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新读
22784100000013

第13章 谨(3)

多少人因为喝酒闹的家庭不和,夫妻离婚,兄弟反目,朋友形同陌路;又有多少人因为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命丧黄泉。

饮酒不但给自己、给家庭带来伤害,同时也会给社会、给他人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俗话说得好:“酒要少吃,事要多知。”酒还是少喝,甚至是不喝为宜。

【国学小百科】

中国酒的发明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四万~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人类最早的酿酒活动,只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

真正称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酿酒生产活动,是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之后开始的。这时,人类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尔后又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这才使得酿酒生产成为可能。《中国史稿》认为,仰韶文化时期是谷物酿酒的“萌芽”期。当时是用蘖(发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脚杯、小壶等酒器,反映出酿酒在当时已进入盛行期。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多属于黄酒。

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丝状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化两个步骤结合起来,对造酒技术是一个很大的推进。中国先人从自发地利用微生物到人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条件选优限劣而制造酒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秦汉,制酒曲的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述了12种制酒曲的方法。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酿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红曲,并以此酿成“赤如丹”的红酒。宋代制酒曲酿酒的技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经》中,记载了13种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与《齐民要术》上记述的相比,又有明显的改进。

中国古代制曲酿酒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发明蒸馏器以前,仅有酿造酒,在中国主要是黄酒。中国传统的白酒(烧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馏酒。而相应的简单蒸馏器的创制,则是中国古代对酿酒技术的又一贡献。

【相关链接】

酒后招灾

古时候有一个宰相叫吕文懿公,一次在他回乡的路途,遇到了一个喝醉酒的人躺在路中间,他的这些随从就马上要去把这个喝醉酒的人赶到路旁。吕文懿公因为存心仁厚,就说:“我们就绕道好了,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后来过了不久,吕文懿公听说,那个醉汉被判了死刑,听到这个消息,吕文懿公很后悔当初把路都让给他。因为这个人明明知道宰相来了,他连宰相都敢挡,胆子何其大大!之后宰相还绕路走,这就会使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愈来愈嚣张,所以才有后来犯下死刑的大罪。

吕文懿公反思,当初假如把他送去官府给他以适当地处罚,可能他会有所警戒,今天就不至于会犯下这么大的错。所以吕文懿公存心仁厚是正,却因为姑息醉汉,结果反而害了他。

刘伶醉酒

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喝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于是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至今,在白水县大杨乡康家卫村杜康墓对岸,一小溪之隔,便是刘伶之墓,石砌而就。古代流传下来的《杜康造酒醉刘伶》一书中写道:“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这虽是夸张的民间传说,但杜康酒确实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誉。

【延伸阅读】

饮酒养生小窍门

1.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

2.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喝酒前喝牛奶,牛奶会在胃里形成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保护胃的作用)。喝酒时且忌不能饮用冰水、柠檬水等刺激性的饮料,不然前面的牛奶就白喝了。

3.喝酒时,不可一饮而尽,须分成几口喝。许多人饮酒常讲究干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觉得痛怏,才显得豪爽。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喝酒不宜太多太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肾、肺五脏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别不能损伤。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

4.勿混饮。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合有乙醇外,还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另外,药酒也不宜用作饮宴用酒。药酒中一般合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作饮宴用酒,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矛盾,令人不适。

5.酒后不可以喝醋、喝茶解酒,这些都是误区,醋和茶都不能解酒。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未彝尊也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今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孪”现代科学已证实了他们所说的酒后饮茶对肾脏的损害。据古人的养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白萝熬汤解酒。

6.酒后如发生呕吐不止,应立即找来矿泉水一瓶灌下,以免胃里没有东西而呕出血来。

7.呕吐完后,不可立即进食,尤其是一些烧烤类食物。

8.睡觉之前在床头放置盆之类的容器,以免睡后惊醒欲呕吐在还未到达洗手间之前已呕吐出来。

9.翌日,若感胃酸,请服用胃舒平,等胃酸缓解后再喝水。若感胃痛,可适情况服用其他胃药,且不可服用止疼药,因为止疼药对于胃疼疗效胜微。

10.早点可选用逗浆、牛奶一类热饮。缓解一下胃的不适。

[19杜康]

【原文】

步从容① 立端正 揖深圆 拜②恭敬

勿践阈③ 勿跛④倚⑤ 勿箕⑥踞⑦ 勿摇髀⑧

【译文】

走路时步履要从容稳重,不慌不忙,站立时要端正;问候他人、行礼时无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

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劈开腿坐着,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轻浮、傲慢,不优雅的举动。

【注释】

①容:从容。

②拜: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③阈:音yǜ,门坎儿。

④跛:音bǒ,像瘸了一条腿一样。

⑤倚:斜靠着。

⑥箕:像簸箕一样。

⑦踞:蹲坐。

⑧髀:大腿。

【评解】

一个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一个人如果走路弯腰驼背,会让人觉得萎靡不振。有人走路,头向来就是低低的,或是往前冲;有的人走路的时候不经意,嘻嘻哈哈;有人站的时候也是很难看,坐的姿势也不端庄。这都会给人没有礼貌、没有家教的感觉。

若看到家里人或亲戚、朋友走路不好看,要立即给予纠正。一个人立得正,才会行得端。想成功先成人,想成人先要学会严格律己,严格律己的外在表现就是不急不徐,不骄不馁,不倚不倨,这就是心正身正从容处世了的道理。

在站立或者坐着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或倚靠东西,那个姿势会很难看,也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让踩久了会坏掉,所以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

在坐的姿势当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不要随心所欲,怎么舒服就怎么坐,这样做不但不礼貌的,也很不可取。坐的时候我们要端正姿势,不要把两脚叉的很开,或翘起二郎腿,尤其女性这么做就更不文雅,还会惹人非议,更不要坐在那不挺的抖动双腿,这样做很文雅。

【国学小百科】

古代的拜礼

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有“九拜”。《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等,也都用此大礼。

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一般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表示对人家恭敬。

空首。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

吉拜,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

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

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

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再拜,先后拜两次。

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相关链接】

祢衡之死

东汉末年,河北平原郡有一位名叫祢衡的名士,他自幼饱读诗书,精于韬略,以能言善辩闻名于时。后来受到北海太守孔融的赏识,被聘为幕宾。孔融十分器重祢衡的才干,为了使他能有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特意将他推荐给了曹操。

祢衡自恃有才华,看不起别人,见了人很没礼貌。他说:“当今世上最著名的是孔文举(孔融),其次就是杨德祖(即当时的另一个才子杨修)。其他的人均碌碌无为,不足称道。”

曹操明知祢衡性情高傲,却故意让他充当一名鼓吏,以此来羞辱他,祢衡却裸身击鼓骂曹,反将曹操羞辱了一番。老奸巨滑的曹操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他知道荆州的刘表是个性情暴躁的人,如果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依刘表的脾气非把他杀了不可,这样一来,非但可以将祢衡除掉,自己还可不担那杀害名士的恶名。不出曹操所料,祢衡到了荆州之后果然激怒了刘表,最后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杀死。

由此看来,个人的修养看似小事,但有时也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祢衡正是由于他的高傲不拘礼节,最后引来了杀身之祸。

【延伸阅读】

培养优雅的举止

举止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礼仪表现形式,除了口语的礼仪外,它讲究的是人体动作与表情的礼仪。它通过人的肢体、器官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符号,也叫人体语言或肢体语言。不言而喻,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好似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他的文化蕴涵、知识水准和道德修养。日常生活中如何说话办事、待人接物才能恰到好处而不失礼节呢?

1.说话办事,稳重而不冒失。稳重,就是要求我们说话办事要三思而行,考虑成熟,再付诸行动。稳重不仅能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再交际中也可以给对方一种老练、沉稳、可靠的印象。稳重原则是:遇事不慌、六神有主;该快则快,快而不乱;该忙就忙,忙而不慌。与稳重相反,冒失的行为不仅不美,而且也显得轻薄浮浅。冒失不仅仅事无礼的,它还透露着一种潜在的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感受的自私意识。所以冒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事不可低估的。

2.待人接物,大方而不畏缩。大方,是自然大方。弱不凌,强不惧,是大方;高不攀,低不弃,也是大方;别人有求于你,能办到就尽快的答应,这是大方,做错了事情就勇敢地去道歉,这也是大方。而畏缩是一种不自信,不勇敢地表现,畏缩的本质是一种自卑情结,畏缩的表现太多了:当你在公共场合被人点名出节目或说几句的时候,而你百般退让……畏缩与大方仅仅一步之遥,当你勇敢的站出来袒露你自己的时候,大方就如期而至了。

3.面部表情,自然而不做作。一个人的思想、情绪以及种种复杂的情感都能从面部部表情找到答案。在交际中常见的有失礼仪的面部表情要算是嘴巴了,如:撇嘴、努嘴、咧嘴等,不仅不雅观、引人反感,而且表示了对人的轻视、鄙视和不信任,甚至还有一种嘲讽的意味,在交际中一定要杜绝。正确的嘴巴表情运用只有两种:一种是嘴角含笑,另一种是微闭微张,这才能显示对人的尊重和友好。

4.无论是离家出访还是应邀作客,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里,因而,平时的举手投足都要注意,尽量给人一个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良好形象。

做客他人家做客时,进入室内之前应敲门。未请入,不可闯入;未请坐,不可坐;雨伞等物,应留于室外或主人指定处;主人有事,应速退去;未见主人,可留便条;旧客去时,新客应起立相送;访问时间要选择在主人方便的时候;室中珍贵之物,未经主人允许,勿要拿起耍弄;坐应讲究姿势,注意适当和自然,如坐得笔挺,不敢动弹,未免拘束,主人也尴尬;坐没坐相,翘腿乱抖,就放肆了,主人会难堪;作客不可始终不作声;不要时常看手表,或做出心烦意乱的样子;初访,不宜久坐;探望病人,应注意安静,要尊重医护人员的意见;亲友、同事、同学、老师生病,应去探望,但不宜久谈;平时不相识者,不可贸然造访;说了告辞,应立即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