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他的妹妹年氏是四皇子胤禛的侧福晋,也是后来的年贵妃。年羹尧自幼读书,长大后又身处沙场,参与过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役,还亲自指挥平定过青海的叛乱,为雍正所器重,可以说是皇帝的心腹。为了表示对这位大臣的宠幸,雍正不断给年羹尧加官进爵,在生活上也极为关心,时常给与珍奇异物的赏赐。一次给年羹尧赏赐荔枝,为了保证荔枝的鲜美,雍正下诏必须6日内将荔枝从京师送抵西安。可就是这样一位宠臣,最后又怎么会被雍正赐死了呢?
康熙末年,由于康熙在继承人问题上废立不定,造成“九子夺嫡”的局面。胤禛在这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有人认为在这场斗争中年羹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驻守四川,压制了原本可以夺嫡的十四皇子。胤禛登上皇位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先给知道“矫诏夺位”的年羹尧莫大的恩宠,使其放松警惕,再将其一军,杀之以除后患。这样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猜想,也没有肯定的证据。但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得宠后,确实十分骄傲自得,做了许多超出自己本分的事情。他自视甚高,大部分官员都没被他放入眼里,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完全是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对于下级官员,赠给物品时,“令北向叩头谢恩”,根本没有给别人面子。甚至是朝廷派来本应礼待的御前侍卫,他也只是把人家当普通奴仆看待。一些狡谲的官员看年羹尧风头正劲,纷纷示好,年羹尧便收取了人家不少好处,收贿受贿达数百万钱。除此之外,年羹尧还大力排斥异己,培植自己的势力集团。甚至在皇帝面前年羹尧也不加收敛,“御前箕坐,无人臣礼”,举止失仪。自古伴君如伴虎,年羹尧越是炙手可热、如日中天就越是意味着他的危险。他的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犯了做臣子的大忌,终于使雍正不能继续容忍,便把他杀了。
知识链接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名雨芳,比较得雍正的宠爱。于雍正三年在家族即将覆灭之际病卒,死后数月兄长年羹尧就被雍正治罪而死。据《清史稿》记载:“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从葬泰陵。子三:福宜、福惠、福沛,皆殇。女一,亦殇。”
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死的吗
1735年8月23日清晨,雍正帝突然暴死在圆明园离宫中。关于雍正的死因,至今也是一个谜。
据《起居注册》中说道:1735年8月21日,雍正仍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出现,照样和往常一样办公。22日,雍正突感身体不适,其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午后7时至9时雍正病情加重。23日1时,由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将帝位传于宝亲王。
但是,在民间流传得最广的却是,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死的。吕四娘,吕留良的孙女,雍正六年(1728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处死,其子吕葆中、吕毅中也被斩决,其亲人也被严加处置,孙辈发配极远的边塞为奴。后来,吕四娘逃出,以宫女身份混入皇宫侍奉皇上,伺机行刺,最终成功。
但有人认为这个传说纯属谣言,首先他们认为,吕四娘不可能混进皇宫。其次,一个女子根本不可能穿过昼夜的巡逻和森严的戒备,轻易地就进入寝宫,刺杀皇帝。
另有人认为,雍正可能是服丹药中毒而亡。这是从宫中档案等资料中推出的结论。因为雍正生前,在宫中曾蓄养了一些僧道异能之士,而在他死后第三天,也就是8月25日,嗣主乾隆忽然下了驱逐炼丹道士出宫的谕旨。
各种不一的说法,使得雍正帝的死因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知识链接
历史上不少帝王都迷恋修仙炼丹。秦始皇不仅在国内求仙还在海外问药;汉武帝晚节不保,迷恋炼丹,受方士蒙蔽,荒废国事;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是吃了古印度国方士的丹药死去的;自穆宗后,唐朝皇帝大多都炼丹药,因吃丹药而死的也不在少教;宋太祖曾召高人询问长生之法;明朝皇帝仁宗、宪宗、孝宗、世宗、光宗5位皇帝服药身亡。
乾隆是海宁陈氏之后吗
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在清人编纂的《清实录》中记载,乾隆实际上是浙江海宁陈阁老之子。金庸先生是浙江人,从小就听乡里流传这个故事,后来也把这个故事写进《书剑恩仇录》里。传言当年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与在京为官的江宁陈世倌交好。两家的夫人都同时怀孕,当时雍正子息不多,这在皇位争夺中是极为不利的。后来胤禛的夫人生下了一个女儿,而陈家生的是儿子。胤禛就想办法把这两个孩子掉了包,陈家也不敢声张,陈家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那么,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后吗?
其实上,这个故事是后人编造的。首先,在弘历出生之前,胤禛就有了已满8岁的孩子弘时,而且在弘历出生三个月后,又一个男孩弘昼出生。雍亲王胤禛完全没有必要偷偷摸摸去抱养一个外人的孩子。况且若真有此事,知道的人也不会少,精明的雍亲王怎么会为此留下把柄呢?如今看来,在还有其他继承人的情况下,把皇位传给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也实在是匪夷所思。而海宁陈家说有乾隆亲自书写的“爱日堂”、“春晖堂”两块牌匾,事实上根本就不是乾隆写的,而是乾隆的祖父康熙所赐。不仅如此,皇家刚生下孩子,都会口头上报给皇上,然后再由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预备皇上为皇孙取名;若雍亲王府当时已按时辰报生的是女儿,过几天又改为男孩岂不是让人生疑。有人在《皇事见闻录》中称:“以雍正之英明,岂能任后宫以女易男?”一针见血。传闻被换到陈家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朝廷重臣蒋溥,她居住的楼称为“公主楼”,然而当地熟悉历史的人甚至蒋氏后人都不知道家乡有座公主楼。时至今日,人们已经确定乾隆为浙江陈氏之后纯属无稽之谈。
知识链接
蒋溥,字质甫,江苏常熟人,大学士蒋廷锡之子。于雍正七年授进士,任内阁学士等职。乾隆年间,做过湖南巡抚,镇压苗民起义。曾上疏言:“永顺及永绥、乾州、凤凰诸处民贪暴之习未除,城步、绥宁尤多狡恶。臣整饬武备,渐知守法。”谕日:“驭苗以不扰为要,次则使知兵威不敢犯。此奏得之。”乾隆二十六年,蒋溥病卒。
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吗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慈禧的儿子,6岁即位,18岁亲政,19岁便死于宫中。民间一直流传同治帝死于梅毒,不少历史学家也一直为此争论不休。这个本该在深官中与梅毒风牛马不相及的年轻帝王真的是死于梅毒吗?
同治皇帝的主治医生是当年太医院的御医李立德。据李立德后人说,李曾经说过同治死于梅毒的具体情况。当年李立德进入养心殿切脉之后,就发觉这是梅毒之症,为了慎重起见,李立德还连同另一位有名的外科御医进行会诊,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两人忖度慈禧太后跋扈,这病症既治不好,说出来也有碍天家颜面,不如装糊涂,于是把同治按得了天花来治。后来同治得了梅毒的事不知怎的闹得满城皆知,慈禧太后想把李立德杀了以掩盖真相,后幸得一名亲王帮助,离开了宫廷。但因为同治梅毒溃烂后,恶臭无比,李立德需每日为他清洗敷药,治疗期间鼻子受到强烈刺激,之后都丧失了嗅觉。
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梅毒必须得了5年以上才致死。在同治帝的老师翁同龢写的《翁同龢日记》中,同治帝是得了天花,导致毒热内陷,最终“走马牙疳”而死的。具体的病情记载,如“花极稠密”,“头面皆漓浆饱满”,的确像是天花的症状。同治帝患病后,翁同龢关心皇帝的情况,每日都向御医打听病情与用药,并且记在《翁同龢日记》里,以他的人格品行不可能也不必要作假。有人指出,是皇帝得了天花后,御医只敢下温药,不敢下有效但药效较强烈的药,生怕伤及龙体,这才导致皇帝的病一直好不了,拖延治疗的时机而死。但可疑的是,从《翁同龢日记》日记中的记载来看,确实有些症状与梅毒相类似,御医对病情的回答也十分模糊而语意不明。翁同龢会不会出于君臣名分、天家尊严,不能明说呢?甚至在《翁同龢日记》中也对皇帝在宠臣和内监的伴随下常常去寻花问柳、微服私访的情况也有记载。左步青主编的《清代皇帝传略》载,一次皇帝与恭亲王奕的儿子外出微服后被奕发现。
因为宫廷中有太多隐讳的事,又缺乏可靠资料。同治帝的死因,至今无法给出定论。
知识链接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他自幼聪敏好学,于咸丰六年考中状元。后来为官做到了宰相,当过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后遭李鸿章、刚毅、荣禄排挤,晚年景况不佳。死前赋诗“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翁同龢日记》起自咸丰八年迄于光绪三十年,记述了这一时期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作者的看法,内容丰富,被称为晚清三大日记之一。
为何光绪要称慈禧为“亲爸爸”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大清国5岁的小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即位,背后垂帘听政的是慈禧太后,阴暗沉闷的太和殿和背后那双眼睛仿佛预兆着他一生不幸的开始。和历史上大多数皇帝一样,这位光绪帝死后也有一个长得让人头皮发麻的谥号: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一个“孝”字,真是对他一直生活在慈禧淫威下可笑的形容。每回光绪向慈禧请安时都会说:“亲爸爸吉祥。”满人其实并没有这习惯,那为什么光绪要称慈禧为亲爸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