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那些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都是从基本的口才训练开始,经过长期的训练使自己的口才获得提升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把口才训练技巧和具体的游戏结合起来,见缝插针地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音练习,锻炼孩子口才的第一步
锻炼孩子的口才,首先要锻炼孩子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包括发音、语气、音量、音质等。
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就要学习汉语拼音,这个时期也是锻炼孩子发音能力的关键期。说话声音的大小,关系到听众能否听清,听得是否舒服,这对孩子的沟通能力很有影响。说话时的语气表达了孩子的内心情感、情绪,孩子能否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关系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
第一,帮助孩子练习发音。
当孩子学说话时,父母要担当起孩子的语文老师的角色。让孩子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又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这三部分中的字头就是声母,字腹就韵母,字尾就是韵尾。帮助孩子练习好发音,是孩子准确吐字的前提。与此同时,父母还要指导孩子练“齿”、练“舌”、练“喉”。
练“齿”。z、c、s与韵母相拼,j、q、x与i、in、inɡ等韵母相拼,有助于练“齿”功。如果父母在这方面帮助孩子勤加练习,就能很好地克服因方言影响造成的普通话发音障碍,弄清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这里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让孩子反复练习这句话,可以让孩子把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准。
练“舌”。d、t、n、1、zh、ch、sh等声母与ɑ、e、ou、ɑn、en等韵母相拼,可增强孩子舌头的灵敏性和弹性。如“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着鳎目,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个喇叭,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愿用喇叭换喇嘛的鳎目,手里提着鳎目的喇嘛打了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手里提着鳎目的喇嘛”。
练“喉”。ɡ、k、h等声母与ɑ、ɑnɡ、enɡ、onɡ等韵母相拼,可以帮助孩子在发音的时候增强音势,保持音色自然,避免喉咙过紧、声音容易嘶哑等问题,如“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练好这些常见的发音后,就要帮助孩子练习吐字发声。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声音对听众的影响。所以在发音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发字腹的音时,尽量让孩子做到声音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在这里,如果孩子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声音扁、塌、不圆润等问题。
发字尾的音时,主要是归音。让孩子做到归音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太长。
练好拼音,孩子才能发音正确、吐字清晰,保证听众能够轻松听懂。
第二,让孩子运用好语气。
每个人说话都会有语气,这就需要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孩子气不足,那么声音会无力,但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
让孩子练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让孩子体会一下,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的感觉。吸气时不要让孩子提肩。
让孩子练呼气。呼气要让孩子慢慢地进行,慢慢地呼出。当孩子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让孩子把两齿轻轻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时,可以让孩子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练好吸气和呼气后,让孩子在说话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心情、感受,用合适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同的语气体现的情感不同,应该让孩子在平时的说话中多练习、多注意。
第三,让孩子掌握好说话时的音量、音质。
每个孩子说话时的音量都不同,音量有大有小,有圆润有沙哑,有悦耳动听也有干瘪无力。这就要求孩子练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说话时声音过高或过尖,有的孩子声音却过小,小得让人听不见。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呢?那就是音量大小适中、声音富有弹性。练习发音时要让孩子张开嘴巴,充分活动口腔,进行张闭口的练习。
练声时,还应让孩子练习鼻音。有的孩子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这一共鸣器的方法之一是让孩子学习牛叫。要注意的是,说话时不能只发鼻音,否则鼻音太重声音太低沉;练声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让孩子从语音练习开始,打好口才的基本功,孩子才能顺利练好口才。
绕口令练就孩子一副伶俐口齿
绕口令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对孩子的语言及思维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口才,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
另一方面,绕口令一般字音相近,极易混淆,要想念得既快又好,没有快速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伶俐的口齿,是很难做到的。经常教孩子说绕口令,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那么在教孩子学说绕口令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要求“准”。
绕口令作为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语言活动。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是绕口令的鲜明特色,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因此,在教孩子练习绕口令时,父母要给孩子准确的示范音。
说绕口令需要唇、舌、口等器官的整体协调性,舌头的部位、嘴唇的形状、口腔的开闭等都直接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对于唇、舌、口等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出现气息不匀、舌硬齿僵、喉咙发紧等一些问题。为此,家长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腔技巧,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口、唇、舌、喉等部位进行分类练习,使孩子的唇、舌、齿等部位保持灵活性(前节已讲)。
第二,要求“慢”。
慢,就是要循序渐进,即节奏要适度,学的时候要一步步来,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来说,学说绕口令就是练唇舌、练语言、练记忆、练思维,只要孩子说得流利、清晰,能够让人听懂且语速渐快即可。如果父母一味求快,就会使孩子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说出口的全是咿咿呀呀的模糊音,而且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从心底畏惧绕口令,学得不开心,那样就背离练习的初衷了。
第三,要求“勤”。
勤于练习,坚持不懈。教孩子学说绕口令可以在两个环节上多下工夫。一要纠错对练,矫正发音。如果让孩子独自、长时间练习绕口令,他可能会感到枯燥,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练习,通过相互纠错的方式,使孩子的吐字发音更为准确清楚,同时激发孩子的兴趣。二要让孩子公开演练,增强信心。孩子练到一定程度时,特别期望得到他人赞许。家长可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大胆表演,这样容易激起孩子的成就感和好胜心,锻炼孩子的胆量。
崔先生祖上是说相声的,各个口才都特别棒。他说小时候玩过很多餐桌游戏,其中就有绕口令。那时生活在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多。每次春节的时候,他们一家二十几口人,崔先生这帮晚辈按照惯例是不能“上席”的,但长辈们会让他们来表演绕口令,谁说得最好,谁就能坐上餐桌的“席位”,谁要是说不好,只能端着小碗去一边吃。
酒桌上,长辈们会边吃饭边让大家学绕口令,说得不好的人要被罚酒,看着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们“出丑”,是崔先生小时候最高兴的事了,他和一帮小孩子会在一旁十分放肆地笑。为了能上桌,一到过年前几天,崔先生和兄弟姐妹就偷偷地练绕口令。比如:“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牛郎牛年恋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郎恋娘来娘恋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念恋娘郎。”
绕口令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情趣,不但能给孩子带去许过乐趣,还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但孩子在初学绕口令的时候,往往因为一时读得不好而产生焦躁情绪,但越想读好却越容易出错。针对这些情况,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调动记忆,激发兴趣,让孩子带着积极的心态练习绕口令。
孩子在幼儿园里也接触过绕口令,但是他们可能对绕口令并不了解。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练习绕口令不光吐字要清晰,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感情。另外,说绕口令时还有换气的学问在里面。想听吗?”这样孩子的胃口就容易被吊起来。
第二,降低要求,放慢速度,逐步提高朗读速度和质量。
孩子进入状态后,父母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绕口令给孩子,并让孩子把其中的生字挑出来,教给孩子正确的发音。接着,让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速度很慢也不要紧。这样孩子才能读得很好。在读准的基础上,再让孩子慢慢加快速度,逐步提高朗读速度和发音质量。
第三,加上动作,配合表情,和孩子进行朗读绕口令比赛。
当孩子能够熟练朗读绕口令时,他们希望表现自己。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绕口令比赛,要求加上动作、表情,看谁表演得更生动、更有趣。最后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
第四,提供素材,鼓励记忆,让绕口令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
当孩子多次熟读绕口令之后,可以让他尝试着将绕口令背诵下来。父母可以在空闲的时候,检查一下孩子背诵得如何,或是在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给客人表演绕口令。
训练孩子速读的能力
这里的“速读”是快速朗读的意思,而不是一目十行,只用眼睛看。训练孩子速读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在快乐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提高口才。进行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变得口齿伶俐、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甄先生比较喜欢文学,女儿上小学之后,为了培养她的文学素养,甄先生经常在闲暇时间挑选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散文朗读给女儿听。有时候女儿在一旁玩,他也会在她旁边读。等女儿长大一点时,他就让女儿练习朗读,而且要求女儿快速地朗读。经常一篇文章女儿要朗读多次,直到几乎能背诵下来为止。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女儿的文学细胞,使女儿的写作能力很早就凸现出来,同时也练就了女儿一副好口才。
你可以这样训练孩子的口才,找来一篇演讲稿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让孩子把文章中不懂的字、词标出来,然后查字典,搞清楚,弄明白,再让孩子大声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孩子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速读法是训练孩子口才的有效方法,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如果孩子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地发出来,那么当他速度加快以后,读出来的内容就没法让人听清楚,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
所以,速读的快是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的。我们看到有的节目主持人,说话的速度很快,但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孩子速读时达到的快也就是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因此,当孩子保持速读的习惯,一段时间后,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你的孩子手里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让孩子找一位同学听听他的速读练习,让对方帮忙挑出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哪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的孩子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孩子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让他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
通过速读法锻炼孩子的口才,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还能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加知识,积累词句,最重要的是速读法训练的是孩子的“嘴上功夫”,使孩子形成说话干净利落、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等好的说话习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的孩子对速读不感兴趣时,你强迫也是没有效果的。这时,培养孩子对速读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当孩子对速读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自觉刻苦地从事速读训练,提高自己的速读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口才。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速读对于知识的积累、掌握和运用以及锻炼口才的重要作用。只有积累丰富,自己脑子里的知识仓库里,才会有足够的储备,才会厚积薄发,融会贯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和表达效果。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告诉孩子速读能提升说话、写作水平,让孩子感受到速读的作用。
速读虽然简单,但也有一定的方法,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时,最好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注意力集中,要放开声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一定要让孩子多查字典,因为,这样才能使记忆深刻,也不至于因为发音错误而影响表达效果。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认读习惯。
一次辨认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一段文字,整体理解它的意思,这样就能扩大视知觉的广度。应纠正一些孩子习惯用手指着文字一字一句地读下去的做法。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精读习惯。
在阅读时,教孩子把那些无关紧要的,或早已熟知的内容,如过渡性的话语、引证的材料、推论的过程等,整行、整段、整页地跳过去,针对一些富有哲理、字词优美的段落精细地朗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逐渐加快速度,直到达到孩子的速度极限。
总之,在锻炼口才的过程中,父母应重视孩子的速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练习朗读能力,读一些好书,以增加知识积累,扩大视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利用背诵提高口才
背诵法也是锻炼孩子口才的好办法,它不同于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孩子背诵的演讲词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当孩子背诵了很多诗歌、名言警句或是比较好的散文时,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在恰当的谈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