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山海经》学生活
23242500000021

第21章 海外西经

原文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译文

我所经历的海外西部地区是从西南角到西北角的。

灭蒙鸟

原文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译文

结匈国的北边便是灭蒙鸟的巢穴。这种鸟全身羽毛都是青色的,只有尾巴是红色的。

夏后启

原文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译文

灭蒙鸟栖息地再往北便到了大运山。大运山高约二百多丈。

大运山再往北就到了大乐之野。夏后启就曾在这里观赏天乐《九代》舞。当时夏后启乘着两条龙,周围缭绕三层云雾,左手举着羽毛做的华盖,右手手持一玉环,衣佩玉璜。也有说这儿不叫大乐之野,而叫大遗之野。

三身国

原文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译文

大乐之野的北边便是三身国。三身国的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

一臂国

原文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译文

三身国的北边是一臂国。一臂国的人只有半体,只长有一只胳膊、一只眼睛、一个鼻孔。一臂国里有一种马,全身是黄色的马鬃,并有虎斑,这种马只有一只眼睛和一条腿。

奇肱国

原文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译文

一臂国的北边是奇肱国。奇肱国的人长有一只臂膀、三只眼睛,一身兼有阴阳两性,行走须骑文马。奇肱国里有一种鸟,长了两个脑袋,红黄色的毛,常随人而行。

形天与帝争神

原文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译文

形天与黄帝在这里争战以夺其帝位。结果黄帝砍了他的首级,而将他的残身葬在常羊山。但形天仍不屈服,改用两乳为双目,以肚脐眼为口,挥舞着斧头和盾牌,欲与黄帝决一死战。

女祭女戚

原文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祭操俎。

译文

女祭和女戚两位女神就居住在形天与黄帝争战地向北的两条河之间。女祭手中总是提着黄鳝,而女戚总是手托肉盘。

鸟詹鸟鸟

原文

鸟、詹鸟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

译文

女祭女戚住所北边生长着(cì音次)鸟和詹鸟(zhān音詹)鸟。这两种鸟的鸟毛是青黄色的。它们飞经哪个国家,就预示那个国家将灭亡。詹鸟鸟身似鸟,但面孔似人,栖息在山上。也有说鸟和詹鸟鸟统称维鸟,两种鸟只是青鸟和黄鸟之分。

丈夫国

原文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译文

维鸟栖息地的北边是丈夫国。丈夫国的人都衣冠楚楚,腰佩宝剑。

女丑之尸

原文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上。

译文

在丈夫国的北边有一具女尸。这位女子名叫女丑,生前因受十个太阳灼烧而晒死,直到死后她的右手还遮盖着自己的脸,因为十个太阳总是在天空当头照射,而女丑又住在光秃秃的山上无处躲藏。

巫咸国

原文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译文

女丑尸的北边就是巫咸国。巫咸总是右手缠绕一条青蛇,左手缠绕一条赤蛇。巫咸国有座登葆山。登葆山实际是天梯,巫师们都从这里往返于天上和人间。

并封

原文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译文

巫咸国的东边就是并封出没的地方。并封是一种野兽,它体形似猪,但头尾各长一只脑袋,全身都是黑色的。

女子国

原文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译文

女子国,在巫咸国的北边,这是一个岛国,有两个女子住在那里,住处的周围都是水,也有说这两个女子在闰月的时候,像女王一样住在门中。

轩辕国

原文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译文

女子国的北边就是轩辕国。轩辕国北邻穷山。轩辕国的人民都长寿,寿命最短的也能活八百岁。轩辕国的国民都长着人样的面孔和蛇样的身形,尾巴缠绕在头上。

穷山

原文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译文

轩辕国的北边是穷山。站在穷山上,没有人敢向西射箭,因为那里便是黄帝居住处——轩辕丘。轩辕丘是方形的,丘上有四条蛇缠绕着,守护着轩辕丘。

诸夭之野

原文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译文

轩辕丘的北边是诸夭之野。这里有很多能歌善舞的鸾鸟和凤鸟。这里的人们吃的是凤凰蛋,喝的是天上降下的甘露。人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天下所有的兽类这里都有,且与人们相安无事地生活在一起。这里的人们都是两手捧着凤凰蛋滋滋有味地吃着,鸾鸟和凤鸟领着人前行。

龙鱼陵居

原文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日。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译文

诸夭之野的北边是龙鱼居住的地方。龙鱼要么住在水里,要么住在山上。它的身形似鱼。也有说它的身形像(xiǎ音侠)。龙鱼一般是天神、天圣的坐骑。天神、天圣常常乘着龙鱼巡游九天。也有说诸夭之野的北边是鳖鱼,这种鱼的形状似鲤鱼。

白民国

原文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译文

龙鱼陵居的山再往北便是白民国。白民国的国民全身都是白色的,披头散发。白民国有种坐骑,名叫乘黄,身形似狐,但背上长着角。人要是乘上这种坐骑,便可以长寿,活二千岁。

肃慎国

原文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译文

白民国的北边便是肃慎国。肃慎国有种树名叫雄常。中国每当有圣人出世、替代暴君时,都要到这里来,用雄常树的树皮制成衣。

长股国

原文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

译文

肃慎国的北边便是长股国。长股国的人都披散着头发。也有说长股国人的脚很长。

西方蓐收

原文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译文

西方有尊神,名叫蓐收。有人说他左耳内有一条蛇守护着。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活学活用

霍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这是什么呢?估计你已经猜到了,是猫!猫和狸是什么关系,狸猫你想必知道,那么果子狸你更应该熟悉,果子狸是灵猫科花面狸属。中国古代一直把猫称作“狸奴”,比如《狸奴小影图》,这是宋时李迪画的猫,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收藏。再如清朝的任伯年也画了《紫藤狸奴图》。陆游也有一首诗《赠猫》:“裹盐赢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簿,寒无毡坐食无鱼。”

他们都知道猫和狸是亲戚,但是他们不知道猫还有个名字叫“朏朏”。从学界公认的角度来讲,猫的驯化比狗要晚很多,在5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已经开始养猫,但真正驯化的时间也就3500年。而狗的驯化则早得多,在两万到一万五千年之前。(实际上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推测。)

如果你观察一下“朏朏”的字型,会很奇怪它为什么‘月’字旁而不是‘犬’字旁。《太平御览》有段注解“《说文》曰:朏,月未成明也;魄,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月生二日谓之魄,承小月,月生三日谓之朏。朏音斐。)”

猫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实在想象力太丰富了,但是最可笑的是这不是只有中国人才这么狂想。古埃及人更能狂想,他们认为猫是月亮女神(巴斯特)的化身和象征,是掌管月亮、生育和果实丰收的神。所以埃及的女神是人身猫头的样子。其实我在观察猫眼石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猫眼和新月(朏即新月)之间确实非常相似,这应该就是它名字的由来。言归正传,养猫是为了什么?学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四千多年前,当埃及发明了谷仓以后,谷仓引来了大批的老鼠,同时也引来了大批的野猫。野猫进入村落,接受古埃及人的扔掉的食物,久而久之就成了人类的朋友。这种观点很科学也很合理,我也一直深信这种推测。

不过,《山海经》不是这么认为的,它认为“朏朏,养之可以已忧。”注意,山经一贯的作风都是‘食之’这次完全不同,这次是‘养之’,然后‘可以已忧’。是纯粹把‘胐胐’当作朋友来看待。大概是来消解孤独和忧愁的,与现代人养猫的心情几乎无二。

那么疑点就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山经》记载的年代已经开始驯养‘胐胐’了,却没有‘猫’这个字。《尔雅·释兽》中就已经有了‘猫’字,“虎窃毛谓之(戋虎)猫。狻麑,如〈戋虎〉猫,食虎豹。”,也就是说《山经》的成书年代要远早于《尔雅》的成书年代。

在西周的《诗经·大雅·韩奕》中也有猫字,“有熊有罴,有猫有虎。”难道有了‘猫’字以后,古人还不用‘猫’而用‘胐胐’吗?其实《礼记》、《吕氏春秋》等都有养猫捕鼠的描述,说明养猫捕鼠已经非常普遍。宋代陆佃的《埤雅》解释很有意思,“鼠善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之字从苗”。

但是《山经》告诉我们的完全不是这回事,他们养‘胐胐’是来解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