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吃饭后有胃胀、不消化的症状时,在腹部来回上下的轻轻按摩或沿着肚脐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绕圈按摩,都会觉得胃、肠不舒服的症状有所减轻。所以对胃、肠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经常按摩腹部也是很重要的。按摩腹部最好在晚上临睡前,帮助胃、肠的消化和吸收,也有利于睡眠。 按摩时动作要轻、慢, 力量大了会直接伤到肠子, 所以我们的动作一定要轻。 先顺时针按摩20~30圈,再逆时针按摩20~30圈。 不要按反了,因为顺时针按摩是泻法,逆时针按摩是补法,先泻后补效果好。
6. 脾胃喜欢保暖。
我们的衣服穿少了或是冻着了也会胃痛。所以白天的穿衣服和晚上的盖被子都很重要。
四、急性胃肠炎———吃出来的病也可以吃回去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三餐不固定,许多人有或轻或重的肠胃不适症状。 各型胃肠炎便是其中一种常见病症。 根据胃肠炎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发病原因,当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范畴。古人所说痢疾和部分急性肠胃炎在临床症状表现上是一致的,但区别在于古人所说痢疾范围更广一些,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痢疾。 肠胃炎的发病原因多因饮食不洁或因热贪凉,或暴饮暴食,以致肠胃功能失调导致。
一天,肖女士一家到医院就诊。 肖女士告诉医生,她和丈夫、儿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有时吃东西后不久就会上吐下泻。原来,肖女士每到夏天在家里经常煮些稀饭、绿豆等食物,然后放入冰箱里冻着,等到中午或晚上吃,再佐以放有辣椒的凉拌菜,当时感觉很舒服,可是最近总感觉胃疼。医生为其诊疗后发现她们一家三口全患有胃肠炎。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经常吃一些冰冻的稀饭再加上火辣的凉菜,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很大的刺激性,久而久之就会患上胃肠炎。
一般而言,急性胃肠炎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其特点为发病骤急,肠鸣腹痛,上吐下泻,吐泻并作,同时伴有怕冷,发烧、头痛等症状。值得强调的是,根据临床表现,只泄不吐,且痛状反应在肚脐周围,应考虑是急性肠炎;而又吐又泻,胃脘与腹部都有痛状反应,则应考虑为急性胃肠炎。
对于该病的发病季节和成因,中医认为是外受暑热,内伤饮食所致。急性肠胃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饮食不洁,或过食寒凉及肥甘厚腻之物;另一原因是受外来暑秽之气或外感暑温风寒,清浊相干,乱于肠胃而致。此病多与现代人群脾湿有关,脾湿是内因,又感外邪,内外相加,伤脾则出现腹泻,伤胃则吐。
急性胃肠炎的另一个特点是伤胃多属热症,伤脾多从寒化,这一点怎么来判断呢?我们可由口渴与不渴加以判断,口渴者多为热象,口不渴者则为寒化。 所以本病又有寒热之分,但在临床实际中,属于热象者占十之八九,属于寒者极为少见。因为此病多为外受暑热、内伤饮食所致,故在调节阴阳平衡上应以饮食为主。 病人的饮食宜清淡卫生,定时定量;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不要过食冷、烫、硬、辣、粘的食物;少喝冰冻饮料或凉啤酒等。
五、胃部常见病的保养之道
《素问·五脏别论篇》指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胃是存贮饮食的器官,有“水谷之海”之称,它是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源泉。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胃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为贲门,称为上脘;下部为幽门,为下脘;中部为胃体,为中脘。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以通降为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从口而入,经过食道,进入胃里。饮食在胃内,经过揉磨和消化作用,使之变为食糜,并下移于小肠,为进一步消化打下基础。如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的受纳水谷功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主受纳功能的强弱,取决于胃气的盛衰,反映于能吃与不能吃。能吃则胃的受纳功能强;不能吃则胃的受纳功能弱。胃气可表现在食欲、舌苔、脉象和面色等方面。一般以食欲如常,舌苔正常,面色荣润,脉象从容和缓,不快不慢,称之为有胃气。在中医里,人们以胃气之有无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保护胃气,其实就是保护脾胃的功能。
现代人工作忙,早晨上班不爱吃早餐,这是坏习惯。要养护胃气我们就不能忘记吃早餐,而且早餐的质量一定要好。什么时候吃早餐好呢?应该在辰时(7点~9点),此时胃气充盛最宜养胃。 早餐吃什么好呢? 早餐宜食五谷类主食,不宜荤腥。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30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早餐应该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粥、热豆花、热豆浆和芝麻糊等,再配着吃蔬菜、面包、水果等。
7点~9点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此时吃饭最易消化,再多热量也能吸收,正常吃早餐是不会肥胖的。因此,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早饭的做法是错误的。
胃气不足会出现胃虚症:胃阳虚、胃阴虚、胃气虚。 下面我们分别详细介绍:
1. 胃阳虚调养法
胃阳虚是指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失和降。 主要表现为胃脘部隐痛,每遇寒冷而发,喜温喜按,饮食减少且喜进热食,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多因素体阳虚,过食生冷或胃部受寒以及过服苦寒药物损伤胃阳所致。 胃阳虚者在饮食上要加强调养。 比如,用羊肉250克洗净切片,与小米100克入锅内,加少许姜、盐等调料煮粥温食,适用于治疗脾胃阳虚所致的反胃呕吐、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畏寒等症。在中药治疗上应以温阳建中为主,可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之类。
2. 胃阴虚调养法
胃阴虚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主要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或胃脘嘈杂,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胃阴虚者可食具有滋养胃阴、胃津作用的食物,如小麦、牛奶、鸡蛋、猪肉、银耳、燕窝、枇杷、梨、苹果、豆腐等。 如用干银耳15克,置大碗中,加冰糖10克、清水200毫升,上笼蒸1小时左右即可食用,可养胃津。胃阴虚者平时忌食性质温热,有助热伤阴作用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海虾、辛辣等。
3. 胃气虚调养法
胃气虚是指胃气虚弱,受纳无权,腐熟无力。 常表现为胃部痞闷,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大便稀烂、消化不良等。 多因饮食不节,或服药不当,或他脏有病损伤胃气所致。 对于年老体弱,胃气虚弱,大便溏泻的胃气虚者,可于秋冬季节每日食大枣5个。如果在煮小米粥时,加入大枣和山药适量,则补益胃气效果更好。
胃在于养,养胃就是胃喜欢什么我们就给它什么。 只要按照这个原则养胃,我们的胃是不会出现任何的不适。而你在生活中处处与胃对着干,你的胃能不闹情绪吗?能不生病吗?因此只要是胃出现了不适,先对查看我们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不是胃所喜欢的,如果是那就要及时纠正,避免更进一步对胃的伤害,这样我们的胃又会和我们和平相处了。如果我们平时根本不去养胃,时间长了,胃自然就会生病了,如出现了胃痛、胃胀、胃反酸等不适,而我们这时不是去养胃,而是随意吃各种药物来压制胃给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时间一长,胃可就要生大病了。
因此,只要胃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去除伤害胃的行为,减轻胃的负担。同时可以利用下面介绍的小窍门减轻病痛。
1. 胃痛
“不通则痛”,痛是经络不通、脏器缺血最直接的报警。 胃遇温热则养,遇寒凉则伤。所以补血、祛寒就能治疗胃痛。有胃痛的病人饮食上要忌一切寒凉的食物,吃的食物尽量做到细、软、烂,不要增加胃肠的负担,以达到养胃的目的。有的人胃痛的时候,吃上几片生姜就能缓解胃痛;有的人在每天烧饭的时候,在饭锅中放入一棵葱,吃饭前先吃这棵蒸软的葱,坚持每天吃,也能治疗胃病。有的人用在铁锅里炒黑的红枣10~15粒泡茶或煮水喝,很快就能止胃痛。 上面举的各种上胃痛的食疗方,都是温、热性质的食物,说明常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就能治疗胃痛。
2. 胃痛、胃胀、胃酸
胃痛、胃胀以及出现胃反酸的时候,还说明与胃相连的经络不是太通畅了,在运用食疗补足血液的前提下,坚持用温水泡脚,用背部撞墙或坚持做转腰操,胃的这些不适会慢慢好转直到消失。
3.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于身体内的血少造成,只要身体内的血液充足,就能及时修补受损的粘膜。 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都要忌各种寒凉的食物,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每天早上空腹时用生姜3片,红枣10粒(切开),煮10分钟后去冲鸡蛋,喝上一碗温热的鸡蛋茸,能补血、暖胃、祛胃肠寒。
胃是人体能量的发源地,它是我们人体获得营养的命脉,胃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的整个身心都会收到极大的损害。 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关爱我们的胃吧!
六、六腑之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小肠为六腑之一,它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是一个较长管道器官。《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 受盛化物
“受盛”是接受的意思,“化物”是变化、消化的意思。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所以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 小肠受盛化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肠接受经胃消化后的食物,它起到容器的作用。第二,饮食物缓慢下输,必须在小肠内停留一定的时间,以利于进一步地消化吸收。如果小肠受盛功能失调,传化停止,则气机失于通调;滞而为痛,表现为腹部疼痛等。如化物功能失常,可以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2. 泌别清浊
“泌”是分泌的意思,“别”是分别、分离的意思,“清”是针对水谷精微,即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浊”只指代谢产物。具体而言,小肠的泌别清浊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吸收水谷精微;第二,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第三,吸收水液参与水液代谢。 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水液,下行膀胱为尿,所以有“小肠主液”的说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肠的生理功能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小肠出现病变,不仅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还会影响到大小便的排泄,如小便短少,大便稀溏等。 要保养好小肠,平时要从饮食上入手。
未时(13点~15点)是小肠经当令。 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因为13点~15点的时候小肠经当令,人体主吸收,所以我们午饭要吃好。 这个“好”是指什么呢? 就是营养和口味都要相对很高,而且还要好吸收。这就涉及一个“补”的概念:不是说吃什么好东西就能“补”。如果吸收能力很差的话,吃再好的东西,在你的体内也不能够消化吸收,也照样形成垃圾。形成垃圾以后,人体还得调出元气来化掉它,这样反而使你身体变得更虚。 所以,吃饭和进补都要针对个人情况,这里说的个人情况,就是中医里讲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
另外,心与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自然也有问题;而阴要出了问题,阳也会有问题。心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因为它主散。因此,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一些人每天到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就会胸闷心慌。 可是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他的心脏有什么问题。 因为小肠是属于阳,是外边,外边很敏感的地方出问题了,里面的心脏肯定也就出问题了。在13时到15时这个时间段,如果身体出现了脸红、胸闷这些现象,就应该注意心脏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七、六腑之大肠:保持大便通畅是保养大肠的关键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包括结肠和直肠。 主传化糟粕和吸收津液。 属金、属阳。 大肠是一个管道器官,呈回环叠积状。 大肠位于腹腔之中,其上段称“回肠”;下段称“广肠”。 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与肺有经脉相连相互络属,故互为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传”是驿站的意思,“道”是通达的意思。“变”为改变的意思。 大肠的特征有:一是谷物在此暂留;二是通道,直达出口;三是将谷物变成浊物;四是奉肺(上焦)之教化,将浊物化成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