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孔子的部分思想提炼之后活学活用,引申立意为现代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这就是一部经典而广泛的“现代公关学”。真正的君子就应该重情义、讲义气,也就是孔子思想中经常提到的中正之道。不过那些洋溢着智慧之光和人性温情的变通之法才是孔子的精髓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开宗明义,让别人了解你;“人无信不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结交朋友要学会给予对方赞美,同时还要有圆融之术,会察言观色;处处为朋友着想,不做违背道义的事;即使是自己发达了,也不应疏远落难的朋友。“君子义以为质”,真正领悟、实践了孔子的“公关学”,你就会在与客户、同事、家人及朋友的人际关系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又不偏离中正之道,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也更顺畅自如。
1.开宗明义,让别人了解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国学链接:“孔门七十二贤”及“孔门十哲”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捍卫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颜渊、子骞、伯牛、仲弓、冉有、子贡、季路、宰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业。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诸子之言: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不是简单地讲述“学习”、“朋友”、“人不知”等内容,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含义:指出了人们该如何把握“天时”、“地利”、“人和”。
“学而时习之”,言“天”。天,在儒家思维的基本结构下,天与天时,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与“天、天时”紧密联系的就是所谓的“天命”了。《论语》对天时、天命的态度就是“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与天其命而天与其命”,儒家对“时运”、“命运”的态度十分积极。“学而时习之”就是要成就“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与天其命而天与其命”。
“有朋自远方来”,言“地”。地,包括土地等,但不仅仅指土地,而是指大道流行的场所、空间等。地是离不开天的,有其天时,必成就其地,其地,包括一切现实客观条件。通常所说的“地运”、“国运”等,就属于“地”的范围。也就是通常人们熟悉的“地利”,儒家对“地利”的态度也是“与地其利而地与其利”。“有朋自远方来”就是要成就这“与地其利而地与其利”。
“人不知而不愠”,言“人”。人,天地之心也。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就是这“人不知而不愠”。那么天地之心在哪里?天地之心就在人的心里,人心立,则天地立其心。“人不知而不愠”,就是要成就“与人其和而人与其和”,最终成就真正的“人和”,也就是对人要宽容。
其中的三个“不亦”,讲的就是君子如何“与其天时、与其地利”,最后“成其人和”。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和”?就是“人不愠”的世界,“没有郁结的世界”,就是世界大同。只有“与人其和而人与其和”,最终成就真正的“人和”,君子才算是真正领会“圣人之道”。离开这三个“不亦”,一般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实不知何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与“说、乐、君子”以及“天、地、人”或“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延伸思辨:主动沟通
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提到了一个“知”字,也就是了解的意思,在这里具体又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知”作“知道”讲的时候,首先可以与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释为“了解”。就是说自己的才华、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赏识,得不到提拔重用,也不必要郁闷或生气上火,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要心平气和,一如既往。这样做才是君子的修养之道。孔子告诫我们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是大事,主要是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误会了别人。
另外,“知”还可以解释为“理解”。如果自己做了好事,有了正确的主张,明明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赞成,有时还会招致误会、曲解甚至诽谤、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到不生气,不抱怨,继续行善积德,施行道义,而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毁誉。这样的修养、德行,才能符合君子的品行。
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主要还是因为沟通不够。因此,我们在人际交流的时候要主动沟通、多交流,当然还要注意方法恰当。不被理解的时候,或许需要做些解释、疏通的工作,有时则需要耐心的等待,时间会证明一切。
还有一个方面是我们怎么看别人、怎么对待别人。这里就应该把“知”解释为“智慧”。“人不知”就是跟自己相处的人不聪明、不明智,脑瓜不灵活,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别人的想法,然后给予别人宽容和尊重。上面的几个方面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掌握的技巧。
精彩典故:
不食“嗟”来之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食不果腹而饿死。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施舍给饿肚子的过路穷人。一天,一个饿到极点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来。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大声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也觉得自己说话的方式不对,便向其赔礼道歉,但那饿汉仍然拒绝吃,他认为黔敖的言行是对自己的侮辱,最终饿死在路旁。其实最初施舍者黔敖,本来要表达的思想是“来食”,而他却用“嗟”这个带有轻蔑、侮辱的语气语调,使得穷人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意思,才招致了不幸的后果。
当代镜鉴:学会推销自己
孔子提倡“人不知而不愠”,这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与人和谐相处的一种技巧。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让人知”不是更好吗?这样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增进彼此的交往。那么,如何“让人知”呢?这就需要自我推销。
虽然说“慧眼识英雄”,但是现实中有“慧眼”的人并不多。所以,一个人不懂得自我推销自己,很难在竞争激励的社会中出人头地。我们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竞选还是推销,甚至是应征面试,哪一方面不是靠自我推销换取成功的?
自我推销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向领导推销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只有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领导,让领导发现你的能力,你才有机会被提拔、重用。不要总以为:是金子就会发光,要知道,深埋泥沙中的一块黄金尽管价值连城,也有可能丧失它本身具备的价值。
我们的人生并不长,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更是不容易。因此,懂得自我推销,善于自我推销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种生活技能。
当然,自我推销并不是让你在和人交往的时候无原则地吹捧自己,也不是故意的阿谀奉承,给别人拍马屁,而是展示真实的自我,让别人更多地了解我们,愿意和我们交往。
人生需要推销,推销自己无处不在。
在语音聊天室里,为什么有的人能拥有众多的朋友,能获得很多人的青睐?这就是因为他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魅力。一个ID后边的人物形象和人格魅力需要我们坐在电脑前真实的人去塑造,去表现。然后,一个简单的ID符号才会逐渐的血肉丰满起来。当我们一见到这个ID符号,脑海中就会有一个最基本的印象,知道它代表的人具有怎样的个性。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赢得别人信赖和友谊的前提是让别人了解真实的你。
吉拉德是一位有名的销售人员,也是一位懂得适时地推销自己的人。不论何时何地,吉拉德只要遇到了人,他的手就会立刻习惯性地伸进口袋里,然后掏出名片,送给对方,这样就把自己的身份、痕迹和味道统统留给了别人。
每次在餐馆吃完饭后,吉拉德总是大方地多给一些小费,与此同时再放上两张名片。小费比别人多,自然就引人注意。看到名片,人们就会“按图索骥”,然后找他买车。
即使是在体育比赛的现场,吉拉德也不会忘记推销自己。他随身带着10000张名片,坐在最好的座位上,等候良机。一旦观众因精彩的比赛欢呼雀跃时,吉拉德就会把名片撒向观众席。这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就会从那个凌空一脚踢进球的球星那儿转到他的身上。顿时,吉拉德成了被观众喝彩的“主角”了。
只要是外出演讲,吉拉德一定会向听众散发名片,让他们牢牢记住自己。他曾经说过:“生意的机会无处不在,时时都有,遍布于每一个细节之中。要使别人了解你,知道你所做的事,请用好你的名片。”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个人能够成功地推销自己、包装自己,并成功地把自己推销出去,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王小姐是某大学的高才生,但是,因相貌欠佳,找工作时总过不了面试关。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王小姐几乎不相信所有的招聘广告了,她决定主动上门专挑大公司推销自己。她走进一家化妆品公司,侃侃而谈,她从“永芳”、“紫罗兰”等外国化妆品公司的成功之道说到国内“雅芳”、“霞飞”的推销妙技,顺理成章,逻辑缜密。这位老总很高兴,亲切地说:“小姐,恕我直言,化妆品广告很大程度上是美人的广告,外观很重要。”王小姐丝毫没表现出一点卑微,她迎着老总的目光大胆进言:“美人可以说这张脸是用了你们的面霜的结果,丑女则可以说这张脸是没有用你们的面霜所致,殊途同归,你不认为后者更高明吗?”老总写了张纸条递给她:“你去人事科报个到,先在销售部做三个月的试用工作。”王小姐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于是将一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一个月后,她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后来,她又升职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更应该有自我推销的能力,否则,一个连自己都推销不出去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呢?人际关系也是一样,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自我推销的交往技巧,有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没有机会也要努力创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了解我们,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绽放。
2.人无信不立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国学链接:形容人讲诚信的成语有哪些?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有:一诺千金、说话算数、说一不二、言行一致、童叟无欺、一言九鼎;言必信,行必果、一言千金、一言为定、大信不约、以诚待人、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至金开、赤诚相待、暗室不欺、歃血为盟、指天为誓、珠盘玉敦、椎牛歃血、言行若一等等。
诸子之言:
就孔子的整个道德体系而言,“信”固然不像“仁”处于“德”的核心地位,但是,在他看来,离开了“信”也就谈不上“德”,更无所谓“义”。因为“信”是一种普适的存在,而且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中。
1.“信”是“义”的外在表征
尽管“义”在整个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它要借助于公众交往中“信”的程度和仪态来外显,“信”和“义”的关系可谓表与里、形与质的关系。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可见,“孝”、“悌”、“信”都是外显的道德素质,这就是说,“信实”在社会上同“尊老”、“友善”等品质一样是达到义的途径。因为这样外显和内质的集合体便是所谓的义。当子张问仁于孔子时,孔子回答:“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因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足以说明,“信”是德性修养水平的表现形态和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个人无视信用,他将在社会生存中丧失施行道义的必备资格,那他在人际交往中就更难表现出人情和道义了。
2.“信”是“行”的基本前提。
“信”的功用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上。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人若离开了信,就不可为人,正像大车和小车离开了就套不住牲口从而无法行进一样。因此,想在人际交往中施行道义,离开了“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总之,“信”不仅是“行大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义行”的具体体现,没有“信”就不存在“义”,这就是“信”和“义”之间的关系。
延伸思辨:诚实待人
孔子曾经多次谈到诚信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丧失了做人的起码资格,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为人处事要保持诚实的美德,与人交往尤其要以诚相待。
有的人经常装腔作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人两面三刀,明明心里讨厌却堆满笑容,本来不欢迎却一副热情好客的样子,这种人就经常被人指着脊梁骂道:“真虚伪!”
与人交往最忌讳的是用欺骗手段,日久之后,你的虚伪就会被对方识破。即使有一天你诚挚待他,别人也会认为这是另一种姿态的虚伪,这对你的人际交往是很不利的。所以,你就应该增加自己的诚意,直到打动对方为止。
另外,赢得好人缘还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在别人有事时不计回报,冷庙烧高香,才能有备无患。
总之,靠个人力量求发展,则发展有限,和各方朋友结缘,则发展没有止境。诚实待人,“得天下者得其人也,得其人者得其心也,得其心者得其事也”。
精彩典故:
郭汲守信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有一次要到下面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什么原因,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您!”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不过后来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在这件看似普通的小事中,郭汲体现出了诚信的高贵品德,因而赢得了百姓的信赖。
尾生抱柱
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爱,情深意浓。一日,两人相约在某桥下相会。后来,恰遇泛潮,江水上涨,那女子还没有到来。但是尾生始终坚守诺言,死守在桥下,抱着桥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没而死。尾生的“信”是用生命坚守的,这就具有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至今熠熠生辉。
当代镜鉴:如何防范别人的“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