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四季递转,总是有始有终,周而复始;人世沧桑,变化无常就像捉迷藏。
祸福变化,难以预测,但也有大致规律可循:困厄艰难的环境总是向顺利如意的方面转化。如果各怀私心奔各自的目标,认为自己必定得手,往往就会有栽跟头、碰壁的时候。
成败毁誉的事,谁能定准?
热中于物欲,心火会一天天旺盛;以利害为怀,难免伤损中和之气。这样,内心清澈的月光必为身外利益遮掩,日久天长,形神俱伤。
——庄子《则阳》《外物》语译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总是拴在一起的,祸中藏着走向福的种子,福中也有祸的萌芽。
俗话又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取。
祸福固然无定,有时人们防不胜防。然而祸福既然是人的祸福,人能自取,为什么不能有所规避,有所去就呢?
1.切莫得利忘害
中暑了的人,挡不住盛夏的酷热,多想天边吹来冬日的寒风。
受冻的人,又多怀念秋日的凉爽,又多向往春天的和暖和夏天的火热!
被债主子逼得走投无路的人,谁不想突然通神,有点石成金之术,变穷困为富豪!
然而,利益来必有因,去必有故。不明不白地受益,也必稀里糊涂地受害。
因此,列子穷困潦倒,脸上出现饥饿的颜色,但决不接受郑国宰相子阳赠送的粮米。
因为,列子记得自己并没有和子阳打过交道,子阳为什么给自己送粮食?还不是听他手下的人说:“列子是个大贤人,他就在您治理的国家里,他现在连饭都没吃的。这样,您岂不成了不爱贤才的宰相吗?”
子阳是为了自己获得好名声而给列子送吃的东西,并非真正爱惜贤才。
列子谢绝了子阳派来送粮米的人,列子的妻子深深叹息。她埋怨说:
“只听说有道德有才学的人的老婆子女,都能过上快乐安逸的日子。可你,把我们一家子都养得皮包骨头了。当权的宰相既然已派人来慰问,又送粮米我们,你为什么偏偏不接受呢?你自己不要紧,未必身家性命也不要?”
列子笑着向妻子解释道:“宰相并不是真正了解我,只不过听别人讲我,他才叫人给我送粮食。现在救济我是如此,如果一天有人在他面前说我的坏话,他必然依别人的只言片语加罪于我。这怎么能行呢?这就是我不接受粮食的理由。”
原来子阳为官,确实为所欲为,不久老百姓起来反抗,杀死了子阳。列子虽然穷困,却依旧平安,道德学问依旧芳名远扬。
2.发展是为了生存
争必须是应争的,得必定是应得的。
保全根本,才能求得未来发展。而舍命求利则是愚人所为。
韩、魏二国争夺边境土地,魏国势力强大,坚持不让,韩国虽弱,也势在必争。
韩国的贤人华子拜见韩国君主昭僖侯,昭僖侯正为这事在想心思。
华子对昭僖候说,假如事情是这样的,天下的人都在您面前发誓订立协议,协议规定:左手去拿协议书的人,将砍去其右手;右手去拿协议书的人,将夺去其左手。但取得了协议书的人就必然天下归他了。如果这样,大王愿意去拿这份协议书吗?
昭僖侯说:“那样,我可不要那协议书了。”
华子说:“这就很好了!也就是说保全双臂比拥有王位与天下重要。韩国的重要又比天下差多了,争夺边境又比保守韩国本土差多了,您为何舍本而逐末呢?” 昭僖侯遂明白,保守好韩国,使其富强,不要说边境,就是魏国的首都大梁也归自己所有。
然而,舍本逐末却是贪婪者的共性。
用石子作弹丸去打鸟,是无本而利。用铁丸做弹丸去打鸟,便是将本求利。用铜丸去打鸟便奢侈了,至于用银丸、金丸去打鸟的,那就没有了。如果还有用和氏璧、随侯珠这样的稀世之宝去打鸟的,则一定被人斥责为疯子。
然而,贪官污吏却会用比和氏璧、随侯珠贵重得多的东西作为赌注去敛财取利。为官作吏,本来其金钱收入就比平民百姓多得多,但贪得无厌,置民心国法于不顾,榨取民众,扒窃国库,化公为私。最后,法纪不容,身败名裂,这是拿生命作弹丸,去获射蝇头小利。
须知,发展是为了生存,有生存才有发展。舍命求利,利将归谁?
所以,勤劳者安,不贪者富。
3.心服胜口服
一发出声音,就有音乐的旋律,一开口说话就句句是真理,一举手一投足,就成为世人的规范,可能么?
动不动就把利害是非摆到人的面前,然后评定是非好坏,人有那么简单么?
这样,让人唯唯诺诺,不过要人口服罢了。
假若领导一群人,带领大伙儿办成一件事,遇到麻烦时,采取心服的办法,不违逆人情去强词夺理,也不依仗权势胁迫就范。有理,大家会逐渐接受,不对也会从容认识,不致造成巨大损失。
这就是,人们接受一种道理,转变一种看法,总是自然而然的。人和社会上的事情也有自然而然的一面。强迫众人口服,迫于强大压力,嘴里说是,心里却早已说了不是,脚下跟强迫者走十步,心里早向相反的方向走了百步。到头来还是要坏事的。
所以,凡是是非的事,人们信不信、服不服,都得慢慢来。对人有一个目标,对己也有一个要求,不妨有计划,限定时间。然而,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计划把时间分成阶段而切断,人的生命却像流水一样延续,不能切断。服与不服不能口说了算,只能看其为人。
老子打儿子,是因为儿子做错事,要儿子服罚,儿子低头认错。不是儿子真的认错,因为是父亲逼迫,人伦关系的压迫,或者是儿子打不赢老子,否则,他绝不低头服罚。但总有一天儿子会觉得自己当初荒唐,儿子真的进步了,心服了。是哪一天进步,心服的,既不是按老子的计划实现的,儿子自己也记不得,说不清。自然而然而已。
知道人口服常常靠不住,心服要慢慢来;所以,与人交,有理不在声高,事实胜于雄辩,娓娓道来胜过言词激烈,咄咄逼人。而有些事理,说不如不说好,干脆任其火烧牛皮自转弯。
4.真不足,假来凑
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不期望能力不及的事情。
三思而行,留有余地,脚踩在实地上就可以应付意想不到的事变。
领导一个集体,率领一群民众,去奔一个大目标,当头领的不妨这样作——
成功了,把业绩归功于部下;失败了,把错误的担子都挑起来。把正当有理的方面,都归结于群众;把谬误失当的方面,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只要哪个地方,某一个局部出了纰漏,或钱财损失,或人员伤亡,就须冷静下来检讨自己,其次才是调查直接原因。
事实上却总不是这样,领导者习惯于把真实意图隐藏起来,却指责部下与群众没见识,不为群众着想,好大喜功,私下加大工作量,加强工作难度,力不能及却怪罪部下不见义勇为、发愤工作。
任务不量力而下达,处罚也就不实事求是。
目标太远大,还要大家拍手叫好,甚至还要群众歌功颂德,民众智能、气力用尽,也不能实现头领的目标,为了向头领交差,就只有弄虚作假,谎报功绩。
上下级关系靠谎言来维持,人心也变得稀奇古怪。但是处在管理位置的喜欢发布荒诞虚诈的命令,民众怎能不依样画葫芦,也弄虚作假呢?这就叫以毒攻毒。
力量不够就行假,智慧不够就欺骗,财物不足就盗窃。虚伪窃诈之风由谁兴起的呢?
在上位的人放一步,在下为民众的就会放十步;肩负众望的人心中邪恶一点,到民间就会歪风阵阵。
如此事业成一半垮一半,人们明白了善,也知道以恶报善。
5.得道乐天
应该明白,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无才无德,无功无业,高官厚禄,无限富贵,不过过眼云烟。
一时声名,趋炎附势,可暂时显达,也不过昙花一现。
保持自然德性,做一个真实的人,便是事理通达,心平气和。这是一个等次,是自然的人。
生命本应是乐天的,无欲的,为民众建功,为奉行大道而立德,这是最高的等次,是得道的人。
曾子从孔子学道,明白世事人情,于是安贫乐业。后来明白自然大道,便又把用尽心智追求功名荣禄不放在心上,整天乐哈哈儿的。
当他在卫国家居的时候,已经穷得一塌糊涂了。他的脸上已显出浮肿的病色,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厚的老茧。他的被絮已经破得像渔网,灶台已三天没冒烟了。已经十年没有添新衣,帽子扶一下,帽带子便会断,拉扯一下衣襟,手肘就露出来了,扒鞋子用力稍大,后跟就会脱开。
但曾子毫不忧虑,衣服仍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扎得清清爽爽,束发的帛带在风中飘荡,潇洒极了。他深情地吟唱着《诗经》中的民歌,雄浑高亢的声音充满天地之间,就像金石一类乐器奏出的声音一样铿锵响亮。
天子请他去作官,他婉言谢绝。天子也不敢以君臣之礼委屈他。诸侯仰慕他的才德,纷纷上门结为朋友,又自惭形秽,怕被曾子看不起自己行为太做作,心灵太芜杂。
所以,人生天地之间,必然出现如下情景:修养意志的人,就会忘记形骸;保养形体的人,就会遗忘功利;得道乐天的人,就会忘记苦心竭志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