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茶经》学生活
23242200000038

第38章 茶之用水(5)

文学泉,又名陆子泉,俗称三眼井。在湖北省天门市城北门外。天门市在唐时为复州竟陵县,是茶圣陆羽的故乡。相传,陆羽在玄宗天宝年间,游历江南之前,曾在此汲水煎茶。因陆羽曾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故以“文学”名其泉。

陆子泉,在清代之前的数百年间,早已湮没,无迹可寻。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因天旱无雨,居民们掘荷池寻水,得断碑一块,上刻有“文学”字迹,遂喜得泉水,清甘而冽,即甃井、建亭、立碑,以庆得水,并复胜迹。后亭被毁,新中国成立后重新修葺。此井口径90厘米,上覆八字形巨石,凿三孔作“品”字状,甚为别致。井后碑亭,为木结构建筑,六角重檐攒尖顶。内立石碑,正面题“文学泉”三字,背面题“品茶真迹”四字,字体苍劲古朴。亭后小庙,壁嵌片石,线刻陆羽小像,端坐品茶,颇有风雅之趣。像旁镌有许多名人诗词,井泉周围环以荷塘,波光潋滟,荷花飘香;岸柳摇曳,村舍掩映,别具秀丽风光。

三游洞下陆游泉

囊中日铸传天下

不是名泉不合尝

——陆游

三游洞,在西陵峡中灯影峡下游江北,距湖北省宜昌市10公里。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元微之、白行简三人曾来此寻幽探胜,赋诗抒怀,并由白居易撰《三游洞序》以纪其事。此洞始名“三游”。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赴京城开封应试,途经夷陵,亦曾同游三游洞,也题诗一首于洞壁之上,现今仍存。洞前高山夹峙,有清澈可见的下牢溪绕洞而过;登上洞顶,可一览南津关上长江中游河段险夷交替的壮丽景色。

改革开放以来,宜昌的旅游部门已将三游洞列为西陵峡口第一景观。修复和新建了一批新的景点:其中有立于洞室栩栩如生的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尊大型汉白玉塑像,有拔地而起俯视奔腾大江的至喜亭;还有威风凛凛擂鼓督师的猛张飞等等;山道中的峡口长廊、山谷亭、军垒遗址等名胜古迹。真可谓是“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古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三游洞这座古今闻名的艺术殿堂与举世瞩目的长江葛洲坝毗邻,更是增添了它的传奇色彩与魅力,已成为令人神往的西陵峡的“今古奇观”。

陆游泉,从三游洞前拾级而下百余步,在半山腰的悬崖下,有座半壁亭,亭中有一方形小石潭,长、宽、深均约三尺许。潭边壁上石罅间,涌出一股清泉,潺潺流入潭内,清澈见底,潮明如镜。夏不枯竭,冬不结冰,取而复满,长盈不溢;味甘凉爽,饮者无不赞绝。昔日称之为“神水”。游者多以瓶罐盛之回家,以其烹茗煮茶为快事。

陆游于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十月八日,入蜀途中,重登三游洞时汲取潭中泉水煎茶品鉴,并题诗于潭旁的石壁之上,今尚依稀可见当年摩岩壁刻遗迹。由于年深月久,风雨剥蚀,字迹已难于辨认。从此,这一泓方潭,便被人们称为“陆游泉”了。

陆游泉,依山面溪,周围巉岩壁立,苍藤繁茂,竹翠花明,风景十分秀丽,幽趣无穷。陆游在《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诗云:

苔径芒鞋滑不妨①,

潭边聊得据胡床②。

岩空倒看峰峦影,

涧远中含药草香。

汲取满瓶牛乳白③,

分流触石佩声长④。

囊中日铸传天下⑤,

不是名泉不合尝。

现今,泉亭已经过修葺,泉口用条石重新镶砌。亭系宋代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典雅大方。亭两边石柱刻有陆游“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的诗句。登此胜境,可以观山峰秀色,听泉水清音。更不妨汲取此甘泉一尝,以谢放翁当年登临品泉传天下的美意。

【标注】

①芒鞋:即草鞋。古代文人雅士登山涉水,寻幽探胜,为轻便防滑,多穿草鞋。如苏轼诗:“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陈道师诗:“芒鞋竹杖最关身。”

②胡床:即交椅,又名交床。《渲繁露》云:“今之交床,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高祖意在忌胡,器物涉胡咸令改之,乃改交椅。”此胡床为可坐可卧、简易轻便的竹绳床。

③牛乳白:杜甫《太平泉眼》诗:“取借十方僧,香美胜牛乳。”陆羽在《茶经》论述煎茶用水时主张:“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此泉正是山岩间流出的乳白色泉水,为煎茶上乘水品。

④分流:谓以容器从潭里取水。佩声:诗人俯身汲水时,腰间带的玉佩同潭石壁相击,发出十分悦耳的声音,在潭中回响。

⑤日铸:即日铸茶。即今犹产于浙江绍兴会稽山上的“日铸雪芽”。日铸茶久负盛名,唐宋以来即视为茶中上品,尤其是陆游,特别喜爱他家乡的日铸茶,外出游历时,亦常随身携带,寻泉烹饮,引为自豪。

江城北山让水廉泉

客饮让水胸怀阔

照鉴廉泉眼倍明

——王璟石

让水廉泉,在山清水秀、江天如画的吉林省江城吉林市北山风景胜地。当人们步入北山公园,即会看到在山门西侧有一口双眼小井,在水井之上横立一石,南面刻字是“廉泉让水”;两侧对联是:“北岭生甘醴,江南是远源。”横石北面刻字一行:“中华民国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立。”廉泉让水井正式建成,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了。

廉泉让水井在正式建井之前,江城北山的玄天岭、桃源山、北山峰峦之间,经常有溪水山泉流下,汇集成潭。潭水甘甜,味如薄酒。这就是“北岭生甘醴”吧,而“江南是远源”呢?宛如玉带,流经江城东南市区的吉林第二松花江同廉泉只有十数里之隔,其水脉相通。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于此潭水好喝,遂于1917年正式建成双眼廉让水井。历来,江城北山附近,卖茶水的都到此井来提水煮茶,以招徕顾客。

相传,在好多年之前,天逢大旱,数月无雨,连这个潭水亦快枯涸了,可是北山附近的人们还是来这里挑水。一天清晨,两个小伙子为争位序打起来了。有位十几岁的小姑娘,正要挑起水桶回家烧茶。她看到争水情景,就放下了担子,双手提起两桶水,放在两位青年面前说:“两位大哥,不要争了,这是我等了一个来时辰,舀上来的两桶,你们急着用,就先挑回去吧。”两个青年很受感动,又言归于好了。这个姑娘的让水美举,就传为佳话了。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后来,在建井立碑时,就起了个名字叫“廉泉让水井”。

前人对吉林北山这一泓泉水的命名,寓意颇深。这正如王璟石先生赞美廉泉让水井的联语所云:“客饮让水胸怀阔,照鉴廉泉眼倍明。”民有谦让美德,官有廉洁风范,才能政通人和,国运愈益昌隆。

吴县东山柳毅井①

驰骋云路三千,我原过客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

——左宗棠②

柳毅井,在江苏省吴县东山镇东北的松冈村。此即是传为神话故事“柳毅传书”的遗迹。因柳毅饮此甘泉而得名。附近还有龙女庙和白马土地庙。相传,柳毅传书时,曾系白马于此。太湖边还有一石壁,传为柳毅扣壁问讯之处。柳毅井边有明正德五年(1510)大学士王鏊题刻的石碑。井圈苔痕斑剥,陈旧古雅。泉井香甘津芳,是吴县东山名泉之一。古往今来的名人学士亦曾慕名前来寻幽揽胜,挥笔作诗题联。有一佚名联语赞曰:“旱涝无盈涸,风摇亦不浊。”是谓任大自然风雨无常,而斯泉独清。

【标注】

①柳毅:是神话小说中的人物。最初见于唐代李朝威小说《柳毅》。略云,柳毅应举不第,过泾阳(县名,唐时属京兆府),遇牧羊女,恳请代为传书。遂得至龙宫,乃知女为洞庭龙君小女,误嫁匪类。困辱于泾川龙子。其叔钱塘龙闻而愤往擒食之,携女还。因欲以女妻毅,毅以义所不当,峻拒之。然意颇有眷顾之情。后载所赠珍宝归家。初取张氏、韩氏皆相继亡,乃再婚于范阳卢氏。居月余,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因与话昔事。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柳毅井共有二处。另一处,据《今古图书集成·坤舆典》载,岳州府(今湖南岳阳市)柳毅井在君山,唐柳毅为龙女传书,一名传书井。相传,此亦是柳毅入洞庭龙宫下水处。

②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二十一岁中举人,以后三次入京应试落第。曾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军机大臣等职。能诗文,长书法,善作联语,为晚清文坛大家。

淄川东山柳泉

当年居士,借得灵泉,

烹茗下问云游客

几代名流,复临柳谷,

刻石铭文落拓仙

——舒玉杰

柳泉,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东山谷中。这里风景优美,绿柳成荫。相传,清代时柳泉水源丰盛,泉流谷底,外溢为溪,四季不竭,时称“满井”。因泉水清冽甘甜,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先生,在功名无望,生活落破之时,曾在这里设茶,广交四方风尘之客,为他的大作《聊斋志异》搜集创作素材。因蒲松龄号柳泉居士,后人即名之曰柳泉。于是,这柳泉连同蒲家庄“蒲松龄故居”,即成为淄川的名胜之地了。从清代起,文士名流都前来淄川柳泉,寻访胜迹,刻石铭文,景慕留仙。郭沫若、老舍、吴作人都曾来过这里。1979年作家沈雁冰游此,题“柳泉”二字,并立石碑于井泉之侧。在泉之东南里许有蒲松龄墓,墓前碑亭内立重刻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张元撰《柳泉蒲先生墓表》及沈雁冰新题墓碑铭。

桂平西山甜乳泉

深峪乳泉

众试皆甜

——佚名

乳泉,在广西桂平县西山,又名思灵山,距县城西仅1公里。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于西山起,渐成为游览胜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冽,怪石嶙峋,曲径通幽。乳泉即在飞阁寺下,泉旁建有乳泉亭。

乳泉池,约两尺见方。泉旁有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的石刻,文曰:“深峪乳泉,众试皆甜。”《桂平县志》写道:“泉水清冽如杭州龙井,四季长流,时有汁喷出,白如乳。”乳泉之名,由此得来。泉水是从岩石层中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清甜,泡茶茶香,酿酒酒醇。而这灵泉胜地又盛产桂平西山茶。《桂平县志》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散生,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杭州龙井未能逮也。”如以乳泉之水,泡西山之茶,则更是有如“西湖龙井虎跑水”之绝佳。

梧州冰井泉

琼花滟滟随云起

玉液溶溶滴月来

——佚名

冰井,在广西梧州市第二中学内。井之泉水出自大云山中,甘凉清冽,莹净可鉴。汲之烹茶则“碗面雪花映”取之煮豆浆,则滴水成珠,甘香甜滑。唐代容州管经略使元结作《冰井铭》,置于井东,曰:

火山无火,冰井无冰。

唯此清泉,甘寒可吸。

铸金磨石,篆刻此铭。

置之井上,彰厥后生。

宋代该州太守任通刻置“双井碑”立于井侧,明清游人的题咏则多。除文前所引之(佚名)妙联外,清代金武祥题“冰井”亦堪称井泉之佳联:

冰井留铭,且喜诗人足千古;

云山如画,恰宜冷地作重阳。

这些古迹,今在风景区内仍可寻觅。在冰井山馆,可品尝清香沁齿的白云茶和香甜可口的“冰泉豆浆”。

昆明杨官庄九龙泉

九龙泉,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45公里的官渡区小哨葛藤沟,为杨官庄水库龙头。因有九处泉源涌流,似九条白龙翻腾,故而得名。九龙泉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相传,清初平西王吴三桂曾饮马至此,发现泉水清澈甘洌,便在此屯兵,用泉水炊饮沐浴,久之,将士容光焕发,兵强马壮。

经地矿部门勘测,九龙泉露于海口组上段之岩中,泉水在地下玄武岩断层中运动达15年以上才溢出地面。泉流量700多立方米/日。泉水周围生态环境优美,山上树木葱郁;地质条件良好,泉水清澈。经国家地矿部云南中心试验室检测后发现,九龙泉水是昆明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稀有含锶矿泉水,水质未经处理就已达到国家用水标准,常饮此泉水可养颜、健齿壮骨,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九龙泉是昆明远郊目前少有的未受到污染的清泉水,用该泉水泡茶,茶叶会更好地发挥出色香味,若冲泡绿茶,芽叶翠绿,汤色明亮,香清味醇,是理想的泡茶泉水。

九龙泉水,还是酿酒的绝好用水,在九龙泉附近的小哨、杨林一带多有佳酿美酒。

三、其它用水

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各类茶叶、各种水质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与器具,更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因此,不仅要了解最适合泡茶的泉水,其余可用于泡茶的水也都要了解。

江河水

泡茶用水虽以泉水为佳,但溪水、江水与河水等长年流动之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诗描绘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诗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

可见,有些江河之水尽管浑浊度高,但澄清之后,仍可饮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靠近城镇之处的江(河)水容易受污染。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这就是说要取水煮茶,就要到远离人的地方去取江水。如今环境污染较为普遍,许多江水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饮用,而污染很严重的江水最好不要饮用。

井水

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

有些井水的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东传心殿内的“大庖井”曾经就是皇宫里的重要饮水来源。

一般来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物污染,水质较差,所以深井比浅井好。其次,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

当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长沙城内著名的“白沙井”,井水从砂岩中涌出,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

雨水和雪水被誉为“天泉”。

古人惯用雪水泡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晚起》诗中就有“融雪煎香茗”一句,而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六幺令》中也有“细写茶经煮香雪”,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也是描写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栈翠庵”一回中,对用雪水泡茶的过程描述得有声有色:

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雨水一般比较洁净,但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较为干净,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用这时的雨水来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砂走石,水质不净,用这时的雨水泡茶,茶汤浑浊,不宜饮用。

自来水

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河)水或湖水。凡达到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都适于泡茶。

但有时自来水用过量的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用来泡茶,会严重影响品质。为了消除氯气,可将自来水贮存在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再用来煮沸泡茶,其效果大不一样。所以,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也是比较理想的泡茶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