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的力量
22995400000010

第10章 成就事业的良好工作习惯(5)

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拿牛刀杀鸡,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就像武术中没有绝招一样,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策划市场等,也不会有什么绝招。所谓的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所以,我们只能从基层做起,不能眼高手低,心浮气躁。

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世界旅馆业大王希尔顿就是一个注重“小事”的人。希尔顿要求他的员工:“大家牢记,万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饭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顾客的阳光。”正是这永远的微笑,让希尔顿饭店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其实,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士兵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打扫房间、整理床单等小事;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听电话、整理报表、绘制图纸之类的小事。我们每天的工作可能就是重复地做一些小事,但是,我们不能对此感到厌倦、懈怠或者是应付,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而工作中无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须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这是很多演员的座右铭,体现的也就是“工作中无小事”的本质,作为任何岗位上的员工,都要扮演好工作中自己的角色。

“工作中无小事”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完善的执行能力。责任感是不容易获得的,原因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比如,为多睡一会儿而迟到,为了吃午饭而早退,随便扔掉尚可以使用的办公用品等等,你是否克服了这些小毛病而获得了责任感呢?责任感虽是简单的,但都是无价的。要将责任感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体现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没有责任感的工作者,不是优秀的工作者,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工作中无小事”归根到底说的是一种工作态度,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么他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工作琐碎、辛苦,那么他在工作中也就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要把自己做的工作看成创造事业的要素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不要把工作单纯地当做获取衣食住行的工具,是生活的代价和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样才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木桶原理”讲的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最差的那块木板。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就是只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小事做好,才能为公司的总体工作和大事奉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无限的爱”日用品和化妆品连锁超市DM在德国遍地皆是。这家企业的老板名叫格茨·维尔纳,现已拥有1370家连锁店、两万名员工,2002年的销售额高达26亿欧元。维尔纳也是同行业中最富有的,2003年年初时他的个人财产已达到9.5亿欧元。

30年前,格茨·维尔纳白手起家创建了DM连锁店。他有自己的一套注重细节的经营理念,有时还会因为注重细节做出一些特别“古怪”的事情。

有一次维尔纳走进一家DM分店时,他要求分店经理拿扫帚来。这家分店的经理把扫帚递给维尔纳,非常疑惑地说:“维尔纳先生,我不明白您要它做什么?”维尔纳指着地下的灯光说:“您看,灯光的亮点聚在地上,什么作用也没有。”于是,维尔纳用扫帚柄拨了一下上面的灯,让灯光照在货架上。

把灯光照在正确的位置上,维尔纳先生给他的员工做出了表率。这让他的员工很受启发,也让他的员工深刻地体会到了工作中无小事这个道理。

当然,“做小事”是一回事,“做好小事”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你带着一种消极的心态对待“做小事”,敷衍小事,浅尝辄止,则有可能连“做小事”的机会都将丧失。小事做起来是枯燥的,它需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做“百年老店”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就是要一个一个抠细节。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他能否把事情的细节做深、做透、做好,因为细节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细节却见水平、出专家,有时候甚至定胜负。

年轻员工朝气蓬勃、血气方刚,渴望一露锋芒、一展风采,渴望干一番大事业,这本来是一种很可贵的创造力。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种力量将很难持久。不少年轻员工把“做小事”与“成大器”对立起来,认为“做小事”是埋没人才。实践告诉我们,不会“做小事”或“做不好小事”的人,很难有大的作为,不会“做小事”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做小事”又不仅仅停留在“做小事”上,在力求“做好小事”的过程中培养做大事的能力,是年轻员工成才的必由之路。年轻员工应当在“做小事”并“做好小事”的过程中培养“成大器”的能力。实际上,我们倡导“做小事”并不是要青年人甘于平庸,甘于沉浸在具体的事务当中。恰恰相反,正是为了他们“成大器”,才要求他们“做小事”并“做好小事”的。

当然,“做小事”也不等于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做简单重复的事情。在“做小事”的过程中,之所以反复强调“做好小事”,就是因为要在这一过程中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方向、方法,力图在创新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之所以“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因为鸭子每天都在水中,熟悉冷暖的细微变化,因而它能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人的层次高低不仅是看你读了多少书,更重要的是看你做事的能力,不会做小事的人肯定也不会做大事。学历高低只能证明你的文化程度,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当然,如果文化素养较高,又能潜下心来做事,那就更好了。所以,立志成才的员工,要能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从做好本职工作开始,在不断成熟中成长,在不断成长中成才,既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为日后“成大器”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当你具备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眼力,具备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智慧,“成大器”则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

于细微处见精神

习惯的养成,好似通过一再的重复,细绳变成了粗绳,然后再进一步变成绳索。每一次我们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增加并强化它,绳索又变成缆绳,再变成链子,最终就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工作时重复旧习,不善于从一件小事开始观察,并寻求改变和突破,是许多人不良的习惯之一。如何反其道而行之呢?

有一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在公司做的工作,连小孩子都能胜任,这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

当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时,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没几天,他便开始对这项工作厌烦了,他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便集中精神注意观察这项焊接工作。

他发现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三十九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够节省成本呢?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三十七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实用。他并不灰心,又研制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

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这“一滴”积少成多,能替公司带来每年五亿美元的新利润。这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炼油业百分之九十五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改良焊接剂”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普通人工作时往往会忽略的平凡小事,他却特别注意。

不管是谁,想要在工作习惯上有所突破,首先要考虑的是:“我想做什么事?”或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这种强烈的目的意识,你才会集中精力,并调动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有意或无意中使你所关注的事情有所突破。

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来讲,有些习惯虽然不好,但它们可能无碍大事,不会产生直接的冲突和严重危害;而有些则是我们克服危机的大敌。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终生。

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有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她常给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来往于东京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一件趣事:每次去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边。经理询问小组其中的缘故。小姐笑答道:“回去时,富士山在您的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替您买了不同的车票。”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这位德国经理大为感动,促使他把对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提高到1200万马克。他认为,在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家公司的职员都能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确实如此,细节都注意到了,还有什么大事做不好呢?

不要小看小事、细节,更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好小事的习惯,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学毕业的他去一家着名公司应聘会计工作,那家公司人事部对他的资料相当满意,所以去面试的时候,接待他的人事部主管对他极为客气,他更加自信了。等财务经理开始对他进行面试时,几句寒暄之后,便转入正题,财务经理说想考他几个会计科目方面的问题。他一听觉得如此简单的问题,对博学多才的自己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就有些迫不及待地说:“你说吧,你说吧。”

他回答的时候几乎是不假思索,应对如流,同时还旁征博引,他想用自己的学识来赢得这位经理的赏识。一个小时后,他被宣布留用了。他觉得成功是如此容易,不禁有些飘飘然了。

第一天上班,财务经理交给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据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就是一个数字转抄的事儿。一千多张凭证他两天就抄完了。他觉得让自己干这样的事情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于是去跟财务经理交差的时候,言语之间颇有微词,委婉流露出想干点“重要一些的工作”的意思,但财务经理依然是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只是让他去跟总账进行核对。

这一核对不要紧,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对不上账,几十笔金额要查出错误可不是件易事,一遍遍地核对来核对去,就是对不上。他慌了手脚,开始怀疑是总账有误。于是他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他自己并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

财务经理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笑笑说:“小伙子,世上好像任何事都是相对的。没有太绝对的吧。”他不以为然。财务经理就将他所登录的明细账拿去复核。结果不到十分钟就查出了一笔错误,333786他不小心误写成了33786。

他满脸通红,无言以对。财务经理当即让他去人事部办理离职手续,无论他怎样苦苦求情,都未能让财务经理收回成命。

另有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经历正好与其相反。恰科年轻的时候,到一家很有名的银行去求职。他找到董事长,请求被雇用,然而没说几句话就被拒绝了。当他沮丧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宽敞的大门时,发现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个图钉。他弯腰把图钉拾了起来,以免图钉伤害别人。

第二天,恰科出乎意料地接到银行录用他的通知书。原来,就在他弯腰拾图钉的时候,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见微知着,认为如此精细小心,不因善小而不为的人,非常适合在银行工作,于是改变主意录用了他。

果然不出所料,恰科在银行里样样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后来,恰科成为法国的银行大王。

这两位求职者的戏剧性经历正应了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习惯就像一只巨大的飞轮……正是它,使得那些从事最艰苦、最乏味的职业的人们没有抛弃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选择的范畴内与生活展开搏斗,并为那些自己虽然并不认同,但却别无他选的某种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它,把不同的社会阶层清晰地区分开来……

哪怕只有25岁,你也能够从这个年轻人的身影上一眼看出未来的推销员、医生、律师,或是首相;哪怕只是一句话,你也能够从中分辨出细微的主观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在表明,他们总有一天逃不过某种命运,就像是衣袖上会出现的褶子一样。我们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塑造成形就很难改变,不过,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

“不但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自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创造性地将这个观点运用于解决企业问题后,改变了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把他们的关注焦点从弗雷德里克·W·泰勒的效率主义引向了效果,从而开创了管理学的第二个里程碑。

麦肯锡一位资深咨询顾问曾说:“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他说: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的最大秘诀就是,每一个麦肯锡人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先确保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这是一条对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告诫。他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如果我们一时还弄不清楚“正确的道路”(正确的事)在哪里,最起码,那就先停下自己手头的工作。

有一个故事对此做了极好的解答。故事说:有一次,一个人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就请来邻居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这位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主人遵从邻居的意见,让邻居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时,邻居又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邻居说,“得磨一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