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庄子心通
23774200000011

第11章 大难来时,安之若素

引语

凡相交,邻近的人一定要靠信用来维持关系;远方的朋友,就须靠书信言语来传达衷情善意。

要是双方高兴,就一定有许多好上加好的话;要是双方发脾气了,就一定有许多坏上加坏的话。

凡是过头话都近乎荒诞。

传话的人若是加进了荒诞的话,说话的双方便渐渐起疑心了。一起疑心,那传话人就要遭殃了。

传达符合常情的话,不要传达过头话,这样,也许可以保全自己。

——《人世间》语译

这世界之美丽,不仅在于风花雪月,姹紫嫣红,也在于长夜风雨,虎啸狼号。

体验之,是一种情味。了然之,升华一种境界。

而且想来,不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静观变化,依然有法度。

1.无情之情即平安

楚国的叶县县官子高,被楚王派往齐国去办事。

子高问孔子:“大王这次派我出使齐国,关系重大。齐国接待使者,大概表面会很热情,很礼貌,但要它办事怕就不那么积极了。一个普通人尚且不能因别人而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何况诸侯呢?想到这,我就非常害怕。

“您经常告诉我说:‘凡事无论大小,很少有事成不高兴,事败不烦恼的。’可是我,事情若不成功,就一定会受到大王的处罚;事情要成功了,一时激动,欢乐的情绪又会伤害身体,染上阴阳失调的病患。总之,事成或不成,都是我的祸患。为避免这种祸患,您还是教给我一些办法吧!”

孔子说天下有两桩大法,一是天然,一是义理。

儿女敬爱父母,这是天然的,根本不能从内心解除。臣子侍奉君主,这是遵从义理。普天之下,无论哪里,都不能没有君主,也不会有逃避君主统治的地方。这两条是为人处世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大法。

侍奉父母,要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父母安然无恙,这便是行孝到家了。侍候君主,能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使君主太平无事,便算尽忠到顶了。

个人的修养,哀乐之情做到不在人前流露;明知无可奈何,却也能安之若素,便算涵养德性到了家。

2.风险由于强出头

一个身为下级的人,本来就有些不得已去做的事情。只有按实际情况去办,忘却自身的一切,尽管去办就是了。

还有一种情况,凭智慧心机争斗的人,开始来明的,到后来就来暗的;到最后急于求胜时,就诡计多端。

合作的事情,开头总能互相信任,往往到后来就互相欺诈了。事情开头简单,待到要完成的时候,肯定就越来越艰难了。

人们说话,就像刮风起浪一样,时起时伏,人们做事也必然地有得有失。刮风起浪,水面动荡不已;行为得失就容易引发危险。

有的人的忿怒,并不是别的原因,往往是花言巧语,说话一边倒引起的。

野兽临死的时候乱吼乱叫,还会产生吃人的念头。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要求苛刻琐细,别人受不了,就会使坏主意对付你,而你自己还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过程中这些可能的情况你都不想到,那谁还知道结局呢?

常言说:不要改变上级的命令,不要勉强求得成功,说话处世,超过了限度,就意味着添油加醋。改变命令,勉强取胜,就会给行动带来危险。

一件好事要能办成功,在于长期的努力。

一件坏事要是出现了,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顺着事情的自然规律,让心境悠游自适,一切事情都在不得不做的情况下去做,绝不要有无事找事地主动,使心灵始终保持虚静,这就是最佳状态了。

没有必要劳力伤神,总想把事办得让人刮目相看。这样出使传达君主的话,也就复述一遍,这有什么困难呢?灾殃又会从哪儿来?

能做事,达到目的即可,不必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人我两安,这正是办事的最好办法。

把握自己是如此,面临凶残无比的人又怎样呢?

3.以正压邪,可以自保

凶残的人,你纵容他,他就无法无天,危害国家社会;你约束他,他就怀恨在心,必然报复,伤害贤良。他的智慧足以知道别人的过错,却不知道自己罪恶累累。如此之人,如何对待呢?

庄子说:要提防,要小心。首先自己行为要端正。

外貌不妨平易可亲,内心作到随和活络。仅这样作依然会招来祸患。

亲近可不能太深入,随和也不能太显眼。亲近深入,恶人毁灭,你也跟着毁灭。内心随和太显眼,他看出来了,你也就祸在旦夕。

好的办法是,他像个小孩,你便也做个小孩,如果他不讲威仪,跟你不分彼此,你也不跟他分界限;如果他无拘无束,你也就跟他一样无所约束。就这样跟他厮混,使他渐渐变恶向善。

你知道螳臂挡车吗?可爱的小螳螂,英雄得很,以为自己力能举鼎,竟敢奋臂阻拦飞驰而来的大车。死得可怜!

老是夸耀自己的长处、美德,教训别人,丑化别人,自找横祸,这和螳臂挡车有什么不同?

4.顺其自然,驾驭险恶

饲养老虎的人,不敢拿活的生物给老虎吃,因为老虎杀生时就发恼;同时,也不敢拿大块大块的食物喂它,因为它撕裂时就会发威。所以养虎人,要能照料老虎,就要熟悉它喜怒的习性。

老虎不同于人,却能驯服于饲养的人,那是因为养虎人顺着它的习性去做;老虎伤人,则是因为违背了它的习性。

即便是温顺和善的马也一样。

爱马的人用竹筐去接马粪,用大蚌壳去接马尿。但碰上蚊虻成群地叮咬在马身上,如果养马人打蚊虻用力过重,马疼痛受惊,也会不领养马人的关爱之情,咬断嚼口,毁坏笼头,挣脱勒肚带,发泄一气。

养马人用心良苦,一失手便触怒了温顺的马。何况对残暴的人呢?

残暴的人总是有的,他们不会一夜之间变成善良人。善良是永恒的,但善良的人常常十分幼稚。残暴皈依善良,不可能在旦夕之间,只在时日迁延的自然而然之中。而有的人到死都保持豺狼本性,这也是一种自然。所以,与残暴的人也就处之自然罢。操之过急,自取其祸,实在是善良者不明世故人情;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须慎之又慎。

顺其自然呢,不做什么,也许什么都能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