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但有说话语速很快的孩子,还有一些说话慢条斯理,半天也挤不出一句话来的孩子。这两种极端的情况都是没有掌握好说话的节奏。如果父母任孩子这种不良的说话习惯发展下去,那么将来孩子的口才就会大打折扣了。
之所以要求父母教孩子掌握说话的节奏,是因为节奏直接影响口语表达效果。只有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顿的时候顿,说话才会抑扬顿挫、感情激荡,才能使口语展现出乐感。否则,话语不感人、不动人,让人听得莫名其妙或恹恹欲睡,自然谈话效果非常糟糕。反之,如果能够掌握好说话的节奏,就会使人愿意听、喜欢听。
晚饭后,一位身为教师的爸爸给上中学的儿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男同学和女同学回到宿舍时,摸钥匙开门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呢?”然后停下来,让儿子思考。
儿子揣着下巴,自言自语了几分钟,还时不时把手伸进口袋,模拟一下自己回宿舍时找钥匙的动作。
一会儿,爸爸说:“通过我的观察,多数女生在上楼梯的时候,手就在书包里摸索,走到宿舍门口时,凭感觉掏出一串钥匙中的某一把钥匙,往锁孔里一塞,正好门开了。而多数男生呢,他们匆忙中跑到宿舍门口,用力地推门,发现门锁了,才想起了找钥匙。摸了书包再摸裤袋,摸了裤袋又摸衣袋,找了半天才找到钥匙,往锁孔里一塞,打不开。原来拿错了钥匙。”
听完爸爸的话,儿子大笑一番。显然,他明白爸爸所说的话。
这位家长很好地控制了说话的节奏,巧妙运用了句与句间的停顿,让孩子听得很清楚、很明白,取得了很好的谈话效果。反之,如果他一股脑儿地把话说出来,没有停顿,而是像打机关枪一样,那么即使道理浅显易懂,孩子也很难听明白。在此,家长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影响,在与孩子说话或是与家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说话的速度、停顿的技巧,以及语气的抑扬顿挫。
英国作家卡莱尔说得好:“停顿和语言相配合,能创造出双重的意境,有停有连,停连得当,可以使口语表达语清意明,还能控制节奏,创造出内容所需要的多种情势,产生动人的力量。”停顿是语言交流中的关键因素,它是指口头表述中,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在声音上的间断。停顿和语言的配合即产生了说话的节奏。
如果你的孩子说话很快或很慢,并且不懂得节奏的运用,那么应该怎样帮助他改变一下,让他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呢?
第一,让孩子记住哪些地方该减速,哪些地方该加速。
说话时应该减速的地方,如,需要特别强调的事情;极为严肃的事情;勉强控制感情之处;使人感到疑惑的事情;数据、人名、地名;等等。
说话时应该加速的地方,如,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不太重要的事情;精彩的故事进入高潮时;无法控制感情之处;等等。
第二,让孩子了解停顿和呼吸的关系。
我们知道,如果一口气说出一句很长的话,自己会觉得很累,似乎快要窒息了。因此,就需要稍微的停顿,既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为了使呼吸舒畅。让孩子知道,停顿不是语言的中断,而是为了更好地诉说下一句,使整个交谈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教孩子朗诵诗歌或好的文章。
成人教孩子念诗歌时可把某些字音拉长,每句诗之间的停顿加大,还可以一边念一边做些动作,有助于纠正孩子说话速度过快的毛病。例如唐诗《春晓》可以这样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它前面的字音拉长)
说话的节奏和说话的语气一样,都会影响到听众。说话的节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说话的节奏快了,会给人一种急促的感觉,说话的节奏慢,会给人一种平缓的感觉。所以,让孩子在说话时,恰当地运用说话的节奏,他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
利用角色扮演法提升孩子的口才
一个孩子,小时候是孩子,长大以后要为人父或人夫、为人母或人妻,在工作岗位上也有特殊的角色要扮演。如果父母让孩子从小就试着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担任不同角色的要求,那么当他们走入社会,就很容易在工作上、事业上、人际关系上、家庭上获得成功。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在不同角色上的沟通能力,使孩子具备良好的口才。
每当老公不在家,张凤就对儿子说:“爸爸不在家了,你就要照顾好妈妈。”这时,儿子通常会用小男子汉的口气对她说:“妈妈,那就由我来当‘爸爸’吧,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张凤高兴地对儿子说:“有‘小爸爸’的照顾,我太荣幸了!”
儿子做“爸爸”的时候,比以往更勇敢、更懂事了。当家里来客人时,他会很友好地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拿水果,还和客人坐在一起聊天。以前儿子见到家里来客人了,他就会躲起来,后来张凤告诉他:“当‘爸爸’就应该招待客人,谁见过做爸爸的躲着客人呢?”从那以后,儿子就在张凤的帮助下逐渐改变了自己。
角色扮演法容易激发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在交往中逐步锻炼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法,还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在家中,父母多和孩子转换一下角色,能让孩子认识到做父母的不容易,有利于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和孩子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使孩子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活动,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了基础。一位家长说,角色扮演法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动手、动脑、语言的能力,使孩子获得熟悉生活、熟悉社会的机会,对孩子非常有益,家长有义务多多引导孩子做些角色扮演游戏。
谭先生夫妇喜欢和女儿玩“开汽车”游戏,他们三人时常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司机、乘客、售票员。这三种不同的角色,需要做不同的事。谭先生告诉女儿,当司机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当售票员的时候,要学会用礼貌的语言招呼乘客买票、出示月票以及向乘客报告站名,还要礼貌地对待不同年龄的乘客;作为乘客,需要遵守车内秩序,不在车内吸烟,主动为老幼病残孕让座。
在游戏中,谭先生夫妇不断与女儿交谈,还让女儿模仿成人的语言、动作,这就促使她进一步注意了解自己身边的一切,培养了她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有不同的角色就有沟通,有沟通孩子的口才就能得到锻炼。如和孩子们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时,由于故事中的角色多,孩子们就要和很多人沟通。同时,在游戏中孩子还可学习如何坚决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
和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就是要孩子像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朝剑和妈妈分别扮演医生和工程师的角色。只见朝剑穿着白色的大衣坐在办公桌前,他找来了一张硬纸在窗的移动槽上来回划动。于是,妈妈问他:“呦!医生,你们医院又有新的机器了?”此时,朝剑很自豪地对妈妈说:“是呀!这是刷卡的呀!”妈妈进一步对朝剑说:“我是电脑工程师,我可以帮你把这个机器搬到你的办公室,这样你就不用跑来跑去了。”于是,妈妈和朝剑一起动脑筋对小医院进行了“办公自动化工程”的改造。
当游戏即将结束时,妈妈对朝剑说:“医院下班了,要关门了。”于是他们一起收拾整理玩具和游戏材料。
小小游戏,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得以丰富和完善,体验到自己创新的喜悦。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中有着几个角色,孩子选择哪一个角色,直接影响他对所玩游戏的兴趣。因此,在游戏开始前,父母应该让孩子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同时家长也应根据孩子的知识经验、能力、与同伴交往情况、个性特点,提出合理建议。如果孩子特别胆小,可以建议他扮演勇敢者的角色,如解放军、警察;如果孩子不爱说话,可以建议他扮演健谈的老师。总之就是要让孩子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开口表达,提高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