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的决策智慧
23374200000022

第22章 上经:30卦(11)

爻辞

初九:素履,往,无咎。

【解辞释义】

素:指朴素,质朴,也可引申为踏实、不浮夸、不奢侈,平平常常。或可引申为大大方方。

往:指行为动向。

人,要大大方方,踏踏实实,质朴而无浮夸地行走人生之路,安自所安,乐自所乐,求自所求,归向何处均不会惹是生非。

【义理启示】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君子应以仁义、礼智、诚信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克制个人不适的欲望,莫做损人利己之事。要向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看齐,自尊尊人,与人往来抛开一个“利”字,积仁德于一心,把握千古令人称颂的做人成事之道,何咎之有?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解辞释义】

坦:为形容词,指地平而宽,简称平坦;作为象辞用以喻之于人,则代表胸怀坦荡,心情坦然,心性率直。

幽:形容词,指清幽。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又形容高雅。唐·白居易《画竹歌》:“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引申喻之于人,可为安详,沉静,稳重。

履道坦坦:将辞文直译则是“踏着平坦而宽阔的路面走”或“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借以象征人以坦荡的胸怀,稳重的心态,安祥的志意,经历人生。

幽人贞吉:这一句是对上一句辞义的重复,强调指出为人的性格以及处事的心态对成功和失败有着重要影响。即只有沉着冷静地处事,以雅量宽宏的气度待人,才有助于维护坚定固守的原则。

《象传》说:“‘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意思即是说,心态高雅,沉着冷静的人,坚守中正之德做人处事,即难被世俗扰乱。

【义理启示】

良好的品行在关键时刻会成为一笔难得的财富。成就伟大事业的许多人,成功即来源于此。请记住:心稳,自信,胸怀坦荡,不浮夸,不浮躁,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个样子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解辞释义】

眇(miǎo):即通常所谓的“眇目”。为形容词,泛指眼瞎。《列子·仲尼》:“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聋者,先闻蚋飞。”(眼将要瞎的人,先是只能隐约看到微小之物;快要聋的人,先是只能听见蚊子飞的声音。)蚋,即蚊子。

跛(bǒ):通称跛脚。指腿和脚有毛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

能:读nài,通“耐”。指耐得住;经得起;受得住。

唐·杜牧《罪言》:“故其人沉鸷多材力,重许可,能辛苦。”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今虏朝夕为寇,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

依据以上解释,本爻前两句象辞的意思是说:分明视力欠佳,甚至失明,却硬是要看;腿脚分明不利,却硬是撑着走路。

履虎尾,咥人凶:这就如同踩着老虎的尾巴走路,逼着被惹恼的老虎回过头来咬他,其凶险的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以上辞文寓意是告诫一部分没有自知自明的逞能者,应当正确估价自己,想目观八方,得先有双好眼睛;想顺走远路,得有一双利落的腿脚;要跟在老虎的尾巴后面踩其脚印走,应先估量自己有无避险的能力。但此处并非强调遇事要消极逃避,而是主张,处事行为,应量力而行,有自知自明,这与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的概念完全不同。

武:本义是“勇武”,形容勇猛威武的举动。

武人:原本指的是行武之人。此处引申为具有高尚道德善于攻击恶敌、战胜恶敌和制止坏人恶劣行为的勇敢者。如:军人、见义勇为的人等。

为:是判断动词。与“是”通义。

于:为介词。借以引进评论或被评论的对象。

大君:指最具伟大高尚人格的“君子”。即为了扞卫正义而不惧危险;为了除恶扬善,知险而上,令人称颂的人。

《象传》:“‘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就是这意思。

【义理启示】

做人,应在量力而行的原则下尽己之所能,发挥正义行事的特质,施展一切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解辞释义】

愬(sù),通“诉”。告诉;引申为提醒。《后汉书·邓皇后纪》:“举头若欲自愬。”(抬头上望像似要告诉或提醒自己应做什么……)

终吉:“吉”指吉祥。“终”为副词。可理解为“始终”;也可理解为“终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终指始终。)在同一《列传》里又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终指终究。)

从而,现今的大多数人对本爻辞义作出这样的解释--跟在老虎的屁股后面走,只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加小心,终究可以顺利地走下去。

可是,即便如此照做,又有何意义呢?《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老虎是野兽之王。)但它是能吃人和兽类的极为凶恶的野兽。岂非只有极度傻气的人,才会“履虎尾”以行之?这小心得了吗?

所以,我认为应根据《象传》:“‘愬愬终吉’,志行也”的说明,从转注、假借、广泛引申的角度,进行分析:

虎:在此是一个假借字,借虎的雄猛(具有极大的威慑力),转注引申为它代表和反映出的强大力量。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就是假借虎义,转注比喻人民能够掌控天下的强大力量。

在此,又可引申理解为:王者(权威者;领导者;指挥者;勇士;带头人)。

志行也:志,动词。有志;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即:跟随王者完成大业,内心必须立下志向,提醒自己不得有失、有误,以求终吉。

【义理启示】

处事、为业,无论是取借前人或能者的经验,或是随从王者的指挥,断不可随心所欲、一意孤行,既要与之同志同道,又要顺从指挥,发挥虎虎生气,有助成功。九五:夬履,贞厉。

【解辞释义】

夬(guài),意思指决定,选定,商定,断定,认定。

贞:指纯正,中正,正当。

厉:为动词。通“励”,指勉励,激励。

【插叙】

十几年前在国外,我站在讲台上对本爻辞作过上述解释之后,一位听讲的朋友从座位上站起来,以彬彬有礼的语气向我提出质询。大意是,他听过不少易学者的讲课,也参阅过不少解《易经》的书籍,几乎都把“厉”解释为凶险。把“贞”说成是刚强自信有余,兼听他言不足。于是则将本爻辞义解释为:“一向凭主观武断,独行决策,前途必定凶险。”

他说:“特向徐老师请教,今天第一次听到您作出与之截然不同的解释,是否可说(他举起不少书籍)这些书上全都说错了呢?”

我只能说:“与我的观点不一样的诸多论述,我也细心地早有拜读。各自理解不同,不便于多做评论。我既然如此解说,当然是把个人以为正确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遂而我举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有关以“厉”寓意激励、勉励的例子:“亲秉旄銊,以厉三军”,等等。

我同时希望,若有听不懂我上述的解释,或认为我对本辞的解释有前言不搭后语,或有不符合逻辑之处,尽管提出来共同商榷,再做理论。

在场的听众朋友(包括向我提出质疑的那位朋友)均不约而同地为我报以热烈的掌声!

【义理启示】

选定了人生之路,即应固守纯正的心态,激励自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解辞释义】

视:为动词。指观察,察看。

履:寓意履行。可引申为实践,执行。《后汉书·马援传》:“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简约。”

考:指考察,思考。可引申为推理,判断。

祥:指吉、凶的征兆。《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这样,前半句(法象辞文)便是说:“观察其实践结果,可推测判断其行为征兆是吉是凶。”

其:副词。用在陈述句里,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可引申寓意为“也许”、“可能”、“大概”。

旋:副词。意思指“随即……”,“不久……”,“很快就……”。

其旋元吉:是说:“也许很快就大吉大利了!”这就是推测判断的结果。

《象传》:“元吉在上,有大庆也。”说的就是这意思。

【义理启示】

上九爻辞是对履卦全部含义的概括总结:认真思考,把握人生正道,或进或退,有序有规,灵活守控,不违履德。这是收获圆满吉庆结果必须遵循的准则。

11泰卦--地天泰:以柔和刚,万事有成

卦辞

泰:小往大来,吉;亨。

【解辞释义】

泰:做形容词,含义为通泰,安泰。引申义为安宁,平安,太平;象征吉祥。汉·王符《潜夫论·慎微》:“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又与“大”通义。《荀子·富国》:“天下大而富。”其“大”显然与“泰”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直截了当指出:“泰者,大也。”

这“大”,可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大到非同寻常的程度。《周礼·泰誓》说:“泰者,大之极也。”可见,这“极”的范围,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什么事物会如此之大?想想看?除了“太极宇宙”还会指什么呢?

那这“小往大来”又该如何理解?

往:为动词,本义指的是“去”,到某处去。引申义为动向,多指的是向外动。

来:本义与“去”、“往”相对,即由彼至此、由远及近的意思。但在本卦辞里,指的不是“来去”的来。不要将“小往大来”理解成“小的去了,大的来了”。在本卦辞中的这个“来”字,原义是招来、招致的意思。《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也可引申为“导致”。

小往大来:是借“泰”(大之极也)的寓意而为的一种含义范围深广、意味深长、哲理深奥,表现一切客观事物现象,包括天象、气象、星象以及推理预测等“兆象”的象辞。要想作到对其内涵和外延的全面理解,可在两个兆辞“吉”、“亨”的前提下,随机思维加以自由领会。那么,这“小”该做何领会?

为了使大家得到启发,我想再插叙一段实在的故事。

【插叙】

又是十多年前在国外陪同朋友去听《易经》讲课的那一次--老师对本爻辞的解说是:“泰卦为地上、天下,象征亨通,太平;而地小阴柔向外去,天大阳烈向内来,所以天地交沟,阴阳互济,确保天地和顺,万事吉祥。”

一位听讲的学员朋友立刻提出疑问,表示可以接受“太阳普照大地,大地向外生长果木庄稼以保民食民用,为吉祥”。但是,她说:“太阳光烈过强,反致大旱,造成土地干裂,民不聊生。何来吉、亨之有?”她又问:“泰卦之体为坤上乾下,请问地怎么会在天上呢?”

我见讲课老师一时为难,便以听讲者的身份,以汇报自我体会的方式向与会者作出了解释:

“小往大来”本就是泰卦借有形事物表现太极宇宙规律的一种象征寓意的方式。

伟大的中华先祖早已作出明确的判断:在最初幽深阴暗而浑然一气、无边无际的太极宇宙之中,有个微小得难以发现的暗物质“盘古氏”藏在里面。其后,正是这个具有巨大做功超极能量的暗物质发生爆炸,并使超极能量不断向外扩散,推动宇宙不断向外扩张。这无论从何角度而言,如同阴暗的宇宙变光明了,对宇宙和人类世界的发展,能说不是又吉、又亨吗?

大家之所以感觉难理解,关键在于把这“小”字的概念停留在字面上。

请记住:解读《易经》的卦、爻辞义,先要抱定一个“象”字跳出字面封闭的框架,发挥“模式”随机思维的能力。诸如乾卦里的“见群龙”;坤卦里的“龙战于野”;屯卦中的“既鹿无虞”;履卦中的“履虎尾”;以及前已读过的或是“其血玄黄”,或是“泣血涟如”;乃至“舆说辐”、“咥人凶”;等等。如果不扩展思路,引申思考,单停在一个个狭窄的字面上抠来抠去,思维被锁在其中,恐怕很难跳得出来。

【义理启示】

可千万别误解:“噢,原来小往大来指的是宇宙大爆炸呀!”是,又不是!《易经》里的句句象辞、兆辞,只要逻辑合理,解辞准确,即允许读者自由发挥随机思维,联想身心处境引申分析,自可找出答案。

有句俗语说:“家和万事兴!”而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往往取决于夫妻之间能否互礼互让,刚柔和谐,阴阳共济。凡是丈夫能主动自觉地排除“大男子主义”,对爱妻以上承相待,往往使小的分歧排除而致大福大吉到来。

在处事待人方面,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那么,反思之:“小忍让”,不就是会“成大谋”吗?

若以大、小喻之为人格,“小”为小人,“大”为君子。小人往外消去;君子招来相辅,吉祥亨顺自然无疑。

这也正是“泰”卦辞的义理寓意。

《彖传》:“‘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传》:“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朋友们可以想想看,这与我说的意思是否能联系上?

爻辞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解辞释义】

茅:指的是植物白茅,俗称茅草,根茎可入食、入药。

茹:在土地下缠绕在草根之间的杂乱絮状物。

汇:指汇合,聚集。即代表一个行为动词。可引申寓意为互相牵拉,紧密联系。

征:在这里是作为名词。指的是迹象,预兆。

本爻辞的全义是:拔出地下的茅草时,其草根同周围很多同类根系则被一些杂乱的絮状草本细物缠绕在一起,难以牵拉得开。这确为吉祥之征。

《象传》:“拔茅征吉,志在外也。”寓意为人以群分,志同道合,彼此牵拉,你带我动,相率相从,在人生光辉的路上同奋共进,前途是吉祥的。

【义理启示】

同志同道,紧密团结,相依相辅,汇聚共同的力量,为事必成。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解辞释义】

包:动词。包容;包围;包绕;包藏;包庇。就其负面含义,可引申为同流合污。

荒:为形容词,一是形容荒废,衰败。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嬉,指玩乐。)二是形容安乐,安闲过度。在本爻辞里是借以引申寓意为意志衰败,荒废人生,不求上进,只图安乐的人。《诗经·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瞿瞿。”(瞿瞿,指小心谨慎的样子,或张目四视的样子。可引申为警惕。意思是说,人可以好乐,但不可走邪路。这是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防范的事情。)

用:为动词。意思是使用,或指采取某种方式。

冯:为动词。在本爻辞中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涉水,徒步过河。另又通“凭”(凭),读píng,即凭借、依靠的意思。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左传·哀公七年》:“冯恃其众。”

遐:为形容词。指长远,深远。《尚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迩,近的意思。)

遗:动词。放弃;舍弃;抛弃;丢失。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朋:指朋友。

亡:为动词,指丢失,失掉。若做形容词,则通“无”。《列子·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

得:为能愿动词。指情况容许,或可以、能够。《韩诗外传》:“不能勤苦,焉得行此?”

尚:为副词。指还或又。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蛇尚存。”

于:为介词。借以引进动作,或连接前后,起比较作用。

中:为形容动词。寓意为符合、适当。《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宋·范晔《后汉书·孝安帝纪》:“朕以不明,统理失中。”

行:指行为。一般指的是道德行为表现。《商君书·更法》:“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据此分析,“得尚于中行”便可这样理解:

原来虽同道德不正的人一起走错了路,但还是容许改过自新,重返正路的。

《象传》指出:“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意思便是“包荒无德的错误行为只要迷途知返,前途仍然会是光明无限的。”

【义理启示】

与不走正道的人混在一起同流合污,而不往长远考虑,放弃了未来的前途,则会失掉,或不再会有真正的朋友。即使与道德不正的人走在了一起,只要坚守中道,改过自新,是可以重返光明的。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解辞释义】

陂(pō):指凹凸或倾斜不平。

无平不陂:寓意是说“人生之路是没有平坦无阻一帆风顺的。”喻之于人间处事也很难时时顺利。

无往不复:是说走路没有只去不归,或走出去了,即不再重返了。

艰贞无咎:意思是面对困难时只要意志坚定,不移不屈,奋发努力,即不会有错。

恤(xù):为动词。指忧虑,惊恐;可引申为担心。《宋史·王安石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孚:指信任;使人信服。

勿恤其孚:是说不要担心失去他人的信任。

食:是一个形声字。古代的字型写作。象征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品;象征家舍。二者合之,则象征家中的餐桌上摆满丰盛的美食佳肴。寓意为享用、接受或取得俸禄。可引申寓意为取得众人的宠信。《史记·晋世家》:“不食其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失官不食。”

福:指幸福,福气,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