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不要总拿我跟别人比
阿龙和阿鹏不仅是好朋友,同时还是“世交”。阿龙的姥爷和阿鹏的姥爷是同事,双方的妈妈又是同学,所以,他们的家长经常在一起唠家常,谈论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阿龙却不太愿意和阿鹏一起玩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天,阿龙和阿鹏在一起下象棋,这个时候,他们各自的妈妈一道走了过来。阿龙的妈妈摸着阿龙的头说:“王霞,听说你们家阿鹏最近成名人了啊,考试都进全校前三名了!”
阿鹏的妈妈说:“哪有,他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你们家阿龙也不错的。”
“他?他怎么和你们孩子比?瞧他那笨头笨脑的样子,有什么本事!”
阿龙听到妈妈的话,感到面子扫地,站起来不满地说:“哼!我就是不如阿鹏,我就是笨,那又怎么样?”说完,不理会大人们的话就走开了。
阿龙原以为,这是妈妈一次口误,谁知道接下来几天,妈妈总是不断地对他说:“你和阿鹏是好朋友,怎么不学学人家!你看人家多给家里争气,你怎么就这么不上进!”
阿龙听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心里烦闷异常,甚至都不愿意和阿鹏在一起玩了。每天,他都想着妈妈的那些话,感到无比的委屈。
阿龙不想回家了,因为他受不了妈妈的唠叨。在心里,他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妈妈,难道我真的是个笨蛋,让你这么不待见么?我承认,阿鹏有些方面是比我强,比如学习成绩方面。可是,我也有自己的长处啊!我是体育课代表,上次运动会拿了三个冠军,为什么你不说这个?为什么你总看到我的短处,不看我的长处?我不愿意总和别人比较,因为,我和阿鹏是好朋友,我们各有各的特点!是不是你再也不爱我了?”
妈妈没有看到,正是因为自己反反复复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比较,孩子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认为妈妈偏心,不再爱自己了。
其实,妈妈也许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督促,所以,自然不会听到孩子的心声。但是,听不到不代表没有,阿龙的困惑,必须由妈妈来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阿龙,还有很多的孩子都有这种心理负担。“我的孩子比你的强”、“我的教育方法比你好”,身为父母,这样的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也许是听过,甚至是说过。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外界的压力迫使我们自己竞争,还要捎带上孩子。不过,父母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做了父母,人身上便会散发出一种慈爱的光辉,不过,初为人父母,也会有一点点惶恐,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家长,于是备感压力。他们开始和其他父母比较,开始对孩子倍加呵护,想成为完美爸妈。但是,这些原本的好意,却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带来了许多压力,伤害了孩子。
教育家切尼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不但会让孩子反感,而且还会导致孩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专家提醒父母,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相比,家长要让孩子学习“爱自己”。“爱自己”主要的练习方法就是要跳出与别人比较的模式,尽可能多与自己比较。倘若能够找到一两个好朋友,有意识地彼此鼓励,自信就会回来;只要父母对自己有了信心,在看孩子时就不会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而只要父母多多鼓励孩子,孩子的自卑心理就会慢慢减弱。
因此,父母应当摆平自己的心态。要明白,孩子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让父母都称心如意,有时难免会出现在父母眼中被视为是“不争气”的现象。每逢此时,父母不妨多一分平常心,多一分宽容,用鼓励与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效果也许会理想得多。
(一)家长应采取的态度
1.多些鼓励,少些批评
父母总说别人的孩子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综观孩子的“不争气”,其中形式多种多样,有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有专门“干坏事”的。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经常给予鼓励,比如:“你真棒”、“我相信你”、“你肯定能行”、“你其实很聪明,只是少了一分努力”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从善如流”,不断提高起点。另外,孩子的年龄尚小,做事自然不可能全面,犯错是必然。此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打击孩子,否则孩子就会沦落到见事怕事的境地。
2.立足实际,合理期望
我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毋庸置疑,父母对儿女的高期望都源自敦促孩子不断进步的爱子之情。但是,父母不能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因为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这种期望,父母就会认为孩子是“不争气”。而且还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形成无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烦闷、自卑、逃避等负面情绪,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制订合理的成长计划,才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预期的动力。
此外,当父母带着孩子和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在一起时,有时你免不了会当着孩子的面对他评价一番。尽管这些评介可能是无心而出,或仅寥寥数语,然而对孩子往往会产生微妙影响。
(二)家长的忌讳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起点,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一个孩子如果有自信,他的生活世界将是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对人生有一种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正因为如此,一些儿童教育专家总结了家长当面评介孩子的六大忌讳:
1.忌全盘肯定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有面子,就只顾一直表扬孩子:“他自己穿衣服了,自己起床了,今天没在外面淘气……”
这类家长也许是被亲情迷糊了双眼,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而这种“全盘肯定”式的评价恰恰最易导致孩子滋生自满情绪。
同时,不当的表扬会改变孩子的目的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果孩子自己吃饭,老师会说:“你真好,真是个好孩子,奖你一个五角星。”这种奖励可能使孩子感受到很多鼓励,但也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即如果他干一点儿好事就该受到物质奖励,如果下次他们又自己吃饭了,老师并没有给五角星,他们马上决定,下次自己不吃了,因为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这就产生了对奖励的依赖,我们若把孩子培养成为奖励而工作的人,他就会总是说:“我做了一件好事,就给我奖励。”多做一件事,要多给一点儿奖励,做了一件大一点儿的事,要得更大的奖励,这样,将自己做事的出发点建立在要奖励上面。从内心看还是缺乏主动精神。所以说,全盘肯定是有坏处的,而不是有益的。
2.忌全盘否定
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所以,当孩子失误的时候,要把就事论事,不要对孩子讲:“这次你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么搞的?你都忘了应该怎么做吗?”、“我们家里没有哪个有你这么笨的”等全盘否定的话。
失败是一个必经的阶段,父母应该教育的孩子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敢于犯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因犯了错误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不思上进,破罐子破摔。
3.忌贬低他人
在对自己孩子作评价时,与孩子的同龄人作横向比较,是十分自然的,但此时须注意多多肯定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而切莫任意抬高自己、压低别人,它本身就是一种“缺德”行为,如孩子仿而效之,将后患无穷。
4.忌损伤自尊
总是评论孩子,有可能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对于那些缺点较多但自尊心又较强的孩子来说,家长在向他人评价孩子时切莫信口开河。“这孩子今年又考了个倒数第一”、“她演出砸了锅,同学们都小看她”……这类损伤孩子自尊心的评价极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乃至反抗,父母切记不可总挂在嘴上。
5.忌是非不分
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所以不少父母在评价孩子时被主观蒙蔽,是非不分。“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爷爷了”、“他真有两下子,偷了他姐姐十元钱却没被发现”……这类是非不分的评价肯定的是缺点、陋习,容易导致孩子混淆对错,坏影响不言自明。
我原想通过表扬别的孩子,给我们家阿龙带来点激励,但没想到令他的心里感到了不舒服,并且还间接地损害了他和阿鹏之间的友谊。看来,我是该学习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了,让孩子在温暖中感受到动力,让他在激励中学会进步,通过正确、合理的竞争方式赶上其他小朋友,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第二节“状元”之路千百条
就要到报考大学的阶段了,王强一家人都开始了紧张地商量。爸爸说:“王强,你去报那个医科大吧,你爷爷当年就是医生,他一直想让你继承这个事业!”
还没等王强表态,这个时候,妈妈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报医学干什么?每天见血动刀的多不好啊!王强,听妈妈的,报法律吧!将来做个大律师,不仅挣钱多,工作也不是那么辛苦啊!”
这个时候,王强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爸妈,我今年都十八了,求你们让我自己决定上哪个专业成么?我想好了,我要报考计算机专业!我想在计算机方面做点成绩出来。”
爸爸妈妈听到王强的话,当即一起反对:“不行!这怎么可以!孩子!我们不同意学计算机!那个多没有前途,将来毕业只能给别人打工!”
“可是,我真的喜欢计算机啊!”
“不行!我们绝对不可能答应你!”爸爸不等王强解释完,就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在他的心里,孩子学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学计算机,因为前途实在过于渺茫。
不得已,王强只得去找班主任帮忙。坐在班主任的面前,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也知道爸妈给我选的医学、法律专业最吃香,将来的发展前途非常广,可是,我自己对那些确实兴趣不大啊!我真正感兴趣的,就是计算机。这些年来我对计算机的研究非常深入,去年还获得过一个国家级别的比赛冠军呢!虽然我知道学计算机的人太多,就业压力非常大,可是,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好!老师,你不是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么?求求你,帮我做做父母的工作吧!”
王强为什么如此失落,发展到要找老师出面帮忙?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权利过大,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
就像王强自己所说,他明白,爸爸妈妈让他的选择是为自己好。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过,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施教下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有的孩子却在父母的过度关注下走向毁灭。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想法没有错,错的是父母用自己的意愿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路。
所以,王强在面对爸妈的强权时,不知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因此有些失望,发展到请求老师的帮助。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但在中国似乎很多的家长喜欢用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纷纷强迫孩子学一些所谓“热门”的学科,将很多孩子的天分扼杀在摇篮里。
其实,父母这么做又是何苦呢?表面上看,有些行业似乎对孩子的未来不好,可是殊不知,只要经过刻苦的努力,无论哪种行业,都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的。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盖茨是美国西雅图市人,中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一年后辍学,开始从事令他痴迷的计算机事业。1975年正式创办微软公司,28岁成为全球电脑大王,曾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他们都是西雅图市颇有名气的人物。比尔·盖茨的父母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与孩子们待在一起,一家人不断地做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都玩遍了。
比尔·盖茨小学毕业后,父母在他是继续私立中学还是读公立中学的问题上进行了认真分析。由于比尔·盖茨在小学时代就是一名不太“安分”的学生,父母希望儿子在新环境中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上有纪律约束。
当时,西雅图市有所私立中学,名叫湖滨中学,该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纪律严明,这所学校比较符合比尔·盖茨父母的要求。比尔·盖茨开始不愿意去,他认为湖滨中学的校规校纪太严格,对人约束过多,但当他听了父母对湖滨中学优越的学习条件的分析后,还是同意了。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时,很想到哈佛大学读书,这也正是父母的最大心愿,因为他们清楚,只有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才能使儿子受到最好、最全面的教育,他的天赋才能被充分激活,但是在专业选择上,父亲与儿子却发生了分歧。比尔·盖茨的父亲在美国律师界的声望很高,他十分希望儿子能继承父业,但比尔·盖茨却对学法律当律师不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是数学和计算机。
所幸他的父母是很开明的,当他们发现儿子对当律师毫无兴趣后,意识到若强迫他学法律,只会扼杀他在计算机方向的特殊天赋,对他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父母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决定让儿子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不料,一年后,他们遇上了更加棘手的难题,原来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开始时极力反对,到最后不得不尊重儿子的选择。
比尔·盖茨的这次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奠定了他的计算机事业的基础。比尔·盖茨是幸运的,他在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以至选择退学上最终都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正是这无数次正确的选择,使比尔·盖茨的兴趣和天赋与他的事业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
试想,如果当初比尔·盖茨屈从父母的意愿去学习法律,那电脑界无疑会失去一位人才。一次选择有时就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尊重孩子的选择就是爱护孩子的未来。
父母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可是很多父母常爱主观假定孩子和他们是完全一样的,然后就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塑造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考虑他们是否需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塑造他。这样做,不仅孩子失去了自主权,父母也会遇到许多教育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