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你让孩子把最坏的结果预料出来,并作好接受它的心理准备,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内心的顾虑,让孩子轻松地去面对。试想,如果孩子说他这次考试最糟糕的分数为50分,就意味着他考出低于50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孩子就会放下心理负担,更容易考出高于他预料中的最差的分数。
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因为一年一度的高考总是牵动着他们的心。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越大,可能失望也就越大,这就是因为家长没有作好最坏的打算,没有作好接受最差结果的心理准备。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但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乐观的展望,同时也是避免家长受到打击的好办法。
乐瑶因为口才很好,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朗诵比赛。爸爸妈妈对乐瑶的实力深信不疑,还说乐瑶一定能获得第一名。乐瑶很清楚,参加此次朗诵比赛的同学都是各班最有朗诵实力的学生,她觉得获得第一名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她开始紧张起来。
朗诵比赛时,因为她对比赛结果想得太多,致使注意力分散,出现了一些失误。结果出来后,她只得了第三名。爸爸妈妈虽然没有责怪乐瑶,但是对她获得第三名的成绩也没有感到高兴。
与乐瑶一同参加比赛的紫蓝在父母的开导下,放松了身心,她把最坏的结果定位为不拿名次。有了这个最坏的打算,紫蓝心想:“我可以放松地比赛,因为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参与一场,没有什么可悲观的。”相反,她还觉得自己很容易超越最坏的结果,越是这样想,紫蓝就越乐观。最后,她得了第二名,远比她预料的结果好。爸爸妈妈都很高兴,她也很开心。
之所以会悲观,是因为知道自己无法超越某一目标。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没办法考到90分,那么他对考90分这件事情就不抱希望,悲观情绪就自然产生了。如果孩子把自己的目标定低点,那么他达到那个目标的希望就很大,这样他就会轻松应战。
所以,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需要父母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同时教育孩子在做一件事情前,先在心里设想一下最糟糕的结果,这样,孩子才会以平常心去应对挑战,充满自信地去赢取更好一点的结果。
6为孩子提供具有适度挑战的游戏
孩子乐观的心态不是天生的,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加以培养。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游戏,为孩子创造锻炼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接受考验。
邱明是个内向的孩子,为了让他变得开朗乐观些,父亲给他买了一个塑料的“钓鱼”玩具。只要把鱼钩放在鱼嘴边,鱼就会因为磁力被“钓”起来。
3岁的邱明第一次看见这个玩具,非常兴奋。当爸爸演示过几遍后,就让邱明自己尝试着钓。开始几次总是钓不着,但爸爸鼓励邱明不要灰心。渐渐地,邱明掌握了钓鱼的技巧,鱼钓得越来越多。
看见孩子熟练之后,父亲鼓励孩子每次多钓出一两条鱼,或者渐渐加长鱼线的长度。同时,他让孩子大声说:“我一定能钓好多鱼。”后来,父亲还在家中举行了一次钓鱼比赛,看在规定时间内谁钓得最多。最终邱明获得第一名。他开心极了,他的自信和乐观便在与“鱼”的较量中建立起来了。
乐观的心态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孩子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乐观的孩子不易患抑郁症,他们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身体也比悲观的孩子更健康。
孙明有一个6岁大的儿子,他经常带儿子去游泳池做游戏。儿子第一次在游泳池里时显得紧张害怕,担心自己会被水淹着。孙明知道,那池里的水只到儿子的颈部,只要儿子不摔倒,站着就淹不着。但是儿子看到满池子的水,就吓得大哭起来。孙明不断安慰儿子,“不要怕,你可以凭自己的力量走回池边的。”
每次儿子吃力地走到池边,孙明又把儿子送到池中间,再让儿子走回来。这样重复几次后,儿子不但不再对水感到害怕,而且还尝试着拍水,笑着学别人游泳的动作。就这样儿子学会了游泳,几个月后他的游泳技巧已经掌握得相当好了。后来儿子还对孙明说:“爸爸,就算你把我带到池子的深水区,我也不怕,我相信我能顺利地游回来。”
家长可以通过类似的游戏来锻炼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尝试胜利,他就会改变对困难和挑战的看法。当孩子能够轻松驾驭一种游戏时,他认为那种游戏根本难不倒自己,于是就能积极地面对,孩子的乐观情绪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乐观的心态是孩子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无法乐观地面对人生,就会意志消沉,对前途丧失信心,长此以往,不但会损害身体健康,而且会葬送孩子一生的前程。因此,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非常重要。
7让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幸运
觉得自己不幸是因为没有看到别人的不幸。当孩子认为自己不幸的时候,父母可以试着让他在比较中找到优越感,让他看看那些比自己境遇更糟的人,那他一定不会再自卑、抱怨了。
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整天为自己糟糕的学习成绩而感到烦恼,她不想写作业,不想上学。有一天,她在街边看到一个残疾女孩在地上吃力地爬行,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她忽然觉得自己是这么幸福,有学上,有漂亮衣服穿,有健康的身体。于是她振作了精神,高兴地上学,及时地完成作业。每当她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都会想到那个残疾人。就这样,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再厌倦学习。
这个女孩心态的转变就是因为发现了自己原来不是那么糟糕。在此之前,她是悲观的、消极的,之后,她变得乐观起来。要想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往下去比较,从而让孩子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当然,这种比较不是为了贬低对方,而是为了让孩子从对方身上找到激励自己的力量。
陈蒂家境优越,但是因为不爱学习,总贪玩,致使学习成绩非常糟糕。虽然爸爸妈妈没有因成绩不好而批评他,但是陈蒂的老师却经常讽刺他,班里的很多同学也不和他玩,说他是一个笨蛋。这样的打击让陈蒂害怕上学,他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将来也很难考上大学,所以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爸爸妈妈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帮助陈蒂消除悲观情绪。有一天,爸爸妈妈带着陈蒂回乡下的外婆家,他们看到了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很差,有的孩子还上不起学,小小年纪就在地里干活。爸爸无意中感叹了一句:“这些孩子真是了不起,虽然年纪小、家境差,但是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
从乡下回来后,陈蒂乖乖地回房间学习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因为平时都要催他去学习。于是他们问陈蒂:“你今天怎么变得这么乖了呀?”陈蒂轻声地说:“我觉得学习挺好的,乡下的很多小朋友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看到儿子这样说,爸爸妈妈非常高兴。
和比自己强的人比,有时候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和比自己差的人比,就能让自己找到优越感,以此来激励孩子,让他学会珍惜。因此,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让孩子找回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信心。
天上下着大雨时,你和孩子忘了带伞,犯不着说:“真倒霉,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丝毫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你可以对孩子说:“还好前边就有个书店,我们还可以去躲雨,有些人即使是下雨也得继续工作,比起他们来我们幸运多了。”
如果孩子高考失利了,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你可以告诉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孩子连大学都没考上,他们都能乐观地面对,你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为何不能高高兴兴地接受现实呢?”
当你的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原来不是那么糟糕时,他便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树立乐观的态度,就会重新战胜消极悲观的心理。家长有责任让孩子知道,无论现实情况多么糟糕,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坏事情总会过去,相信阳光还会再来。
8让孩子想象一下美好的未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孩子想象自己美好的未来。当孩子在憧憬中看到未来的美好后,他们就很容易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将来的我》的作文,让孩子大胆去想象将来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苏彤同学说:“将来我要做一名教师,因为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美好的,可以培养许多人才,让桃李去争妍。”
李凡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帮助大家战胜病魔,让大家远离痛苦。”
孙寅同学说:“我将来想做一名警察,给大家营造一个稳定、美好的生活环境,为社会作出贡献。”
孔旭同学说:“将来我要成为一名画家,用神奇的画笔表现出壮美的河山,画出人间的美好真情。”
王智东同学说:“我将来要做一名数学家,去攻克世界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理论。”
……
这堂课无疑会成为同学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让孩子畅谈理想、憧憬未来,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乐观心态。在憧憬中,孩子们抛开了现实的烦恼;在憧憬中,孩子们赶走了沮丧和忧愁。因此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谈谈理想,让孩子想象未来。
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之后,郭先生经常让儿子郭林谈理想,有时候还给郭林买来画笔和彩纸,让他尽情地描绘他们未来的家园。在郭林的图画中,有高高的楼房、花园、果园,还有一片菜地。
郭林告诉爸爸:“在我未来的家园中,不会再有地震,在那高高的楼房里,我们全家开心地生活。大片的菜地,里面种好多蔬菜,蔬菜丰收了,我就做一桌特别好吃的菜,请那些曾经帮助我们的恩人到家里做客。”说着说着,郭林笑了。
虽然美好的憧憬只是孩子一种单纯的愿望,将来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让孩子大胆畅想,可以让孩子看到未来的希望,这种希望会指引孩子乐观地面对生活。
特别要注意的是,无论孩子的理想在父母看来是多么平凡,父母都不要嘲讽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是做宽阔的公路,还是做林荫小道,无论是成为光芒四射的太阳,还是成为闪闪发光的星星,都要快乐地生活。
9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的中国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经受一点磨难。这样的孩子一旦遭受挫折,便茫然不知应对,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有时甚至走向极端。
广州一初中三年级女学生,平时成绩一直很好,但因一次考试作弊,被老师赶出考场,结果羞愧地自杀身亡。
一个孩子在默写生字时不及格,就接受不了,给父母留下一封信,然后从楼上跳了下去。
一位13岁的孩子,与父母发生了一点矛盾和冲突,他竟然买回来一瓶安眠药,然后全部吃了下去……
孩子们的心理承受力如此之差,不得不引起父母的重视。
事实上,孩子抗挫的能力差,正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造成的。挫折原本是一种财富,利用它,能帮助孩子培养一颗坚强的心。在挫折中,可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使孩子坚强地面对失败,不屈不挠地面对挫折。
在日本,很多家庭提倡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家长会让孩子少穿衣服在风雪中摸爬滚打,不少孩子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家长们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大城市生活富裕的孩子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磨炼,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日本有关部门曾经组织17户日本市民到我国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让中国孩子家长大开眼界。
有个日本幼儿,把一只生馄饨塞到嘴里。中国家长想制止的时候,日本家长却说:“别管他,这样他就知道生的不能吃了。”小孩吃了一口生馄饨,便皱着眉头吐了出来。
有个日本小孩摔倒了,先哭着求助家长,但过了一会儿见父母不来帮忙,他只好自己爬了起来。中国家长“看不懂”,日本妈妈则解释道:“让孩子体验挫折的滋味,他才能变得乐观、坚强。”
日本家长为何早早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挫折教育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在失败中学到本领。”
让孩子从小在逆境和挫折中成长,给孩子必要的挫折教育,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把挫折当成家常便饭,会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应付起来也会变得轻松自如,在遇到困难时,会勇于面对,学会独立处理、独立解决。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却越来越差。许多孩子一遇到失败和打击,就有强烈的反应,例如,退缩不前、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会做出轻生的极端行为。因此,父母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第一,不要让孩子过分享受安逸。
很多独生子女从小享受安逸的生活,缺乏遭受挫折的经历,一旦遇到困难时就失去了应急的能力,感到委屈、失落、悲观、绝望,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逃避现实。所以,父母一定不能过度溺爱孩子,而应该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以此来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平和的心态、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
第二,给孩子适度、适量的挫折。
在美国,家长去超市购物时,一手拉着孩子,或者大人大步走在前面,让孩子在身后紧追不舍,不管孩子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他们认真,孩子在吃苦受累中感受挫折,以后就更容易乐观面对现实。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给孩子设置的挫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让孩子产生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以至于孩子无法克服。同时,孩子每次面临的难题也不宜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调节好心态,选择正确的应对办法,保证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反而会损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以致最后丧失斗志。
第三,在孩子遇到挫折想退缩时要鼓励孩子。
当孩子因挫折的打击而消极、悲观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明白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和面对挫折,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10鼓励孩子勇敢地接受失败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学会勇敢地面对失败,孩子才能乐观、坚强地成长起来。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看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么搞的?”“你都忘了应该怎么做了,真是猪脑子!”“你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如果父母经常这样说孩子,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这样,孩子如果遭到失败,有可能会一蹶不振,最终可能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