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时,老师都会让学生来朗诵。学生张兵读起来轻飘飘的,没有带着感情去读,美好的诗就没有了韵味;学生王强读得激情高昂,兴奋不已,理解错了作者这首诗的情感;学生苏琴用可爱的嗓音朗读了这首诗,但还是差了些感觉……
最后,老师出马了。在老师声情并茂、情感交融的朗诵中,全班同学陶醉了。伴着朗诵声,学生们走在康桥上,那种眷恋和不舍的情感流露在脸上。
同样一句话,处理不同,朗诵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如果你希望孩子说出的话很有亲和力,很有感染力,那么必须培养孩子的语气、语调及说话时的情感,而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学会朗诵。朗诵可以让孩子体味到语言的魅力,领会语言文字的艺术美感,进而将自己的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使表达更有吸引力。
朗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它还是一门艺术,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深化孩子的思想情感。同是一篇诗或文章,有的孩子读得干巴巴的,有的孩子能读得声情并茂,给人的感觉显然不一样。
聆听好的朗诵,那是享受。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把话说得像朗诵那样美,但至少要让孩子注意说话时的语气轻重、语调高低、语速快慢,以及情感的起伏迂回,这样才能形成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语言之美。
所以,让孩子抓住课堂上的朗诵机会吧,在众人面前的朗诵是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的好机会。经常进行朗诵练习,孩子说出的话才会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打动听众。这不就是好口才的魅力所在吗?
鼓励孩子争当校园播报员
说起好口才,我们很自然会想到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他们不但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而且临场发挥、即兴演说、应变能力都非常强,是不折不扣的好口才的代表。其实你同样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像他们那样,拥有流利的口才,比如鼓励孩子在学校里当个小广播员,那可是锻炼孩子口才的好办法。
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贴出了招募广播员的大海报,张薇在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报名参选了,而且被选中参与试播。在兴奋之余,她又感到一丝紧张,心想:如果当众播音不好,会被老师批评、同学耻笑的。
星期三那天,张薇要参加试播了。那天早上她把准备好的稿子反复朗读,可是还是很担心会出差错。来到广播室,她紧张得满脸通红,手心都冒汗了。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她和另外几个小广播员坐在话筒前准备开始播音了。
轮到张薇时,她深吸一口气,拍拍自己的胸口,努力让自己放松,可不知为什么,拿着讲稿的手还是在微微地颤抖。
当音乐停止,张薇的播音正式开始了。“过院落,别逗犬,呼叫大人把狗赶……”她用力地咬准每一个字的发音。她的声音经过话筒的传播,略带回音,变得更加清脆动听。
还好,没有出现差错,张薇暗自庆幸。她觉得像干完一次重活一样劳累,傻愣愣地坐在那不知所措。老师及时播放了动听的音乐,然后对张薇说:“你朗读得不错,将正式成为我们校园广播站的广播员。”张薇高兴地又蹦又跳,中了大奖似的欢呼雀跃……
如今她已经是校园的“小名人”了,在每周一、三、五中午12点30分,广播里总能听到她那流利、清脆的声音……
每个孩子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讲话都会有紧张心理,担心自己会出差错,别人会笑话自己。但是凡事都有第一次,只要让孩子顺利通过这个“坎”,体验到在众人面前成功讲演的感觉,那么接下来他将自信很多。就像一个小学生第一次播音后说:“这是我第一次做广播员,我成功了。相信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下次,我会更成功的!”
生活中,很多孩子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就是害怕万一说错了或卡壳了会紧张,甚至把后面要说的话都忘了,那样会很尴尬。如果你希望孩子在播音的时候不出差错,除了让孩子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外,还应该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就是做到即使出了差错也不慌张,而是巧妙地圆场,把话接着讲下去,而这种能力在“实战”中最容易练就。一个名叫周静的女孩子在日记里记录了自己做校园广播员时的经历。
今年我上五年级,学校有一个规定,就是每个五年级的学生都要当一次校园广播员,所讲的内容很随意,可以是讲故事,或是朗诵课文。
终于轮到我了,那天早操的时候,我走向了广播室。我的心“咚咚”直跳,紧张得不得了。辅导员老师在广播里向大家宣布让我来读故事,然后回过头,把麦克风关掉,对我说:“怎么样,紧张吗?”
我说:“还行!”其实我紧张得不得了!
辅导员说:“有什么可紧张的?”当下把门关上。“整个屋子就你一个人,别人只能听到你的声音,但是看不到你的人,你就大胆地读故事吧!记住了,首先要自我介绍。”
听了辅导员的话,我点了点头,心里多少有了点勇气。拿起麦克风,打开,便开始介绍自己:“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一班的周静,现在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然后,我把妈妈帮我抄的故事念了出来,由于我平时念课文念得还不错,所以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可是就在这时,我却不小心读错了,这可怎么办啊?我灵机一动,把读错的那句话改变了一个说法,把错误掩饰过去了,心里还在窃喜自己聪明。故事快要读完了,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后面发挥得更好了。
回到教室时,同学们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故事讲得精彩,我也开心地笑了。
周静同学的机灵在播音中体现出来了,其实这就是应变能力。当你的孩子经常在这种环境下说话,出现错误时,他必须调动自己的脑筋想办法去消除错误的影响,这样他就学会了应变,他的嘴巴就会越来越“机灵”,说话的时候也会放松起来。
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骑车,第一次游泳,而不少孩子表示,最让他们难忘的第一次是当小播音员。不管是成功的体验还是失败的感受,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鼓励你的孩子争当校园广播员吧!如果他第一次不幸失败了,那么他会汲取失败的教训,既然失败了,再来一次又何妨呢?如果他成功了,成就感所带来的喜悦会进一步促使他发挥得更好,他将在接下来的播音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如果你的孩子在校园广播站锻炼一段时间,他的口才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让孩子成为讨论会上的焦点
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给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课堂外,几个孩子在一起围绕某个话题聊起来,也会存在不同想法的碰撞。课堂内外都有集体讨论,可是我们时常发现,有些孩子在讨论会上甘愿沉默,他们喜欢听大家的发言,却不敢表露自己的心声。
课堂上,王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讲的话题是:雷锋精神过时了吗?现在给大家15分钟时间自由讨论,然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进一步讲这个话题。”说完这些,老师就把全班同学简单地分为四组,让大家充分讨论、畅所欲言。
很快,班里沸腾了,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发言,有些学生怕声音太小同学们听不到,故意大声说话,他们各个精神振奋。与此相反,有一部分学生却始终沉默,看看这个看看那个。15分钟的讨论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讲课……
生活中,讨论不发言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可能因为内向羞怯,没有勇气开口说话;或是因为不自信,害怕自己的想法不受大家认可,所以不说话;还有的孩子是因为不善表达,他们宁愿用笔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也不愿意用语言陈述自己的想法。
他们不开口说话,不积极参与讨论,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很可能他们的想法还比较独特,只是因为他们没说出来,大家才不知道。如此一来,即使这样的孩子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因为没有表达自己,他的想法和才能就容易被埋没。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入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绝对会吃亏的。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争当讨论会上的焦点,而不能只做忠实的听众。
现在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在家里很少有机会与大伙儿一起玩、一起讨论,他们对集体讨论的乐趣也没有深刻的感受。当孩子入学后,进入一个大家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讨论会上踊跃发言,争当主角,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在一个郊区的中学里,下午放学后,几个同班的孩子在学校的足球场上围坐在一起,他们正在讨论周末的野炊计划呢!眺沃带头说:“我们这次野炊一共8个人,大家先商量一下各自都带什么工具,现在讨论吧!”
沉默了片刻,雄民说话了:“我喜欢钓鱼,我带渔竿、鱼饵,野炊时我钓几条鱼,也好给大家多置办一道菜啊!大家觉得怎么样?”有的孩子不同意雄民的说法,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卫荷说:“我觉得不太好,因为雄民的家离我们野炊的地点最近,我觉得他应该带锅,这样对大家来说更好。”俊立也同意卫荷的想法,说:“是啊,我觉得卫荷说得有道理。”一阵议论后,大家决定让雄民带锅。
接着辰博说:“我带盆子、桶、碗吧。”古驰说:“我带点香肠,自家做的,可好吃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只有烽凌不做声。眺沃问道:“烽凌,你带什么,你还没说呢?”烽凌小声说:“随便,你们说吧。”……
在讨论中,孩子各抒己见、纷纷发言,才能确保得出一个合理的决策。如果某些孩子不积极发言或干脆一言不发,会使其他孩子误以为对大家的决议有所不满,这不利于集体活动的开展。
更重要的是,集体讨论是在众人面前锻炼说话能力的好机会,如果孩子在这么好的环境中都不发言,就等于白白错过了练口才的机会。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不愿意发言或不敢发言的孩子,在严肃的场合更没有勇气站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因此,如果家长要针对孩子这种问题给予鼓励和教育,让孩子在讨论中放开一点、积极一点,才能使讨论会成为锻炼孩子口才的机会。
既然是讨论会,就不存在一个人说了算,它离不开畅所欲言、思想交锋、意见碰撞,还离不开互相理解、友好协商、适当妥协,因此,讨论会是锻炼孩子与人交往、协商、合作等能力的好机会。如果你的孩子在讨论会中成为焦点,他说出的观点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时,他一定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他的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他更愿意融入集体当中。
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可,那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讨论会不是针锋相对的辩论会,而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学习交流会。让孩子从讨论会上了解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的优点,也是提高孩子素质的有效途径。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讨论会中活跃的一分子,并进一步鼓励他成为讨论会上的焦点,使其在自信地发表意见中提高表达能力。
不要让孩子抱有什么顾虑,更不能让孩子永远跟在别人的观点后面点头,要想让孩子表达他的独到见解或者反对意见,那么鼓励他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出他的观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吧!
珍惜为伙伴当“代言人”的机会
锻炼口才,不能“光说不练”,应该鼓励孩子找机会说话。如果你的孩子有不错的“群众”基础,身边的同学、伙伴有什么事情都很乐意求助于他,那么要让他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成为小伙伴公认的“代表”,就意味着他有更多到别人面前说话的机会。
帅齐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在班里有不错的人缘。他最看不惯的就是一些同学欺软怕硬的行为,遇到这种情况他准会站出来帮“受害者”讨说法,这也是他赢得“民心”的主要原因。
一次,同学军卓被班里的两个大个子欺负了,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在一旁充当看客,不敢吭声。这时帅齐刚踢完球回到教室,见到这种情况后,他问明了原因,然后勇敢地站出来,对那两个大个同学说:“请你们不要没事找事,明明是你们不对,还缠着对方不放。”他们显然不满,正当准备攻击帅齐的时候,帅齐镇定地说:“你们还要继续欺负人吗?没看到大家都对你的行为很不满吗?”借助大家的“威名”,帅齐成功止住了两个大个子的恶行。
在类似的情况下帅齐经常出面,别人不敢直言时他敢,别人不敢出头时他也敢。当然,有时候某些同学也会私下报复帅齐,但他凭借伶牙俐齿和理智的心态,总能用言语将对方击退。
在学校里,欺善怕恶、欺软怕硬的行为时常发生,虽然大家很憎恶这种行为,但很多人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主持公道”。帅齐的行为让同学们很佩服,他因此赢得了人心,在他人心目中竖起了具有正义感的形象,他也因此获得了“帮人说话”的机会,练就了一副好口才。
其实,锻炼口才很简单,只要让孩子大胆一点,多找机会说话,就不愁练不出好口才。生活中,不是没有说话的机会,只是很多孩子不善于抓住机会大胆表达自己。对此,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争当同学的“代言人”,当对方有难的时候,主动出击,“为民请命”,助人为乐,既可以帮助别人,展现自己的良好精神品质,还能多说话,锻炼表达能力。
欣英不但学习好,而且喜欢帮助他人。在学校里,欣英多次因为助人为乐被学校嘉奖。当同学遇到麻烦的时候,欣英总是第一时间伸出助人之手。例如,同桌忘了带笔,欣英会主动对同桌说:“需要我帮忙吗?我这里有好几支笔,借给你一支吧?”这时对方一般会谢她几句,欣英也会客气一下。别小看客气话,多次练习后,欣英在与人交往中总能运用地非常好,别人常说她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有一次,放学时下大雨了,班里有个同学没有带雨伞。正当她焦急地徘徊于走廊上时,欣英主动提出了送她回家,于是两人撑起了一把伞,一边走一边聊。虽然欣英因此淋湿了一点,但她感到很愉快。
欣英通过助人为乐的举动帮助他人,也不断为自己创造与人说话的机会。在很平常的聊天中,欣英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长此以往,她不但赢得了好人缘、朋友,还赢得了好口才,可谓收获颇丰。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欣英那样呢?那就多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吧,让孩子知道做好事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争当同学的“代言人”的孩子并不多。很多独生子女受惯了家人的呵护,习惯了被照顾、被帮助,如果父母没有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习惯,他们很可能没有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有些孩子因为不懂得体谅别人常常会与人闹矛盾。这对培养孩子的与人沟通能力、与人相处能力是不利的。
鼓励孩子争当伙伴、同学的“代言人”,需要帮孩子树立正义感,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习惯,让孩子知道帮助他人是很高尚的行为,因此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伙伴、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给人提供帮助很重要,这就要求孩子以积极的姿态开口说话,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使对方更愿意接受。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锻炼。因此,家长很有必要让孩子抓住这种锻炼的机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孩子提升了自己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