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那种顺应自然的人,无论赞扬他还是指责他,时而把他誉之为龙,或者贬斥为蛇,他都会认定一切都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决不肯偏滞于某一个方面。
他或上或下,总是以同化万物为量度,让自己能在还没有事物之先的混冥境界遨游心性;他能主宰万物,决不被外物役使。
有聚会就会有分别,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有棱角就会受挫折,高耸之物必有倒塌之时,有所作为必然有所亏损,贤能就会受到嫉妒,无能又必将被人欺负。
免祸之法,莫过于顺应自然。
——庄子《山木》语译
俗话说:
穷人穷,一条龙;富人穷,一塌脓。
俗话又说:
瘦马一壮乱跑走,穷人一富乱颠狂。
第三条俗语是——
酒肉朋友,乌合之众。
第四条俗语说——
君子忧道不忧贫。
第五条俗语是——
易涨已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五条俗语,各说明一种人情世态,但同时也都说明人要有点精神。能享得富贵,也能守得贫贱。环境好时是这样,环境坏时依然这样。如此作人,岂不善哉!然而,人心似海,很多方面还须讲究。
1.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与人相交,难得的是真。真诚相见、真心相待、真则平淡。懂得这个道理容易不过,而在别人的热闹起哄之中,失却真,忘掉真,迷于假,恋于假,却更容易。因为热烈比之平淡更打动人。
孔子曾将这一问题请教隐士子桑ā—
我两次被鲁国驱逐出境,在宋国受伐树的惩罚,在卫国被禁止居留,在陈国与蔡国之间遭到人们的围攻,在东周也找不到出路。我遭了这几次挫折以后,亲戚与好友与我便一天天疏远了,学生与知交也越来越远离了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隐士子桑ㄋ担
难道你从来没听说过殷国人林回逃亡这件事吗?林回这个人在出逃时,连价值千金的璧玉都丢下了,背起婴儿就走。有人就说:“你这样作,是为了得到钱财吗?婴儿能值多少钱!是为了减少拖累吗?婴儿的累赘可多啦!你抛弃千金之璧,带着个婴儿去逃难,这究竟为什么?”
林回就说:“我和那璧玉是以利益相结合的,我和婴儿却是天然的联系。以利益结合起来的,穷困与灾难来时,就互相抛弃了;出自天性联系的,临到大难来时,就会互相关照。互相关照和彼此抛弃比起来,相隔太远了。并且,君子相交,平淡如同清水;小人相交,甘美如同甜酒。君子相处淡泊就能相亲,小人热火相交也容翻脸。至于无缘无故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一种关系,也会无缘无故顺其自然地散伙。”
孔子立即恍然,说:“我明白了!”
于是慢慢地走回家,一路上反省自己,进门便决定,停止空洞的学问研究,放下没有用的书本,跟弟子们相处,再不要他们打拱作揖。这样一来,师生们的感情反倒更加真挚、深厚了。
某一天,子桑ǜ嫠呖鬃樱舜帝临死前告诫大禹王说:“你要谨慎啊!态度要随和,感情要率真。随和就会不离失物情,感情率真了,就不会劳累神思。不失物情,不劳神思,就无须再用什么繁文缛节来修饰自己了。而一个不尚矫饰的人,本来就是有力量的。”
2.君子穷而不倒
庄子穿着一身补了又补的破衣裳,鞋子也破得套不住脚了,只有扭了一股麻草将鞋子系在脚上。就这副样子,庄子去拜访魏王。
魏王看到庄子的情景,便吃惊地问:“先生为什么会潦倒成这个样子呢?”
庄子便纠正道:
“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读书人有事业,有德行,却实行不了,这就是潦倒。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这就是常说的不遇时啊。大王难道没见过那会爬树,又跳得高的猴子吗?当它找到了楠竹、楸树、樟树等高大林木,便能攀援着树枝,在林中荡来荡去,既惬意又自如,即便后羿和逢蒙这样古代射手,也不能斜眼看它。这是它遇到适合环境时的情景。等到落到黄桑林、丛生的小枣树,乃至枳壳、枸杞这类低矮的林木中时,那它就只有小心翼翼地步行,连眼也不敢正视。这并不是它的筋骨变得僵硬,不柔韧灵活了,而是环境不利,不能施展它的技能了。”
庄子说:现如今,处在君上昏庸无道、臣下胡作非为的时代,要想不潦倒,怎么可能呢?在这方面,比干被剖心便是明证。
比干是什么人?殷纣王的丞相,因为纣王荒淫作恶,比干多次当众劝谏他,他恼羞成怒,就找岔子把比干投入监狱,挖比干的心,把比干的身体砍碎。
君无道如此,君子守道也是如此。
所以,自古圣贤皆贫贱。但贫者贱者,圣贤还是圣贤,穷困的只是环境,贫贱的只是衣貌,而精神、骨气总还是圣,总还是贤。
因此,贫贱圣贤,高贵者与之并列,尤觉无尚光荣;无赖帝王,卑贱者与之并列,尤觉耻辱无比。可知君子穷而不倒。
但庄子尚无为,早已超越事业功名,本无潦倒一事。然而世人尔虞我诈,庄子大道不行,那么庄子又何处救穷呢?
3.能富贵,也能贫贱
鲁国国王想学习三皇五帝的学说,从事三皇五帝的事业,敬重贤能之士,亲自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想虽然是这样想的,但鲁王又总是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安全没保障,架子也拉不下来。
楚国贤人熊宜僚来鲁国,看穿了鲁王的心思,便建议说:“大王去南越吧。那里的民风古老纯朴,人无私心,人们行为举止,很随意。您去那里,可以抛弃庸俗的念头,修成大道。”
鲁王着急了:“那儿山高路远,没有车船,我可怎么办?”
熊宜僚说:“不要以为自己是国王,就放不下架子,也不要安于自己的高位就迈不开脚步。您本人不就是一辆用不坏的车子吗,您的头颅是车把式,您的体力是驾车的马匹,您的双脚就是车轮。”
鲁王又担心:“那地方很偏远,又没什么人烟,我跟谁作邻居呢?我没有粮食、酒肉,吃什么呢?”
熊宜僚说:“把您的消耗量尽量降低,让您的欲望和俗念尽量减少,这样即使您吃了上顿愁下顿,您也会把糠菜当成美餐。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既不要自视为王侯,自己娇贵自己;也不要自卑自己成了平民,看不起自己的贫贱。这样,富贵的日子能过,贫贱的日子同样能过。如果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那么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事物发展,此一时,彼一时,本来如此。人才是根本的、永恒的!”
打个比方吧。两条船并排过河,如果一只船是空的,两船碰撞,船上的人也不会发脾气。如果那空船上有一个人,那船要撞过来时,这船就会让开,船上人并且大声喊,要那船上人注意。如果那船上人不听,这船上人就会发出警告。再三之后,就会恶语相加。有人和没人的区别就这样大。原因就是想得太实了。把意气、地位、物资这些身外之物抛开,人不就成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么!
4.巧到尽头还是拙
干什么事情都有技巧,整个世界都充满艺术。
这话是绝对真理。
不信?做工,有技术;运动器械,有技术;与人打交道也有技术……换一种说法,做工的,做成一件器物,精美可人,就是一件艺术品;与人打交道,里方外圆,弄得大家都满意,这就是交际艺术,或者叫处世艺术。
正因为世上的事情到处都是技巧,所在都是艺术;所以,人们总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做工,能工艺精巧,处事,能把事情办得周全圆泛。当然,也因此,有人做事过于求工巧,处世太工于心计,不是弄巧成拙,就是弄得人情很假。
须知,巧到尽头还是要回到朴实上来的。看看工匠们的雕琢就知道了。
卫国的大夫北宫奢替卫灵公指挥建造编钟,只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上下两层钟架,做得又好又快。
周大夫庆忌见到钟架,便很吃惊,便问:“你募捐来建编钟,来钱就不容易,还要自己动手制作编钟架子,别人半年方可做到你这个样子,而你却能事半功倍,究竟采取了什么法术哟?”
北宫奢便说,任其自然罢了,也不敢施用什么法术。他告诉庆忌一番话:
您没听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雕琢的东西,还是要返璞归真的。整个募捐筹款过程,我只是懵懵懂懂,一无所晓。来的人熙熙攘攘,纷纷扰扰,我对他们就像对草木一样,如痴如呆地送往迎来。来的人,捐多捐少,我决不勉强;去的人,任其方便,一概不挽留,个性强不愿捐钱的,任他们去;曲意顺从的,让他们自己决定,我也不怂恿、褒奖他们。其实,我当然知道怎么弹压强梁之徒,也有表扬顺从者的方式与言语,但我绝对不这样作。因为,如果这样作,将有害无益。完全任人自觉自愿,尽力而为。所以,在募捐这事儿上,我虽早晚泡在其中,老百姓却毫不受损害。
至于钟架做得精美,我也是让工匠们随意而为,没什么要求,也没什么束缚,大伙儿就这么弄出来了。要说法术,这就是没法术的法术,简直不值得您来动问。我这个没什么知识的人尚知如此,那道德学问高深的人根本就不把这当什么了。
庆忌慨叹:巧拙之法,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