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庄子心通
23774200000008

第8章 与恶人相处

引语

一个人即使道德纯厚,行为诚实,也未必可投合他人的口味;名声好,声誉巨大,与他人没有矛盾,也不一定可以沟通别人的思想感情。

强行把仁义道德一套道理在恶人面前说长道短,这样作无异于借别人的罪过来标榜自己的美德,这就叫做害人。害人之人,反过来就会被人害。(聪明的人不能不了解这世故人情)。

一切蛊惑人心、闪烁其辞的作法,都是圣人要设法排除的。圣人决不轻率地把事情托付于庸人,这就是明察与知人。

——庄子《人间世》《齐物论》语译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们都不假思索地指责这种作法,说这样的人虚伪,道德不好。但是为人处世,哪一个人又不有些随机应变的灵活机动呢?所以,人们批评是一回事,但或多或少运用这种作人技巧又是一回事。

但有没有比这种变色龙式的作人技巧更高明的技巧呢?孔子曾向颜回谈了这个问题。

1.知可为而为

那天颜回拜见孔子,向他辞行,说要到卫国去。

孔子问:“到卫国去干什么?”

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君主,年轻专横,驱赶老百姓卖命,死去的人就像枯草填满了山泽。人民无可奈何,他自己却不知过失。先生曾说,安定的国家我们就离开它,危乱的国家我们就留下来,这就像医生见了病人,不能不管一样。因此,我想侍候在卫君左右,帮助他,也许卫国还有救吧!”

“只怕你一去就会被杀害。”孔子说了一番道理——

世上的道理不能混杂,混杂了就会头绪多,头绪多就容易出乱子,出了乱子就必然引起忧患,忧患到来时想要自救也来不及了。

古时候的至人,处世为人总是先察问自己,然后再考察别人。假如考察自己的工夫还没有做到家,哪还有闲工夫顾及残暴的人所作所为呢!

再说,人们应当明白,道德为什么扭曲失落,智慧又为什么锋芒毕露,充满杀机。

道德的失落歪曲,是为了争名声。智慧的滥用是为了争取胜利,争名夺利就互相倾轧。这样,道德就会被当作旗帜挥舞,智慧便成为争斗的工具。二者都是害人的凶器,是不可以随便实行的。

况且,一个人既是道德高尚,言行朴实,也未必能投合别人的意趣;名声好,与人没有争竞,也未必能与别人沟通思想。

既然如此,明知人家残暴凶恶,却大肆谈论仁义道德,这不是借别人过失与罪恶来显示自己的美德么?这对自己是卖弄、炫耀,对人是害人,糟蹋人。

害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反过来害他。

假如卫国君主真是喜爱贤能之士的人,那他必然地厌恶、鄙弃不肖的行为,哪里还用得着别人再去指教他,要求他呢!

2.恶人必有恶人扶

孔子还说:只要恶人注定作恶,并且继续作恶,那他前后左右也必定是一些作恶的歹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规劝卫国君主,只要规劝的人一开口,不须卫君言动,他手下的王公大人就会群起攻击规劝者,钻规劝者的空子,拿自己的辩才来困扰规劝者,来和规劝者争斗。

由于争斗,规劝者眼睛迷糊起来,脸色平和下来,嘴里就喃喃不已,表情就会恭恭敬敬,更加遵礼守法。内心明知卫君不对,明知卫君的王公大臣在为虎作伥,因寡不敌众,也只好妥协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这就是恶性循环,越救越糟糕。

开头尚且如此,以后便没完没了。最后的结果是,劝说者因规劝不见效果,便反复劝说,这样弄烦了恶人,恶性发作,规劝者就难逃刑戮了。关龙逄和比干这两个人就是先例。

关龙逄和比干都是大贤臣。夏桀因痛恨关龙逄,关龙逄便被斩首。商纣王厌弃比干不断阻止他作恶,比干便被商纣王挖心剖腹。

关龙逄与比干身遭横祸,就是因为道德名声。因为道德名声,以下级的身分去爱抚国君的百姓,又以这种身分与理由,去违抗国君的旨意。所以,国君便不加姑息地因为他们的道德修养杀害他们。

孔子说:“尽管这样,你还是说说你的想法,让我听听。”

“要是我能容貌端庄,说话谦虚,做事兢兢业业,一心一意,这样可以么?”

“这怎么行呢?”

恶人并不认为自己残暴,言谈举动自有自己一番道理。他飞扬跋扈,又喜怒无常,自以为这是自己的阳刚之美。一般人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他也便借此压抑别人的善言忠告,以求得自己的称心如意。

恶人天天拿小恩小惠去感染他也无济于事,天天拿仁义道德大道理去开导他,更是适得其反。

既然这样,规劝者固执己见,内心里一再批评,而嘴里却不敢说一个“不”字,那于事情有什么好处?

颜回说,那就只有做到内心正直无私,外表依顺曲从,讲现存话,模仿古人。这样有赤子之心,与众人为伍,人家也不会从我身上挑毛病。但我的言行中仍有讽谏意义,像这样,可以不!

孔子说还是不行。

指正别人的条条框框总是很多的。但这样作虽然是一个办法,平庸了一些,倒也可以免罪。事实只能做到这一步,那感化别人就不可能了。这样,颜回也就是一个想当然,自以为是的人了。

3.静可制动,静可制恶

颜回便请教孔子,授给他更好的办法。

孔子说:“虔诚斋戒,我来给你说。什么事儿,只要用心去做便不容易。认为事情容易做,本身就不符合做好事情的道理。”

颜回说:“我家很穷,没酒喝,没荤腥吃的日子,已有几个月了,像这样可算是斋戒了吧?”

孔子说颜回这只算祭祀的斋戒,不是心斋。

心斋是专心一意,凡事不动感觉,不用心神,只用气去感受。比如,耳朵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界的事物;心的作用止于适应周围的环境。气,虚静空明,适应万物。只有真正了解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规律的人,才能达到这种虚静空明境界。

颜回恍然大悟,“以前我没找到通向心斋的道路,实际是因为一切从我出发。无我,这就是虚静空明吧?”

孔子说:对了!去卫国切莫插足要害部门,不要为虚名所动,在它规矩之内尽可悠闲自在。能听进你的劝说,你就说,听不进就住嘴。可以在那百事不管的部门里工作,任何事不得已就应付一下。这样也就差不多了。

一个人走路不留脚印很容易,要不在地上走就难了。为人情所驱使,行为容易作假,为自然所推动,就难以作假。鸟有翅才能飞,没有羽翼就不能飞。

心神能虚静,就会生出智慧的光辉,种种吉祥就会产生。假如心神躁动,人虽坐着,心已像一匹野马在乱跑。

让感官向内传达信息,排除种种杂念,灵性、智慧产生出来,一切恶劣环境都可驾御,何况对付一个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