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伟大的政治家王安石是个真诚的君子,他在实施改革变法时,没有运用政治手段将守旧派人士赶出权力机构。这就使得保守派的代表司马光和他的同党有机会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变革。从中央到地方的保守派采取一切手段疯狂破坏王安石利国利民的改革,结果使王安石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使宋朝的国力受到极大创伤。
王安石虽然失败了,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家中少有的不采用卑劣手段排除异己的君子,他的道德勇气和他的才华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而司马光则说一套做一套,将自己所编辑的《资治通鉴》中所说的包容兼听的政治道德抛在脑后,一意孤行,排除异己,使得同僚们侧目而视。这场党争使得内忧外患不断的北宋王朝雪上加霜。
当代镜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对生存在团队环境中的职业人而言,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
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卡费尔德对美国15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非常善于与同事合作,而不是把同事看成是事业上的竞争者。所以说,只有整个团队强大了,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才能强大起来。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而非彼此牺牲,相反,因为害怕吃亏而相互排斥,最后将一无所获。下面这则故事就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道理: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的景象。
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地狱中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然而,他发现这些人一点也不高兴,每个人都无精打采的,而且瘦得皮包骨。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仔细观察,这个人发现他们每个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长的把手,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了天堂,同样的食物、刀、叉与那些4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人们却都在唱歌、欢笑,每个人都能吃到食物。
这位参观者开始困惑起来,为什么在地狱的人都愁眉苦脸地忍饥挨饿,而在天堂的人却快乐地享受美味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地狱里的每一个人都试图喂饱自己,所以受刀叉那4尺长的把手的限制,他们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而天堂上的每一个人虽然自己吃不到东西,但他们可以喂对面的人。而且对面的人也同样会这么做。他们互相帮助,合作得非常融洽,使得天堂里充满了喜悦和幸福。
同样,在职场中,如果团队不团结,就会消耗企业的内力,使企业丧失竞争力,这样每个员工都要受损失;相反,如果能够像天堂里的人们那样精诚合作,整个团队的力量提升了,那么个人也会从中受益。
微软中国研发中心的总经理张湘辉说:“如果一个人是天才,但其团队精神比较差,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要。中国IT业有很多年轻聪明的人才,但团队精神不够,每个简单的程序都能编得很好,但编大型程序就不行了。美国微软开发WindowsXP时有500名工程师奋斗了2年,有5000万行编码。软件开发需要协调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员共同奋斗,缺乏合作精神是难以成功的。”
仅仅是微软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吗?当然不是。无论是哪一个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把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当做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不能与同事友好合作,没有团队意识的人,即使有很好的能力,也难以把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难以在职场立足。
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没有整个团队开诚布公的合作,也就不会有个人的成功。老虎虽然厉害,但也害怕一群团结作战的狼。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使我们的队伍变得强悍,而不要产生一个个单打独斗的英雄。
8.犯颜直谏:敢于指出上司的错误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
译文: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国学链接:《宪问》名字的由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其中第十四篇《宪问》就是孔子的弟子原宪与孔子的对话。原宪(前515—?)字子思,孔子弟子。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原宪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从祀孔子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之东庑内。其故里靠近南武阳城,南武阳城亦名原宪城。城北武山擂鼓台,传为原宪墓。
诸子之言:
“勿欺而犯之”,孔安国注:“事君之道,义不可欺,当能犯颜谏争。”为人臣者既然拿国君的俸禄,为国君办事,自然应该做到忠诚,而欺骗则是不忠的表现,孔子教育弟子,不论交友事君都应该“主忠信”。
“欺”是诈伪诬枉,误人败事,“犯颜”则是冒犯脸色,不管君脸上喜怒,臣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当然是指批评人君过失。闻谀则喜、闻过则怒是人性的弱点,平常人不过误己,而君主则可能祸一国。故儒家对君主的过错严加防范,要求身为人臣必须做到犯颜争谏。
孟子对孔子的犯颜直谏思想有重大的发展,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民众)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不论是国君还是国家,只要危害人民不尽职,都应该变革另置,因为民为贵,国次之,君为轻。
“君以谦为德,臣以谏为忠。”事君要“勿欺而犯之”,说着容易,但是要做到是很难的,弄不好就要性命不保,株连亲友。孔子既贵道德,又爱生命,所以也颇费斟酌。
古人云谏有五类: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直谏,四曰争谏,五曰戆谏。孔子尝言:五谏之中,“吾其从讽谏矣乎!”不谏则危君,争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忠诚固然为好,如果能够不危及自己的性命就更好了,所以孔子选择“讽谏”。
“讽”者,风也。这种进谏方式不同于直接对君主进行讽刺,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避免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不敢或不愿以正言指斥君主错误的人,可以婉转其辞,或者托物喻事,让君主思而自悟。
不义必争,又要讲究方式与效果,不致危及老命,这是孔子谏君而爱身之仁智。
延伸思辨:游刃有余地“犯上”
怎样搞好与君主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那些君主专制的年代,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中国人不是常说“伴君如伴虎”吗?一向勇猛的子路心里也没底,于是他向老师请教,该如何与君主打交道呢?孔子的回答简洁明了,“勿欺也,而犯之”,不要拿谎话来欺骗他,而应犯颜直谏。不要怕他生气,也不必照顾他的面子,照直说就是了。
不过,做到这一点的确很难。因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后果的确是很严重的。自古以来,为民请命而致丢掉性命的大有人在,这样的人固然值得我们尊敬,但他们的行为却是极不明智的。君子要忠于上级,勇于进谏,同时也要注意在为民请命时讲究技巧,尽可能保全自身。
在现代职场中,上司也不是完人,也有可能做错事。面对上司的错误,很多人为了讨好而唯唯诺诺,根本不考虑公司的利益,这样的员工就有违“君子之道”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说话的技巧,像“愣头青”一样莽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像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的“上司”。所以,如何指出上司的错误,可是门大学问。
指出上司的错误,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场合最重要。千万不要在公开场合义正辞严地指责上司,因为无论古今中外,老板的面子都非常重要。最好等上司心情好、有时间时找他私下沟通。
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后,开头的话术也会影响着我们的“进谏”能否成功。最好先让老板知道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例如在指出错误前可以先说“我是为了公司营运着想”或“我非常尊敬您”之类的话,接着,为了上司的面子,如果能用委婉暗示的方法让上司明白我们的意思就行了。一般而言,聪明的上司都听得懂暗示,并且会感谢我们的诚恳与体谅的。
精彩典故:
比干剖心直谏
比干(公元前1092年—前1029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贵族,他是商代以死谏君的忠臣。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纣王即位,比干全力辅佐纣王治理国家。比干看到纣王荒于政事,就坦言直谏,并带纣王去太庙祭祀祖宗,给他讲历代先王创业之艰辛。纣王虽表面点头称是,但并不真正改过,而且更加荒淫暴虐。“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比干冒着丧生灭族的危险,连续3天进宫向纣王进谏,抨击、指责纣王杀皇后、杀大臣、谪太子的过错,斥责他的暴政。
纣王无言以对,恼羞成怒质问比干:“你为什么这样固执?”比干答道:“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纣王又问:“何为大义?”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纣王听到这里勃然大怒,决定要拔掉比干这颗眼中钉,于是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罢,命人剖开比干的肚子,取出心肝,并向全国下令说:“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公元前1029年夏四月初四,比干被纣王杀害于朝歌摘星台。
传说比干被纣王挖心以后,掩袍不语,面似土色,单骑纵马南行。他知道南行心地(今河南新乡县),就会长出心来。行至牧野荒郊,遇上一老妇人叫卖“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说:“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就会死!”比干听后,长叹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而死。骤然间,天地皆黑,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卷土成墓,将比干尸体埋于土中,人称之“天葬墓”。今天,每到绿叶返青之时,比干的坟墓上都会长满三个叶的没心菜,传说这种没心菜,原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的,墓地周围的古柏,因悲伤过度都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后来都变成了“弯柏”。
如今,三千年过去了,虽然比干的躯体早已化作一抔尘土,然而比干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却永留人间、名垂青史。后人“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甚于比干”的评价,更使我们对一代忠臣肃然起敬。
孙伏伽拦马表忠
公元618年,乱世英雄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大唐王朝。在第五年冬天,举行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孙伏伽名列榜首。
孙伏伽看到战乱之后的唐朝还很落后,需要尽心治理,于是就对皇帝李渊说:“隋朝是因皇帝不听取忠告才灭亡的,陛下要吸取教训。再有才华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国事都想得周全,只有善于用人,虚心听取意见才能治理好国家。”
李渊觉得孙伏伽是为国家着想的忠信之人,于是就任命他为治书御史。此后,孙伏伽多次向李渊直言进谏,深得唐高祖李渊的信任。
后来到了唐太宗时期,孙伏伽仍然冒死向唐太宗进谏。唐太宗在继位之前,南征北战,经常打仗。后来天下太平了,没仗可打,于是就迷上了打猎,几天不打猎心里就痒痒。
一天,唐太宗又要去打猎。他领着几个侍卫,背弓插箭,带着猎鹰和猎犬,正要出发,这时孙伏伽匆匆赶来,一把拉住马缰说:“陛下打猎,游戏林中,骑马射箭,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很危险的。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谁来主持政务?劝陛下为了国家百姓,不要贪图一时痛快,任着性子干这种无益的营生。”
正在兴头上的唐太宗好像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又扫兴又尴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他又不想破坏大唐朝虚心纳谏的传统,于是就耐着性子说:“我今日闲来无事,又不贪恋女色,只喜好打猎,想借机会出去走走。再说我打猎都绕着村庄,从不惊扰百姓,另外侍卫也带了十来个,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说完就要登鞍上马,并向随从挥挥手,准备出发。
哪料到,孙伏伽把马缰绳绕在腰间,跪在马前说:“陛下今天出门,就请从老臣身上踏过去,我愿意用死换取皇上对忠言的采纳。”
唐太宗大怒,说:“我本来念在你是一位忠臣,不好损你颜面。哪知你却不知好歹,目无高低,限制起我的行动来了。我连这点儿事都做不了主,还当什么皇帝?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斩了!”
几个高大强壮的武士立刻闻声而来,把文弱的孙伏伽像抓小鸡一样抓在手里。孙伏伽面无惧色地说:“夏朝的关龙逢因直言进谏而被杀,我情愿和他在九泉之下相见,也不愿意再侍奉你了。”
这时,唐太宗笑了,说:“我不过是试一试你的胆量,你还真是一个忠诚有勇的君子,有你真是大唐王朝的福分啊!好,那朕今天就不出去了。听说你棋艺很高,朕要和你下一盘,享受一下和高手下棋的快乐。”
不久,唐太宗封孙伏伽为谏议大夫。
当代镜鉴:合格的员工是上司的一面镜子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员工,我们应该成为上司的一面镜子,及时指出上司所犯的错误,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上司的得力助手,受到信任与重用。
一家公司的老总要招聘一名副手。广告贴出的第一天,前来应聘的就达三十多人。大家到齐后,老总不谈正题,却慢慢悠悠地讲起了故事:“唐朝有个大将军,名字叫张飞。有一天,张飞带领军队追击敌人。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士兵们带的水早就喝完了,沿途又没有可饮用的水,士兵们又累又乏,加上干渴,连前进的力气都没有了……”
故事讲完,老总望着大家,所有应聘者均面面相觑。这样过了几分钟,似乎期待没有结果,老总轻轻地笑了一下,然后站起身要离开。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老总,请等一等,我想指出您的错误。在刚才的故事中,您至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是那个将军不是张飞,是曹操;再就是故事发生的朝代也不是唐代,而是三国。尽管我不明白您讲这个故事跟今天的面试有何关联,但我还是想指出来,希望您别介意。”
第二天,这个年轻人接到了去公司报到的通知。事后,老总对他说:“我故意犯下了两个错误,相信大多数人都听出来了,但是除了你,没有人敢站起来指出我的错误。而我需要的,却是一个敢于大胆指出我错误的副手。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从前我的副手只知道服从而不会提意见。”
有人说,莫与上司辩是非。诚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绝对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高明。但是这种一时的“高明”也让我们失去了上司的信任和成功的机会。所以,作为一名对自己、对企业负责任的员工,应该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向上司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