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从小能说会道
23747600000010

第10章 让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再“金口难开”(2)

有人说,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活蹦乱跳,在外人面前沉默寡言,多半因为父母是他生活中的代言人。父母的行为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的孤僻性格,挫败了他独自面对世界的能力。另外,经常受到指责与呵斥也可能使孩子沉默起来。当孩子在一次又一次被否定之后,会不知所措,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小朋友聪明,与其说错,还不如沉默。

因此,父母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平时应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他做错事或说错话时,也应委婉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同时,鼓励孩子多与周围的叔叔阿姨打招呼,以此慢慢改变孩子孤僻的性格。

当然,想让孩子彻底改变在家活泼在外孤僻沉默的性格,主要还要让孩子多与同龄孩子交往,尽快融入群体之中。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让孩子先交一个朋友。

孩子时常会产生“希望有一大群朋友”、“希望自己受大家欢迎”的愿望。当孩子拥有很多朋友时,他交流的机会就多。相反,如果孩子没有一个朋友,在集体中像一个陌生人一样,沉默寡言就不可避免。这时家长可鼓励孩子去交朋友,告诉孩子:“你先找一个朋友,找一个你觉得最好相处的同学做朋友。”

当然了,让孩子交一个朋友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孩子在与这个小朋友相处中被影响,进而慢慢改变自己的胆怯,慢慢和更多的小朋友交往、沟通。

第二,找机会让孩子在小朋友面前表现其擅长的东西。

面对热闹的环境和陌生的群体,有些孩子表现得胆怯、羞涩和小心翼翼,他们不知道怎样融入集体之中,但是如果有热烈的邀请,他就会和小朋友们开心地玩起来。譬如让他率领小朋友做他已驾轻就熟的游戏,帮他获得权威感;如果你的孩子画画很好,就为他在家组织一个展览,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和他一起画画。很快,其他小朋友就会被他的作品所吸引,他也会因此而获得自信。

第三,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如参与接待客人,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认,从而对自己建立自信心;在招待朋友的聚餐会上,让孩子表演自己擅长的节目,使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除了这些,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进行对话,使孩子在沟通和交流中获得快乐,从而产生与更多人交往的愿望。同时,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孩子在家在外都敢说话,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口才。

如何避免孩子因紧张造成的说话结巴

很多孩子不擅长在众人面前讲话,例如在讲台上,在演讲会上,他们会感到很紧张,目光斜视,不敢正视众人,挠头皮,抓衣角,面红耳赤,手脚哆嗦,语言零碎,因而说话的时候往往出现结巴。这种结巴并不是口吃,而是因为紧张而导致的说话不连贯。

有一个孩子,上学的时候只要在课堂上发言就紧张,说话就会结巴,老师、同学都笑他。记得他第一次走上讲台,那是参加班干部竞选时的演讲,当他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时,紧张极了,浑身打战,手脚冰凉,脑子里一片空白,把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全忘了……最后,只好拿出稿子来念。

后来爸爸告诉他,想要在众人面前轻松地发言,首先要克服恐惧心理,爸爸让他把听众当成萝卜白菜,而不要把听众当成评委。果然,他尝试了几次,效果好多了。他喜欢看书,喜欢朗读。平时,他看到树林就对树林说话,看到小猫小狗就对小猫小狗说话,随时随地在学习演讲,后来他当众说话再也不紧张结巴了。

这位父亲的方法是很有效的,让孩子不要过分在意听众,把听众当成很普通的人或物,可以很好地缓解心理压力。通常成人也有这种心理,当众说话的时候“高看”了听众,总是想自己所说的能否得到他们的认可,总觉得他们都在仔细观察自己的细微举动,因而有一点动作就觉得不自然。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不要过分看重听众的反应,也不要过分看重自己,把当众发言当成平常的说话就没事了。”实在紧张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进行几次深呼吸。当众发言前做30秒的深呼吸,既可以提神,也可以起到为自己“打气”的作用。还可以让孩子进行自我暗示。往台上走,心中反复告诉自己:“我很棒,讲话算什么,我能行!”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众说话的能力,必须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得以提高。有些小孩当众说话结巴,很让父母焦急。其实,说话结巴的孩子往往聪明,因为思维能力强,由于“心理语速”比“口齿语速”快,才会出现表达不连贯的现象。越是急于表达,就越害怕表达,于是便结巴起来。因此,让孩子平时多练,发言的时候说慢一点,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结巴。

李纯的儿子小时候当众说话时有点结巴。她提醒儿子:“慢慢说,别结巴……”结果,儿子结巴得更厉害了。后来,李纯意识到:越是提醒他“别结巴”,实际上就是在说他“你结巴”,反而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她索性不提醒儿子了,儿子说什么她都耐心听,慢慢地,儿子当众说话结巴的毛病有所改观。

儿子6岁时,从幼儿园毕业了。李纯参加了他的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上,小朋友们一个接一个上台表演节目。李纯很担心:“我儿子演什么节目呢?他会很紧张的,说话结巴……”

让李纯惊喜不已的是,儿子和一个小朋友大大方方地表演了相声!他俩幽默的语言逗得在场的老师和孩子哈哈大笑。李纯惊奇地发现,6分钟的相声,儿子没有丝毫结巴,说得十分流畅。

当众讲话并非难事,只要平时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在家人面前多讲话,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伙伴交往,接触的人多了,讲话也就平常起来了。另外要多看书,拓宽知识面,加强朗诵联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不必要求每个人都认真听自己讲话,把自己的眼神对准那些认真听你讲话的人就行了。”如果孩子实在不能放松下来,看见人多就紧张,可以让孩子把大家看成木偶什么的,这样视而不见,完全进入自己的状态,全神贯注地去讲。

让胆小的孩子不再“羞于开口”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起话来顺畅流利。每当看到别的孩子镇定自若、举止从容,于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时,作为家长别提有多羡慕。而相比之下,自己的孩子如果羞于开口,即使开口了也因为羞怯心理显得极不自然,那么家长心里也会不是滋味。

爸爸下班回家,4岁的红红高兴地跑来抱他一下,接着她踩着椅子上桌子,从挂在墙上的书包里拿出评语书给爸爸看。老师写的评语是“上课认真听讲,但发言不积极,也不爱跟其他小朋友玩……是一个安静的孩子。”爸爸念着评语,心里很担忧。

爸爸问红红:“为什么不爱发言呢?”红红笑着说:“那么多人看着,我不好意思。”爸爸又问:“在班里有几个朋友呢?”她说就跟一个小朋友玩。爸爸问:“为什么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呢?”红红说:“因为他们不和我玩。”爸爸引导她:“那你可以跟他们玩呀,只要你跟他们说话,跟他们玩,他们就会跟你玩的。”

后来,爸爸观察到,红红和陌生人说话时很害羞,总喜欢躲在父母的身后,说话的时候不敢看对方。

害羞是许多小孩都有的反应,通常是在碰到陌生人和不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不安和尴尬等反应。孩子会担心不知道怎么说话、如何行动,因而退缩、封闭自己。家长应该努力了解孩子的个性,当你发现孩子与人说话会害羞时,请不要大惊小怪,改变孩子的害羞心理也没有必要操之过急。而应该慢慢引导孩子多和陌生小伙伴接触、交朋友,使孩子把与陌生人的交往和沟通看成一件普通的事情,这样他就能渐渐消除害羞心理。

羞怯是人类很常见的表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体验。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半数的人承认自己害羞,有八分之一的人说自己在生活的某些方面过于胆怯。精神病学家研究发现,羞怯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而招致羞辱。因此,让孩子不要太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可以有效地避免害羞。

有一个男孩参加了美术特长班,因病耽误了一些课程。回到学校后,老师要他补上人体素描的作业,一个星期之后交。完成人体素描作业需要找一个“模特”,但是去哪里找呢?男孩很是担心。最后他决定找自己班里的女同学帮忙。可是他很少和女同学说话,不知道如何开口。犹豫再三后,他终于鼓足了勇气,想找同学王颖说明情况。他精神紧张、脸红气粗、嗫嗫嚅嚅,好不容易稳定了情绪,想讲明意图时,王颖同学却拒绝了他。

晚上,他把这一情况告了妈妈,妈妈听后对他说:“你一定要认为自己会成功,脑子里清楚地浮现你邀请成功,对方答应你的情景,不要紧张。”于是,第二天,他又找到同班同学孙莉,这回他挺起胸膛,面带微笑地走到对方面前,不急不慢地说:“孙莉,我在课外时间报了美术特长班,有件事情想请你帮忙……”孙莉见他坦率真诚、落落大方,于是就详细询问了情况,并且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试想,如果男孩始终这么羞怯,紧张地语无伦次,他会成功吗?

生活中,很多孩子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总是做出不利的联想,认为自己不受人欢迎,别人不愿意和自己说话,结果就真的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在说话前,你的孩子是否常在心中对自己说:“可能不行吧,万一说不出怎么办?”结果话还没说出口,自信心就没了,再说话的时候就会害羞起来。

害羞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喜欢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希望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孩子有害羞心理也是正常的,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交往就行。有些孩子害羞是短暂的,他们在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总免不了“老实”或“安静”一会儿,待混熟以后,便会与其他人像老朋友一样交谈了。但是,有的孩子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有害羞心理,他们不愿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往,这就属于不良的个性表现,需要加以克服和改变。

看到孩子扭捏着不好意思开口,或者是面红耳赤,憋得说不出话,焦急的父母一定想赶紧找到帮助孩子的办法。尝试下面的几个方法,会让孩子收获不少。

第一,丢下包袱,轻松开口。

告诉孩子,和陌生人说话之前要抛开一切顾虑,大胆地说,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许多害羞的孩子在说话前总是设想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当真正面对听众时,由于过于追求完美,担心失败,害怕别人的否定性评价,结果影响了自己的发挥。越担心、害怕,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轻松游戏,结交朋友。

多和小伙伴交往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地摆脱害羞心理。害羞的孩子可以一边与同龄人交往,一边观察别的孩子是怎么勇敢说话的,让其他孩子的勇气和热情感染自己。

第三,让孩子把陌生人当成朋友。

孩子到一个陌生场合,感到有可能紧张、害羞的时候,暗示自己镇静下来,什么都不去想,把陌生人当成好朋友,以礼相待,对方也会对自己很热情,这就为说话营造了好的气氛。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要鼓励而不是责怪

有时候听到家长对孩子说:“你的嘴巴怎么那么笨呢?让你讲个故事都不会,你看明明讲得多好。”特别是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嘴笨的时候,家长可能有点恨铁不成钢,难免责怪孩子几句。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些话会伤害孩子。

4岁的月月缠着妈妈给她讲故事,妈妈讲累了,就对女儿说:“月月,要不你给妈妈讲一个故事吧?”在妈妈的鼓励下,月月终于开口了。

月月讲故事的能力实在太差了,虽然她知道故事情节,但是表达不出来。妈妈听着听着就听不下去了,生气地说:“真是笨蛋,那个故事我给你讲了不下十遍,你居然还不会讲。”

听到妈妈这样说自己,月月难过极了。她跑到房间里不肯理妈妈,以后也不让妈妈给她讲故事了,连话都不想跟妈妈说。每次家里来客人了,月月都不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妈妈有时责备她:“你怎么一点礼貌都不懂啊?”月月说:“你说我嘴笨的,嘴笨怎么能跟别人打招呼呢?”就像妈妈说的那样,月月真的变得嘴笨了,后来她上了小学,口头表达能力还是很差。

不管是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鼓励的效果远远胜于责备,父母不能因为一时之气就忍不住责备孩子,要知道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孩子的性格和命运。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这样,责备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差,很可能使孩子不愿意再开口表达。相反,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孩子就会多一点自信和勇气,多一分想表达的愿望。

一位母亲说,她的儿子2岁时才学会走路,近3岁时才学会说话,而且口齿也不清晰。用她一个同事的话说:“你儿子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儿子平时不爱说话,胆子也比较小,因而口头表达能力比不上同龄的孩子。这位母亲和她的丈夫没有拿儿子和别人比,更没有责备孩子。他们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儿子这样的信息:爸爸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一个人玩,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玩;课堂上,他不爱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位母亲知道后,没有生气,没有失望,只是告诉孩子:“相信自己,希望你积极和小朋友们交往,积极回答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这位母亲通过不断给儿子讲故事,培养儿子复述故事的能力,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每次儿子用笨拙的小嘴讲出一个故事时,她和丈夫都会欣喜若狂,他们鼓励儿子:“只要你每天给爸爸妈妈讲两个故事,爸爸妈妈就会很高兴。”

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引导儿子讲话,和儿子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交流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渐渐地,儿子讲话的积极性高涨,一段时间后,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每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而且不同的孩子所经历的过程长短不同,因此,父母要耐心地看待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切不可急躁,更不能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就责备孩子笨,而要多给孩子鼓励,鼓励孩子开口表达,和孩子多交流,引导孩子说话,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那么,怎样鼓励孩子勇敢地开口表达自己的意愿呢?

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和孩子说话,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告诉孩子,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跟着说,因为声音模仿是说话的重要步骤,听是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

2父母不要满足于孩子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要求,而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实物和词语对照的方法,便于孩子记忆;让孩子经常重复发音;当孩子有需求时,鼓励他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孩子最初学习发音的时候,难免口齿不清,父母要接受孩子这种尝试,应耐心、专心地聆听孩子所说的,不要打断、催促,更不要取笑孩子的发音,要告诉孩子:“你说得很好,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