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内到外说健康之道
23426100000019

第19章 经络(1)

经络是中医的灵魂,它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百骸。 有了经络,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经络,人就是一堆零部件的组合。

人体的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浮络、孙络等等。经穴共有361个。

其实,经络之间也是相互关联、互为表里的。我们一定要了解经络,不了解经络寸步难行;只有了解了经络,才能为自己的身心健康保健护航!

一、人体经络与精气神

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 这里的“气”代表人的生命,而经络则是气在人体内的运行通道。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人断气了,经络也就消失了。经络是中医的灵魂,它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百骸。有了经络,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经络,人就是一堆零部件的组合。 中医讲究整体观,从不死死地盯住某个器官不放,它关注的是整个人的生命状态,重视的是人体内的精、气、神。 中医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它抓住了“经络”这个关键。

人体的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別、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浮络、孙络等等。经穴共有361个。其实,经络之间也是相互关联、互为表里的。 比如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脾经与胃经相表里、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肝经与胆经相表里。如果不了解这些经络的表里关系,就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变。

我们以十二经络为例加以说明。 十二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为: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的运行路线是这样的:手三阴经从胸到手,由内而外,手三阳经从手到头,由下而上;足三阳经从头到足,由上而下,足三阴经由足到腹,由下而上。 十二经脉的运行与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变化十分相像。地上的水,由于阳光的照晒,变成了清阳之气,蒸发上升,在天上形成了云;云在天空凝聚、温度降低,吸收了浊阴之气,化而为雨,又会从天空降落在地面。 这就是气在自然界中的升降循环。 有了这个循环,自然界就有了生机;没有这个循环,自然界就会是一潭死水。 尽管气的运行变化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清阳之气上升,重浊之气下降。

传统中医的精髓是阴阳,经络是阴阳之气在体内运行的通道。说简单,中医就这么简单,一个阴阳五行,一个经络气血;说复杂,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你花费一生的精力去体悟。古人讲“皓首穷经”,其中的“经”就是经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从少年就开始一直研究到头发变白,也不一定能搞明白经络。 我们不能因为人体解剖找不到经络就否认它的存在。

传统中医学强调“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神是什么? 神是无形的东西,是人的精、气、神,就是人体内的阴阳之气。 形是什么? 形是有形的东西,即使人死了也可以在解剖中找到,还能放在药瓶中保存。 如果有人不相信人体内有阴阳之气,可以闭上双眼体会一下。只要你真正地静下心来,就一定会感觉到体内有一股气在游走,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果你心不静,总想着股票的涨涨跌跌、生意的曲曲折折、仕途的坎坎坷坷、生活的是是非非……那么,你肯定感觉不到真气的存在。会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到一定程度时便有腹鸣、指麻等行气现象,这就是气在人体内的运行。《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人的精、气、神运转正常,人就很健康;精、气、神消失了,生命也就终结了。所以,我们千万一定不要忽视了自己体内的真气。 如果我们不关心它,它就会发脾气,就会报复我们。总之,我们哪儿最薄弱,它就在哪儿兴风作浪。如果我们真心地呵护它,它就会对你百般温柔,极尽体贴——风寒来了,它会说:“没关系,我来赶走它。”暑热来了,它会说:“没关系,我来保护你。”

“上工守神”,就是要守住人体阴阳之气的变化。 要了解人体内的阴阳之气,就要了解经络,因为气就在经络里!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是干线,络脉是支线。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它们分别与脏腑相连接,十二经脉与无数络脉相连,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立体的大网络,大网络上还分布着360多个穴位。 经络就像遍布城乡的手机信号网,虽然用肉眼看不到,却无处不在;穴位则像信号发射塔。 如果某个地区的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太差,我们通过调整发射塔就可以解决问题。 同理,身体上的病变也可以通过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来治疗。

经络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百骸,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没有经络,就是死脏腑。 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经络本是阴阳之气的运行通道,可为什么十二经络的名称里都含有一个脏腑的名字呢?这就是因为中医从不将脏腑视为死的东西,也从不将人体视为一堆零部件的组合。

《素问》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人体内,她守候着阳;阳在人体表面,他是阴派出去的士兵。 人体内的道理如此,天地之道无不如此。比如一个家庭,男人的职责是在外边遮风挡雨,为的是家中妻儿的安康;女人则在家中守候自己的男人,为他营造一个温暖的港湾。如果阴阳失调,家中的妻子不再守候外出的丈夫,这个家就会后院起火;如果外出的男人不再为家人忙碌,而是另有新欢,这个家就会分崩离析。 可见,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领悟了《黄帝内经》不仅可以学好中医,也可以搞好家庭关系。总之,不了解经络,不了解人体之气的运行规律,根本就无法了解五脏六腑。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经络,不了解经络寸步难行;只有了解了经络,才能为自己的身心健康保健护航!

二、延年益寿的养生大法

人体十二经脉,以不同时辰循行全身,假如我们能从认识经脉循行路径,及流注时辰,并了解其功能,以时辰配合脏腑保养,便可以得到人生中之最佳养生之道。了解经络循行原理,配合时辰做经络保健脏腑保养的养生方法,可以达到养颜美容、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1. 卯时(5点~7点)气血流注于大肠经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如果能于此时正常排便对身体是有帮助的。排不出的大便会变成宿便,毒素停留体内。 大肠运送排泄废物,如果饮食失调、误食不净食物,或其他脏腑失调,都会引起大肠疾病。大肠经有问题就易出现口干舌燥、腹胀腹痛或肠胃炎、盲肠炎、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等。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每天早起后排大便的习惯,预防宿便的危害自身健康。

2. 辰时(7点~9点)气血流注胃经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此时进食早餐最易被消化、吸收、代谢、利用,提供一天所需热量。 肠胃受到伤害会出现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口臭等症状、消化不良等。 养成每天早起按时吃早餐的习惯最有益于身体健康。

3. 巳时(9点~11点)气血流注于脾经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如果脾脏虚若就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倦怠、头晕、面色萎黄、腹胀易打嗝等症状。 此时不宜食用过于燥热的食物。

4. 午时(11点~13点)心经气血充盈

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同时心主血脉和神志,应该调养休息。 如果血脉运行有障碍,会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糜烂等问题。

5. 未时(13点~15点)气血流至小肠经

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小肠俱有分别清、浊及吸收的功能。 小肠虚弱时容易出现心烦口渴、腹部胀痛、拉肚子、营养紊乱、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肠炎等的症状。

6. 申时(15点~17点)气血流注膀胱

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膀胱是泌尿系统主要的器官,能储存和排泄尿液。膀胱虚弱时容易出现小便不畅或次数多、混浊不清等症状。

7. 酉时(17点~19点)气血流注肾脏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 如果肾弱则会出现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妇女更年期等症状。

8. 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气血充沛

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心包经是指心脏外围组织,可以保护心脏不受外物入侵,但如果有病毒侵犯就会发生病变而出现掌心发热、腋窝或胸胁肿胀、心悸不安、面目发黄等的症状。

9. 亥时(21点~23点)气血流注于三焦经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三焦经主要管诸气,人体诸气皆通过三焦而输送到各脏腑。 如果出现障碍时就容易出现听觉模糊、咽喉肿胀、喉部或眼睛疼痛、耳鸣、肩臂、手肘、前臂的背侧部疼痛等的症状。 从亥时开始(晚上9点)到寅时结束(早上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当下的年轻人,基于种种原因,似乎不容易做到早睡早起,但切记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时钟作息,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点入睡。

10. 子时(23点~1点)气血进入胆经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胆的生理功能是内脏胆汁,帮助食物的消化代谢,不注意按时睡眠,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等。 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若这时候不睡觉,就会比一般人容易衰老。

11. 丑时(1点~3点)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肝脏能贮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另外和眼睛也有关系。 如果肝经出问题就会有两胁肋胀痛、胸闷、胃口不佳、口苦、腹胀腹痛、黑斑、眼袋、黑眼圈等。

12. 寅时(3点~5点)肺经旺

这时气血由阴转阳,肺经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应注意肺经的保养及空气温度的调节,尤其是夏天对于空调的使用。伤害肺经,就会出现发热怕寒、鼻塞流涕、头痛、气喘胸闷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肺经弱的人容易在这时间发病出现咳嗽。

三、心经养生:鼓舞心气

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新的压力,精神压力很大,体力上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更是“积劳成疾”。有时我们会出现浑身无力,头脑不清,心悸气短,失眠健忘,上火便秘,食欲不振等情况。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我们应该借助手少阴心经来养生。手少阴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经。开始于心中出来后联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手少阴心经其中的一条支脉,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沿着咽喉上行到眼睛,联系眼内和脑内的组织;另有一条直行的经脉,从心脏上行到肺,再向下通过腋窝,走到上臂,沿上臂内侧的后边,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后边,到达肘内,再沿着前臂内侧后边,到达掌后小拇指侧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侧后边, 沿小拇指桡侧到达小指的前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假如一个人的心经发生病变,就会表现喉咙干燥、头痛、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手掌心热痛。手少阴心经穴位有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等。 这些穴位对调节心理疾病有显著效果。 传统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 一个心情好坏自然与心经有直接的关系。 经常按摩通里穴(仰掌,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和通里穴(仰掌屈指,小指指尖所指的横纹上,第4、5掌骨之间,4、5掌指关节后方)具有清心宁神的作用,且有助于缓解神经性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等病。心经与心脏病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不是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只是年纪大或紧张引起的心律不齐,或轻微的心前区不适时,可立刻按压心经穴位,如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再加足三里穴,可改善这种不适的症状。 另外,适量轻按极泉穴可以改善心脏不适症状。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将右手四指放在左侧胸大肌外侧,拇指置按胸大肌内侧,再用食、中指自然轻轻地点按在腋下极泉穴;边做捏拿胸大肌,边用食指、中指轻轻点揉极泉穴,反复操作10次;然后再换手同法操作。 常按摩此穴有宁心安神、解郁止惊的功效。 另外,常按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可缓解心痛,肘臂挛痛、目眩、头颈痛、腋胁痛等;常按青灵穴(当极泉穴与少海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可缓解胁痛、肩臂痛;常按少冲穴(小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可改善心悸、胸痛、中风昏迷等症。

那么,什么时候按摩心经穴位效果最好呢?在午时最好,因为此时是心经值班,阳气最盛,此时按摩心经,可以鼓舞心气,从而达到畅通气血的目的;按摩后再午睡片刻,效果会更好。

四、肝经养生:疏肝解郁

对于常坐办公室的职场白领而言,肥胖的确会给脊椎带来一定的负荷而引发腰痛。如果是突然性腰痛,我们该怎么办。这时,我们需要找肝经帮忙了。足厥阴肝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肝经。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足厥阴肝经循行线路图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一共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首穴大敦,末穴期门。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肝经上两大穴位太冲穴、大敦穴的保健养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