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员工大都将工资与收益视为首选的指标,工资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员工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着他们是否继续从事目前的工作。
虽然有人认为金钱激励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无论对谁,更高的收入总是很有诱惑力的。要让员工更加努力,就要奖励员工的出色工作。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就必须付给员工恰当的报酬,这样才能留住最好的员工。可是很多经理却总把支出的工资维持在最低水平。他们认为员工工资是成本的一部分,并且只想到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以保证利润最大化,至于报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他们却视而不见。
在工作之中,必须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他人的承认。不管你使用多么美妙的言辞表示感激,不管你提供多么良好的训练.他们最终期望的是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员工会按照市场情况和一些合适的对象进行比较,他们自己的收入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管一个人多么高尚,即使可能会因谋求个人的发展而牺牲个人收入,但不可能长期如此,因为他们要生存。最好的老板总是在员工要求增加工资前做好考虑,他们积极主动调查市场,保证自己员工的报酬比其他公司要高。这样可以让员工的宝贵精力和智慧用于实现最好的结果,而不是计较个人的报酬。聪明的管理者会积极主动地支付报酬,而不是等待员工提出要求。
但是,有时即使你付出的工资很高,还是有人不能满意。一旦员工开始为工资而抱怨,或者最好的员工离去开始另谋高就,就应引起你对问题严重性的重视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是将个人业绩与报酬挂钩。你应当让员工清楚,真正努力的员工将会得到最好的报酬,但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得到报酬。
企业要有最强的竞争力,首先必须拥有最好的员工队伍,并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最合理的报酬,尽可能让员工将个人利益与自己的努力结合起来。同时,也应尽量使报酬支付的形式简单化,将事情弄得越复杂,越容易导致不满和争议。
【智慧金言】
如果奋勇杀敌的战士浴血捐躯,暴尸疆场,却一贫如洗,而游说四方的人靠一张嘴就披金带银,这肯定是一个极不正常的时代。
俗语道:“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人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需要,如生存、稳定的收入、被人接受、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渴望成功等。无论在哪个领域,金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人的最根本的需求之一。尽管他们人数众多,每个人都是那么普通,但这并不是忽略他们的理由。给他们应有的奖赏、合理的报酬,他们才能恪守本分,做出更大的贡献。
刹住行贿受贿之风
【原典】
货赂公行者昧。
注曰:“私昧公,曲昧直也。”
王氏曰:“恩惠无施,仗威权侵吞民利;善政不行,倚势力私事公为。欺诈百姓,变是为非;强取民财,返恶为善。若用贪饕掌国事,必然昏昧法度,废乱纪纲。”
【解读】
“昧”有昏暗不明,颠倒黑白之意。当一个社会行贿受贿不再隐秘,变成了一种公开的行为,在光天化日下堂而皇之地进行,那就是政治最黑暗的表现。
清代行贿受贿就几乎达到了开公的地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成了一个被认同的事实。于是,花钱买官——当官赚钱——花钱卖更大的官,成了许多人仕途必由之路,搞得清顺治皇帝都要亲自开会批评:“贿赂公行,照等定价,督学之门,竟同商贾。”明朝皇帝为了禁止行贿受贿,竞将活人剥皮,内充以草,悬挂示警。
战国齐威王的时候,有两个官员引起大家的议论,一个是阿(地名)大夫,一个即墨大夫。朝里的大臣几乎都在表扬阿大夫,而批评即墨大夫。但齐威王这个人还是有主见的,他先派人暗中调查了两位官员的政绩,结果发现:即墨大夫政绩卓著,田野开辟,人民富饶,只是不善于贿赂朝里大臣,所以“毁言日至”。而阿大夫统领的地方,田荒民冻,只因他很会行贿,所以人们都说他的好话。齐威王一怒之下,将阿大夫以及说阿大夫好话的人统统放在大锅里给煮了。从此以后,行贿受贿之风被刹住了。
【活学活用】
惩治腐败不可手软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腐败行为打击最严、手段最狠的当数平民出身的明朝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自幼生长于贫苦之家,对元代官吏对待百姓的贪酷了如指掌,也认识到元末吏治的腐败是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认识到要保证他所建立起的政权不重蹈元代覆辙,就一定要肃清腐败分子,杜绝贪污腐败。他因此为贪官污吏设立了严法酷刑,而且由于他个性的狠毒,在实际实行过程中,还专门为贪官设立了一些法外非刑,以此来警戒天下官吏奉公守法。
对于贪赃舞弊行为,他则绝不轻饶。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甚于贪虐,而庸鄙者次之,所以他说:“朕于廉能之官或有罪,常加宥免,若贪虐之徒,虽小罪亦不赦也。”
官吏犯赃的,罪行较轻,朱元璋处以谪戍、屯田、工役之刑,也就是充军发配。如徐州丰县丞姜孔在任时,借口替犯人缴纳赃款,挨家挨户敛钞,结果全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朱元璋查知此事,将姜孔发配去修长城。
洪武九年,“官吏有罪者,答以上悉谪之凤阳,至万数”,其中绝大多数是犯赃官吏。而对罪行严重的,则处以挑筋、挑膝盖、剁指、断手、刖足、抽肠、劓、阉割、凌迟、全家抄没发配远方为奴、诛连九族等酷刑。户部尚书赵勉夫妻贪污,事发后夫妻二人同时被杀。工部侍郎韩铎上任不到半年,伙同本部官员先后卖放工匠二千五百五十名,得钱一万三千三百五十贯,克扣工匠伙食三千贯,盗卖芦柴二万八千捆,得钱一万四千贯,盗卖木炭八十万斤,私分人己,事发被杀。
同历代封建专制制度的通病一样,明代贪污受贿的官员腐败案并不少见。例如,大名府开州通判刘汝霖,追索核州官吏代犯人藏匿的赃款,逼令各乡村百姓代为赔纳,被判枭首;凤阳临淮知县张泰、县丞林渊、主簿陈日新、典史吴学文及河南嵩县知县牛承、县丞母亨、主簿李显名、典史赵容安等收逃兵贿赂,使令他人代充军役,案发后两县官吏尽行典刑;福建东流江口河泊所官陈克素勾结同业户人,侵吞鱼课一万贯,又勾结东流、建德两县官吏王文质等,验了敛钞数万,被杀身死;进士张子恭、王朴奉命到昆山查勘水灾接受昆山教谕漆居恭、酋径巡检姚诚宴请,收受缎匹、衣服等物及钞币一千三百贯,将他们的二万二千六百亩已成熟田地谎报为受灾农田,朱元璋查知后,命锦衣卫给他们送去兵刃、绳索,勒令自尽。当时官吏贪污到银六十两以上者,均处以枭首示众、剥皮楦草之刑。行刑多在各府州县及卫所衙门左首供祭祀的土地庙举行,因而当时土地庙得名为皮场庙。贪官被押至土地庙,枭首挂在旗杆上示众,再剥下尸身的皮,塞上稻草,做成皮人,摆在公座之右,以警戒后任。
在洪武年间,除了一些较小的惩贪案外,还有几次大规模的对贪官污吏的集中清洗,其中以空印案和郭桓案最为著名,声势也最为浩大,两案连坐被杀人数也最为惊人,累积共达七八万人。明初整肃吏治的斗争前后延续二三十年之久,打击面极广,甚至一些皇亲国戚,若是贪赃枉法,也在劫难逃。
明初整肃吏治的斗争,是朱元璋出于集权专制的目的进行的,因而带有一定的残暴特征。打击面大,处死极多,因此有时也不免产生一些先人为主的冤假错案,枉杀了许多无辜官吏。
可尽管如此,在无法解决制度问题的情况下,通过严酷手段整肃吏治、打击害群之马的斗争毕竟还是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朱元璋曾以为元代法令过于宽纵,以至人心懒散,江河日下,经过了半个世纪,人心都不畏法,所以他才主张峻法严纪。这一系列严法严刑确也使得贪官污吏望而止步。经过长期的严刑诛戮,做官的人终于认清了朱元璋立场的坚决,认清了本朝惩贪不贷,敢动真格,世道已经变了,开始人人自危,不敢恣肆妄为——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放肆。“或有毫发出法度,失礼仪,朝按而著罪之。”官场风气在一连串严酷打击下,逐渐发生了改变,日趋清明——“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涣然不变矣。下逮仁堂抚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百分年。”后世清官海瑞由此而赞洪武朝:“数十年民得安生乐业,千载一时之盛也。”
朱元璋不细加斟酌、妄加屠戮的作风当然是不可取的,而且也只能归结于他独裁的残暴,但他打击害群之马、整饬吏治的坚决态度,却有值得后人学习之处。
【智慧金言】
行贿受贿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进行,是政治黑暗、国家衰败的表现。
在任何组织、团队里,腐败就像人的身体长了毒瘤,各种机能都会降低,这就会不可避免地威胁到管人者的管理效率。如果对待腐败分子手下留情,必定会给自己和组织带来很大伤害。对此,领导者必须动真格的,做到除恶必尽。
心胸狭窄者难得善终
【原典】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
注曰:“暴则生怨。”
王氏曰:“闻有贤善好人,略时间欢喜;若见忠正才能,暂时敬爱;其有受贤之虚名,而无用人之诚实。施谋善策,不肯依随;忠直良言,不肯听从。然有才能,如无一般;不用善人,必不能为善。
齐之以德,广施恩惠;能安其人,行之以政。心量宽大,必客于众;少有过失,常记于心;逞一时之怒性,重责于人,必生怨恨之心。”
【解读】
作为一个领导,要懂得去欣赏人,每个人都有被欣赏处,看到属下的优点,听到很好的建议,要闻善则喜,真心去赞美。职工最烦那种闻善不喜,记过不忘的领导,因为这种人性格里往往有很凶暴的一面。
汉代李广号称飞将军,虽勇武过人,此人性格就有记过不忘的残暴一面。有一次他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回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从此以后李广怀恨在心。过了不久,匈奴人侵犯北部边界,汉武帝封李广为右北平守。李广特意请求调霸陵尉与他同行,等他一到军门,二话不说就给斩了。李广一生战功无数,但却未得封侯,王勃有诗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与他为人不睦也有一定的关系。
【活学活用】
李广难封:心胸狭窄者难得善终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这句诗里“难封”的李广,就是一位记过不忘的人,而他“难封”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他记过不忘,为人不睦。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家原来是在槐时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李广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俘获敌人很多,被任命为汉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突破险阻,以及格杀猛兽的表现,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反击吴、楚叛军,夺取了敌人的军旗,在昌邑城下立功扬名。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而是调他任上谷太守,每天都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朝廷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在马邑两旁的山谷中埋伏,李广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当时单于发觉了汉军的计谋,就逃跑了。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升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他们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用绳编成网兜让李广躺在里面。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判决李广损失伤亡众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被削职为民。
转眼间,李广在家已闲居数年。李广和已故颍阴侯灌婴的子孙灌强一起隐居在兰田,常到南山中打猎。一天夜里他带着一名骑兵外出,跟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便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里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他于是接着重新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了。李广驻守过各郡,听说有老虎,常常亲自去射杀它。到驻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老虎跳起来咬伤李广,李广也终于射死了老虎。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即便是他的子孙或外人向他学习,也没人能赶上他。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程的远近疏密来决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因此他领兵有几次被困受辱,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