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一个很普通的修女,她就是德雷莎修女。德雷莎修女生于塞尔维亚,早年在英国接受教育,服务于印度,她所赚得的每一分钱,都给了穷人。她一辈子不穿鞋,她认为她服务的印度人民大众太苦,穿上鞋和他们的距离就远了。戴安娜王妃访问印度,接见过德雷莎,事后她对随行人员说我很惭愧,在和德雷莎握手的时候,我发现她没有穿鞋,而我却穿着白色高跟鞋。南斯拉夫爆发内战,在战区有许多可怜的妇女和儿童逃不出来,德雷莎毅然孤身走进战区,双方一听德雷莎在战区里,马上停火,德雷莎带着妇女和儿童离开战区后,双方再次开火。
德雷莎修女心里装的不是自己,而是贫苦大众的利益,她的追求就是大众的追求。拥有如此德心的人,她不会因为自己不穿鞋而感到惭愧,也不会因为炮火纷飞而感到恐惧。
社会上许多人可能认为,是一个人的才能使事业成功。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古人认为:德才兼备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其实人的才能就像是一种武器,而人的德行就是把握这种武器的能力。有德之人,他使用武器,无德之人则被武器使用,到头来反而会伤害自己。真正的武林高手,并不在于他的武器好坏,而在于他运用武器的能力,那时候,摘花飞叶,皆为利器。
【活学活用】
做大事者品格培养是中心课题
古代人敬重有“德”的之人,尤其是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这五点“德”。良好的品格能带来持久而成功的人际关系。不管是下属,还是合作者,都会把人品作为考察这个领导者的重要标准。
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品格培养当作自己的中心课题。因为,领导是无法超越来自品格上的限制。很多有杰出才干的领导者,在取得某种层次的成就后就突然崩溃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与人品有关。那些在事业上有高度成就,却在品格上有缺陷的人,常会在成功的压力下遭遇突然的失败,像“红塔”集团的褚时建,“伊利”乳业集团的郑怀玉都是在金钱面前败下阵来。
品格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做出来的。领导的品格和所作所为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一个领导者的心思和行动经常不一致,那么,他的品格当然就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疑点,也就不能获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了。
企业家冯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他去香港,和李嘉诚先生吃了一次饭,感触非常大。“李先生76岁,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大陆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一般伟大的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然后才会缓缓过来,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是坐在主桌,有个名签,我们企业界20多人中相对伟大的人会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他桌,饭还没有吃完,李先生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但是我非常感动的是,我们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在门口等我们,然后给我们发名片,这已经出乎我们意料——就是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买卖一样给我们发名片。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否则怎么站呢?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为大家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话,他说也没有什么讲的,主要是和大家见面,后来大家鼓掌让他讲,他就说我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吧。然后看着几个外宾,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他讲的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会当中,不要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来接纳你、喜欢你、欢迎你。之后,我们就吃饭。我抽到的号正好是挨着他隔一个人的位子,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了,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我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把大家送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
尽管事情看起来有些琐碎,但谁都能感觉到李嘉诚先生伟大的品格,也正是这种优秀的品格才使他走到华人首富的位置上。
任何一个组织想要成功,组织的领导者必须树立起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优秀的品格,并使之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当这种文化深入到组织的每个角落时,组织成员自然会被这种文化所感染,那又何愁领导不好这个组织呢?
【智慧金言】
也许有人觉得,有些人道德品质不好,个人修养难以恭维,身边不是同样有许多朋友吗?其实这种所谓“朋友”并非真朋友,而是“伪朋友”。别人与他交往不是冲着他的人品人格去的,而是奔着他的权势而去,是为了相互利用以达到个人目的,充其量只是“势利之交”。一旦其丧失了权力地位,没有了利用价值后,那些所谓的“挚友”也就会弃他而去。所以说,要想收获真正的友谊,拥有真正的朋友,最终要靠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只有用高尚道德修养赢得的友谊和感情才是真减的,才会历久弥坚。
心诚乐善一生快乐
【原典】
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
注曰:“无所不通之谓神。人之神与天地参,而不能神于天地者,以其不至诚也。”
王氏曰:“疏远奸邪,勿为恶事;亲近忠良,择善而行。子胥治国,惟善为宝;东平王治家,为善最乐。心若公正,身不行恶;人能去恶从善,永远无害终身之乐。
复次,志诚于天地,常行恭敬之心;志诚于君王,当以竭力尽忠。志诚于父母,朝暮谨身行孝志诚于朋友,必须谦让。如此志诚,自然心合神明。”
【解读】
人世间最大的快乐就是帮助别人,让别人因为我们而有所得;而人世间最大的智慧则来自至诚,让自己的心灵宁静坦荡、虚灵不昧。
什么是快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词典上说快乐就是满足与幸福。大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还有的人说快乐是一种刺激,是财富、成功、鲜花和荣誉……其实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心境、一种情绪。
在人们定义的六种人类普遍情绪中,有四个都是消极的,包括生气、恐惧、厌恶、悲伤,有一种是中性的——惊讶,只有快乐一个是积极的。但可惜的是,快乐的感觉不像消极情绪,会持续存在,它短暂即逝,张爱玲有句名言:短短的快乐哄着人忍受长长的一生。大约正是因为快乐是短暂的,所以才值得我们努力去追求。
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金钱、地位、学问统统没有关系,只要感觉对头,快乐遍地都是,快乐不需要寻找、不需要创造,只需要发现。而且快乐是等值的,只要是快乐,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美国总统的快乐与一个中国打工者的快乐是一样的。
在得到快乐的所有方法中,帮助别人是最容易得到快乐的。美国一家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个大型心理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明显比不乐于助人的人快乐。其实不但是人,研究发现,在灵长目动物中都有一种利他的本性。还是让我们听从心灵、本性的召唤,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得到快乐,不但要有帮助别人的仁德之心,还要有真诚的态度。如果事事从自己考虑,即使帮助别人也存有私心的话,得到的快乐也是虚假的。
俗话说:“心诚则灵。”一个人如果将真诚做了极致,那就是“至诚”,即极真诚的相信与极认真的服从,就是专一的信仰,它的力量胜过人世间的任何技能或努力。因此,精诚之心才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真正要诀。
【活学活用】
用恩惠换取恩惠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着天堂或地狱的生活。当我们懂得付出、帮助、爱、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若只为自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实质就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地狱和天堂就在自己的心里。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有一个人想看看地狱和天堂的差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筷子有一米多长,虽然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各自嘴里送,但因筷子比手长,谁也吃不着。
“地狱真悲惨啊!""这个人想。
然后,他又来到天堂。天堂的人也在吃饭,一个个红光满面,充满欢声笑语。原来,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一米多长的筷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
天堂和地狱拥有同样的食物,相同的食具,相同的环境,但结果却大不相同!天堂与地狱的天壤之别,仅在于做人的“一念”之差;因心态不同,就造成了极不相同的结果。
1977年的《向导》杂志报道了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遭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由于他的穿着装备无法抵御暴风雪,以致手脚开始僵硬。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
结果他遇到了一个和他遭遇相同的人,几乎冻死在路边。他立刻脱下湿手套,跪在那人身边,按摩他的手脚,那人渐渐地有了反应。最后两人合力找到了避难处。他救别人其实也救了自己。他原本手脚僵硬麻木,就是因为替对方按摩而缓了过来。
西晋时,廷尉顾荣应邀赴宴。席间上来一道烤肉,侍者在布菜时,直咽口水。顾荣心中不忍,就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了侍者。同桌的人笑他有点呆气,他却认为,整天看着烤肉吃不到,是很难受的,因而对自己的做法毫无悔意。
此后过了许多年,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宗室汝南王司马冏、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同、长沙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河涧王司马颇、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为争权夺利而相互厮杀,国家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这时远在边陲的匈奴首领刘渊发现了上天赐予的大好时机,派兵东下,灭掉了西晋。
这场灾难发生在永嘉年间(307~312年),后来,“永嘉”一词就成了一个伤心的象征。永嘉年间的确令人心伤,异族的入侵,引起汉民族极大的恐慌,他们纷纷抛家舍业,扶老携幼地加入到向南方逃亡的难民队伍。相比之下,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成了一片乐土。滔滔江水隔开了燃烧于江北广大土地上的战火,北方难民也纷纷奔南而去。
顾荣本是江南吴人,自然毫不犹豫地率领全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之中。世道混乱,兵匪横行,逃亡的路上自是险象环生。但顾荣每每身处危急之时,总有人来舍命相救。渡过长江之后,顾荣找到救命恩人表示感谢。问起来历,原来这人就是当年那个接受烤肉的侍者。这令顾荣感慨不已。
【智慧金言】
爱默生曾说:“此生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不帮助自己的。”这真是一句大实话。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他们的自私本性暴露无遗,他们一味地希望能“人人为我”,却不愿去践行“我为人人”这个前提条件。结果呢,必然导致他们在社会中没有安全感和关爱感。其实,假如人人都能够心怀他人,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即使它的前提是功利性的,那么也会最终惠及自身的。因为处在一个好环境之中,远比处于一个恶劣环境中能得到更多的精神、物质上的双重实惠。
事理洞明,人情练达
【原典】
明莫明于体物。
注曰:“《记》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如是,则万物之来,其能逃吾之照乎!”
王氏曰:“行善、为恶在于心,意识是明,非出乎聪明。贤能之人,先可照鉴自己心上是非、善恶。若能分辨自己所行,善恶明白,然后可以体蔡、辨明世间成败、兴衰之道理。
复次,谨身节用,常足有余;所有衣、食,量家之有、无,随丰俭用。若能守分,不贪、不夺,自然身清名洁。”
【解读】
灵台清明、虚灵不惑之人,在于能观察事物、探究规律、洞明事理、练达人情,但最关键的还在于能了解自我的内心,认识自己。
这个世界有无数的机会,发财的机会、出名的机会、成功的机会……等着你去发现。但拿到与拿不到机会,就看你的造化了。我们都有烧开水的经历,当水沸腾以后,水蒸气一定会顶着壶盖跳动,这个现象自从人类会烧开水时就存在,恐怕有好几千年了,人们都熟视无睹。但只有一个人对这个现象“体物”最深,他就是英国的瓦特,并由此发明了蒸汽机,开创了工业革命。
成功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识,而在于对事物的观察,如果我们能发现事物之间细微的差别,那就是机会。比尔·盖茨在创办微软公司时,脑子里的电脑知识并不比当时同专业的人更多,但他对电脑的理解,却比别人更深。他以这种理解作为逻辑线,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合理贯穿,最终创造了一个电脑王国的奇迹。
如果将比尔·盖茨的成功比作一串糖葫芦,而将我们的大脑比喻咸水果店,知识和经历就是各色水果,我们和盖茨都是水果店的老板。从道理上说,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所装的知识和经验,完全有可能做出比盖茨更大的一串糖葫芦,甚至可以创办几个微软那样的公司,或者,获得几次诺贝尔奖,为什么我们没有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比尔·盖茨手里的那根竹签,有了这根竹签,他可以随意将店中的水果串在一起,这么一串就是微软,如果那么一串也许就是别的什么了。相反,我们经常守着自己的水果却无计可施。
而这根竹签就来自于对某事物深刻的“体物”、深刻的理解,把握住了规律,洞明了事理,就找到了这根竹签。想成功的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根竹签吧。
知道别人都知道的,那叫学习;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那就叫创造。
【活学活用】
不要被得失、祸福的表面所迷惑
在老子的眼里,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的、孤立存在的,同一个事物也都会以不同的面目呈现出来,就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对待。天堂或许就在地狱的隔壁,苦难也可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表面上看起来是祸,没准转瞬间就成了福。
古时,塞外有一个老翁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塞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塞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塞翁丢的马又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见了都非常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塞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家听了又哈哈大笑,都认为塞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塞翁的儿子骑新来的马去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塞翁不要太难过,塞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塞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在家乡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