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庄子心通
23774200000030

第30章 人才识人才

引语

不埋怨不足,不夸耀成就,不忧虑世事。像这样的人,事有差错损失,并不懊丧追悔,事情顺利得手,也不自鸣得意。像这样的人,登上高高的山巅也不觉胆寒,掉进无底的深渊也不觉湿身,投入大火中也不觉烫热。这是进入了大道境界,超越了安危死生界限。

药方不能冻裂手的皮肤,是一样的。有人能靠它得到封地,有的人却总不能从洗丝絮中摆脱出来,就是用法不同的原因啊!

——庄子《大宗师》《逍遥游》语译

人才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评价。

人才是相对于平常群众而言的,也是对人事功业而言的。

人才,用与不用都是人才。但,用才就是济世之才,不用就是独善之才。

然而,人才本身是一个世界,一个同化于天地的自然世界;因而,用与不用,是一份事实,也是在一心理解。

理解不同,因而有用与不用之不同。这是眼光,也是尺度,更是心胸、见地、品格。以此见贤愚乃至不肖,并形成世道人心。

只是一种事实依然——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1.识得真货色,出得大价钱

货卖识家,才能卖出好价钱。一种才艺,为世所用,何尝不是这样!

现代社会,中国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学教数学。天生不是这块料子,茶壶里煮饺子,肚子有货倒不出来。数学教得一塌胡涂,自己也感到这日子,越混越没混头,是他老师了解他,把他调回大学,专搞数学研究。后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其成果轰动世界。

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和氏璧。

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大山里得到一块玉石,献给楚厉王,厉王派专家去鉴定,专家不识货,说不是玉。厉王大怒,说卞和欺君,砍去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登位,卞和又献上玉石,武王也认为他欺君,又砍去了他的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石在荆山下痛哭,楚文王便派人去问原因。卞和说:我不是为我失去了双脚而悲哀,我是悲哀宝玉被人说成是石头,忠贞的人被诬陷为说谎者,天下之大竟没有识货的人。

文王便派人把玉石外面的石头凿去,加工出来的果然是块价值连城的美玉。这玉又加工成璧,称为和氏璧。

2.才具与用途

某日庄子闲暇无事,他的好朋友,梁国的宰相惠施也得闲空,二人凑到一起,谈一些人生在世的道理,也谈了一个同类的问题。

惠子对庄子说:

“魏王送给我一些大葫芦种子。我就把它种下了,后来结出的葫芦足以装下五石谷子,真是够大的了,人们都不曾见过。然而这葫芦却又没什么用。用它作水具装水吧。那葫芦外壳又不坚固,一提举葫芦就破了。把它锯开做水瓢舀水,却没有一口水缸能把这水瓢放进去。

“看来,这葫芦是不能派用场了,我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却摇摇头,讲出另一番道理。

“您老先生实在不会用大物件了!宋国有个人会配制冻疮膏,他家世代都靠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一位客人听说宋国这个人有这么个秘方,就上门请求用一百斤金子来购买他的药方。

“宋国这人就和家人商议:我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不过赚得几两金子,现在卖出技术,一下可得一百斤金子,何乐而不为。就卖给那位客人了。

“那客人得了这药方,就拿着这药方去游说吴王,说它在军事上用途如何如何的巨大。那时正好碰上越国兴兵侵犯吴国,当时天寒地冻,吴王就派那客人率领军队迎敌。因为是水战,那客人就给士兵都配带防冻药物。结果,吴军将士冻而不伤,终于打败了满手脚冻疮的越军。为奖赏客人,吴王划分土地封赏了这位客人。

“防冻药方能防止冻伤手脚,在谁的手中都一样。有的人能因它割地封官,有的人却总不能从漂洗丝絮中摆脱出来,这就是用法的问题了。现在你有五石容量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掏空它作渡船,然后坐上这条奇特的船,到五湖四海去游玩呢?却偏要忧虑它大而无用,可见老先生真是有点不开窍哩!”

一种才具,有用和无用,还得看在谁的手中。能用才的,无用可变为有用;不能用才的,有用也是无用。

3.无用之大用

这是一种情况,还有真正一无所取,确实无用的才具,庄子认为,那更是大用材。这问题也是惠施提出来的。

惠施告诉庄子说,他有一棵臭椿树。这棵臭椿树呀,虽然又高又粗,却浑身长满疙瘩,怎么看,都不符合木匠绳墨的要求,取不下又长又直的材料。它的树枝也派不上用处,弯弯曲曲,按规矩来取材,又很难取得圆或方的木材。所以这棵臭椿树,虽然长在大路边上,木匠们闭着眼都会碰到它;但懂行的木匠师傅们,却连看都不看它一眼。

讲了这些,惠施就批评庄子说:“眼下你的言论,实在空洞得很,听起来像有道理,但一点都不实用,所以大家都鄙弃你。”

庄子立即纠正惠施。那大臭椿树怎么没用呢?把它种植在寂静无为的土地上,身后是广阔无边的旷野,然而自己反背着手,无忧无虑地在树底下散步,休息。这树虽然无用,既作不了栋梁,也作不了家具,甚至小摆设也雕刻不出来,但正是因此,它不会被工匠拦腰砍断,又免除了被锯横竖分割,斧头左右砍削,别的什么东西,也不能侵害它。

这样,它没有工匠利用之处,但因此保全了自身安然无恙。这比起中途夭折,难道不也是自身卖出了好价钱么!

按照庄子这种处世方法,中国有句古话挺有道理,也极辩证。这句话说: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那些为恶人卖力干事的人,虽然看上去是于社会有用,但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或者表面平安,背后充满凶险,岂不是很像笼中的鸡么?像封建时代文武大臣,效忠皇帝,拿着帝王家的俸禄,为官作宦,荣耀得很,可是有大出息,人生派上了大用场了。但许多皇帝昏庸无能,无法无天,这样大臣的性命也就攥在皇帝一人手中了,如笼中的鸡并没有两样。

屈原投江、岳飞问斩,世人感叹;

秦桧逞奸,刘瑾弄权,世人仍然感叹!

感叹“买货人”有眼无珠。

相比较,隐士不作官,平民百姓,不求功,不求名。没人发现,也没人抬举,平平淡淡过一生。

像野鹤一样在天上飞,像野鹤一样在地上走。大地生粮食,江河水边饮。人生来就这样,本来也该这样。

生身是父母,生死在自身。

夭折多血泪,天年平安,何尝不是人生大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