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从小能说会道
23747600000014

第14章 让孩子掌握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2)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确实口齿伶俐,但是因为缺乏倾听意识而不受人欢迎。倾听也是一种能力,是拥有好口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让孩子成为善于倾听的人很重要。

有个孩子活泼开朗,能说会道,表现欲强烈。在课堂上,他总是积极抢答,老师都夸他聪明。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如果老师没有叫他发言,他就垂头丧气,甚至小声地发牢骚。而当其他的同学发言正确的时候,他便露出不屑的神情,当其他同学回答错误的时候,他便洋洋得意,还嘲笑别人,丝毫没有虚心倾听的心态。为此,老师曾批评过他,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又忘记了倾听。

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他处处发号施令,做游戏的时候,总是抢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别的同学发表意见的时候他总是不正眼看人,对方一说完,他马上找出一堆理由将其想法否定。因而,他虽然成绩好、口才棒,但还是不受大家欢迎。

和别人说话是为了交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说话或表达思想时,要让孩子耐心倾听,并且不会因为对方的想法荒唐而嘲笑对方,这是与人相处过程中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因此,要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孩子的口才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而不是要找出别人的缺点,所以倾听别人的时候不要有意去找别人的漏洞。这就是让孩子在倾听的时候心平气和一点,并面带微笑正视对方,伴随着对方的说话,不断作出回应,这样才能让别人说得愉快。孩子听到的信息更多,谈话也就更顺畅了。

在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之前,要让孩子懂得倾听的重要性。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孩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他:“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

故事很短,却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和氛围。在你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如果是在家里,那就要尽量将电视、收音机等音量调低或关掉,给孩子一个无干扰的环境。如果当你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孩子很兴奋,你可以给孩子几分钟的调节时间,让孩子定下神来。跟孩子说话时要尽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等孩子来到你面前看着你的时候再说,或者你走到孩子身边慢慢说。聆听时,告诉孩子必须看着对方的眼睛。因为人们喜欢通过对方的眼神来判断他是否在聆听。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和孩子交谈,会使孩子逐渐养成倾听的习惯。

其次,进行一些倾听的动态训练。

听问训练:要求孩子学会倾听问题和要求。比如,爸爸问儿子几个问题,让儿子复述这些问题,以判断孩子是否认真倾听,训练孩子倾听时的专注度。

听写训练:你跟孩子说一段话,让孩子把这段话写出来。先让孩子听正常语速的话,不宜随意减慢语速;随后重复一遍,可以适当停顿;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孩子自己检查修正。

听后复述训练:给孩子讲故事,在讲之前向他提出要求,必须在听过若干遍之后,由他复述一遍,讲出来给你听,并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整复述故事。

再次,还要教给孩子一些倾听的具体要求。比如,告诉孩子倾听时要专心,不能想着别的事情;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可以让孩子记下来,在对方发言之后指出来,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学会虚心接受,并采纳别人观点中好的部分。

最后,在训练孩子“听”的能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这能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一次次的肯定下,孩子倾听的兴趣就会增加,这有助于培养其侧耳倾听的好习惯。

让孩子选择适当的时机插话

“大人讲话,小孩不要插嘴”是中国家长们的口头禅。生活中,喜欢插话的孩子并不少,他们不仅在大人说话时插话,也在与同学、伙伴相处的时候,无缘无故地打断别人的交谈。插话是不礼貌的,但不能因此而责骂喜欢插话的孩子,教孩子如何在适当的时机插话,也能起到锻炼其思维和口才能力的作用。

一次,段玉的家里来了一位阿姨,是妈妈的朋友。当妈妈正和那位阿姨说话的时候,4岁的段玉从外面跑了进来,然后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这样,妈妈和朋友的交谈被迫中断。但妈妈并没有责骂儿子的无礼,而是平静地说:“妈妈正在和阿姨谈话。谈完了,我再听你讲。”

过后,妈妈告诉段玉,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不应该打断别人说话,但如果碰到紧急情况,比如要上厕所或感觉不舒服,要马上说。但是一定要记住,在打断别人说话之前,一定要说“对不起”。

这位母亲的做法是正确的,她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感受,不是当着他人的面批评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而是在事后和孩子交流。然而,很多家长并不是这样做的,每当他们发现孩子插话,就会怒不可遏地吼道:“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滚开,谁叫你插嘴的。”这都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孩子喜欢插话,做父母的首先要感到欣喜,因为这说明孩子有勇气表达自己,如果大人围绕某一话题交谈时,孩子突然插话,针对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父母更应该肯定孩子积极思考的精神和勇于表达的勇气。当然,与此同时要指出孩子插话这一行为是不礼貌的,并教孩子插话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让孩子学会巧妙地插话。

可是,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插话是有好奇心、有想法的表现”,不予教育和纠正,任其发展;有的父母认为孩子随便插话、打断大人说话,是一种“大不敬”的表现,于是采取强硬手段,最终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思考的热情和表达欲,使孩子变得不爱讲话,也就影响了其表达能力的提高。

李强小时候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他总是心直口快,在班会上或与别人谈话时,喜欢抢着说话,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当别人说话时,他常常中间打断,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家里,李强更爱插话。由于爸爸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每当李强打断爸爸与别人的谈话时,爸爸就觉得他很不尊重自己,很没礼貌,让自己很没面子。因此,爸爸常常为此批评他,有时候还会当众责骂他,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打击了他说话的积极性。

后来,李强改掉了插话的毛病,也“改掉”了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孩子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父母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爱插话的毛病,教给孩子一些插话技巧。

第一,插话要把握时机。

父母要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插话,而是要选择好时机插话。同学、朋友讲话时,都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但不喜欢被人打断,因此,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对方说话的间歇,简单表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很好地避免别人的误解和反感。

第二,要学会顺着话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孩子知道插话的目的是表明自己的观点,切忌在没有听明白别人的谈话前去插话、乱下结论,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否则,就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顺着对方的话题展开,先肯定对方,接着转话题,用“不过”、“但是”、“可是”等词过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方的误解。

第三,插话要注意语气和用词。

正所谓插话也是锻炼孩子口才的有效方式,是因为插话时要求孩子注意语气和用词,要考虑到自己怎样插话比较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孩子就要动脑筋思考,并在每次插话中不断练习。

第四,插话时要做到真诚和善。

让孩子知道,在与同学、朋友交谈时,保持真诚和善的态度。插话的时候更应该如此,如果自以为是,心高气傲,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无礼,自然会导致插话的失败。

如果在你的教育下,孩子能够把这几点用到插话里,他一定不会因为插话而遭人厌烦,反而能锻炼好实战口才技巧。

会打祝福电话的孩子惹人爱

电话沟通是如今人们的主要沟通方式之一,培养孩子打电话的能力也是父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父母可以从先教孩子打祝福电话开始,逐渐培养孩子利用电话与人沟通的能力。

当孩子打电话祝福别人时,对方通常都会表示感谢,这对孩子也是一个很好的认可和鼓励,使孩子愿意继续打电话。另外,愉快、和谐的谈话氛围,也使孩子能够更轻松地表达祝福。经常打电话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春节将近,妈妈让女儿给远方的亲戚朋友打电话问候一下,捎几句新年祝福。既是为了培养孩子对亲人朋友的感情,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6岁的女儿在妈妈的鼓励下一一拨通了亲人的电话,并在电话中说:“爸爸妈妈让我代表我们全家向您问好,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开心……”在得到了亲人的感谢和赞扬之后,女儿更热衷于打电话了。

以后每次节日来临前,她都主动给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打电话,既赢得了很好的人缘,又提高了沟通能力。

利用节日,鼓励孩子给亲朋好友打电话送去问候、祝福,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培养孩子今后积极参与团体生活的热情,使孩子性格开朗起来。可以让孩子知道: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很多人值得祝福,世界是很广阔的,交流的对象很多。

在培养孩子打祝福电话的能力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应有不同要求。3岁以下的孩子,只作简单要求,如会说“祝您新年快乐”、“我和爸爸妈妈祝福您新年好”等简单的语言就可以了。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教给他各种贺词,如祝福同学、朋友学习进步,天天开心;祝福青年人事业有成;祝福中年人财源广进;祝福老年人身体健康;等等。随着孩子掌握的词汇量的增多,他们就能更好地打祝福电话了。

一位母亲说,自从教会了儿子打祝福电话,儿子比以前更懂得感恩,他们一家人的交流也多了起来。三八妇女节那天,她中午刚下班,手机就响了起来,原来是儿子打来的祝福电话。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节日快乐!”她听到后,别提有多高兴了,问儿子下课没有,问他今天学得怎么样,儿子用清脆的嗓音回答:“我在学校旁边的公话亭呢,我刚在学校吃过饭。”母亲听了儿子的这些话,感到幸福极了。

在家里,她和丈夫常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儿子好奇,常来抢话筒,她和丈夫也不拦阻他,让他参与进来。只要儿子愿意,每次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儿子都有和他们说话的机会。开始时儿子只会简单的问候,有时问过好就拿着话筒不吱声了,这时他们就在一旁教他怎么往下说。现在,电话一响儿子就冲向话机,自己先跟对方说上一会,等过完了瘾才把话筒递给爸爸妈妈。

当你教会了孩子给亲朋好友打祝福电话后,孩子也会利用节日向父母表示祝福和问候的,这种交流方式直接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使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

有交流,有沟通,孩子的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平日里,如果有人往家里打来电话,孩子都会因为好奇而抢着听电话,家长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果不急的话,一定要教育孩子这样接电话:“您好,请问您找谁?”如果对方是亲戚朋友,自然会逗孩子说话;如果不是,他们也会对孩子说“我要找××接电话”,这就锻炼了孩子和陌生人的沟通能力。

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模拟训练,比如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做道具,和孩子一起做“打电话给谁”的游戏,然后轮流扮演“孩子”或是“亲友”。同时,家长也可以先让孩子给最熟悉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当亲友接到孩子的电话时,肯定会表扬孩子,孩子自然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孩子打祝福电话时,别忘了教孩子基本的电话礼仪。例如,让孩子选择合适的时间给亲朋好友打电话,一般上午打祝福电话比较好;让孩子打电话前组织一下祝福的语言;让孩子学会礼貌用语,在对方接起电话时要说声“您好”,通话结束时要礼貌地说声“再见”;让孩子保持喜悦的心情,语气、语调要带有感情,声音清晰明朗,会让对方感到亲切自然。

相信孩子如果能注意这些问题,在打祝福电话时就很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赞美,别人也愿意多和他说话。经常打祝福电话,也为提高孩子的电话沟通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利于孩子练习表达能力。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人打招呼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路上,爸爸妈妈领着孩子碰到熟人,让孩子跟熟人打招呼、问声好,有的孩子会把头一扭,不理;有的孩子喜欢躲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显得很害羞,不肯说话;还有的孩子会笑嘻嘻地跑开,弄得家长很没有面子。

奇琪在主动与人打招呼方面表现得不好。很多时候在小区碰到同学、伙伴,经常都是人家大声地叫他的名字,而他几乎没主动叫过人家;路上碰到老师,也不会主动向老师问好;有时碰到熟人,爸爸妈妈叫他喊声叔叔或阿姨,他也是金口难开……等人家走开了,他的话可多了。

不久前,妈妈带着奇琪在路上碰到了张老师,张老师见奇琪没有向他打招呼的意思,就主动叫奇琪,奇琪仍然没有喊老师,弄得老师和妈妈很尴尬。等老师走了,奇琪问妈妈:“妈妈,张老师为什么有时候戴眼镜有时候又不戴眼镜呢?”妈妈不高兴地说:“我也不知道,你刚才为什么不问一下张老师呢?”他说:“我才不去问他呢!”妈妈说:“为什么呀?”他说:“我害羞!”这让妈妈很无奈。

相信这种情况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不愿意与人打招呼,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孩子与人交往的大忌。如果一个孩子只会跟父母说话,对于其他人连招呼都不好意思打,他又怎么可能与他人进行顺畅的沟通和交往呢?

遇见熟人、长辈打个招呼,这是最起码的礼貌。虽然很多孩子并非有意不理人家,但是这样做也多少会影响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打招呼是与人交谈之前的重要环节,一个没有勇气和他人打招呼的孩子多半没有勇气和人家交谈,如此一来,他就失去了锻炼口才、交朋友的机会。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打招呼既是懂礼貌的表现,也是和别人搞好关系、锻炼口才的绝好机会。父母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演练,给孩子示范一下打招呼的常用话语及应该注意的事宜。比如,让孩子面带微笑、热情地说“阿姨,您好”、“叔叔,再见”等话,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还应让他多和叔叔阿姨聊几句。

若南以前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让他叫“叔叔”、“阿姨”的时候,他会很不好意思。爸爸妈妈不希望儿子如此内向,因为那样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没有好处。

后来爸爸告诉若南,你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人家就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就会很尊重你、喜欢你。后来若南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试着去和熟人打招呼,结果总能赢得别人的夸奖,他心里就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