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人才的竞争,还将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人成功的实质,并不是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阻止别人的优秀,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唯一道路就是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内在的品性与能力,从而改变外在的处境与地位。“欲胜人者必先自胜。”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成功者。
搭上学习的高速列车
如今的职场上,到处充斥着无形的竞赛和激烈的竞争,即使已经努力地工作,担忧、烦恼、沮丧仍然伴随着不少看上去风光无限的白领人士。于是有人说:除非不进装潢考究的写字楼,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患上“白领过敏综合征”。最大的过敏来自压力,白领是中流砥柱,个个年轻气盛,免不了要激烈竞争,正如乘电梯,挤不进去,就永远落后。于是每天就不得不紧张地思考如何混得更好而不至于被炒鱿鱼,久而久之,神经就变得有些敏感,连老板在饭馆里请吃烤鱿鱼都要过敏。据不久前某咨询公司对2100多名职场白领所做的调查,有85%的白领认为自己缺乏职业安全感。究其原因,有的是所处行业普遍的竞争危机,也有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限制等等。
要想不被炒,就得去学“MBA”、学“BEC”,还要逼着自己去关注比尔·盖茨,关注科特勒;要会分析恒生指数和“收益率曲线”;要研究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要搞懂消费品市场,要……总之,你必须博学,学到一人能干两人的活,学得你看见书店就过敏地往里钻。
正如一位白领所说:“公司越大越往上走就越艰难,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越高。我觉得现在我的能力已经快到极限了,需要充电了。公司发展得越好,我的危机感也越强。”
人们深知,现在的就业市场越来越严峻,稍一懈怠,就有可能因为落伍而遭淘汰,从而“毁”掉手中的金饭碗。更主要的还在于,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人才的竞争,还将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甚至有人不无危言耸听地宣称: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或者说不能持续学习的人。
因此,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许多公司都强化和普及终身教育的理念,并把普及终身教育理念纳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重视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创造学习型环境。作为个人来说,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单位里多余的人,就要注重学习,转变一纸文凭定终身的旧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学习新本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自我武装、自我超越,使自己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许多员工都将投资和消费的很大一部分用来充实和完善自己,以增强自己为事业打拼的实力。正如有人所说的:每到一个驿站,我们都需要补充电能来面对下一个冲刺,终点就是我们理想的美丽人生。我们在人才高速路上奔跑,我们在寒夜孤灯下苦读,我们在新的课堂里钻研,我们也在汗水和泪水中赢得掌声,这一切就在于我们永不停止的充电行动。
王小姐是刚从学校被招聘到外企工作的,现在这份工作特紧张,主要问题还不是工作期间的负荷太大,而是工作之余的充电学习。在学校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自己的时间也比较充裕,但到了外企工作就不行了,学习、培训是员工自己个人的事情,完全在工作之外才能进行。
在外企工作的最大收获就是觉得不学习会被淘汰,大学里的那些知识根本不够用,必须随时补充。现在,王小姐正准备考MBA,因为学习时间有限、课程安排非常紧张,她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与其他同事相比,王小姐在工作上和他们一样全身心投入,但他们比王小姐更轻松,王小姐总是觉得有人不停地在逼迫她学习、逼迫她进步。
另一位已坐到公司副总经理位子上的王女士,也是不敢松懈,充电不止。她说:“职业危机感,我看现代人身上多少都有点,毕竟不是从前吃‘大锅饭’的年代了,尤其是女性白领,家庭事业两头兼顾,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就拿我来说吧,进公司的时候是大专学历。这学历现在听来是低了点,但当时还算是可以的,再加上自己年纪轻、肯吃苦,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颇受老板赏识,半年内从普通职员升到了主管,两年后便坐上了现在这个副总经理的位置。”
“然而,即使一切都这样顺利,我的职业危机感还是从未间断过:刚工作时担心业务上的事情,怕任务完不成,怕被同行超过;结婚后则怕有了孩子影响工作,担心好不容易拼来的位置被别人挤掉;现在呢,这么多年下来,位置应该算坐稳了吧,可又有别的忧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成为问题,尤其每年看着新人不断地进来,一个个都至少是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博士也不稀奇,充满着自信和活力,要让他们服服帖帖地在我手底下做事,自己也就非得提高不可。”
“所以,现在的我,虽然身居要职、工作繁忙,但还是抓紧时间出去读了进修班,要考证书,弥补自己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想证明自己还很年轻,有足够的精力。不过,这样做的代价便是我留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一个星期都不能好好跟丈夫、儿子说上几句话,心里很歉疚,但也没办法,只好希望快点忙过这一阶段,趁过年的时候好好陪陪他们,然后就得继续投入新的‘战斗’。”
当然,文凭不等于能力,文凭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把文凭化为你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你的充电才有意义,千万别为拿文凭而拿文凭。一定要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付出努力后,你才能得偿所愿。
而从社会的发展来说,及时充电也是势在必行。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据统计,人类的知识在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近年是每3年增加一倍,一方面是知识总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知识半衰期已缩短到5至7年,对在岗的劳动力至少每隔5年就要轮训一次,培训水平应在大专以上,时间约3到6个月,甚至完全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个人大学刚毕业,所学知识就已过时了。更何况,也许我们以前的所学并非所用。
因此,一个人如果不能及时充电,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做一块现代职场上的锂电板
过去总是把人才比作千里马,但现在更多的人愿当锂电板。因为后者可以不断充电,发挥作用,而千里马并不能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充电、考证、在线学习,是锂电板们永不落伍的武器。
过去一个人只要学会一技之长就可以终生享用,现在就不行了。今天还在应用的某项技术,明天可能就已经过时了。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要使自己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不断地学习。其实,中国古代哲人荀子早就说过:“学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退步。
因此,许多员工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金饭碗,为了在现有的职位上更上一层楼,不仅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殚精竭虑,而且要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以增加自己前进的能量和动力。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再受青睐,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补充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充了电你才能去赛跑。因此,有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想要一个文凭才去充电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技能。所以,他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电脑、英语、会计培训班。自然,再拿一个文凭或拿一个更高的文凭,会大大缩短成功所需的时间,这是不言而喻的。
白领丽人孙小姐,就是有感于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太差,难以适应工作需要而加入充电大军的。她说:“我在一家贸易公司做总经理助理,我充分发挥了女人细心周到的优势,替老总把日常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本科读的是经济,在洽谈业务上也能助老板一臂之力。老总很赏识我,重要的商务活动都带上我。”
“今年年初,公司跟一家美国企业有一项大业务,美方代表亲自到北京来洽谈。这么重要的业务,我当然是老总的左膀右臂。但是这次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老总在美国留过学,与美国客户直接用英语交谈,我虽然读大学时拿到了英语六级证书,可是听力和口语都比较差,谈判内容我很多都弄不懂。这下老总变成了我的助理,与我商量事情时要把刚才的谈话翻译给我听。作为助理的我很惭愧。”
“后来,美方见我经常面露狐疑之色,就常常用中文表达。美国人能讲汉语,他表示可以用中文谈判,他懂中国话。他幽默地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更加惭愧了。这次业务一结束,没等老总开口,我就自觉报了北大的英语口语班。学费1800元,每周二、四晚上课,周六全天上课。我精巧的手袋显得重多了,里面多了一本厚厚的英语书,有空就记单词、读课文。我觉得自己的进步很快,在很多场合敢开口说话了。”
“我的单位和住址都离北大很远,有课的日子下班以后我匆匆往北大赶,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晚饭没有时间吃,我又是独居,家里也没有饭菜,我就吃学校小卖部的汉堡。后来,我觉得汉堡的味道像放烂了的白菜的味道,我让自己吃的时候不许闻也不许想。”
“在北大我读的班不给任何文凭,连个结业证都没有,最后也没有考试,效果全看自己的刻苦程度。我的座右铭是要对得起自己6个月的奔波劳碌。”
“老总支持我去进修,我有课的日子他都让我按时下班。老总清楚读不拿一纸文凭的班,说明我只是想提高工作能力,不是靠英语做远走高飞的梦。班里的气氛很好,老师经常和我们用英语聊天。来读书的男男女女很多都读过研究生,手里文凭已经不少了,来这里只是给自己充电。大家读书的心态都很平静,没有人感到压力重重,我们都是来提高一下,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当然,也有那么一些人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知识老化了,落伍了,使得最需要给自己充电的他们反而毫无危机意识,还在得意洋洋地过着得过且过的“幸福、舒适”的日子。所以在职场上,形成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学历低、技能低的人,继续充电学习的意识越弱,相反,充电意识最强的反而是那些学历高、技能高的人。其实,一个人要想保住饭碗或者获得晋升,继续学习是很重要的,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增强自己立足岗位的本领。
学习力是职场上的通行证
为了帮助一个人生存下去,可以给他很多鸡蛋,但是鸡蛋很快会被吃完;也可以给他几只母鸡,每天下蛋,大概可以支撑一两年;还可以帮他建立一个养鸡场,并请人管理,除了自己吃,还可以赚点钱;然而,最好的方式是帮助他学会养鸡的技术和管理本领,成为养鸡专业户,从此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学习能力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人才的竞争,还将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人成功的实质,并不是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阻止别人的优秀,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唯一道路就是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内在的品性与能力,从而改变外在的处境与地位。“欲胜人者必先自胜。”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成功者。一个不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把功夫放在自己身上的人,早晚是要失败的。只有充分运用你的学习能力,只有不断运用学习能力,才能持续更新、持续发展,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应该说,成功取决于人的学识与经验,而学识与经验,取决于人的再学习能力。
薛虹莲在公司工作了八年,几乎年年都获得公司“优秀员工”称号,她认为自己应该是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最后公司高层竟然没有任命她,而是提拔了一个刚来公司一年、善于计算机操作、说得一口流利外语的“毛头小伙子”。薛虹莲感到有些无法接受,昔日一口一个“薛老师”地叫着自己的“新人”,今天竟成了自己的上司,自己要一天到晚听他的指挥,她觉得有些想不通。其实,并不是上司对薛虹莲有什么不满,上司早就想栽培她,多年来几次提出送她去进修,可她却以工作忙、有家庭拖累为由,婉拒了上司的美意,从来不给自己“充电”。她根本没想到由于自己不及时充电,她原有的知识已大大老化了,难以应对新的挑战,顺理成章,她的位置只能“原地踏步”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出现新知识、新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充电”、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创造出效益,增加自己在职场上的砝码,才能使自己有更多的升职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盛衰往往就在一夜间。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当然需要挖到高素质的有用之材了,如果你不能不断提高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谁会聘用你呢?所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获得成功。
每天早晨醒来,非洲草原上的雄狮就知道必须拼命奔跑——它必须比跑得最慢的斑马快才能捕捉到猎物;每天早晨醒来,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就知道必须拼命奔跑——它只有比跑得最慢的同伴快才能生存下来。
生物进化系统显示了一种被称为“红后效应”的现象:你必须竭力奔跑才能保住同一位置。“红后效应”在自然界中的表现方式是:捕猎动物的速度变得更快,它的猎物则设法取得更好的伪装,然后捕猎的动物发展了更敏锐的嗅觉,猎物则开始爬树,如此循环不止。因此,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胜,必须快速学习。英特尔公司总裁葛洛夫曾指出,今天的人类已经进入十倍速时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应这种变化,每个人和组织都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学习,特别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才能在剧烈变化的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学习,是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身最划算、最有效、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富兰克林说:“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古人尚且懂得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尚且懂得“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我们难道还不如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