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3月,太平军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在永安滞留期间,进行了休整补充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队伍增至50万,声威大振。2月,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进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八国联军侵华
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也日益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据此,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的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七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8月4日,联军两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
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的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
小知识
八国联军的罪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开始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三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侵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城一片残垣断壁。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惨遭杀戮。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5亿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虽然保住了清政府权位,但却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原叫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活动。义和拳信神练功,其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其活动一直受清政府的查禁和镇压。1898年以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集中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运动揭开序幕,迅速发展壮大,势如燎原烈火,很快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北部,震撼全世界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总和。从19世纪开始,随着列强势力向中国的不断扩张,宗教成为他们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外国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随着传教士的日益专横跋扈,人民的反抗也愈来愈强烈。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的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铁路、矿山权益,企图瓜分中国。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收罗土豪劣绅、流氓恶棍入教,作为教民,霸占土地,欺压百姓。清朝官吏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庇护教士、教民,压制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老百姓纷纷加入义和团。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每坛25人,设有坛主。入坛的人都要焚香宣誓,并严格遵守“不扰民、不贪财”等戒条。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仇恨外国侵略势力带来的铁路、轮船、洋货、教堂等,见到这些就必毁之而后快。
随着义和团反帝斗争声势日益壮大,帝国主义愈加惊慌,不断催促清政府采取措施镇压义和团运动,还公然干涉清政府内政,责令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随后,帝国主义又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义和团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奋起反抗,给了侵略者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推行了以举办近代军用及民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涉及外交、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史称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期间,曾向外国购买大量新式武器,改进军队的装备。1861年(咸丰十年)初,恭亲王奕奏请联络外国,对付“发捻”,并提出变通外交、通商、教育的一些旧制,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遂被朝廷采纳。同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以奕主持,综理洋务事宜,设南北洋通商大臣,办理地方交涉事务。
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起家的地方实力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是推动洋务运动的重要力量。他们先购买洋枪洋炮,19世纪60年代后转向办厂制造,打出“自强”旗号。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内军械所,试制枪弹。1862年(同治元年),李鸿章又率淮军到达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次年,将其中一所迁至苏州。
军用企业出现:太平天国失败后,军用企业的创办进入高潮。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生产枪炮弹药并修造轮船,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同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将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扩建成金陵制造局。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建成福州船政局。
1867年,经奕奏准,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成立天津机器局。
70年代后,左宗棠在兰州、岑毓英在昆明、瑞麟在广州、丁宝桢在济南和成都、吴大澂在吉林、张之洞在汉阳、刘秉璋在杭州、刘铭传在台北,都建立了类似的企业。
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为止,全国已有大小19个近代军用企业。企业采取官办形式,资金由清政府拨给,产品统一调拨,内部机构仍按官办工场旧制。
民用企业出现:军用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庞大耗费也使清政府财政拮据。从70年代起,洋务官僚开始提出“求富”主张,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他们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的形式,建立起一批近代航运、采矿、通讯、纺织、冶炼等企业,实行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并举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