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常用词语600条
23426800000026

第26章 R(1)

染指

亦称“染指于鼎”。原指在鼎中染染指头,尝一尝滋味。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有一楚人给郑灵公献上一个鼋(yuan;龟属,肉美)。时值郑国贵族子公与子家人见郑灵公。入见前,子公的食指忽然跳动起来,他向子家说:以前我的食指这样跳动“必尝异味”。他俩入宫后,正赶上宰鼋的厨师“解鼋”。子公和子家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他们笑什么,子家就把子公“食指动”“必尝异味”的话告诉了郑灵公。到郑灵公赐诸大夫吃鼋时,却偏不给子公鼋肉吃。于是“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意思是:子公被辱,非常恼怒,用手指在鼎(烹煮食品的器皿)里蘸一下品尝了味道,然后愤愤然走出宫去。郑灵公大怒,准备杀掉子公。子公就与子家商量,想先下手杀掉郑灵公;子家不同意,子公便向郑灵公揭发子家阴谋造反。子家害怕郑灵公处死他,就与子公一起发动了叛乱,杀死了郑灵公。

后人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概括出“染指”一词,比喻沾取不该得到的利益。

热线

1962年12月,有美、苏等18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裁军会议在日内瓦开幕。会上,美国率先提议建立直通联系,即所谓的“热线”,该提议得到前苏联的响应。次年6月20日,美、苏又派代表在日内瓦签订了建立两国首脑直通联系的协议。协议规定,这条“热线”于同年的9月1日开始启用。“热线”一词从此正式诞生。

“热线”主线从华盛顿的白宫及五角大楼开始,经英国的伦敦、丹麦的哥本哈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芬兰的赫尔辛基,最后同前苏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接通。1966年苏、法两国首脑也建立了这一装置。1978年1月16日,美、苏两国又建立了白宫与克里姆林宫间的卫星热线系统。现在,这种既迅速而又秘密的直通电话或电报线路,已把世界主要国家首脑都直接联系起来。

随着社会的繁荣,时代的进步,“热线”一词逐步从政治领域引入生活领域。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也不能仅以容貌为依据。这条谚语至少在元代就出现了。《元曲选》佚名《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古语有云:‘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吴承恩《西游记》六十二回:“孙大圣听见了,厉声高叫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关于此语的由来,有这样一段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姓王的人,在朝中当官,三个儿子也都在外工作,两个大的已经娶了媳妇,只有三儿子还没成家。

这一年春节,王大人带儿子回家过年,见老伴年纪大了,不能料理家务,就想从两个媳妇中选个当家的。老两口商量,决定出题考考她们。一天,王大人叫两个媳妇到集市上去买货,叫老大媳妇买骨头包肉,老二媳妇买肉包骨头。两个媳妇带上钱,边走边想着公公要自己买的东西,到了集市上,不知道买什么才对。两个人手里拿着钱,不住地叹气。

这情景让东庄郝山家的丑姑看见了,就问她们有什么为难事,她们只好实话实说,丑姑说“这好办”,就让大媳妇去买二斤核桃,二媳妇买二斤大枣。

回家后,两个媳妇将核桃和大枣交给公公。王大人见两个媳妇都猜中了自己出的谜,不住地说好。大媳妇说是丑姑娘猜出的,二媳妇便把买东西的经过说了一番。

原来这丑姑是东庄郝山家的小女儿,长得又黑又丑,所以叫丑姑。王大人见丑姑聪明过人,就让家人快去请媒人,给他的三儿子提亲。

那时候,男女婚姻大事全靠父母包办。所以这婚事很快办成了,没过几天便把丑姑娶过门来。

王大人要回朝了,便想让丑姑当家,又怕两个大媳妇不服,就又出了一次哑谜。

这天早上,王大人对三个媳妇说:“你们都回娘家一趟,回来时,给我要个纸包火。带个布兜风。”

傍晚,大媳妇和二媳妇愁眉苦脸地回来了,说:“我们娘家没有纸包火,也没有布兜风。”这时三媳妇笑嘻嘻地进来了。左手递给公公一个纸糊的灯笼,右手递上一把布面扇子。大家都说丑姑聪明。王大人当场吩咐:“今后由三媳妇接替婆婆管理家务。”

自从丑姑当家以后,全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不料,朝中有个奸臣想陷害王大人,皇帝听了谗言,就出难题,要他在一个月之内将海水全都变成酒;如办不成,就是违抗圣旨,要杀头的。全家急得直掉眼泪,只有丑姑说:“公公,别怕,明天您带我上朝,面见皇帝,我自有办法。”

丑姑被带到金銮殿,文武大臣两边排列,好不威风。丑姑却一点也不害怕,她决心和皇帝周旋。

皇帝问:“听说你有办法把海水变成酒,用的是什么方法?”丑姑说:“办法不难,只请万岁派个人,先把海水用斗量一遍,看看共有几斗,我们将用同样的酒替换。”皇帝听后说:“这海水怎么能用斗量呢?”丑姑趁机说:“既然量不出海水有多少,我可就不能将海水变换成酒了。”

皇帝见眼前这个女子长得又黑又丑,却大胆机灵,便随口说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并马上吩咐赏赐丑姑百匹彩缎,又夸王大人娶了个聪明的儿媳,给他晋升一级。

后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了,人们用它说明不能只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才能。

这条俗语,是由两个语义部分组成的。关于“人不可貌相”,虽然可以举出《韩非子·显学》:“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以容取人’改作‘以貌取人’),但与“人不可貌相”相差甚远。关于“海水不可斗量”,也可以举出《汉书·东方朔传》:“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后句即以瓢量海水,所得无几之意,演变为“海水不可斗量”,似乎还是顺理成章。但问题是,还不能找出确切的证据,说明这两个涵义不同的语源的结合、演变过程。所以,将这两书引为此语的语源,失之武断。倒是这个民间传说,结合巧妙,不失为可取的语源材料。

在西方,也有一个类似的传说故事。说的是古希腊一将军与人打赌夸下海口,说自己能吞下大海。誓期临近,此人不得已向他的奴隶、寓言家伊索求教,伊索出主意,让他对打赌的那人说:如果你将海水和河水分开,我就可兑现诺言。将军依计,始脱窘境。这两个故事可称异曲同工。

人不可有傲气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是徐悲鸿早年的一位老师给他的临别赠言。

1915年夏,徐悲鸿告别家乡去上海。当时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国文教师张祖芬在送别时以此言相赠。难能可贵的是,悲鸿一直铭记在心,并身体力行,奉为做人的准则。后来悲鸿愤发成名,言以人传,人以言显。大概是人们出于对徐悲鸿的敬重,便将这句名言传成徐悲鸿的名言了。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非:不是;孰:谁。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源自《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春秋时,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次,厨师送上来的熊掌炖得不透,被他当场处死。宫人把尸体抬出去埋葬时,被赵盾、士季看见,士季便即刻进宫去劝谏。晋灵公见他怒气冲冲,便知是为引而来,于是假装没有看见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但是,晋灵公不过是敷衍而已,行为残暴依然故我。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嫌赵盾多事,竞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直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晋灵公后来又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问杀他,但赵盾被卫士救出,也未得逞。而晋灵公自己,最后倒是被赵氏族人赵穿杀死了。

后人将这句话改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来鼓励犯错的人改过自厉。

人气

汉语中原来就有“人气”一词,指的是人的意气、气质、感情,人体的气味或人的气息,以及人的心气、情绪。现在人们常说的“人气”不是上面的意思。如“吴小莉人气飙升,红遍了两岸三地”、“人气指数急剧上升的濮存昕”、“一部《还珠格格》使赵薇人气蹿升”等等。这里的“人气”指的是人受欢迎的程度,意思接近于“人缘”、“声望”。“人气”还用于市场方面,指的是某种商品、证券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说“人气旺盛”或“人气低迷”,如“球市人气不足”,“豆花庄开张以来生意火爆,人气比火锅里的火焰还旺”。“人气”又可以拿来组成词组,如“人气偶像”、“人气美女”,这里的“人气”意思是受大众喜爱和欢迎的。

人情大如天

谓办事不讲原则,只讲私人关系。关于“人情大如天”这句俗语有这样一段故事:

据传说,清代有一童生,天资聪慧,但屡试不中,因为他家境贫寒,没有礼物送给主考官。又一年童生本来考试成绩优异,主考大人见他又是两手空空,便将他的考卷扔在一边,并手批一联奚落他: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

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童生想:只因我没钱送礼,就屡试不中,还出联嘲讽我,实在欺人太甚,当即对了下联: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

无大人情,人情大如天。

童生书完,弃笔返回故里,从此闭门读书,再不应试。

人生何处不相逢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两人居两地相距甚远,本以为无机缘再见面了,却有一天又见面了,俗语称为“人生何处不相逢”。

此语源自宋人欧阳修的《归田录》。书中记载:“寇忠愍(min)公准之贬也,初以列卿知安州(今安徽寿县),即而又贬衡州(今湖南衡阳)副使,又贬道州(今湖南道县)别驾,遂贬雷州(今雷州半岛)司户。时丁晋公与冯相拯同在中书,丁当秉笔,初欲贬崖州(今海南崖县),而丁忽自疑,语冯曰:‘崖州再涉鲸波如何?’冯唯唯而已。丁乃徐拟雷州。及丁之贬也,冯遂拟崖州。当时好事者相语曰:‘欲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这段话是说,寇准由于丁谓等人的陷害,被朝廷贬放外地,不但越贬越远,官也越贬越小,最后被贬至雷州任司户参军。这一切都是丁谓一手策划的。后来丁谓亦被朝廷贬放,冯拯便决定把丁贬至比雷州还远的崖州。时人闻听这个消息互相传告:“欲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因为丁去崖州上任必经雷州。由此事而来的“人生何处不相逢”一语。后来使用中有时还含有做事要留后路的意思。

人生七十古来稀

稀:稀少。指七十高龄的人不多见。语出唐代杜甫《曲江二首》诗中。

唐代“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肃宗率领朝臣回到收复了的京城长安。当时诗人杜甫在朝中担任左拾遗官职。左拾遗是个八品官,俸禄低微,很难供养全家,因此日子过得比较艰难。生平喜欢饮酒的杜甫,常常在朝中遇到不平之事,再加上自身受到弄权奸臣的排挤,心情不好,因而更要饮酒解闷。没有钱,他就去典卖衣物,换钱买酒。

有一天,他喝了几杯酒后,一时心情激愤,挥笔写了两首七言律诗,题为《曲江二首》。其中一首的前四句这样写道: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随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