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的力量
22995400000009

第9章 成就事业的良好工作习惯(4)

今天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而是一个合作的时代。中国北方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上飞扬的雪花很轻,落在身上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但如果有了北风,我们就会感觉到雪花也有些厉害了。这是雪与风合作的结果。再如果把雪团在一起,形成一种合作关系,那就会更有力量。所以说合作无处不在,任何人要想成功都需要与人合作。

清末名商胡雪岩,自己不甚读书识字,但他却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哲学,归纳起来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是一句杭州俗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相互帮衬。人抬人,人帮人,人要办的事才会顺利,人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他善于观察人的心理,把士、农、工、商等阶层的人都拢集起来,以自己的金钱优势,与这些人协同合作。由于他长袖善舞,所以别人也为他的行为所打动,对他产生了信任。他与漕帮协作,及时完成了粮食上交的任务。与王有龄合作,王有龄有了钱在官场上混,胡雪岩也有了机会在商场上发达。如此种种的互惠合作,使胡雪岩这样一个小学徒工变成了一个执江南半壁钱业之牛耳的巨商。

话虽如此,真正窥得其妙,并加以运用的人却并不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想成就一番事业,少不得要借助众人拾柴之势。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是个包袱,但只要用得巧妙,也可以成为一块成功之路的叩门砖。“相互帮衬”正是一个帮人帮己的诀窍。

当年,胡雪岩扶助王有龄做了湖州知府,他在开办钱庄之初就有让自己的钱庄代为打理府库银两的打算,也有了着落。但是,真正要使这一打算变成现实,还要过一关,就是要打通钱谷师爷的路子。旧时的州县衙门,都有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师爷名义上虽只是州县的幕友,但由于这些人都师承有自,见多识广,常常是州县官们也不敢轻易得罪的角色。师爷向来独立办事,不受东家干涉,表面平和的还与州县老爷敷衍一下,专断的甚至对州县老爷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要代理湖州府库,也就不能不笼络他们延请的钱谷师爷。

在笼络师爷的过程中,胡雪岩和王有龄就演了一出“花花轿儿人抬人”的绝好的双簧。王有龄在署理湖州正是端午期间,给胡雪岩提供了一个机会。他打听好已经接受延请到湖州上任的刑名、钱谷两位师爷在杭州的家眷所在,于是决定给他们送去过节礼物。不过他是以王有龄的名义送的。这两位师爷自然要感激王有龄的好意,但等到他们拜谢王有龄时,王有龄却说这原是胡雪岩的心意。这样一来,师爷不仅见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知道了大人的意思。好事做了一件,交情却落了两处。一帮一衬不过言辞之间,却使得极巧妙。事实上,这出双簧也并不是胡雪岩和王有龄事先商量好要这样演的,而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如此做了,可见胡雪岩、王有龄两人都深谙这“花花轿子人抬人”的相互帮衬之道。

相互帮衬往往不在于你帮的心是巨是细,出的力是大是小,有时候甚至也不过是些惠而不费的小节,比如王有龄、胡雪岩演的那出双簧,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而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心思用得巧,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胡雪岩和王有龄之间一帮一衬,一下子就收服了人心。例如当胡雪岩和王有龄找到湖州钱谷师爷杨用之,提出要以自己的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和乌程县库时,杨用之不仅毫不为难地满口答应,还为他引见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湖州征纳钱粮绝对少不了的,也绝对不能得罪的“户书”郁四。而郁四后来也成了胡雪岩生意上的牢固伙伴和得力帮手。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不单是胡雪岩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之所以需要合作,首先源于你的能力有限,同时也因为你的能力倾向与其他人不同。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也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惠互利,就会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因此,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便神通广大如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完成取经大任。然而,我们却能够通过建立人际互赖关系,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团队而言,成员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协作至关重要。如果企业内的员工置团队利益于不顾,只打个人自私自利的小盘算,好耍阴谋,玩手段,那么只会是损人不利己的下场。

有一则寓言说:有三只老鼠一块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他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就喝不到油,愈闻愈垂涎。喝不到油的痛苦令他们十分焦急,但焦急又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他们就静下心来集思广益,终于想到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他们取得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油,有福同享,谁也不能有自私独享的想法。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他想:“油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一点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痛快喝个饱。”夹在中间的第二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岂不要喝西北风吗?我干吗这么辛苦地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独自享受一切呢!我看还是把他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第三只老鼠也暗自嘀咕:“油那么少,等他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他们放了,自己跳到罐底饱喝一顿,一解嘴馋。”

于是第二只狠心地放开了第一只的尾巴,第三只也迅速放开了第二只的尾巴,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头去了。等他们吃饱喝足后,才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浑身湿透,加上脚滑缸深,他们再也逃不出这个美味的油缸。最后,三只老鼠都淹死在这个油缸里。

一位员工不管你个人多么强大,你的成就多么辉煌,只有保持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这一切才会有现实的意义。企业就是靠这些员工的团队合作优势来赢得利益的。

具有长远目标的人知道任重道远,他会清醒地意识到,光凭一己之力太有限了,要想实现大目标,需要的是众志成城和齐心协力——即要加强团队协作。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任何以牺牲组织和他人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最终必定为组织和他人所抛弃。

就连动物与动物之间也懂得这一道理。一天,三只饥饿的小狗遇到了一匹大斑马。小狗们望着高大的斑马无计可施,但聪明的小狗还是想出了合作制服斑马的办法。它们是这样将一匹大斑马制服的:第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鼻子,第二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屁股,第三只小狗则咬斑马的腿,持续攻击一段时间之后,斑马终于倒下了。

三条小狗能够吃掉一匹大斑马,其秘诀在于: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分工明确,使人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善于合作,能产生巨大威力,使任务更容易完成。

美国历史学家埃德温·赖肖尔赞扬日本人比多数西方人具有更多的集体倾向,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团体生活中形成了这方面的高超技巧。

关于这一点,天空中飞翔的雁阵也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事。

秋天,当雁阵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飞过蓝天白云时,不知你是否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大雁为什么要整齐地列阵远翔呢?莫非,它们要向我们人类展示自己的飞行艺术?

实际上大雁并非要向我们表演它们的飞行技巧,它们之所以采用人字阵或一字斜型的阵式飞行,是它们在长期适应中所形成的最省力的群体飞翔形式。当雁群以上述形式飞行时,后一只大雁的一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翅膀扇动时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自己的飞行省力。当飞行一段时间、一段距离后,大雁们左右交换位置,是为了使另一侧羽翼也能借助空气动力以减缓疲劳。

由于大雁既具有惊人的个体飞翔能力,又富有令人叹服的团队精神,因而,它们的两翼似乎有了灵性,使它们能够以轻松自如的风姿在空中飞翔。由此,可以想到员工的团队精神。大凡胸怀大志并取得成功的人多善于从自己的同伴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同行那里获得无穷的前进动力。

比尔·盖茨再三对微软的员工强调:“如果有一个天才,但其团体精神比较差,这样的人微软坚决不要。微软需要的不是某个人鹤立鸡群,而是携手前进。”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融入团队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因此要时刻告诉自己:我不是万能的,我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而要想成功地融入团队,就必须要有理解、宽容的待人态度,要设身处地理解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要与人为善,宽容大度;要配合默契,热情有度;要真诚待人,以此来赢得他人的信任、尊重和友谊。

工作中无小事

在军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战场上无小事。意思是,在战场说,每一位军官和士兵都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心,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对战场上出现的任何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迅速做出准确的反应和决断。而“战场上无小事”同样适用于企业,适用于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因为,在工作中也没有小事。一个人小事做不好,工作粗枝大叶,是难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况且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机会实在少而又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是做一些具体小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想做小事的人,一种是做不好小事的人。大事做不好,小事不想做,是第一种人的写照,他们认为自己有水平,有能力,对一般的事弃而不做,不加理会。第二种人愿意做小事,但意识里将小事做好的要求和标准下降,敷衍应付,漫不经心。这两种人到最后是一件事都不能做好。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单位情况、加强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会、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日后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通过小事,可以折射出你的综合素质,以及你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从干小事中见精神,得认可,“以小见大”,赢得人们的信任了,你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

有太多的人,总是对事物的细节不屑一顾,过于自信,殊不知,我们普通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要做好每一件小事,首先要在理念上对小事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大事是由若干小事构成的,世上无小事,对每一件小事,都要当成一件大事来做。只有认真、踏实、勤奋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是我们做事的原则。

一个人只有在经过了“做小事”并“做好小事”的“炼狱”之后,才有可能到达“成大器”的“天堂”。一个人的成才是这样,一个企业的成功也是这样。为什么想干大事的人很多,干成大事的人却很少,原因也许正在这里。

不少青年人不能“成大器”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正是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做小事”与“成大器”之间的关系。

汤姆是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福特公司的一名职员。20岁时进入该公司工作,刚进入公司时他一直在基层工作,从最基层打杂开始,哪里有零活他就到哪里去。经过5年的磨炼,他几乎去过生产汽车的所有部门。在这5年中,他虚心好学,从最基本、最小的事做起。经过5年他已经掌握了整个汽车的装配过程。经过奋斗,他开始崭露头角,很快就晋升为领班。在这么大的公司中成为一名领班的确不容易。他成功的法宝就是从小事做起。

如打杂是小事,但汤姆却能在工作中学到许多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他总是利用做每一件小事的机会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中培养了自己的处事经验、技术经验,对公司的各部门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从事的是打杂的小事,但他从这些小事中成长起来了,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员工。小事为他以后成大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年轻员工来说,脑子里要有两个概念:第一,“做小事”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成才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第二,年轻员工要在“做小事”并“做好小事”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做大事”的能力。

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不大可能一开始就给每个年轻员工一件“大事”去做。这就是说,“做小事”是“成大器”不可逾越的阶段。对每一个具体的工作而言,所谓“大事”可能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些具体的小事。养成将一件一件具体事情做好的习惯,正是“成大器”的开端。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将来所要成就的大事的一个分子的时候,“大事”与“小事”将得到统一,“小事”也就成了“大事”。如果连这些具体的小事情都做不好,所谓“成大器”就根本无从谈起。

有人在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愿意做一点儿小事,但后来可能会以种种理由而放弃,或者嫌小事太小,或者嫌小事太多。有人说,我讨厌做小事,我希望做喜欢做的事。兴趣是事业的向导,如果你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确实没有兴趣,我们希望这样的年轻人,最好换一份工作。当然,这是要在择业时就解决的问题。如果当前的工作确实是你的选择,你也希望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除了从“做小事”并“做好小事”开始之外,你将别无选择。

如果一位员工能够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做小事”,通过深入实际、刻苦钻研、寻找规律来不断丰富自己,从而“做好小事”,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就可能在不期然间叩响你的房门。还有一点,“做小事”容易出成绩,更能展现你的才干,你就更容易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此外,还要做事做到位,把小事做透,把小事做细。如果粗枝大叶地去做一件小事,那是不可能做好的。将小事做细,就是将小事做到位、做透彻。将小事做细一是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细节的实质,才能将事情做细。一件小事中会有无数个细节问题,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将事做成功。善于观察和分析小事中的细节,从细节上做文章,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事情做不到位,事情就不会完;事情做不透,事情会再来。只有将事做到位、做透,才能彻底将事做完。因此,要将小事做好,就要努力把小事做细,让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