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懂得大道的人,首先要懂得自然调节的道理,而以道德为次;道德明确了,以仁义为次;仁义明确了,以职责为次;职责明确了,以名义为次;名义确定了,以因人任职为次,职务人选明确了,以推敲审察为次;原委审察清楚了,以是非为次;是非明白了,以赏罚为次;赏罚明确了,就可以使贤愚优劣各得其所,贵贱尊卑各安其位,贤愚善恶评价俱合乎实情。
任用,一定要区别才能;要求,一定要循名责实。凭这上可奉君,下可抚民;凭这修养自身,用不着阴谋诡计,回到自然,这就是太平,治道就到家了。
——庄子《天道》语译
最高的统驭之道,实在只是无为之道,因无为而无所不能为。
这可分析为知事知人。
知事是审时度势,了解事理,明白作什么。
知人是知人善任。用,则看准,看准了就放手让人家去做。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剩下的就是慎私慎独,而无为的统驭之道其根本又恰恰在这里。慎私慎独,本末同一,方谈得上诸般法度,了然种种辨析。
1.实与虚的哲学
作为领导者,重要的是让他的下级有充分发挥才干能力的机会与场合,并妥善地驾驭与保护好其属下人才。
在这时,领导者似乎没作什么,但他领导的工作,又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是不露痕迹的领导艺术。对于领导者本人,就是无所为却有无所不能为的统帅之才。
但这只是一方面,或者叫虚的一方面。还有一方面,作为领导者本人必须有实在的技能,现代人称为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实的方面。它是虚的一方面的基础。
然而,仍有问题。现实的领导者,常常要么是没有实能,只能以官为业,不作官连养家活口的本事都没有。要么个人专业能力很强,表现欲也跟着成正比膨胀,在实际工作中,总想在下属面前露一手,以显示“你看,我多行!”在下属面前一点不谦虚。好像在说:我能当你的领导,又有漂亮的实际专业技能,可你就不行!
这样,就出现一个矛盾,作为领导者的实能与虚怀的矛盾。
阳朱曾经就带着这个问题求教老聃。
阳朱和老聃都是春秋时代的大哲学家。阳朱,就是阳子;老聃,就是老子。
阳朱问老子:假如一个人,个人专业本领很大,比如他行动果决、敏捷,认识明确透彻,探讨事物的规律,勤勉不懈。像这样的人可以当一个好的领导者吗,比如像上古的圣明帝王?
老子说:
这种人,在大智大慧的人看来,也不过是像玩杂耍和从事占卜的人才一样,终日忧心伤神、形劳身累,被小小的技艺束缚着。也太狭隘了些。
应该知道:虎豹身上因为有美丽的花纹,就招来人们猎取;猕猴因为会跳跃,也就容易撞上窝弓箭弩;猎犬因为长于捕狐狸,也就因此常被人拘系着。
过分行动,表现出自己的某些长处,不正也像这几种动物吗?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能当上一个贤明圣哲的领导者吗?
2.英明的领导者
阳子听了老子这种新颖的说法,很惊讶,脸色都变了,又很客气地请教老子,“怎样才能算是高明圣哲的领导者呢?不表现,不终日忧心,怎么统驭好一方人事,乃至一国人事呢?”
“高明圣哲的领导者怎样呢?”老子说——
他的功绩遍布天下,却好像不是他自己所作所为。他的教化遍及全国每一寸土地,但人民并不知道就是他在施教。
他有说不尽的实在功绩,却没有人称誉他的名字;人民都有很好的教养,各得其乐,无须害怕自己的领导会突然麻烦自己,干扰自己的生活。
他似乎有一种神妙莫测的力量建功立德,但实际人们又好像他没干什么。他的下级努力工作,喜欢他又不敬而远之,总是很合得来。
这就是老子描述的一个好的领导者,正确处理实能与虚怀的情景。
3.慎私慎恶
统驭之道还要注意统驭者的个人品质。庄子讲了如下故事。
天根和无名都是很喜欢钻研经营管理之道的人,无名似乎水平与见识更高一筹。
有一天,天根出游到殷山的南面,恰好遇到了老朋友无名。
天根胸有大忐,颇想干一番事业,因而见了老朋友,决不错过时机,便上前恳求:“希望你能教给我治理天下的方法。”
无名近来知识长进很大,已不屑于和天根讨论问题了,便说:
走开吧!你这个家伙真是太俗气了,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让我不愉快呢?我正在与造物主结为伴侣,感到有说不出的舒适自在,你为什么把这种无事找事,争权夺利的事来麻烦我呢?
天根也不气恼,再一次请教。
无名想了想,觉得天根的涵养挺感动人,便说:还是要处理好实能与虚怀的关系。
这话怎么说呢?
经营管理一块地盘,或者一个单位,要有实在能力。有能力很好,但一定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与心智谋取自己的私利。谋私利的领导者,本领越大,群众受害就越大,在位时间越长,群众就受害越深。所以,当领导者用自己很大本领去谋私利,那就不是建设,而是破坏,犯罪,最后,自己生命也会被破坏掉。
虚怀呢,就是要游心寄怀于恬淡无欲的境界,要心平气和地和人民群众乃至自己的下属相处。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要任其自然发展,既不卖弄自己的才干,压抑下级人员;也不颐指气使,自以为高高在上;更不要虚情假意,包藏私心杂念,捕捉机会,为自己谋取私利。
如果作到这样,无论是一块地方,或者是一个单位,乃至管理天下,都会达到社会平安,事业发展,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