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都渴望在芸芸众生中找到知己。但是,在择友、交友、待友时,我们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诚信,正如《论语·学而》中所说的那样:“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这样,我样才能获得“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般的珍贵友谊。
除了以信相交,我们还要以诚相待,只有对朋友推心置腹,才能彼此互相信任。同时,我们还要结交那些正直、守信、真诚的朋友,而不要结交谄媚逢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善于花言巧语的朋友,也就是说要“君子之交”而不要“小人之交”。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总之,讲诚信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德不孤,必有邻:诚信的人朋友遍天下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亲近他。”
国学链接:孔子有弟子三千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可以说是“德不孤,必有邻”的典范。
诸子之言:
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也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有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自然会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成为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易·坤·文言》中说:“敬义立而德不孤。”三国时期吴国的经学家虞翻说:“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故德不孤。孔子曰‘必有邻也’。”朱熹在《朱子集注》中也对孔子的这句话做出了解释:“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古人常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他们看来,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朝着与自己相近的事物移动的倾向,相同或者相近的事物总会走到一起的,也就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的类和群是没有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志同道合的人们之间,无论时空相隔多远,最终他们都会产生共鸣,这就是“德不孤,必有邻”。三千弟子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师从于孔子,本身就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脚。
延伸思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是善良的,人们的性情也很相近,但是因为习染不同就会变得相差很远。所以,为了不使自己误交损友、沾染不好的习惯,交友也应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语源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原文中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意思是说,靠着朱砂的物品会逐渐变红,靠着墨的物品会逐渐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学好,可以见贤思齐,而接近坏人则很容易使人变坏。
生活的环境如同一个大染缸,会将形形色色的人同化于其中。一个人处在修心、重德、正气的环境中,他会受到身边人们的言行教化,自觉地约束自己,使自己不断长进;相反,一个人处在道德颓废、弄虚作假的环境中,他也会受到身边消极观念的影响,使其正邪不分,随波逐流。所以,交一个道德高尚的好人为朋友,人就能在朋友处获得人格的熏陶,道德的感召,自然是受益无穷。相反,如果与道德低劣、不学无术的人做朋友,那就有可能在损友处受到意想不到的牵连和伤害,甚至误上贼船,无可救药。
精彩典故:
季布一诺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会设法办到,许多人都因此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季布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朱姓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可见,一个人诚实守信,自然朋友遍天下,自然能够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帮助。
当代镜鉴:诚信才能获得友谊
一个人要想赢得朋友的信任,收获友谊的硕果,那么他必须做到讲诚信,只有树立起自身的信誉,才能吸引友谊之蝶。“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正是说要想结交好朋友,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讲道德、讲原则、讲诚信的人。
或许这样的做人原则会被有些人讥笑为迂腐、虚伪,以至于让人产生动摇:“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我是不是真的迂腐、虚伪?”不过答案是否定的。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总会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不必为自己暂时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没有交到朋友而烦恼,正如唐代诗人高适在诗中所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无论何时,诚信都是我们赢得友谊的前提,诚信的人到哪里都会得到朋友的帮助。
公元前4世纪,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暴君犹奥尼索司。皮斯阿司被判绞刑,就要被无辜处死。皮斯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与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国王感其孝顺,同意让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司必须找到一个人来替他坐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吗?但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却自愿替他坐牢。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诀别。可是,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眼看刑期在即,他也没有回来的迹象。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皮斯阿司肯定不会回来了。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时,围观的人都在为他惋惜。但刑车上的达蒙却面无惧色,神情非常坚定。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有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感到不值,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皮斯阿司真的回来了,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消息宛如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也不大相信这个事实,于是亲临刑场,当国王看见皮斯阿司真的回来时,被他信守诺言的精神打动了,于是国王十分高兴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赦免了他。
达蒙也为朋友被释放感到高兴,他站在绞刑架前对着人们高声地说:“我和皮斯阿司是十几年的朋友,他从来没有做过背信弃义的事,所以我信任他、愿意代替他坐牢。我相信他一定会回来的,果然他没有令我失望,也没有令大家失望。就凭这一点,皮斯阿司有资格做我们所有人的朋友。”听了达蒙的话,人们纷纷为皮斯阿司欢呼庆贺。
皮斯阿司由于诚信而获得了朋友达蒙坚定的友谊,以及国王的敬佩,最终得以赦免,可以说是诚信救了他。设想皮斯阿司如果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就不会结交到达蒙这个朋友,最终只能成为冤死鬼。可见,一个人的诚信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要想获得真挚的友谊,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友谊之花才能遍地开放。
2.友谅为益:择谅友而交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国学链接:季氏其人
季氏,季康子,名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鲁哀公时最有权势的人。季康子是有大局观的权臣,虽然贪恋权位、霸占国政,但是能够分辨局势,让鲁国在吴、齐等强国的夹缝中顺利生存,而起用冉有改革田赋,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亮点。
诸子之言:
孔子在这里明确地为我们指出了益友和损友的区别,孔子还说过:“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意思是说,和坏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便不能嗅到鲍鱼的臭味;和好人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也就是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所交往的朋友时一定要慎重,要选择那些良师益友而交之,同时要远离那些德行卑劣的人。
当然,要想结交芝兰之友首先自己必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清代学者申居郧说:“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意思是说,不是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人,就不能得到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朋友。
延伸思辨:交友的四种层次
一般来说,交朋友分为四个层次,最下一层叫做“酒肉之交”,大家一起吃饭、喝酒、享受;往上叫做“利害之交”,一起做生意、合作,合则两利,离则两害;再往上叫做“道义之交”,譬如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公、张飞三人就是道义之交;最高一层叫做“生死之交”,一般称作知己。我国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知己是朋友的最高境界。
精彩典故:
谅友苏章
苏章与贾明是儿时的玩伴,平时形影不离,而且都有报国安民的远大志向,因而结下了很深厚的友情。后来两人因为出外做官才分开,慢慢便失去了联系。
苏章在东汉顺帝年间被升迁为冀州刺史。他刚刚上任,就有人状告清河郡太守是一个贪赃枉法、鱼肉乡里的贪官。苏章一看,这个清河郡太守的名字竟是“贾明”。他不禁大吃一惊,喃喃自语道:“难道是他?”
他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这个贪官会是童年时的好友。后来,苏章通过微服私访,不但证实了清河郡太守就是自己认识的那个贾明,而且了解到,他自从担任清河郡太守以后,就开始贪污受贿、胡作非为。至于小时候和苏章共同立下的所谓远大志向,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朋友犯了法,该怎么处理呢?思来想去,苏章决定亲自去劝贾明坦白自首。
第二天,苏章带着衙役又来到了清河郡。此时,贾明已经得悉自己的顶头上司、新任的冀州刺史不是别人,就是儿时的好友苏章。贾明衣冠楚楚地来到苏刺史下榻的馆舍。酒席上,苏章对贾明非常热情,又是劝酒,又是添菜。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儿时的趣事和友情,谁也看不出他们两个人各自的心事。
酒过三巡之后,贾明趁着酒兴对苏章说:“苏兄,你我感情胜过同胞兄弟,你现在来冀州真是太好了!说实话,现在做官难免会有人非议。您作为我的顶头上司,如果发现我有什么过错的话,还请多多包涵!”
苏章见贾明如此说,便单刀直入地说道:“我虽然刚刚到任,就已经听说你这些年贪赃枉法,巧取豪夺,聚敛了不少不义之财。如果你想争取宽大处理,我劝你还是趁早坦白自首为好。”
贾明见苏章已把话挑明,不由得用哀求的语气说:“难道您就一点也不念及我们当年的友情,执意要为难我不成?”
苏章很诚恳地说:“兄弟啊!不是我不念友情,更不是我执意为难你。你要知道,我是朝廷派来惩治贪官污吏的。贪污腐败一日不除,百姓就会遭殃,国家就不会安定。我如果袒护了你,且不说我以后无法去处理别人,最起码也违背了我们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
看到贾明不吭声,苏章更为沉痛地说:“说老实话,我万万也没想到,你会变成这样!难道你把当年报国安民的抱负全部忘光了么?你应该知道,做人也好,为官也罢,首要一条就是诚信。对你的所作所为,如果我装作不知道,也不处理,那么,我就是对皇上不忠,对百姓不诚,对朋友不实。如果我们为官的都是这样,朝廷将失信于百姓,法律将失信于百姓,我们自己也将失信于百姓。如果真的这样,那岂不‘国将不国’了!”
最后,苏章语重心长地说:“贾明,我有个忠告,你还是坦白自首,争取宽大处理为好。难道你要我为了庇护一个朋友去破坏王法,违背做人的基本准则么?今天我言尽于此,你还是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贾明听了苏章的一席话,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便急匆匆地告辞了。没几天,他亲自来到冀州府衙,主动向苏刺史呈交了坦白认罪书,并全部退出了赃款、赃物,那四幅价值不菲的古画也还给了原主。苏章核实了贾明的犯罪事实后,如实上报朝廷,贾明因主动认罪而获得了宽大处理,仅是降职而已。
后来,贾明就像换了一个人,勤于公务,为政清廉。苏章与他仍然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当贾明重新获得拔擢的任命时,他含泪感慨地对家人说:“是苏章这个正直、诚信的朋友救了我呀!”
当代镜鉴:朋友要慎择而后诚交
每个人都渴望真挚的友情,然而,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是我们必须要慎重对待的一个问题。古人说过:“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交友要有所选择,要择善而交,不交无德之友,不交无义之友,不交无耻之友。
交友要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不能只讲关系不讲原则、只讲义气不讲是非,更不能把朋友间的友谊关系异化为金钱利益关系。因“利”而勾结者,不能叫“朋友”,只能叫“朋党”。这种人,因为唯利是图,所以利益一致时便狼狈为奸;无利可图时便作鸟兽散;一旦利害冲突便反目成仇,哪里还有“情谊”可言?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应该结交的好朋友呢?朋友之交贵在诚信,要交那些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的朋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友谊必须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些“一面之交”、“酒肉之交”是不可取的。患难之中才能见真情,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们以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能够在我们犯错时劝我们悬崖勒马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虽然人人渴望,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疏忽了对朋友的选择,只有慎择而后诚交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让友谊在我们的人生画布上添上美丽的一笔。
3.以诚相待,真诚是友谊的生命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势,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国学链接:左丘明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