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时有位大臣名叫陶侃,他是平民出身,后来官为都督,长江以南的地方都操纵在他手里。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平民出身,每天在家里把一些陶土的砖块,搬进搬出,他说:人的地位变高了,筋骨就易于疲惫,如果安于逸乐,一旦有事,体力吃不消就会误大事了。同时他很节省,把木匠做工剩下来的竹头木屑,都留下了来,堆了几房间,人们以为他太小气了。后来发生了战争,急需战船,但当时很混乱,连造船的竹钉都没地方可买,他就把这些竹头拿出来做钉子用,及时造好了战船。
忘记了自己的过去,淡漠了曾经关心你的人,甚至背叛了帮助过你的人,这种人永远都不会走得太远。尊重过去,才能更好地前行。
【活学活用】
忘记过去的人,就像从树上掉下的落叶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的时候,贫穷而又没有好的品行,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做买卖谋生,经常投靠人家混饭吃,人们大都厌恶他。他多次投靠至下乡县南亭亭长家食宿,一连几个月,亭长的妻子讨厌他,于是清早做好饭,就在卧房里把饭吃掉,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知道她的用意,很恼怒,就跟他们断绝关系,不再去了。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很多妇女在漂洗丝纱。有位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一直到漂洗完毕,几十天都给他饭吃。韩信高兴,对那老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你老人家。”老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报答吗?”
后来,韩信跟随刘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于汉五年正月,被封为楚王,定都于下邳。韩信到了他的封国,召见曾经给他饭吃的漂洗丝纱的老大娘,送给她千金。还召见了下乡县南亭的亭长,给他一百钱,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相对于韩信的知恩图报,陈胜却贵而忘贱。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次停止耕作来到田埂上,心中惆怅愤恨了很长时间,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互相都不要忘记。”其他受雇佣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受雇替人耕地的人,怎么可能富贵呢?”陈涉叹息道:“唉!燕子、麻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住在闾巷左边的贫民去戍守渔阳,共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在被征发的行列中,担任屯长。正赶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按照法律都要斩首。陈胜、吴广谋划说:“如今逃亡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人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向始皇进谏的缘故,被始皇派到外地领兵,如今听说他并没有罪,二世却把他给杀了。老百姓大多听说过他的贤能,还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有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的人认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亡了。现在如果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号召天下人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很好,于是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办成,可以建功立业。不过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吗?”陈胜、吴广很高兴,琢磨出向鬼神问吉凶的含义,说:“这是叫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于是用丹砂在帛布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捞的鱼肚里。士卒买鱼煮了吃,得到鱼肚里的帛布,本来就感到奇怪了。陈涉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树丛里的祠庙去,夜间点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喊叫说:“大楚要兴起,陈胜要称王。”戍卒们夜里都很惊恐。第二天清晨,戍卒中间议论纷纷,都用手指着、用目光注视着陈胜。
吴广一向爱护别人,戍卒中多数都愿为他所用。负责押送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走,惹得将尉发怒,让他侮辱自己,以此来激怒众人。将尉果然用鞭子抽打吴广。就在将尉要拔剑的时候,吴广跃起,夺剑杀了将尉。陈胜配合他,一并杀死了两个都尉。召集下属号令说:“诸位遇上大雨,都已经误了规定的期限,误了期限按法律要被杀头。即使不杀头,戍边而死的本来就达十分之六七。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扬名天下,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种吗?”属下都说:“遵命。”于是假称公子扶苏、项燕,以顺应百姓的愿望。袒露右臂,号称大楚。并设台盟誓,用将尉的头颅祭祀。陈胜自任将军,吴广做都尉。起义军攻占大泽乡,接着收兵攻打蕲县,攻下蕲县后,就命令符离人葛婴率兵攻打蕲县以东地区。之后攻打下了铚、苦、柘、谯等地。一路上招兵买马,等到达陈县时,已经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那里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在谯门内和起义军作战,抵挡不住起义军的攻势,守丞战死。于是进占陈县。几天后,下令召集三老、豪杰都来会商大计。三老豪杰们都说:“将军身披坚甲,手持锐器,讨伐无道,诛灭暴秦,恢复建立楚国政权,论功应该称王。”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在这个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暴虐统治的人,都纷纷惩办各自地区的官吏,杀掉他们来响应陈胜。于是陈王任命吴广为假王,督率各位将领向西攻打荥阳;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攻取赵地;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取九江郡。很快,楚地义军就聚集了几千人。
周文,是陈县的贤人,曾经为项燕的军队占卜望日,侍奉过春申君,自称熟习军事,陈王授给他将军的印信,让他向西攻打秦朝。周文一路上招收兵马到达函谷关,已经拥有兵车一千辆,步兵几十万人,到达戏亭,在那里驻扎下来。秦朝命令少府章邯赦免在郦山服役的刑徒及奴婢所生的儿子,全部调动起来去抗击楚国的大军,把楚军打败了。周文战败,逃出函谷关,停留驻扎在曹阳两三个月。章邯追来又一次打败他们,周文逃到渑池,在那里驻守了十多天。章邯再次发起进攻,大败楚军,周文刎颈自杀。
武臣到达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大怒,逮捕了武臣等人的家属,准备杀了他们。柱国蔡赐说:“秦朝还没有灭亡就诛杀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又产生了一个秦朝。不如顺水推舟,封立他们。”陈王于是派遣使者去向赵王祝贺,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扣押起来,封张耳的儿子张傲为成国君,催促赵军火速进攻函谷关。赵王的将相互相商议说:“大王在赵地称王,不符合楚国本意。楚国灭了秦朝以后,一定会用军队进攻赵国。眼下的计策不如不向西进攻,而是派人向北攻取燕地以扩充自己的地盘。这样赵国在南边据有黄河天险,在北拥有燕、代地区,楚国即使灭了秦朝,也不敢收拾赵国。如果楚国胜不了秦朝,一定会重视赵国。赵国趁秦朝疲惫,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认为很对,因而不向西进兵,而是派遣以前的上谷郡卒吏韩广率兵向北攻取燕地。
燕国原来的贵族豪杰对韩广说:“楚国已经有了国王,赵国也自立为王。燕国虽小,但也是拥万乘兵车的国家,希望将军自立为燕王。”韩广说:“我的母亲在赵国,不可以。”燕人说:“赵国眼下正在西面忧患秦朝,在南面忧虑楚国,它的力量无法阻止我们。况且以楚国的强大,尚且不敢加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怎么惟独敢加害将军的家属呢?”韩广认为有道理,于是自立为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把燕王的母亲和家属送到燕国。
在这个时候,各将领攻城略地的,数不胜数。魏国人周市向北攻取土地到达狄县,狄县人田儋杀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据守齐地反叛,进攻周市。周市的军队溃散,退回魏地,想立魏王后代、原来的宁陵君咎为魏王。当时咎在陈王那里,无法回到魏地。魏地已经平定,当地人想共同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在周市和陈王之间往返了五次,陈王才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送他回国,周市最终担任魏国的丞相。
将军田臧等人互相商议说:“周章的军队已经被打败了,秦军很快就会到来,我们围攻荥阳久攻不下,秦军一到,我军必然大败。不如留下少量部队,足以围守住荥阳,调动全部精锐部队迎击秦军。如今假王骄横,不懂用兵打仗,无法跟他商议,不杀掉他,恐怕会坏大事。”于是假托陈王的命令杀了吴广,把他的头颅献给陈王。陈王派使者送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印信,任命他为上将军。田臧于是派将令李归等人围守住荥阳城,自己率领精锐部队向西在敖仓迎击秦军。与秦军交战,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进兵在荥阳城下打败了李归等人,李归战死。
阳城人邓说率兵驻扎在郯县,章邯另外派遣一支军队打败了他,邓说溃不成军,逃到陈县,被陈王诛杀。
陈王刚即位的时候,陵县人秦嘉、铚县人董緤、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保县人丁疾都单独起兵,率军把东海郡守庆围困在郯城。陈王听说后,就派武平君畔担任将军,前去督率郯城下的义军。秦嘉不接受命令,自立为大司马,拒绝归属于武平君。他告诉军吏们说:“武平君年少,不懂得用兵打仗,别听他的!”进而假借陈王的命令杀了武平君。章邯打败伍徐后,进攻陈县,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章邯又进兵攻打陈县以西张贺的军队。陈王亲自出城督战,军队被打败,张贺战死。十二月,陈王来到汝阴,又回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了他向秦军投降。陈王被葬在砀县,谥号为隐王。
陈胜称王共六个月。称王后,以陈县为都城。曾经和他一起受雇佣的旧友听说后,来到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宫门令要把他捆绑起来。他反复为自己申辩,这才放了他,但不肯为他通报。陈王出宫时,他拦路呼喊“陈涉”。陈王听见后,就召见他,坐着车一起回宫,看到宫殿房屋和帷帐后,客人说:“夥颐!陈涉称了王,宫殿真是又大又深啊!”楚人把多说成夥,所以在天下流传开来,“夥涉为王”这句话,就是从陈涉开始的。客人进进出出,越来越随便放肆,任意和人讲起陈王以前的事情。有人对陈王说:“这个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言乱语,这样会有损您的威望。”陈涉就把客人斩杀了。如此一来,陈王的那些故旧都私自离去,从此没有人亲近陈王了。
所以啊,不知道培元固本,对过去的人和事没有感激之心,导致身边没有忠诚的、亲近的人,这就是陈王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智慧金言】
“苟富贵,勿相忘”,是国人的普遍心理。任何一件事物的过去,都是这个事物发展的根基,忘记过去的人,就像从树上掉下的落叶,失去了营养供给,只能逐渐枯萎。只有对讨去心存感激的人.才可能成大业。
用人不可记前嫌
【原典】
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
注曰:“切齿于睚眦之怨,眷眷于一饭之恩者,匹夫之量。有志于天下者,虽仇必用,以其才也;虽怨必录,以其功也。汉高祖侯雍齿,录功也;唐太宗相魏郑公,用才也。”
王氏曰:“赏功行政,虽仇必用;罚罪施刑,虽亲不赦。如齐桓公用管仲,弃旧仇,而重其才;唐太宗相魏征,舍前恨,而用其能;旧有小过,新立大功。因恨不录者凶。”
【解读】
当领导不能气量狭小,别人对自己的不好之处,要尽快忘掉,而自己对别人的不好之处,却要时时引以为戒。尤其不能记人之过,睚眦必报。记仇不是大丈夫,记仇成不了大事业。
汉高祖打天下时,有一发小名叫雍齿,一直怀有二心,曾经几次反叛。公元前208年,他随刘邦起兵反抗秦王朝,秦军围攻刘邦于丰乡(沛县西),但被刘邦打败。于是命雍齿镇守此地。可是雍齿心有异动,听从魏国人周市的建议,背叛了刘邦。几经反复后,再次归向刘邦,刘邦以其立过许多战功,故未杀他。汉建立以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劝告,还是封了雍齿为什方侯。
唐太宗没当皇帝之前,魏征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老师,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魏征帮着太子差点要了唐太宗的命。玄武门兵变之后,太宗杀李建成即皇帝位,并没有因此而痛恨魏征,仍然任命他为宰相。凡历史上成就大业者,都有这样的气量和风度。
【活学活用】
不计前嫌用人所长
在帝王专制时代,君臣之间无民主可言,不懂得广开言路的君王无异于自塞两耳蒙蔽双眼。李世民是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正是他的兼听纳言,开创了贞观时期君臣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清明政治之风,在短短一二十年间将大唐推向昌盛繁荣。
即位以后,李世民逐步建立起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最高决策集团,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以充满朝气和进取精神的政治面貌,开始励精图治,为开创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世民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于是李世民首先采取了求贤纳才、知人善任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广泛吸纳人才。他把举贤荐能、广招人才视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对那些推荐人才不积极的大臣,则加以严厉批评。
有很长一段时间,宰相封德彝没有推荐一个人。李世民于是就责问他,封德彝却回答说是天下没有贤才可以推荐。
李世民不禁气愤地批评封德彝说:“用人就如同使用器物一样,只要各取所长,自然就不乏贤才奇士。你不善知人,怎能说是世上没有贤能之才呢?”
李世民不仅让大臣们推荐选拔人才,他自己也处处留心和访求有才之士,一旦发现即破格提拔重用。只要是有才之士,李世民不计较资历地位和亲疏恩怨,都能够兼收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在一次上朝的时候,中郎将常何所提出的20多件事,全都符合朝政的情况。然而,常何是武将出身,不通经文,应该是不可能有这么高明的见解的,这不禁让李世民既高兴但又感到奇怪。
经过询问,李世民这才知道,常何所提交的议论其实都是他家中的食客马周代写的。于是李世民立即将马周召进宫,和他一番详谈之后,发现马周的确是个人才,不仅机智敏捷,深识事端,而且处事公允,敢于直言,当即就任命他为门下省官员,对他大加重赏,后来又任其为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直至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要职。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较恩怨,大胆重用东宫集团的重要谋臣魏征、王硅、韦挺等人,其中最杰出的当数魏征。
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推崇他的才能,委之以宰相重任。他前后共向李世民进谏了200多次,大多数都被采纳了,这对贞观前期的政治起了重要的影响。
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凡是正确的意见,不但要说,而且要坚持到底,即使李世民大发雷霆,魏征也坦然处之、神色不移,毫不退缩。
魏征死后,太宗十分痛心,无限感慨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过错。现在魏征去世了,使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
李世民以独特的政治家风度,积极推行科举制度,大力奖拔人才。因此,在唐初人才荟集,群英满堂。为开创贞观时期的大好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