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内到外说健康之道
23426100000026

第26章 五脏(4)

6. 在公交车上,站立时间超过1小时,就感到两腿发软。

7. 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超过两个小时会感到腰酸。

8. 总想闭目养神,不愿想问题,注意力不集中。

9. 洗头时会有大量的头发脱落。

10. 总感到有困意,却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睡睡醒醒。

肾虚是衰老的开始,青少年肾虚是早衰的先兆!肾虚就是衰老,就像植物在干旱中慢慢枯焦,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最容易放松警惕。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外界压力大、诱惑多,情绪的大起大落刺激着我们的心,心火旺就需要取肾水灭火,而心火过旺,肾水就不够用了,于是出现“心火亢盛而肾水虚亏”的状态。

其实,对于肾部的保养,我们的身体内就有佳药。

我们可以用按压穴位的方法进行肾保健,耳穴取肾点、膀胱点、心点、肝点、肺点、皮质下点、枕点,手穴取肾点、命门点、心点、肝点、肺点、头顶点、后头点,脚穴取相应点。

为什么要取这些穴呢? 肾和膀胱相表里,手、足、耳上的点是对肾系统作用是最直接的,当然要找到这些穴位。金生水,肺为肾之母,水生木,肝是肾之子,母不强则子弱,子弱则母受损,所以,要健肾,还需照应好肺与肝,所以肝和肺穴也是必须要按压的。 肾和心关系密切,心好比皇帝,肾好比皇后,心肾和睦,身体才能健康,所以心穴也是要取的。 大脑是接受心和肾的双重领导的,心、肾通过大脑指挥人体全身,而且,肾主骨髓,脑为髓海,所以肾保健要取脑穴,耳穴上的皮质下点、手穴和脚穴上的头顶点,都是最重要的脑穴。 脚穴后头点是肾对应的部位,周尔晋老先生把后头比作“心肾之后宫”,所以,耳穴上的枕点、手穴和脚穴的后头点也在必选之列。

此外,益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

1. 捏脊

捏脊可以调畅水道、滋补阴血,对于肾水亏虚疗效明显。 从下往上捏,一天一次,一次5遍就可以了。

2. 压肚脐

压肚脐眼有益气壮阳的作用,每天压一次,每次以自然呼吸100次计时即可。

3. 按摩腹部

按摩腹部也能利肾,可将一手放在肚脐眼上,另一只手放在小腹丹田上,转圈揉,顺时针、逆时针各81次。

这3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力求达到最理想的养生保健效果。

十一、平衡脏腑,调和阴阳

脏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的协同作战能力, 这样可以使全身阴阳协调,维持整体的健康状态。如肝主升发,它善于升发阳气,宣散郁滞,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所以能够促进脾胃升降;而肝和肺的合作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肝属木主升,肺属金主降,他们的运作使得气机有升有降,有升有降才达到了平衡。 如果其中有一个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气机升降就会失去平衡,而且最后阴阳不调、气血不周,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不能循环流通,全身就会生病。五脏之间的协作关系为:

1. 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 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3. 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一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4. 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心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 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 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 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血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 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症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 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症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 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 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 反之,若脾阳虚衰,也可导致肾阳不足。

10. 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 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都可引起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从养生角度来看,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 怎样来协调呢?一方面要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另一方面还要“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中医称之为“扶正固本”,就是重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各种手段去恢复、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个所谓的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现代观念来理解,就是脏腑组织的细胞再生能力。有许多的病,如肝病、肾病、心脏病,其致病因素为多发性的、非特异性的、隐蔽性的。 或查不出来,或虽查出来却无特异性的治疗。 此时我们就可以应用各种手段去促进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促进其细胞再生,通过这种途径而使脏腑组织得以平衡,生理功能紊乱得以恢复。任何疾病都会对人体生命产生威胁。 人体的自我康复系统,对付各种疾病,都是整体一致的。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在对付外敌的入侵,或是内部发生动乱时,都应该有序地组织与之相适应的力量,绝不是不分主次,倾巢出动;一定要根据对抗的需要,恰如其分地予以解决。 这是保护自身康复系统最好的措施。

十二、从五脏谈中医美容

从中医美容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相貌、仪表乃至神志、体形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反映于外的现象。 脏腑气血旺盛则肤色红润有光泽,肌肉坚实丰满,皮毛荣润等。故中医美容学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过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使身体健美,容颜长驻。

1. 心与美容

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明,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面部的色泽荣枯是心气心血盛衰的反映。心的气血充沛,方能使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血不足,脉失充盈,则面色淡白无华,甚至枯槁;心气不足,血不上荣,则面色虚浮白光白;血行不畅,血脉瘀滞,则面色青紫,枯槁无华。

2. 肺与美容

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其华在毛。 肺通过宣发作用,将气血和津液输送到皮肤毫毛,起滋润营养作用,并调节汗孔开合,调节体温和抵抗外邪。 肺气充沛,则皮毛得到温养而润泽,汗孔开合正常,体温适度并不受外邪侵袭。 若肺气虚弱,则皮毛失养,汗孔失于调节而多汗或少汗,体温失度,外邪易于侵袭。

3. 脾与美容

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全身肌肉的营养要依靠脾输布和化生营养物质来供养。脾气健运,则身强体健,肌肉丰满。若脾失健运,则肌肉消瘦,四肢疲惫。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

4. 肝与美容

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筋附于骨节,由于筋的扩张和收缩,全身关节才能活动自如,而筋必须得到肝血濡养才能强健及伸缩活动。若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致使动用迟缓,屈伸不得,甚至拘挛、颤动;甚则指(趾)甲枯槁、变形,甚至脆裂。 若肝血充盈,两目光泽有神,若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目赤红肿;肝风内动,两目斜视,甚至目睛上吊。

5. 肾与美容

肾的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骨为人体的支加,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等均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充足,则骨骼健壮,四肢轻劲有力,行动敏捷。若肾精不足,则骨骼发育不良或脆弱、痿软,腰背不能俯仰,腿足软弱无力。 牙齿也必须依赖肾精的滋养才能坚固。如肾精不足,则小儿牙齿发育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易落。人体的头发为肾的外华,这是由于肾精能化血,头发依赖精血滋养,所以,头发的生长和脱落,润泽和枯槁,茂盛和稀疏,乌黑和枯白等都与肾精有关,肾精充足,则头发茂盛乌黑;肾精亏虚,则头发枯槁、稀疏、枯白和脱落。

由此可见,我们的相貌、仪表是否美好,都与内脏功能休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