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至乐无乐:至上的欢乐是没有欢乐;
至誉无誉:最高的声誉是没有声誉。
世事为何足以舍弃?生命为何足以遗忘?因为舍弃了俗事,形体就不致于劳累;忘却生死,精神就不会亏损。
形体得到保全,精神就能够复原,就能与自然合而为一了。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二者交合便生成万物的形体,二者分离又返回无物的原始。
形体和精神不受亏损,这就是随天地变化而变化。精神修养到纯精的程度,便能返回我即道,道即我,我与道合一的境界了。
——庄子《至乐》《达生》语译
人不能没有一点目的和愿望,这是人生活与事业中的动力与压力。但目的和愿望,或者说动力和压力,却绝对不可以成为自己实现目的和愿望的包袱和障碍。说得通俗点,就是不要成为自己的一块心病。
1.置之死地而后生
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说的是在与敌人交战时,将军有意将自己的军队的阵地和营地,安放在没有退路的绝境。这样,官兵们以为自己已没有活路了,只有拼死冲杀。既不指望吃了败仗还有逃命的去处,也不想天兵天将来把自己救出祸坑。只有打,一往无前地打。既然不能活了,命就要没了,还有什么牵挂的呢?
所以这样的军队打仗,心理负担最少,当然最有战斗力。
韩信打败赵国大军,采取的就是这种战术。韩信大获全胜,他手下的将领问他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必须是右面与背后靠近高山,前面和左面临近大河,您让我们背着大河摆开阵势,完全是死路一条,却又如何让我们取胜的呢?”
韩信便讲出了类似以上的一番道理。
这实际是一个心理作用的问题。
心理的动力,使人克敌制胜是一个方面,但日常生活中,心理负担,导致自身失败,束缚个人聪明才智的事情,也多得很。
有位象棋爱好者,平常和别人下棋,谈笑风生,出手极快,落子就像不假思索,周围的人很少是他的对手。但到象棋比赛的时候,平常他可让边车边马的对手,这时却可以把他杀个大败。为什么这样?因为,他心里老想着这是比赛,我一定要下好,心理极度紧张,思想放不开,聪明才智就发挥不出来。而在实际投子布局时,又前怕狼,后怕虎,犹犹豫豫,结果,终于让自己打败了自己。
这当然还只是一种娱乐,成败无关紧要。而在人生事业的重要关头,如此心理负担,不仅束缚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还成了自己奋力进取的绊脚石。
某青年,在高中时,是全校的高材生,文理科成绩优异。可一到高考临近,便睡不着觉,还未临场,就已紧张得不得了。每时每刻,脑子里都是概念、公式、定理、解题方法,心理与时间没有一点空白,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进了考场,因为心里老想这是高考,一旦考不上我将如何如何。于是挺好的基础,蛮聪明的人,情绪一紧张,背上出冷汗,记住了的概念,反应不出来,能解的题目,笔下却没了招数。最后高考揭榜,只有名落孙山。
人做任何事,不可能没有一种心理,但对于成功而言,人只需要有助于成功的心理,不要那种和自己过不去的心理。这就常人所说的,要放松,尽量放松。要说这其中有什么道理,那就是没有目的,却自然达到了目的。
2.名声是一个包袱
名声和实事,本来应是一对一的。有什么实,就有什么名,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二者统一于实事本身,二者不矛盾,也不分离。
如果要是分离了,矛盾了,那就是人的错误,那就要坏事情。像上面说的,那位棋手与高中生。名实相副,正常地发挥实际水平与能力,比赛取胜,考上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正如到了冬天,穿上棉衣;碰到豺狼,拿起猎枪,绝没有错误。但一心想着名声,想着功成名就将怎样,不成又怎样,于是,名改变了实,人就要遭到失败。人的心理上的事儿就这样玄妙。
而一个撒谎的孩子,第一次高喊:“狼来了!”别人来救他,相信孩子天真诚实的事实,结果没有狼,人们被欺骗了。以后,狼真的来了,孩子大叫:“救救我呀,狼来了!”没有人再来了。因为用谎言代替实事,孩子的名实不相副,人们不再信任他,他就要遭难了。
所以,孔子对颜回去劝谏齐侯极不放心。他说:口袋小了,不可以用来装大的东西,绳子短了,不可以用来提起深井里的水。同样道理,性命各有所禀受,而成为形体,形体又与应得的性命相适应,不可人为地去增减什么。颜回劝谏齐侯,必使齐侯深深反省,但齐侯肯定反省之后又得不到答案,于是必定怀疑颜回,那颜回岂不是要遭殃了。
孔子还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你没听说过吗,从前,有一只海鸟落在鲁国的郊外,鲁王便去郊外欢迎它,并且还在太庙里设宴招待它,还吩咐乐队演奏九韶的乐章来供海鸟取乐,杀猪宰羊让它大请大受。可海鸟却被搞胡涂了,很着急,既不喝酒,也不吃肉,过了三天便死了。
这就是把名与实分离开来,盛宴招待,演奏音乐,是对佳宾贵客的隆重款待,人贵礼重,这样名实是统一的。用对人的实实在在的礼遇去招待一只鸟,名目弄错了,鸟不死又怎么样呢?
所以,庄子说,名的根本在于与实相副,义的施设全在与人的性情相适应,这就是情理通达,而福德在握了,不可离实而求名,也不可背名崇实。对二者的态度大约如此,只是在行事中,让人受累的还是名声。
固然,名声是面子,是荣耀。
但对更多的人,更多的时候,名声是包袱,是绳索。
3.身轻则心灵
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说不可为名而忘实,为实而背名,都是说为人做事处世,都不要给自己做一个精神包袱,使自己处处被动。正当的倒是应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俗话说福至心灵,有些玄乎,但为人做事如果身心轻松,聪明智慧确实可增加几倍。
为什么输光了本钱的赌徒,总是越赌越输?因为心里只有钱,只想扳本,只想转败为胜,再加上又气又急,眼不清,心不明,自己逼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不输得倾家荡产才怪呢!
孔夫子曾和他的学生谈过身心轻松,心地聪明的道理。
颜渊曾问孔子说,我曾在宋国一条河上乘船过渡。摆渡的人那驾船摇橹的技巧简直是神了。我问船夫说:“驾船的技术可以学到手吗?”摆渡的船夫说:“可以,会游泳的人很快就可以学会它。要是会潜水的人,就是从来没见过船,一上船,便自动地会驾船摇桨了。”我问船夫,这是为什么,他却不回答我。先生说说好吗?
孔子说,会游水的人很快就能学会,这是因为他们通水性,不把水放在心上。那会潜水的人,就是从来没见过船,一下子就可以驾船,是因为他看深渊就像地上的小山包一样,看待翻船落水这事儿,就像车子在地上倒退一样。船翻也罢,倒车也罢,这在他面前太平常了,他根本不往心里去。这样,他在哪里,在什么时候不安闲自在呢!
拿瓦砾作赌注的人,心灵手巧;拿银钱作赌注的人,便很害怕只输不赢;拿黄金作赌注的人,便更是心神迷乱。他们的进赌场的技巧是一样的,但心理状态却大不同,就是因为对外物的态度有区别。凡是以外物为重的人,内心总是昏聩的。
4.心病还须心药医
从前有个人请客喝酒,他堂屋的墙壁上挂了一张弓。喝酒时,那墙壁的弓的影子正好落在杯子底上,像一条小蛇。客人见了,很恶心,但受人宴请,那人还是把酒喝了。但回家以后,这位客人便越想越疑心,越害怕,竟生起病来。后来,主人知道这件事的原因后,再把那客人请到那座位,并现实地向客人说明情况,客人的病马上就好了。
这就是“杯弓蛇影”的故事,说明心病还须心药解的有名的例子。齐桓公也曾经得过一次类似的心病。
那次齐桓公在沼泽中打猎,管仲为他驾车。车马行进着,桓公看见了一个黑影子。桓公便拉拉管仲的手说:“仲父见到什么了?”
管仲回答说:“我没看见什么。”
桓公便怀疑自己碰到鬼了,回去也就生起病来,好几天不理国事了。
齐国的贤士皇子告敖知道这个情况,就对齐桓公说:
“您自己多忧心,鬼怎么能害你呢?那郁气要是散开来不返回,就会亏虚不足;心气要是只升不降,便使人容易发怒;要是只降不升,人就会健忘;要是不升不降,积在心中,就会孳生疾病。”
桓公马上说:“如此说来,真的有鬼吗?”
皇子告敖说:“有,炉有炉神,灶有灶神。院子里堆着粪土,雷神就住在那里,还有水神、山神,野外里有引路神,沼泽里有委蛇神。”
桓公立即急切地问:“请问,委蛇的形状是什么样儿的呢?”
“委蛇呀,它有轴承那么大,车辕那么高,穿紫衣,戴红帽。这种神灵,最怕听到雷霆车马的声音。一旦听到这种声音,便会捧着头站起来。见到他的人,只怕会称霸天下哩!”
桓公大笑起来,说:“这便是我所看见的神呀!”不到一天工夫桓公病全好了。
为什么?皇子告敖句句话都是冲着桓公讲的。紫衣红帽,那不是帝王之打扮么?称霸天下,不是桓公的愿望么?神灵显圣,岂不正是天意!桓公需要的就是这个呀。
皇子告敖的话是瞎编的,桓公的心病却正需要这样的话安慰。
5.有钱难买自主张
天下有诸子百家,许多学说,许多道理。固然是条条大道到长安,但从一个地方出发,到另一个地方,最近最安全的路总只有一条,要自己去选定。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全在自己一心。如此而已。
办成一件大事,总会有许多主张,俗话说是“七个七张嘴,八个八张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依情度理,自己拿主张。这就是:心里有定盘星,行动便有好尺码。
寿陵这个地方,有个年轻人应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当差。到了邯郸,他发现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心里很羡慕,便跟着模仿,想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技巧。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位年轻人觉得自己怎么也学不会邯郸人走路的技法,而自己原来走路的技巧这时也忘得一干二净。很快,年轻人当差的期限满了,必须回寿陵。因为没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自己原先走路方法也忘了,就只好爬着回家了。
寿陵这个年轻人的可笑,在于太看重他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也不能真正了解别人,结果变成一只胡涂虫。
世上没有聪明果,重要的是,虽赖圣贤指路,也不可失却自己的主张。这叫有钱难买自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