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秋的父母向来重视培养他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每当爸爸妈妈或是别人给他买来好吃的食品、好看的衣服,他都会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欣喜地道谢。当然,如果他帮助了爸爸妈妈,如下班后,帮助爸爸拿拖鞋,爸爸也会向他道谢,同时会教他说“不用谢”。
有一天中午下班后,妈妈买回一些苹果,洗净后递给了儿子和他的奶奶。儿子拿着苹果高兴地对妈妈说了声:“谢谢。”妈妈忙于做饭没有回应他。这时,他看着妈妈说:“妈妈,我谢了你,你应该怎么回答呢?”看着孩子认真的神情,妈妈忙说了声:“儿子,对不起,妈妈只顾着做饭了。不用谢啊!”这时,他笑着说:“没关系!”边说边举起了苹果问:“妈妈,给你尝一尝?”妈妈笑着摆摆手,说:“谢谢你,妈妈做饭呢,你吃吧!”
看到这么懂礼貌的孩子,有谁能不喜欢呢?如果说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孩子口才的硬件,那么孩子的礼貌用语就是孩子口才的软件,这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口才不是真正的好口才。
因此,家长们要转变思想,重新认识礼貌用语在家庭、在与孩子相处中的影响力。在鼓励孩子积极发表自己想法,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礼貌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你的孩子拥有真正的好口才。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好口才和幽默感的孩子,往往比不具备幽默感的孩子更受到大家的喜欢。对于孩子而言,教会了他幽默,也就是教会了他快乐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本领,培养了他与人相处的能力。
一天早餐的时候,妈妈跟儿子瞎聊,提及儿子在三年级时,曾因长时间迷上玩电子游戏,视力一度降到48。这时,妈妈用气愤的口气说:“其实,那时候我真该把电脑给砸了!”儿子饶有兴趣地问:“你用什么砸啊?”妈妈认真地说:“用你最爱吃的面包砸。”儿子刚好把一勺玉米浓汤送进嘴里,结果喷得满桌子都是。
想让孩子具备幽默感,家长首先要让自己学会幽默,父母的幽默,能起到说教无法比拟的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增加他受人欢迎的指数。
幽默感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必须从小训练,严肃紧张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样严肃紧张。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目的在于把幽默感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内化成孩子的性格。比如父母夸张的动作和笑脸,和孩子捉迷藏时突然从门后伸出脑袋,或是对孩子的“杰作”发出夸张的欢呼,都会令孩子欣喜若狂。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幽默可以淡化消极情绪,消除人际矛盾,缓解紧张气氛,是与人交谈的重要辅助工具。如果你的孩子拥有好口才,再加上他的幽默感,那他的口才会变得更出色。
一个孩子犯了一个小错误,妈妈生气地扬起了巴掌:“看我不打得你屁股开花。”孩子瞪着眼睛看着妈妈,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真的吗?我的屁股会开出什么花?你快打打看啊。”妈妈听了一愣,也忍不住笑出了声,和孩子一起乐成一团。
孩子从一句很平常的俗语中感受到了幽默,并营造出了有趣、轻松的氛围,化解了妈妈的怒火,融洽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孩子对有趣、可笑事物的一种愉悦的心理反应。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会说调皮话的孩子,会说笑话的孩子,常常被看做是有幽默感的人。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幽默。所谓幽默感,就是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让与自己互动的对象感到愉快。它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的体现,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融洽关系、化解矛盾。
美国是一个崇尚幽默的民族。美国人不仅把幽默看做一种可爱的性格,而且视其为可贵的品质。因此在许多美国父母看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很多父母甚至在婴儿刚出生6周便开始对其进行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事实上,不少较聪明的婴儿这时确已萌发“幽默意识”。有研究发现,幽默感从出生后第一个月便开始了,比如:小婴儿在父母的逗弄下,便会呵呵地笑个不停;而1岁左右的孩子,会因为玩“躲猫猫”而笑个不停。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
第一,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如果孩子想象力欠缺,脑中储存的语汇贫乏,就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幽默,所以应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看一些漫画,背诵儿歌、古诗,另外,给孩子讲一些有益心智的故事,充分挖掘故事中的幽默因子。
第二,培养孩子愉悦和宽容的心态。
幽默的心理基础是愉悦、宽容的心态,要教育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愉悦相处、宽容待人,用幽默解决矛盾纠纷、用幽默提出与对方分享的要求、用幽默提出批评建议。
第三,营造气氛。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要懂得在一旁营造气氛,抱抱他、拍一拍他、安抚他。“怎么了,妈妈的小宝贝,为什么哭得跟小花猫一样?有什么事妈妈可以帮你的忙吗?”温柔、幽默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孩子停止哭泣,破涕为笑。因此,当孩子说出一些好笑的笑话和语言,或是做出一些有趣的动作时,别忘了给他一些掌声和鼓励,建立他的自信心,让自己和孩子轻松一下。
第四,让生活充满笑声。
一个幽默的孩子肯定是爱笑的孩子,爱笑的孩子往往善于发现幽默和制造幽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多跟孩子玩一些有趣的情境游戏,如躲猫猫、拌鬼脸、找宝贝,让孩子在游戏中充满开心的笑声。
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应当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幽默感的语言要以礼貌为基础;幽默感的动作应以不涉及危险动作为原则;与孩子说笑话或表演滑稽的动作时,要考虑孩子的年纪。因为大人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孩子不见得有同感。但孩子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即使大人觉得不好笑,也要陪孩子一起笑。
总之,多和孩子说说充满幽默感的语言和事物,能让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这无形中也刺激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当你想让孩子将满地的玩具收拾一下时,不妨加一些“幽默调味料”,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说:“玩具们玩了一整天,他们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不然他们会着急得哭了。”这样说不仅可以让孩子乖乖地去做,还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教孩子说“不”的技巧
大人们可能有这种体会:有时候明明应该说“不”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怕别人下不了台,或者怕别人心里不舒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结果搞得自己心里不舒服。学会说“不”是很必要的,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学会说“不”,即学会拒绝别人。
“拒绝”还要学?或许有些家长觉得奇怪,其实拒绝是需要技巧的,否则说出来的话会让人不快,结果就会很糟糕。
小时候,林玉的父母生怕他吃少了,哪怕他确实吃饱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妈妈还是会不停地劝说:“林玉,多吃点,才会长得高高的。”林玉玩泥巴玩得正起劲,爸爸过来了,大声地嚷嚷:“天啦,林玉不能玩泥巴,把小手弄脏了,再弄,爸爸要打你屁股了!”
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希望林玉能做得很绅士。于是,当别的孩子想要某个玩具或做别的什么事,父母总是劝说林玉把自己的玩具给小客人玩或陪小客人玩。虽然这种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可厚非,确实可以让林玉变得更有教养,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也剥夺了林玉自己决定自己作为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