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比较调皮,那么请把他带到游乐园里,让孩子在玩得尽兴之后描述一下游乐园里的场景;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内向,不爱出门,那么让孩子描述一下客厅里的家具和布局;如果你的孩子对动物感兴趣,那么带孩子去动物园,让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动物,还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是那只小河马,你现在会想什么呢?”总之,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里感受欢乐,让孩子开口说话,说出所看、所想以及所感。
如果孩子有不错的描述能力,那么他将在即兴演讲方面具备优势。训练孩子的描述能力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无论是演讲、说话、辩论都需要这种能力。
当你让孩子描述一幅画或一个景物时,可以参照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要让孩子对描述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比如,孩子所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就应该让孩子观察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是否有树、假山、凉亭、游人,并且让孩子观察树是什么样子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凉亭在湖水中的倒影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孩子试想秋天里的游人此时该是一种什么心情等。让孩子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只有他的观察到位,才能为接下来的描述打好基础。
第二步,描述。描述时要让孩子抓景物的特点,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还要要求他的语言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大忌是像记流水账那样,平平淡淡。父母要让孩子尽量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描述。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要鼓励孩子在描述中运用联想与想象。比如,孩子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孤独地坐在枯黄的树底下,孩子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奶奶,也可能想到这个老奶奶的遭遇。
总而言之,孩子在描述中可以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增长对锻炼孩子的口才很有帮助。
培养孩子口头表达的条理性
生活中,不少家长发现孩子说话的时候没有条理性,一会儿说到学校里的活动,一会儿说到吃饭,一会儿说到周末计划,再一会儿又说到看电视。前前后后一共也就几句话,孩子却说出了几件联系不紧密甚至毫不相关的事情。即使是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说出的话也是顺序颠倒、逻辑紊乱,让家长听得糊里糊涂,不知道孩子想要说什么。
放学后,上三年级的晓明回家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明天我们班和二班要举行足球比赛,我的同桌刘强脚伤了不能上场,我们班的实力就会受到影响。刘强是我们班的班长,他不但学习好而且足球也踢得好,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他还是我们班足球队的队长,是中场组织者。运动会上,他还在100米赛跑中获得了冠军,百米决赛像飞的一样,我怎么也跑不过他。今天第三节体育课,老师进行百米测试,5个人一组,每组跑3次,选一次最快的成绩作为考试成绩。刘强分在了我那组,第一次赛跑,我比刘强慢02秒,第二次他又跑在最前面,可是他在冲刺的时候摔跤了,脚扭伤了,肿得老高,结果我跑了第一。本来我们班有把握赢球,现在看来胜负难分,大家都很担心。”
听完晓明的话,如果父亲不细细想想,还以为他说了很多件事情,其实晓明说的只是对足球赛的担忧,但他却扯到了早已结束的运动会上、今天的体育课上等多个话题,真是让人费解。
想练就一副好口才,说话就必须讲究逻辑和条理。最起码要别人听懂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发展阶段。这就是条理性,即把话语进行有秩序的安排、分类。这就要求教会孩子围绕一个中心来说话,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事情的发展。
第一,时间顺序。
如以“我的一天”为题,让孩子把他一天中发生的事情讲述一遍。明确告诉孩子,要按照时间从早到晚叙述,先发生的事情先说,后发生的事情后说,一步一步,从头到尾说出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父母要教孩子按照顺序说话,逐渐培养说话的条理性。如使用“先……再……然后……最后……”等句式叙述,说出完整的过程。父母还可通过做一件家务事来让孩子体会顺序的重要性。如洗手帕,让孩子自己一边动手一边体会出洗手帕的顺序,并按照上文的句式叙述洗手帕的全过程。
第二,空间顺序。
指出一个建筑物或环境,让孩子描述这个建筑物或环境的概况。让孩子按照地点、方位的变换,即空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外及内,或由内到外,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如让孩子介绍他的学校,就可以按空间顺序把学校介绍清楚。
年龄较小的孩子对图形和建筑物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较差,在观察图形或建筑物时没有顺序性,因此要教会孩子按空间顺序来说话,培养孩子说话的条理性。在教孩子看图形或建筑物时,要耐心细致地告诉他看什么,以及如何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细节,从而引发孩子流畅地表达,让孩子善于说话。
第三,逻辑顺序。
按逻辑顺序描述就是把众多的说话材料,按照它们的性质及内部联系,科学地加以分类,从不同侧面表达中心。这对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掌握起来可能会有难度,父母可以等孩子长大一些再训练他的这种能力。
父母在教孩子掌握说话的条理性时,不要因为孩子表述得不好,就指责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这会把孩子吓坏的,更不用说练好说话的技巧了。平日里,要和孩子多沟通,多鼓励孩子,即使说话的条理性不好,也不要不耐烦地对孩子说:“闭嘴吧,你到底想说什么啊?”
作为家长,对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应该保持耐心,对孩子更应该充满信心。只要你教育的方法正确,态度温和,并不断给孩子鼓励、引导和示范,孩子熟练地掌握表达的条理就不是难事。
帮助孩子掌握说话的节奏
2~3岁的孩子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一样,节奏很快,一句话和另一句话之间不能做到很好的停顿,使别人听不清楚。这是很多孩子说话时的毛病,当然父母没有必要去责怪孩子,但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孩子掌握说话的节奏。
一些较大的孩子,说话时也不懂得停顿和控制节奏,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的性情比较急躁,做事急于求成,风风火火的,没有耐心,恨不得一口气把话说完;或是说话时心情激动,想早点把事情告诉别人;或是受家庭的影响,尤其是父母说话节奏很快,不注意停顿,孩子跟着模仿;或是孩子向父母讲述事情时,父母经常嫌孩子啰唆没耐心听,孩子既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怕成人不耐烦,因而加快了说话速度;或是孩子与父母说话的时候,父母老插嘴或打岔,孩子怕成人打断他的话而抢着说。
说话时,如果孩子不能掌握节奏,不注意语气和停顿,那么说出的话常常会使别人误解,甚至闹出笑话或是令人尴尬,以致影响办事效率和人际关系。
故事发生在某届重要的乒乓球赛期间。一日,一个学生遇到刚看完比赛的同学,就问:“中国队和日本队的比赛谁赢了?”
那位同学憋足了一口气,说:“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获得冠军。”
这个学生糊涂了:到底是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获得了冠军呢,还是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了冠军呢?
接着,他又问了另一位同学,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
那位学生说的话之所以让别人听不明白,就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说话的节奏。说话的节奏其实就是说话的速度以及停顿的运用。在书面语中,常常借助标点符号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头交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教孩子借助速度和停顿,来帮助他们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