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世俗的人,都喜欢人们和自己相同,厌恶和自己不同。喜欢人们和自己相同,厌恶人们和自己不同,这是出人头地的想法?然而,何尝能出人头地呢?
至人的教化,就像影子随形,回响之于声音,有问则答,主要是让别人畅所欲言,他只作个听众。
他每天作事,不受教条束缚;他的思想与日俱新,所以无始无终。他以大同为原则,因而为人处事处于忘我状态。
一个人既然忘我,就不必占有。知道“有”的是往日的君子;了解“无”的,则是“天地之友”。
——庄子《在宥》语译
1.当家难
事物运动,形势变化,人情是非,拉拉扯扯。处理好这种种局面,人人都说当领导者难。
人说当领导者难,俗话说:当家三年,狗都嫌。
可见还有吃力不讨好的结果。所以俗话又说:无官一身轻。
这是说一个好人当领导,存心为大家办好事,由于人情难测,诸多方方面面难以照顾周全,因而使自己难堪。至于一个坏人当领导,存心以权谋私,其结果必然是恶有恶报,这我们不说,那是另一个题目。
回到本题,虽然当领导难,为大家办事不容易,但毕竟要有人去当这差事,并且非得有人去。古代有帝王将相、知府县令,乃至保甲伍长。现代社会行业众多,分工细致,有政界,有企业,有文化,有民事,条条块块都得有人牵头。
所以领导的艺术就特别重要。
庄子有两条关于领导的方法,很值得现代从事领导工作,甚至从事个体经济活动的人们参考,即:以静驭动,以无致有。
2.以静驭动
这一思想记录在《应帝王》中的啮缺与王倪的对话里。
啮缺是王倪的学生,二人都是尧帝时代的贤能之士。啮缺因事向王倪请教,啮缺问了四次,王倪四次都说不知道。
第四次啮缺得到老师“不知道”的回答后,突然领悟“不知道”的意义,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忙走出去,把自己领悟的心得,告诉他的好朋友蒲衣子这个人。
蒲衣子就说:
你现在领悟了其中道理吧。虞舜就是赶不上伏羲。虞舜他念念不忘用仁义来团结人们的心,他也算是得人心了。但他自己呢,却是从来没有从别人与自我的是非的界限中超脱出来。
伏羲是怎么作的呢?他睡觉时,气息舒缓平静,醒来时心中无思无虑。(别人也不是不议论他,攻击他)他听任人家说他是一匹马,让人家咒骂他是一头犟性牛。
他内心平静。他的智慧实在可靠。他的德性纯真,没有一点伪饰与造作。所以他从来不曾陷入到人我的是非之中。
蒲衣子这里说的,就是说领导者不是什么事不做,而是方针策略定下以后,就让下级人员去办,只要是出以公心,决策合情理,领导者便可以静观变化。
在实施决策时,检查督促是必要的,走走看看问问,也非常应该,但切不可卷入因执行决策的是非争吵,更不可精力过剩地到处插手,干预下属办事。
重要的还是静,静观变化,静中想心思。在静中身心超脱,在实施过程中,静驾驭着动的过程发展。静,事后也便于补缺拾遗,总结经验教训。
3.以无致有
这是楚国的狂人接舆说出的。
那天,接舆见到肩吾。肩吾是个学道的人,接舆便问肩吾:
“从前,你的老师日中始怎样教导你的?”
日中始也是那个时代有名的贤人。
肩吾回答说:“他告诉我,当君主的凭自己的主意定出常用的礼仪制度,人们谁不听从,或者不受感化呢?”
接舆不以为然,说:
“那些条文是哄骗人的。”
他想用这样的理论去治理好天下,这不是渡过大海去开挖河道,派遣蚊子去背走大山吗?
深明事理人情的人当领导,难道要去追求外表上的条条框框的花架子么?他只用清静无为之道,就会使人民跟随你,要求各人实实在在地搞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没事找事,无事生非便罢了。
禽鸟用高飞来逃避网罗箭矢的祸害,小老鼠会把洞打到神坛的底下,以躲开烟熏与挖掘的灾难。条款太多,要求太苛细,人民逃避的本领未必还不及飞禽走兽?
有是必要的。有过了头,伤害他人,也伤害了领导者,最终就损害了事业。
有,基本的事业目标树立了,实现目标的法制规章,依赖众人订立下来。此后当领导者就不要向大家附加什么。
像普通人一样看待自己,让大家各自自在地去工作,平静地去生活。领导与群众之间,和谐相处,打成一片。目标是共同的,制度是自己的,此外,人们感到无所压抑,无所担心,只按部就班地做事就可以了。这就是领导者用无来领导。
无,既不干扰,也不妨碍,无论是心理的,还是现实的。在无之下,秩序井然,人们心力专一,事业便自然而然趋向完成。
无以致有,就是不干什么成就一切。其中不干是表面现象,干是内在机制的自然运转,形势推动的结果。
以静驭动,以无致有,实际是一个东西。当领导者,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都是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