的能量来消化它,不仅对身体没有益处,相反吃得太高蛋白的食物会害了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再用以往的偏见对待饮食。
[18养生]
【原文】
年方少①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②
【译文】
年轻人不要饮酒,饮酒有害健康。饮酒过量,胡言乱语,丑态百出,惹是生非。
【注释】
①少:音shào,年纪轻。
②丑:丑陋。
【评解】
“酒是祸之源”,喝酒过度不但对健康不利,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酒是穿肠毒药”,尤其是年轻人,自律能力差,有的时候又爱逞能,不喝则已,一喝就喝得昏天黑地、酩酊大醉,结果不是招惹麻烦就是无端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