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釉上彩
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绘饰,再经低温烧制而成。其颜色鲜艳效果高于釉下彩,但不耐磨。
③斗彩
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拼斗成图案。
④颜色釉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用铁、铜、钴、锰等氧化物,配制不同的色彩,施于泥坯或瓷坯之表层,经高温或低温焙烧而成。其品种中以“祭红釉”为珍品。
⑤祭红釉
创制于明永乐至宣德年间。色剂为含氧化铜的原料。釉色浓艳深沉,红不刺目,鲜而不过,华而不艳,丽而不浮,红中微紫。
该釉呈色不稳定,古人不惜把珊瑚、玛瑙、玉石、珍珠甚至黄金等珍贵原料投入烧成,故产品十分名贵。由于明清皇帝常用它作祭器,故名“祭红”。
清代瓷茶具继续稳步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造型、釉彩、纹样、型制及装饰风格等各方面。尤为突出的是清代五彩瓷在技术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成功地创制出珐琅彩、粉彩这两种釉上彩。雍正时的珐琅彩,胎质洁白,通体透亮,纯乎见釉,不见胎骨,制作工艺极为精巧。粉彩,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画面线条纤细秀丽,形象生动逼真,色彩滋润柔和,富有立体感。粉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法国称之为“玫瑰族瓷器”,新加坡称之为“东方艺术明珠”。
综观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出口扩大,以及饮茶方法改变,都促使青花茶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使用。
明清特色茶具
值得一提的是,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其各自风格不同,终使清代茶具异彩纷呈,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重要特色。
二、现代茶具
我国茶类品种繁多,饮茶习惯也各有特点,所用器具更是异彩纷呈,本节所述内容主要是从中国现代茶艺的基本需要出发,根据茶具的材质为标准进行一个简要的分类介绍,以供茶艺爱好者参考。
我国的茶具不仅造型优美,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这里的茶具,狭义上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广义上还包括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荷、茶巾、茶匙、茶托和茶叶罐等。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可将茶具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瓷器茶具
我国的瓷器茶具产生于陶器之后,它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瓷器茶具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成为很多好茶之人的选择。
瓷器茶具可以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三个类别。
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因色白如玉而得名,以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地出产的白瓷茶具最为有名,其中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受消费者的青睐,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北宋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到元代,发展了精致典雅的青花瓷茶具,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珍爱,而且还远销海外。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镇白瓷青花茶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开发创制出许多新品种,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茶盘,从造型到图饰,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东方气息。
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其中以浙江龙泉青瓷最为有名,其以古朴的造型、翠青如玉的釉色著称于世,被誉为“瓷器之花”。
龙泉青瓷产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境内,是我国历史上瓷器重要产地之一。南宋时,龙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窑业中心,其优良的产品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当时皇朝对外贸易交换的主要物品。特别是艺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的“哥窑”、“弟窑”产品,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被誉为“名窑之巨擘”。
哥窑瓷以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著称,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最为名贵。其成品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间的称“文武片”,似细眼的叫“鱼子纹”,类似冰裂状的称“北极碎”,还有“蟹爪纹”、“鳝血纹”、“牛毛纹”等。这些别具风格的纹样图饰是因釉原料的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给人以“碎纹”的美感。
弟窑瓷以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著称,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滋润的粉青酷似美玉,晶莹的梅子青宛如翡翠,其釉色之美,无与伦比。
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在古代,由于黑瓷兔毫茶盏古朴雅致,风格独特,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较好,因此常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宋代斗茶之风盛行,那时斗茶的人们根据经验认为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黑瓷也因此而驰名中外。北宋蔡襄的《茶录》就有记载:“茶色白(茶汤色),宜黑盏,建安(今福建)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四川的广元窑烧制的黑瓷茶盏,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不相上下。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生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件“天鸡壶”,被视作珍宝。
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兴制作的紫砂陶茶具。宜兴出产的陶土黏力强而抗烧,用这里的陶土制作出的紫砂茶具来泡茶,既不夺茶之真香,又无熟汤气,还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宜兴紫砂壶始制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其造型古朴,色泽典雅,光洁无瑕。历代的制壶艺人们以刀作笔,将书、画、印融为一体,形成了紫砂壶古朴清雅的风格,其中的紫砂精品有土与黄金争价之说。
紫砂壶之实用
独特的紫砂材质赋予了紫砂壶理想的实用美。用粗砂制成的紫砂壶来泡茶,既不会夺茶香,又无熟汤气,可以说,一个小壶将色、香、味统统蕴涵其中了。
紫砂壶的实用功能还表现在:紫砂壶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冷热应变性强,不会破裂,热天盛茶不易酸馊;粗砂制成的壶易吸茶汁、蓄茶味,无异味,壶中的茶锈内含灰黄霉素成分,有消炎作用;紫砂壶传热缓慢,不烫手,经久使用越发显出其自然光泽。
紫砂壶之工艺
1、紫砂壶的成型与烧制
历代紫砂艺人经过不断努力,发明了泥片镶接的紫砂壶成型工艺。
根据紫砂泥料的特性,有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成型方法。打身筒成型用于制作圆形产品;镶身筒成型则用于制作方形产品。不管是何种成型方法,其成型制作必须经过打泥条、泥片、打身筒、搓嘴把、做壶盖、装嘴、装把、光身筒、开壶口等程序。
用传统方法烧制紫砂器的窑叫“龙窑”,即头低尾高的斜式窑。每窑需以1100℃~1200℃的窑温烧40~42小时;烧成后,停15~24小时,开窑取器。
现在的紫砂厂已改用烧重油的新式窑炉,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烧造质量。紫砂器烧成后还要磨光上蜡。上蜡是紫砂特有的工序。彩绘的紫砂器,需经过两次装烧。
2、紫砂壶的构造
紫砂壶由壶身、颈、底、脚、盖、嘴、鋬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紫砂壶和谐、完美的整体。
紫砂壶有丰富的造型,各种不同的凹凸线、凹线、圆线、鳝肚线、碗口线、鲫背线、飞线、翻线、云肩线、弄堂线、隐线、侧角线、阴角线、阳角线、方线等装饰线在造型中增加了许多特色和美感。紫砂壶的盖有截盖、压盖、嵌盖、虚盖、平盖、线盖,各种造型的盖不仅实用,而且独具欣赏趣味。
紫砂壶的嘴有直嘴、一湾嘴、一湾半嘴、二湾嘴、三湾嘴,嘴孔有独孔、多孔、球孔,有直握鋬、横握鋬及提梁、半提梁。不同的造型和花色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要和喜好。
关于紫砂壶的装饰,则有刻、塑、雕、琢、贴、绘、彩、绞、嵌、缕、釉、堆、印、镶、漆、包、鎏等,可以说是百看不厌,令人赞叹。
紫砂壶之造型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现今存世各种器皿中最为丰富的一类。
紫砂壶的造型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物体造型、几何形态造型和筋纹器形造型三大类。
1、自然物体造型
自然物体造型即是用浮雕、半浮雕手法装饰设计成仿生形象的壶,俗称“花货”。花货的取材广泛,多是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藤草蔬菜等。
花货的工艺写实逼真,极具观赏性。常见的供春壶、荷花壶、西瓜壶、芒果壶、茄段壶、竹节壶、梅桩壶、劲松壶、松鼠葡萄壶等,以及传统造型的鱼化龙壶、岁寒三友壶等均是花货造型的代表作品。
2、几何形态造型
几何形态造型是从圆形、长方形、锥形、菱形、梯形、方形、六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演变而成的,俗称“光货”。
这种壶体造型讲究线的组合,并且通过几何图形不同特征的搭配来表现不同的造型风格。
石瓢壶、石铫壶、仿古壶、掇球壶、井栏壶、汉云壶、集玉壶等都是驰名中外的光货的典型作品。光货要求圆形器珠圆玉润;方器则轮廓周正、线条分明等。
3、筋纹器形造型
筋纹器形造型是取自然界中的筋纹曲线作为架构所设计的壶,俗称“筋瓤货”。
筋纹器形造型讲究上下左右对称、线条脉络有致。立体线条把壶体分成若干部分。给人以简洁、清远、含蓄的美感。
筋瓤货卷曲和润,嘴鋬处理得体,如风卷葵壶、合菊壶、半南瓜壶、菱花壶、鱼化龙壶等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紫砂壶之品位
紫砂壶有商品壶和工艺壶之分。其中,商品壶分为细货和粗货;工艺壶分为工艺品壶、特艺品壶和艺术品。
紫砂壶的雕刻装饰艺术融哲学、伦理、道德、知识性于一体,尽显其创作者的才华和风流雅韵,也进一步把紫砂壶推向了艺术品的高峰。
总之,紫砂壶作为赏品和藏品,不仅体现了紫砂壶的艺术和文物价值,更是深蕴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紫砂壶之选择
紫砂壶的优劣,除了依个人主观的偏好(有人爱花货、有人爱方壶)外,大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判断。
壶的外观
一把好的紫砂壶,其土胎色泽会呈现滑润感。须特别强调的是,宜兴陶土含有石英,故制成茶壶后,放在灯光下可看出点点金光,这是区别于其他地方陶土的特点。
壶的造型结构
一把壶由多个部分组合成型,所以壶的组合是否理想并且合乎物理性质,是评判紫砂壶好坏的基本要件。
三点成一直线:壶的嘴(出水口)、壶把、钮必须成一条直线,并且分量要均衡。有少数特殊造型可能三点无法对直。
比例要匀称:壶的各部分组合比例应力求匀称,同时要展现出空间感。
出水要顺:紫砂壶的出水要求急、长、圆。首先要刚直有劲,水束又长又圆。同时,倾倒茶水时,若能使壶中滴水不剩,也是一把好壶的标志。
一体成型感: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并且壶盖与壶身的紧密度愈高,宛如一体成型般,愈不会使茶香流失。壶盖与壶身紧密度的测试方法是,茶壶装入容量为1/2~3/4的水,用食指紧压盖上气孔,倾倒壶水,若滴水不流,即表示两者紧密度极高。
重心要稳:购买新壶时,可以要求在壶中装入壶容量3/4的水。用手平提起茶壶,缓缓倒水,如果感觉很顺手,即表明壶的重心适中、稳定,是一把好壶;如果需用力紧握壶把才得以保持壶的平稳,即表示此壶的重心位置不对。除了壶的重心要稳之外,左右也需匀称,壶口要平、圆。
壶的容量:挑选适于冲泡乌龙茶的紫砂壶,习惯上一般以容量350毫升的小壶为佳。
紫砂壶的修整和养护
关于紫砂壶的正确使用方法,其实每一个爱壶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做法。
1.新壶的修整
一把新壶要实用,往往需要经过人工的修整。
修整所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一把钻石锉刀,一些金刚砂,一块肥皂即可。修整方法为:
·金刚砂加水。
·在壶盖边沿抹些肥皂。
·再抹上金刚砂。
·一手握气孔,一手握壶底,轻轻研磨。
·气孔若太小或有阻塞,可用锉刀慢慢锉大、锉平。
·整修完毕,完全浸水,放水。
修整完善之后,用手按住流水口,盖子不掉落;放开流水口,盖子掉落。
2.新壶的养护
传统式养护方法为:
·取一口锅,充分洗净,不带半点异味。在锅内装水,水深大约可淹过整个茶壶2厘米以上,然后放入新买的茶壶。
·用小火慢慢加热,等到水沸后,放入一大把重火烘焙的茶叶,大约煮3分钟。
·把已经冲开的茶叶捞起,继续用小火煮约30分钟。
·取出茶壶,放在干燥又无异味的地方,让其自然阴干。
这种传统式养护的主要目的是要将壶身毛细孔中的粉末逼出,去除壶的土味与壶身表面上的一层薄蜡。
简便式养护方法为:
·在壶内灌满冷水,倒掉之后再灌满温水;倒掉温水,再灌入沸水。其目的就是以渐次增加水温的方式,逼出壶身毛细孔中的粉末。
·取一把小牙刷,先在热水里浸泡3分钟,待刷毛软化后,沾上少许牙膏,把陶壶的里外轻微刷一遍。
·最后用沸水冲淋新壶。
3.日常养壶
不论爱壶之人拥有的是名家壶、古董壶,还是以造型取胜的现代茶壶,唯有依靠平日细心的保养,才能使爱壶有如“良驹遇伯乐”,尽显其本身的润泽和韵味。
养壶的目的除了使茶壶外观光润、亮丽外,更因陶壶本身吸附茶质的特性,而产生“助茶”的功效。
日常养壶主要靠茶叶,一般选用当年产新茶为佳。越是紫砂壶精品,越要用上等茶叶,泡茶的水当然也要好。
“对茶用壶”,意即饮什么茶就用什么壶,这是一个很好的养壶方法。因为这样,各壶之间不会混淆,久而久之,茶壶就会散发出自然油润的光泽。
养壶专家建议,日常养壶应注意以下几点:
·泡茶时,切勿将茶壶浸在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时,习惯在茶船内倒入沸水,以达保温的功效。这对养壶并无好处。反而会在壶身留下不均匀的色泽。
·泡完茶后,切勿将茶渣留置壶里任其阴干,而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
·壶内勿浸置茶汤。泡完茶后,应该把茶渣与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淋壶内外。茶汤留置在壶里,一旦产生异味,就会对壶有害。泡完茶后,应保持壶内干爽,小面积存湿气,如此保养的陶壶才能显出自然的光润。
·避免用化学洗洁剂清洗。绝对不可用洗洁精或化学洗洁剂刷洗陶壶。
·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壶最忌油污,若沾上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会留下油痕。
·切忌用包浆法。泡茶时切忌将茶汁淋在壶上,若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壶被一层茶垢包裹起来,壶表面会变得腻黑而无美感。
·切忌用干擦法。有的人泡茶时趁壶身热时将茶汁淋在壶身上,等茶汁倾倒出来后,用干茶巾来回擦拭。用这种方式养出的壶虽变亮较快,但人的手气、水气沾到了壶面,使养成的光泽容易褪去,导致壶面光泽不匀。
·切忌用湿擦法。有的人在壶身热时用茶巾沾茶水不断地推搓壶身。用这种方法把壶养得光亮后,如果久置不用,光泽会逐渐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