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墨子》学生活
23211700000037

第37章 天志(4)

译文

而且上天爱护百姓,不只在这个方面罢了。现在天下所有的国家,凡是吃米粮的人民,杀了无辜的人,必定得到一种不祥,杀无辜的是谁呢?回答说:“是人。”给他不祥的是谁呢?“是天”。假若上天内心确实不爱护这些百姓,那为什么在人杀了无辜者之后,上天要给他以不祥呢?并且上天爱护百姓是很厚重的,上天爱护百姓是很普遍的,这已经可以知道了。怎么知道上天爱护百姓呢?我从贤者必定要赏善罚暴得知。怎么知道贤者必然赏善罚暴呢?我从从前三代圣王的事迹中知道的。从前三代的圣王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兼爱天下,从而有利于人民,使百姓的心思潜移默化,率领百姓用以敬奉上天、山川、鬼神。上天因为他们爱自己所爱的人,利自己所利的人,于是加重他们的赏赐,使他们居于上位,立为天子,子孙万代继业,以此成为法度标准,称他们为圣人。因为这些而知道这是上天赏赐善良的明证。从前三代的暴君,如桀、纣、幽王、厉王等,对天下人全都憎恶,残害他们,转移百姓的心意,率领他们侮慢上天、山川、鬼神,上天因为他们不跟从自己的所爱而是憎恶他们,不跟从自己的所利而是残害他们,于是对他们加以惩罚,使他们父子离散,国家灭亡,丧失社稷,而且忧及他自身。而天下的百姓也都诋毁他们,到了子孙万世以后,仍然受人们的睡骂,称他们为暴君,这就是上天惩罚暴君的明证。现今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若要行事合乎义,就不可不顾从上天的旨意。

原文

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曰:“义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故凡从事此者,圣知也,仁义也,忠惠也,慈孝也,是故聚敛天下之善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则顺天之意也。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壮则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方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贼害也。若事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不利而无所利,是谓之贼。故凡从事此者,寇乱也,盗贼也,不仁不义,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是故聚敛天下之恶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则反天之意也。

译文

顺从上天的旨意,就是“兼”;违反上天的旨意,就是“别”。兼的道理,就是义政;别的道理,就是暴政。如果问道:“义政是什么样呢?”回答说:大国不攻打小国,强国不欺侮弱国,势众的不残害人少的,狡诈的不欺骗愚笨的,高贵的不傲视卑贱的,富足的不傲慢贫困的,年壮的不掠夺年老的。所以天下众多的国家,不以水火、毒药、兵器相互杀害。这种事在上利于天,在中利于鬼,在下利于人。三者有利,就无所不利,就是上天的恩德。所以凡这样做事的,就是圣智、仁义、忠惠、慈孝,所以聚集天下的好名声加到他身上。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顺从天意。问道:“暴政是什么样呢?”回答说:大国攻打小国,强国欺侮弱国,势众的残害人少的,狡诈的欺骗愚笨的,高贵的傲视卑贱的,富裕的傲慢贫困的,年壮的掠夺年老的,所以天下众国,一齐拿着水火、毒药、兵器来相互残害。这种事在上不利于天,在中不利于鬼,在下不利于人,三者不利就无所得利,所以称之为(天)贼。凡这样做事的,就是寇乱、盗贼、不仁不义、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所以聚集天下的恶名加在他们头上。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违反了上天的旨意。

原文

故子墨子置立天之以为仪法,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也。今轮人以规,匠人以矩,以此知方圆之别矣。是故子墨子置立天之,以为仪法,吾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之去义远也!何以知天下之士君子之去义远也?今之世,大国之君宽者然曰:“吾处大国而不攻小国,吾何以为大哉?”是以差论蚤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伐无罪之国,入其沟境,刈其禾稼,斩其树木,残其城郭,以御其沟池,焚烧其祖庙,攘杀其牺。民之格者则刭拔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则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义,以告四邻诸侯曰:“吾攻国、覆军,杀将若干人矣。”其邻国之君亦不知此为不仁义也,有具其皮币,发其綛处,使人飨贺焉。则夫好攻伐之君,有重不知此为不仁不义也,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为人后子者,必且欲顺其先君之行,曰:“何不当发吾府库,视吾先君之法义?”必不曰文武之为正者,为正者若此矣,曰吾攻国:覆军:杀将若干人矣。”则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不义也。其邻国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不义也。是以攻伐世世而不已者。此吾所谓大物则不知也。

译文

所以墨子设立天志,作为法度标准,就像车轮师傅有圆规,木匠有方尺一样,现在车轮师傅使用圆规,木匠使用方尺,就知道方与圆的区别。所以墨子设立天志作为法度标准,我因此而知道天下的士君子离义还很远。怎么知道天下的士君子离义还很远呢?现在大国的君主这么说:“我们处于大国地位而不攻打小国,我怎能成为大国呢?”因此差遣他们的爪牙,排列他们的舟车队伍,用以攻伐无罪的国家。进入他们的国境,割掉他们的庄稼,砍伐他们的树木,毁坏他们的城郭,以及填没他们的沟池,焚烧他们的祖庙,屠杀他们的牲口。人民抵抗的,就杀掉;不抵抗的就捆缚回去,男人用作奴仆、马夫,女人用作舂米、掌酒的家奴。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不知道这是不仁不义,还以此通告四邻的国君说:“我攻下别国,覆灭他们的军队,杀了将领多少人。”他邻国的君主,也不知道这是不仁不义,又准备皮币,拿出仓库的积藏派人去犒劳庆赏。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又绝对不知道这是不仁不义,又把它写在简帛上,藏在府库中。作为后世的子孙,必定将要顺从他们先君的志行,说道:“为什么不打开我们的府库,看看我们先君留下的法则呢?”(那上面)必定不会写着“文王、武主的政绩像这样”,而必定写着“我攻下敌国,覆灭他们的军队,杀了将领若干人”。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不知道这是不仁不义;他的邻国君主,也不知道这是不仁不义,因此攻伐代代不止。这就是我所说的(士大夫、君子们)对于大事全不明白的缘故。

原文

所谓小物则知之者,何若?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何也?曰:不与其劳,获其实,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况有逾于人之墙垣,格人之子女者乎!与角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蚤累者乎!与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乎!而况有杀一不辜人乎!今王公大人之为政也,自杀一不辜人者,逾人之墙垣、格人之子女者,与角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蚤累者,与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桃李瓜姜者,今王公大人之加罚此也,虽古之尧、舜、禹、汤、文、武之为政,亦无以异此矣。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此为杀一不辜人者,数千万矣!此为逾人之墙垣、格人之子女者,与角人府库、窃人金玉蚤累者,数千万矣!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桃李瓜姜者,数千万矣!而自曰:“义也!”

译文

从所谓小事就知道的,又怎么讲呢?比如现今这里有一个人,他进入别人的果园、菜圃,偷窃人家的桃子、李子、瓜菜和生姜,别人抓住了将会惩罚他,大众听到了就指责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不参与种植之劳,却获得了果实,取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缘故。何况还有翻越别人的围墙,去抓取别人子女的呢!还有挖穿人家的府库,偷窃人家的金玉布帛的呢!还翻越人家的牛栏马圈,盗取人家牛马的呢!何况还有杀掉一个无罪的人呢!当今的主公大人执掌政治,对于从杀掉一个无罪的人,翻越人家的围墙抓取别人的子女,与挖穿别人的府库而偷取人家的金玉布帛的,与翻越别人的牛栏马牢而盗取牛马的,与进入人家的果园菜圃而偷取桃李瓜果的,现在的王公大人对这些都要加倍惩罚,即使古代的圣王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治政,也不会与此不同。现在天下的诸侯,大概还全都在相互侵犯、攻伐、兼并,这与杀死一个无辜的人相比,(罪过)已是几千万倍了。这与翻越别人的围墙而抓取别人的子女相比,与挖穿人家的府库而窃取金玉布帛相比,(罪过)也已数千万倍了。与翻越别人的牛栏马圈而偷窃别人的牛马相比,与进入人家的果场菜园而窃取人家的桃、李、瓜、姜相比,(罪过)已数千万倍了!然而他们自己却说:“这是义呀!”

原文

故子墨子言曰:“是黄我者,则岂有以异是黄黑白、甘苦之辩者哉!今有人于此,少而示之黑,谓之黑;多示之黑,谓白。必曰:‘吾目乱,不知黑白之别。’今有人于此,能少尝之甘,谓甘;多尝,谓苦。必曰:“吾口乱,不知其甘苦之味。’今王公大人之政也,或杀人,其国家禁之,此蚤越有能多杀其邻国之人,因以为文义。此岂有异临蕡黑白甘苦之别者哉?”

故子墨子置天之以为仪法。非独子墨子以天之志为法也,于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诰文王之以天志为法也,而顺帝之则也。且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者,当天之志而不可不考察也。天之志者,义之经也。

译文

所以墨子说道:“这是混乱义的说法。那么难道跟混淆黑白、甜苦的辨别,有什么不同的吗?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给他少许黑色,他说是黑的,多给他黑色,他却说是白色的,结果他必然会说:‘我的眼睛昏乱,不知道黑白的分别。’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给他少许尝点甜味,他说是甜的;给他多多尝些甜味,他说是苦的。结果他必然会说:‘我的口味乱了,我不知道甜和苦的味道。’现在的王公大入施政,若有人杀人,他的国家必然禁止。如果有人拿兵器多多杀掉邻国的人,却说这是义。这与混淆黑白、甘苦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墨子设立夭志,作为法度标准。不仅墨子以天志为法度,就是先王的书《大夏》(即《诗·大雅》)中这样说过:“上天对文王说:我思念有光明德行的人,他不大显露声色。也不崇尚侈大与变革,不成能弄巧自作聪明,而是顺从天帝的法则。”这是告诫周文王以天志为法度,顺从天帝的法则。所以当今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实行仁义,追求做上层人士,在上希望符合圣王之道,在下希望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对天志就不可不详考察。天的意志,就是“义”的原则。

解读

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说过了墨子提倡“天志”说,是用“天志”来作为王公大人和天下万民言行的尺度的,他认为只有“天志”才是人类行为的客观标准。

活学活用

“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如果天子赏罚不公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混乱。忠臣不敢言语,小人当道,社稷频临危境。汉主刘聪竟然为了一个婢女,把国家的社稷江山抛在脑后,让小人获利。

王沈乱政

匈放汉国中常侍王沈的养女容颜美丽,汉主刘聪立她为左皇后。尚书令王鉴、中书监崔蠡之、中书令曹恂进谏说:“臣听说帝王册立王后,应效法乾坤相配之理,在世时承嗣宗庙祭祀,去世后配祀土神,必须选择道德传家、名门显族的女子,本人也应温婉贤淑,才能与四海之民的期望相称,使神祗满意。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结果使子嗣灭绝,社稷毁为废墟,这是前代的教训。本朝从麟嘉年间开始,选立皇后不以道德为准绳。即使是王沈的妹妹或亲女儿,也不过如同阉宦丑类,尚且不能让她们沾污后妃之位,更何况王沈的婢女呢!君王六宫的嫔妃,都是王公贵胄的子孙,怎能轻率地让婢女做她们的主人!臣恐怕这不是国家的福兆。”刘聪大为生气,令中常侍宣怀对太子刘粲说:“王鉴这帮小子,口出狂言,侮慢尊上,不再有君臣上下的礼节,望从速定罪!”于是收捕王鉴等人送往刑场斩首。金紫光禄大夫王延骑马赶来,要进宫规谏,守门人却不为其通报。

王鉴等人临刑前,王沈用手杖叩击说道:“无用的奴才,还能再作恶吗?”王鉴嗔目叱骂说:“小子!覆灭大汉的人,正是你这样的鼠辈和靳准之流!我一定要向先帝控告你,把你拘到地下治罪。”靳准对王鉴说:“我接受诏命拘捕你,有什么不对,你却说汉国覆灭是因为我?”王鉴说:“你杀死皇太弟,使主上蒙受不仁爱的恶名。国家畜养你这样的人,怎能不灭亡!”崔懿之对靳准说:“你的心像吃母亲的枭鸟和吃父亲的破境这种畜类一样残忍,必定是国家的祸害。你既然要吃人,别人也会吃掉你。”荒淫凶恶的刘聪最终还是立了王沈之女为左皇后,接着又迎娶了靳准之女,致使宫中正式皇后就有五位,姬妾多达万余人,刘聪常常几个月不出宫门,一心营建宫殿和搜罗美女。刘聪死后,其子刘粲更加荒唐凶暴,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霸占了父亲的五位皇后。不到两个月,便被宰相靳准杀掉,刘姓皇族坟墓,全部剖棺焚尸。

智慧金言

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顾帝之则。”因此,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顺从上天的旨意,即使是拥有权力的帝王。为了国家的长久发展,也应该挑选有能力的人,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社稷于不顾。

可汗禅正

冬十月,吐谷浑成王阿柴病逝。阿柴有二十个儿子,他在病重时,召来儿子们,对他们说:“先公交车骑将军为了国家大业,没有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慕容拾虔,而是让我当了可汗,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现在,我怎么能为了私利就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慕容纬代,而背弃先公的遗愿呢?我死之后,你们要拥立慕容慕璝为可汗。”慕容纬代是阿柴的长子,慕容慕璝是阿柴同母异父的弟弟,叔父慕容乌纥提的儿子。慕容阿柴又让儿子们各取一支箭来,从中取出一支,交给弟弟慕容慕利延,让他折断;幕容慕利延遵命将箭一下就折断了。阿柴又把其余的十九支箭全交给慕容慕利延,让他一起折,摹容慕利延却怎么也无法折断这一束箭。幕容阿柴于是借机教导儿子们:“你们知道吗?孤单的力量容易毁损,团结起来则无坚不摧。你们应当齐心协力,保家卫国。”话一说完便断气了。

慕容慕璝才略过人,他采取多种安邦治国的措施,妥善地安抚了秦州、凉州的贫苦老百姓,并安定羌族、氐族等民族五六百个部落,使下属部众不断增多,国家日益强盛。

智慧金言

墨子认为:上天的意志不但在消极方面限制人们某些事情不能做,并且在积极方面还鼓励人们,某些事情要努力去做,上天的意志希望人有力相营,有道相救,有财相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国家安定、万民团结、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