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从小能说会道
23747600000025

第25章 好口才贵在积累,让孩子爱上阅读(1)

好口才离不开成熟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这就要求孩子通过阅读不断扩充知识、拓展阅历、增加语言积累。可以让孩子读些精美的诗歌散文,和孩子一起讲故事、听故事、读书等,通过增加阅读量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爱阅读的孩子容易具备好口才

在孩子刚学会和父母进行语言沟通的时候,他们总有词汇匮乏的感觉,常常说了上句不知去哪里寻找下半句。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为孩子缺乏词语的积累,想让孩子的词汇量丰富起来,一个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孩子爱上阅读。

虽然这时候孩子还不认识字,但是没有关系,父母要挑选一些比较好的书读给孩子听。就像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所说:“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亲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婴儿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

也许有些家长会有疑问:“很多图画书特别是3岁前的幼儿绘本惜字如金,丰富语言环境又从何谈起呢?”这种说法只是站在一个成人角度来看书的,在孩子的“视界”中,图画书的画面是会讲故事的。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这类图画书中的经典之作。单从文字讲,《母鸡萝丝去散步》出奇的平淡,全书只有44个字,但如果父母能够充分利用图画展示细节,就能为孩子讲述一个狐狸追逐猎物、猎物悠然自得、猎手狼狈不堪的故事。

当孩子进入学龄期,他们会在学校里逐渐接触文字,随着他们认识的词语的增多,阅读能力会显着增强。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对孩子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将孩子的阅读兴趣当做培养孩子口才的一项工作来抓,孩子就很容易爱上阅读。

聪聪是小朋友圈中的“书虫”,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图画书,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还是看图画书,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聪聪从1岁半到4岁期间阅读了大约200本图画书。

很多家长对聪聪的阅读持肯定态度,认为读书丰富了孩子的知识,使人进步。他们还感叹:“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也有一些父母说:“这么小的孩子看书有什么用?”还有的父母疑惑:“好多字聪聪都不认识,如何阅读?”

当聪聪进入小学时,她还保持着阅读习惯,而且随着她认识的文字数量的增多,她越来越爱看书,那些故事书几乎都被她看遍了。因而,她接触的故事和知识比较多,词汇量丰富,说起话来旁征博引,头头是道,让许多家长不得不称赞。而当人们向聪聪的父母请教“你的女儿为何口齿伶俐”时,聪聪的父母说:“这都是聪聪小时候广泛阅读的好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多读书的孩子多受益,受益的不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知识,还会因此丰富了内心情感,充实了精神世界,使孩子的举止和谈吐显得更有风度。

阅读虽然让孩子受益良多,但父母不可急功近利,不能把阅读任务强加在孩子身上。而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让孩子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喜悦及满足。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更是件好事,只要父母善加引导,让孩子爱上阅读,会使孩子受益无穷。

阅读有利于帮助孩子丰富词汇

我们知道,学龄前阶段是孩子口语词汇快速增长的阶段,孩子的嘴里每天都能冒出新词。这些词汇有的来自幼儿园老师、家长,有的来自小伙伴,有的来自动画片、电视节目,甚至广告。其实,早期亲子阅读也是孩子积累口语和书面语词汇的主要途径。

一般来说,孩子对于词汇的学习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理解字面的意思。以《农夫去旅行》为例进行说明,当孩子阅读标题时他能够知道旅行的意思,旅行就是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

第二个层次是解释水平,让孩子用同义词替换、事件举例、人物举例、反义词解释、释义等方法解释词汇的含义。例如,当你问孩子什么是“旅行”时,孩子可能会说:旅行就是旅游(同义词替换),旅行就是爸爸带我去“鸟巢”玩(事件举例),旅行就是到很远的地方去(释义)。

第三个层次是运用词汇的能力,也就是孩子学习词汇后能在与人交谈中恰当地运用。甚至孩子能够灵活运用一些词汇,使用词汇的引申义或谐音等,当然,这需要孩子有更高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达成。

在引导孩子掌握词汇的时候,不能把词汇的学习看做简单的记忆,否则,孩子就失去了思考、分享和探索的机会。而应该把词汇的学习和阅读理解结合起来,并且培养孩子对于词汇的思考,形成一定的词汇意识,那么对孩子将来独立地阅读和学习,尤其是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方女士说,儿子上二年级了,老师让家长多给孩子买课外书,加强阅读训练。可是儿子对父母给他买的书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方女士就陪他阅读,而且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就按照故事给儿子出填空题,让他填写一些词汇。填对了,方女士就奖励儿子一朵小红花。有时儿子能按照原文填出词语,有时可以根据情节自己填词,甚至比原文写得还好,这时方女士就奖励儿子两朵小红花。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儿子不但喜欢上了看书,而且还会给方女士出题,而方女士故意把词填得不一样,使故事情节改变,儿子很兴奋。不知不觉中,儿子掌握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方女士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为他颁发奖状,奖励他的进步。

阅读是分享乐趣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和思考的过程。引导孩子去学习新的词汇,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加深亲子感情。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让孩子通过阅读来丰富词汇呢?

第一,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早期阅读中,理解故事的意思,培养阅读的兴趣才是孩子的主要目标,而词汇的积累只是副产品。家长不能因为过于重视让孩子学习词汇而要求孩子去生硬记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丧失阅读的兴趣;而且,积累词汇是为了用于语言表达,并不要求孩子会认、会写。例如,让孩子阅读《农夫去旅行》这本书,首先要让孩子理解“旅行”这个词的意思,如果孩子理解不了,那么就无法继续理解农夫旅行为何要带很多行李、动物等等。

此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或者从其他图书、电视等媒介获得的间接的关于旅行的知识,帮助孩子理解。等孩子理解了旅行的意思,家长还要让孩子理解《农夫去旅行》中的新名词、新动词。这些都可以在阅读中逐步和孩子讨论,每次阅读前和孩子讨论几个词的意思。

第二,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

不要期望孩子在一个故事中学会很多词汇,不要期待孩子对每个词汇都能达到同样的理解水平,有的词汇能被孩子理解即可,有的词汇孩子能够解释就行,如果孩子能够运用某些词汇,要为孩子感到高兴。相信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经验的丰富,孩子能理解更多的词汇并熟练地运用在交谈中。如果家长急于求成,在一次阅读中给孩子讲解很多词汇的意思,会增加孩子理解的负担,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让孩子通过阅读来理解词汇。

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不断交流和探讨。最初,家长可以通过示范、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孩子养成在阅读中理解关键词的习惯。慢慢地,过渡到启发孩子提出有疑问的词语,启发孩子和家长讨论。最终使孩子看到一个新词就能根据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和家长讨论。

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要“趁小”

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读书,与其说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长日久,书会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知识就成了孩子口才的必备素材。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趁小”。

“趁小”就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一般指在孩子上中学之前,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能强迫孩子进行阅读,要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如对于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家长就要用情节曲折的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对于没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让爱看书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带动孩子看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书架,上面放一些趣味性的图书,这样,一来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二来可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有这样一些方法值得家长们效仿。

方法一:电视“做媒”。

茶余饭后,家长常与孩子一起看电视。很多电视剧是小说改编的,但不少家长发现改编后的电视剧并没有原着好,希望孩子能去读读原着。林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家长。

林女士谈起儿子的阅读习惯时颇为欣喜,她说:“我儿子现在上初中,他特别爱看一些史诗性的电视剧,但由于电视台每晚只播一两集,儿子很是心急。于是我为儿子买来一些历史书,孩子也很乐意翻阅,然后抢在电视剧播出之前跟我们‘炫耀’他已经知道要演什么了!我们就会赞扬他,他就更爱看书了。渐渐地,儿子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电视是孩子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工具,但它毕竟有不足之处。利用这个不足,家长就可以向孩子“推销”书,告诉孩子读书可以弥补看电视的不足,孩子也就容易接受书籍了。而看了书之后,孩子比较乐意跟父母“讲书”,这就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方法二:旁敲侧击。

一本正经地给孩子讲读书的好处,孩子可能会烦,如果你旁敲侧击,让孩子主动去看书,孩子更容易爱上阅读。

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在银行工作的王女士想了很多方法,却都不见成效。有一次晚饭过后,她没有看电视,而是和丈夫就报纸上推荐的几本图书大发议论,几本畅销书籍被他们夸得神乎其神。一旁的儿子再也不能专心写作业了,他被爸爸妈妈的议论吸引住了。几天后,那几本畅销书出现在家里,孩子自然不会错过。看完书后,儿子也对爸爸妈妈谈了一些他对这些书的想法,虽然谈得很幼稚,但王女士和丈夫很高兴。

对于年幼的孩子,让他们去读大师巨作是不现实的,家长应由浅入深,先让孩子读通俗易懂、充满趣味的儿童书籍。当孩子在书中找到乐子时,会非常愿意讲出来,让父母分享一下快乐,这就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方法三:明星效应。

很多孩子对明星都特别崇拜,追星心理很强烈。这正是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妙方。

一位母亲感叹地说:“读书也要像听流行音乐一样。”那天,她在女儿收藏的歌星卡上看到明星的个人档案,拥有高等学历的歌星还不少,而且其中很多人爱读书。她就把这些告诉了女儿。偶像的喜好让孩子也开始像模像样地读书。这位母亲聪明地利用了“明星效应”引发了女儿阅读的兴趣。

明星效应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也能发挥功效,家长们应该利用好孩子的追星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明星的好习惯——读书。

方法四:对症下药。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语,但很多孩子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为此颜先生巧施一计,让他的儿子从书中尝到了甜头。

每次颜先生让儿子看书,儿子都以功课忙为理由拒读,但颜先生找到了儿子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儿子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抓耳挠腮,颜先生就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在颜先生儿子的作文上评论道:语言生动感人。于是,儿子尝到了阅读的甜头,主动找书读,这不但提高了他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你的孩子不会写作文,不善表达,那么请对症下药,让孩子多读一些书,他定会从中受益。

方法五:吊足胃口。

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给他讲故事,如果父母讲到一半巧妙地刹住,吊足孩子的胃口,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律小姐说,小时候她的父母给她讲故事,总喜欢讲到最高潮的部分就刹住,她想知道故事的发展,就去查书,寻找故事的结局。慢慢地,她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现在当妈妈的她也是这样引导孩子去读书的。她还时常给孩子提问题,有时候说孩子答得不对,或不完全,孩子不服,她就会叫孩子去查书。有时她故意说错,想考考孩子书读得仔不仔细。孩子不甘示弱,就硬是把书又多读几遍。

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只讲一半或是讲到最精彩的部分就不往下讲了,孩子一定会坐不住,他想急切地知道故事的下一段,这样他就不得不主动去翻阅书籍。父母刹住话题时可以“欺骗”孩子不知道下面的故事,当孩子看了书,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一定会自豪地讲给父母听。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为的就是使孩子增加学识,增长见识,为孩子的口才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孩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才能在持续不断的阅读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使之有一个良好的口才和人打交道。

别强迫孩子读不喜欢的书

年幼的孩子读书,重在感受其中的乐趣,而非为了学习书中的写作手法或是欣赏书中的美文。有些父母不太懂孩子,给孩子购买一些文学着作、经典小说等,希望孩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殊不知,这样反而使孩子厌倦读书,甚至丧失了读书兴趣。

一位父亲曾经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买了《红楼梦》、《飘》、《简·爱》、《巴黎圣母院》等名着,他坦言希望女儿受到这些经典名着的影响,将来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文章《蒲公英的种子》: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这篇文章让很多孩子感到纳闷:既然已经离开了亲爱的妈妈,为什么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呢?试想,就连这么简单易懂的语句孩子都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些流传久远的经典名着能被孩子消化吗?况且那些名着都是厚厚的,那么多文字,很多字还是孩子不认得的。孩子怎么愿意读下去呢?

教育专家提醒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的前提是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喜欢读哪些类别的书。同时,家长应该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然而,事实上很多家长并没有阅读的习惯,他们的阅读量比孩子还少。这样,就很难形成家庭阅读的氛围。很多孩子反映,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没有时间看书、不爱看书、读书氛围不够,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成了一个大难题。问题的关键是家长没有做好榜样,没有读懂孩子对阅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