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内到外说健康之道
23426100000027

第27章 六腑(1)

在中医理论中,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说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受纳、腐熟、消化、传化,处于连续不断的虚实交替之中。《黄帝内经》中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这说明六腑一定要保持通畅。

一、六腑之胆:六腑之首,与肝相连

在中医理论中,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腑”原作府,原本是收藏文书和货物的地方。 六腑之“府”是与五脏之“藏”相对而言的,这说明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五脏能储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心藏脉”“肺藏气”“脾藏营”“肝藏血”“肾藏精”等。五脏是藏而不泻,六腑是泻而不藏。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传”,是传而不藏,就是传化水谷、传化饮食。《黄帝内经》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一定要保持通畅,水谷在体内不能久留。所以六腑一定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说得通俗一点,六腑好比是我国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通”,它充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的综合效益。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就像都江堰水利工程。 具体而言,胃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的疏泄胆汁,小肠的泌别清浊,三焦的通调水道等。 要使六腑的出纳、消化、转输等主要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必须保持其通畅无阻。

胆是六腑之一,也是六腑之首。《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者,不偏不倚,才能维持公正。胆居六腑之首,与肝相连,互为表里。胆储存胆汁,是肝的精气所化生,胆汁注入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是脾胃运化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胆汁的化生和排泄,受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也健旺;反之胆汁排泄不利,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可以出现胆汁外溢而导致黄疸。

1. 胆主疏泄

胆汁,别称“精汁”、“清汁”,来源于肝脏。《脉经》中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汁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贮藏、浓缩之,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入于小肠。《难经正义》中说,胆汁“感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中,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肝胆同属木行,一阴一阳,表里相合。“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 所以胆具有疏泄之功,但胆的疏泄必须依赖肝气疏泄而采用发挥自己的作用。 如果肝胆的功能失常,胆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如果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 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

2. 胆主决断

传统中医学认为,胆的生理功能与人体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决断及勇怯方面。 胆气豪壮者,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不大,且恢复也较快。 所以说,气以胆壮,邪不可干。 如果胆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情志方面的变化。胆气虚弱的人,在受到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时,易生疾病,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变。 一般来说,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对行动的决心,都是从胆发出来的。 俗话说:“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如果胆不清了,头脑自然一片混乱,头脑不清自然无法做决断;胆清了,头脑也清醒,决断也容易做了。

3. 调节气机

胆合于肝,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肉,升降出入,纵横往来,并行不悖,从而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 胆的功能正常,则诸脏易安,所以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之说。即所谓“十一脏皆赖胆气以为和”。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气化运动的机体,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则脏腑气机升降有序,出入有节,而阴阳平衡,气血和调;胆为腑,肝为脏,脏腑之中脏为主,腑为从,为什么说“十一脏取决于胆”,而不说“十一脏取决于肝”呢? 因为肝为阴木,胆为甲木,为阳中之少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阴为阳基,阳为阴统,阳主阴从,即阴之与阳,阳为主导。胆为阳木,而肝为阴木,阳主阴从,所以说“十一脏取决于胆”。

子时(23点~1点)是“胆经当令”。中国古代文化里,非常重视这个时辰。子时是一阳初生,恰恰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取决于胆的什么呢? 取决于胆的“生发”。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到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犯困,可是到夜里11点的时候,我们恰恰就清醒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阳气在这个时候开始生发起来了。 那么,在子时的时候胆气是怎么生发的呢?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 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 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我们疲劳时喜欢手臂高举,就是抻拉胆经以振奋阳气的一个动作。我们打一个哈欠以后,人就显得精神一些,这也是胆气生发起来的象。我们有事情想不清楚、决断力不够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个动作——挠头,其实我们挠的地方正好是胆经经过的地方,就是刺激胆经而帮助决断。

二、六腑之脾胃:疾病由脾胃衰而生

“脾胃”是中医学上的名称,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输运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 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 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受纳运输水谷失职,人体所需营养不足,以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即指脾具有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并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泛指各种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第一,运化水谷,指脾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至全身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负责对食物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和运送到全身的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营养作用。第二,运化水液,指脾具有对水液吸收、转输和布散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还负责对水分的吸收、运化转输和运送到全身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中医所讲述脾胃的功能主要包括西医学消化系统的全部功能和循环系统的部分功能,所以,脾胃疾病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证水谷精微对机体的营养和濡润。 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脾胃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的调养。 所以,现代人的脾胃养生要点主要有:

1. 情志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指脾与思的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消化吸收机能障碍,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 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由于工作或学习而思虑过多,时常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脾的情志养生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工作和学习要有计划有安排,工作和学习后要充分放松,不要再过多地思虑问题。 中老年人则不要过多地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生活问题、子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要顺其自然,不要因为过多的思虑而影响健康。

2. 顺时养脾胃

脾胃在五行学说中均属土,而在阴阳学说中脾为阴土,所以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特性为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多气多血,特性为喜润而恶燥。湿邪侵犯人体时,最易伤害脾阳,造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 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为农历六月,因下雨较多以湿气为主。所以,长夏时节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

3. 环境养脾胃

脾胃对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进餐环境应宽敞优雅安静,进餐时气氛应轻松愉快。

4. 运动养脾胃

运动锻炼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中医认为“过逸”会使气血运行迟缓而不畅,脾胃纳化的功能呆滞,体质下降,神疲乏力。过逸,指很少或完全不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会使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机体整体功能的衰退,所以,适量的运动锻炼是促进脾胃功能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1)运动锻炼:

包括各种运动,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很有益处。

(2)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第一,揉隐白穴。 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第二,揉公孙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跖骨下缘),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第三,揉三阴交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第四,揉阴陵泉穴。 端坐位,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髁下缘)旋转按压30次。

第五,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放于中脘穴,覆盖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压于左手背。 向左旋转按揉20次,向右旋转按揉20次。

第六,按揉天枢穴。 平卧位,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上下按揉30次。

第七,推腹。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按于剑突下,右手压于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压至小腹耻骨联合处,推50次。

第八,揉足三里穴。 端坐位,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旋转按压30次。

第九,推胃经。两手拇指按于足三里穴处,沿胫骨外侧自上向下推至踝关节处,推30次。

第十,全身运动。 做完以上保健操后,可做下蹲运动10次和扩胸运动10次,以促进全身气血的流通,强化脾胃保健操的效果。本保健操有促进脾胃运化、增加食欲和增强体质的作用。

5. 饮食养脾胃

饮食调养对脾胃的养生保健最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营养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种的丰富多样,进餐的定时定量,均有利于脾胃的保养。 饮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损伤的主要原因,中医称为“饮食所伤”。 饮食所伤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常和饮食规律失常;二是饮食偏嗜,包括饮食有偏、寒热失宜、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五味偏嗜及嗜酒无度等;三是饮食不洁。所以,要防止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进餐不定时、偏食偏嗜、吸烟酗酒、饮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

传统中医学认为,导致我们产生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忧思困脾等因素,所以我在预防上要从节饮食、适寒热、畅情志这三方面做起。《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由此可见,脾胃是生命的根本,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脾胃的保养。

三、生活中的脾胃保养法

关于脾胃的养成,主要是在饮食上面的保养。那么,我们该怎样在饮食方面保养自己的脾胃呢?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胃、肠喜欢什么?胃、肠喜欢我们吃的食物有利于消化,喜欢我们的细嚼慢咽。 这样就能减轻脾胃的工作量,而不至于把脾胃累垮。 所以,我们在食物的选择上要选择易消化,温度适宜、不烫不凉,可口的食物,那些过硬、过烫、过冷、过辣、过粘、油炸以及腌制的食物尽量少吃。

平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脾胃的保养,具体如下:

1. 脾胃喜欢定时定量,有规律的进食

定时定量可以保证我们的胃、肠不会饿得“咕咕”叫,也不会撑得胀胀的,以致增加胃、肠的负担。 所有的长寿老人饮食是极有规律的,从不暴饮暴食,总是定点吃饭,定点睡觉,胃、肠在很有规律地工作。 婴幼儿的喂养也是完全可以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的。 还有尽量少吃零食,如果除了三餐外动不动地吃零食,不论吃什么,胃肠都得工作,就会让胃、肠休息的时间变少了,容易产生疲劳。所以爱吃零食的孩子多数也长不好,容易营养不良。爱吃零食的习惯多是家长传给孩子的,家长爱吃零食,孩子从小也就跟着吃了。所以要想孩子少吃零食,家长首先自己就要控制。 如果要吃,最好也将吃零食的时间固定,这样总比随时吃要强一些。

2. 脾胃需要好心情

我们都有生气吃不下饭的时候,大人、孩子都是一样,吃饭时大人不要教训孩子,平时也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大人、孩子的心情放松、舒畅,也是利于消化、吸收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脾胃忌讳寒凉性的食物

那些有胃肠毛病的人都知道,当胃肠不适或胃痛的时候,抱一会热水袋焐一会就会舒服些。 所以胃肠不好的人脸色都是发黄、发暗的,说明体内寒重,吃进去的食物偏冷,这时就不能再吃寒凉的食物。这个寒凉除了指食物本身的温度外,还有食物的属性。 就像你把香蕉加热了吃,它还是寒性的食物,吃多了影响消化、吸收,只能匆匆排出体外,这就是吃多了香蕉会腹泻的原因。 所以尽量少吃寒凉性质的食物,多吃性平、性温的食物。 胃肠不好的尽量少吃水果,水果生冷,多数都是寒凉性质,伤胃肠。 冰棍、雪糕也要少吃。 如果要吃也只能在夏天天热的时候吃,每天最多不能超过两根。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外国人大量喝冷水、大量吃冷饮,人家怎么没事,还长得那么强壮? 你只看到了他们喝冰水、吃冷饮,可你注意到他们的饮食结构了吗? 与我们相同吗?人家大量吃肉、黄油和奶酪,吃进去那么多高能量、高热量的东西,再喝冰水、吃冷饮,正好起到中和、平衡的作用。而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普遍清淡,能量、热量本身不足,这时你再喝冰水、吃冷饮,就不是起平衡的作用了,而是起到破坏的作用了。

4. 脾胃喜欢体育锻炼

有的人锻炼后反而不想吃饭了,这类人属于身体内血少,锻炼后血液多分布到了四肢和内脏,胃肠就会相应的缺血。 胃、肠的供血减少后,功能就会下降,这时的人反倒不想吃饭了。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减轻自己的运动量,多加强营养食物的补充,多吃一些细、软、烂的食物,帮助自己消化、吸收。等我们血液补足的时候,再多锻炼,就不会出现上述不适了。

5. 脾胃喜欢适度的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