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种植业
安岳是农业大县,农业总产值历年均居全省一二位。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占一半以上。
(第一节)耕作方式
种植业生产按种植季节分为大春生产、小春生产、晚秋生产,以大春生产为主。大春作物主要有水稻、红苕、玉米、棉花、花生,另有高粱、黄(大)豆、绿豆、芝麻等;小春作物主要有小麦、油菜,另有大麦、兰麦、豌豆、胡豆等。大春作物一般在3~5月播种,8~10月收获;小春作物一般在9~12月播种,次年4~5月收获。利用大春作物收获后的早茬空地增种一季玉米、红苕、蔬菜、洋芋等短期作物,收获后播种小春作物,称晚秋生产。旱地历来有间作套种习惯,多在红苕沟内间种玉米、绿豆,红苕收获前在苕沟内套种豌豆(叫“懒豌豆”)。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旱地改制”,主要实行“(小)麦一玉(米)一(红)苕”三熟制。90年代后期,推广“旱四熟制”(“麦一玉—苕—豆”)。玉米间作冬大豆,2000年后推广面积达6666.67公顷。水田多为一年一熟,大春栽插水稻,水稻收获后蓄水保来年种水稻。水源较好的田块实行稻田两熟或三熟制,水稻成熟时放干田水,秋后播种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或增种一季秋红苕、秋洋芋等晚秋作物,晚秋作物收后再种小春作物。两季田面积随农田水利设施增多,排灌条件改善逐年扩大。龙台、石羊部分田块头季稻收获后,蓄留一季再生稻,再种小春作物。
(第二节)粮食作物
安岳是粮食生产大县,粮食总产量列全省一二位。每年均调出大批粮食,为全国著名的售粮大县。1995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产粮大县,1996年、2003年被农业部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33万公顷以上,年产粮食70多万吨,2005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53万公顷,总产量77.06万吨,以水稻为主,其次是红苕、玉米、小麦,还有豌豆、胡豆、黄豆、绿豆、高梁、大麦等。
一、水稻
常年种植4.67万公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1985年种水稻4.56万公顷,公顷产7290公斤,总产量33.3万吨。1996—2000年,年均种水稻4.53万公顷,公顷产7950公斤,年产36万吨。2005年种水稻4.44万公顷,总产量31.9万吨,公顷产7185公斤。90年代末,开始推广优质稻。2002年,开始实施水稻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安岳县地方标准,建设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2005年,达国颁2级以上标准的水稻占50%。
二、红薯
1985年种红薯2.73万公顷,公顷产原粮4680公斤(5公斤红薯折1公斤原粮),年产12.7万吨。1986年后,继续推广普及地膜育苗,更换良种,逐渐形成“良种苕、地膜苗、育壮藤、包厢粪、芒种栽、穿林管”系列规范化技术。2001年后,推广品质好、淀粉含量高的脱毒“英豪1号”、“英豪8号”、“川薯101”等品种。2004—2005年引进推广高产、高淀粉品种“南薯99”、“绵薯6号”。2005年红苕良种推广面积近1.33万公顷,红苕产量不断提高。1986—2004年,年均种薯2.73万公顷,公顷产原粮5460公斤,年产13.7万吨。2005年种红薯3.03万公顷,公顷产原粮5205公斤,年产15.76万吨。
三、玉米
1985年种植1.53万公顷,公顷产3210公斤,年产4万吨。1986年后种植面积扩大,1986—1990年年均种植1.93万公顷,公顷产4005公斤,年产7.8万吨。1990年总产量10万吨,超过小麦。1996—2000年种植面积年均2566.67公顷,公顷产6000公斤,年产15.4万吨,超过红苕。2005年种植2.93万公顷,总产13.86万吨,公顷产4725公斤。
四、小麦
1985年种小麦2.74万公顷,公顷产3630公斤,总产9.9万吨。1986年以后继续推广“高产良种,适期播种,疏株密植,平衡施肥,病虫综防”的配套技术,促进小麦生产。1986—1990年,年均种小麦2.79万公顷,公顷产3675公斤,年产10.4万吨。1996—2000年,年均种植3.62万公顷,公顷产3435公斤,年产12.4万吨。2005年种植4.02万公顷,总产11.1万吨,公顷产2758.5公斤。
五、豌豆
80年代以前,种植面积较大,因单产量低种植逐年减少。1985年为4866.67公顷,90年代年均666.67公顷。2001年后因市场需求增大,年均种植面积恢复到2000多公顷,年产近4000吨。品种主要为“白豌豆”、“麻豌豆”。
六、胡豆
净作较少,多种于田谝及零星隙地,或与小麦间作。年产3000—5000吨。品种主要为“米胡豆”、“大胡豆”、“二胡豆”。
七、大豆(黄豆)
多种于河谝、田坎、田谝及漕坝地。80年代前年产2000多吨,80年代后推广“旱四熟制”,将黄豆与玉米一齐套种在红苕地内。80—90年代全县年总产3000—4000吨。2001年后推广玉米套种冬大豆,年产万吨左右。品种主要为“金黄豆”、“白水豆”,2001年后推广冬大豆品种“贡选1号”。
八、绿豆
多间作于红苕地内,或种于零星隙地。年产2000—3000吨。安岳农家品种“翻身油绿豆”采收期集中、无石豆、易煮烂、产量高、品质好,评为省优品种。
九、高梁
高粱主要作酿酒原料,80—90年代年种植200~333公顷,年产1000吨左右。品种主要为“牛心子”、“五子堆”等红高粱。
十、大麦(老麦、谷麦)
分裸粒及带壳两种,主要作饲料。60—80年代年种667~1334公顷。90年代年种2000—3333公顷。2001年后年种1334公顷左右,年产2000多吨。品种主要为“坨坨大麦”、“千担大麦”,90年代引进推广“V24”,产量较高。
(第三节)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蔬菜、花生为主,芝麻、麻类、甘蔗、药材、烟草等为辅。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种植业结构中的比重,50年代前占3%,50年代占5%,60—70年代占10%,80年代占15%,90年代占16%,2001—2005年,扩大到23%以上,蔬菜列人经济作物类。
一、棉花
1985年后种植面积连年递减,1987年种棉2400公顷,公顷产1065公斤,总产2602吨。1988年开始恢复种棉面积,1992年种棉6133.33公顷,公顷产1185公斤,总产7250吨。次年降至5200公顷,公顷产720公斤,总产3750吨。1994年棉花价格上扬,种植面积扩大。1994—1997年年均种棉6 000公顷,公顷产885公斤,年产5300吨。1999年棉花种植指令性计划和政策补贴一并取消,种植逐年减少。2005年全县种棉仅466.67公顷,公顷产825公斤,总产38.5吨。
二、油料作物
(一)油菜1986—2002年年均种油菜8 600公顷,公顷产2070公斤,年产1.7万吨。2005年种1.86万公顷,公顷产2193公斤,总产4.08万吨。
油菜种植90年代推广稻田免耕连作,2001年后推广稻田保护性耕作。80年代主要推广“矮花3号”、“西南302”、“秦油2号”、“3529x奥罗”油菜良种,2001年后主要推广“两高双低”(含油率高、产量高、低芥酸、低硫甙)品种“油研7号”、“蜀杂6号”。
(二)花生各乡镇均种花生,千佛、周礼、华严、驯龙等乡镇种植面积较大。1986—1999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公顷左右,年均2133.33公顷,公顷产2250公斤,年产5000吨。2000年开始扩大种植面积。2005年种植9133.33公顷,公顷产2070公斤,总产1.89万吨。
(三)芝麻多种植于零星隙地或间作于红薯地内,年产4~5吨。品种为“八方芝麻”、“霸王鞭”等。80年代引进推广“中芝”、“郑芝”系列品种。
三、蔬菜
80年代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000多公顷,所产蔬菜主要供农民自己食用。县城居民所食蔬菜主要由蔬菜公司组织城郊北坝、解放桥及关新村蔬菜专业队生产,并购进长河等地菜农蔬菜和外地蔬菜。各乡镇居民购买乡镇附近农民蔬菜食用。蔬菜品种较少,大宗类多,精细菜少。80年代后期种植面积扩大,年种4000~4667公顷。90年代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年种蔬菜5333~1.33万公顷。元坝、长河编、赤云等地菜农建起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菜、精细菜,弥补淡季缺口。长河土扁、团结、顶新、天林、元坝、李家、华严等十多个乡镇先后建成蔬菜生产基地。所产蔬菜除县内销售,还销往重庆、成都、西藏、新疆等地。2001—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2.67万公顷。2002年县农业局制定《安岳县种植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实施办法》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对蔬菜生产进行监控,对产品残毒含量进行检测,蔬菜基地生产蔬菜的合格率历年均高于市场蔬菜。顶新、岳新、团结、长河谝等乡镇先后被省批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所产生姜、麻竹笋、窝笋被定为无公害食品。
上市蔬菜主要有:叶菜类、瓜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葱蒜类、菜用豆、花菜类、食用菌。
四、水果
1985年全县果园面积4333.33公顷,年产水果10330吨。主要品种有柑桔(2666.67公顷)、梨(600公顷)。1986年后加速建设柠檬基地,扩大柠檬种植面积。90年代水果生产发展速度加快,1998年13乡镇建立果树技术服务站。2000年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公顷,年产4万吨。2001年后实施绿色无公害水果栽培技术规程,建设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柠檬、通贤柚分别被农业部、省农业厅认定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万公顷,2000多万株,产果16万吨。主要品种有柠檬、通贤柚、脐橙、红桔、锦橙、梨、桃、李、枇杷、櫻桃、葡萄。
90年代后,一些业主租用农民田土建3公顷以上的果园68个,有的规模20公顷以上,大的60公顷以上。
五、中药材
80年代,县内种植中药材有苡仁、芡实、红花、天冬、柴胡、泽泻、荆芥、薄荷、川芎、枳壳、梔子、生地等,年种植面积34~444公顷。90年代以后,利用退耕还林、扶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药材产业,种植半夏、银杏、梔子、金银花。200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中药材作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加速发展,省农业厅将安岳作为中药材生产基地县。建设永清、合义、忠义、悦来、兴隆、建华、镇子、天林、天宝、石羊、白塔寺11个中药材生产基地乡镇。种植半夏、青蒿、白芷、梔子、金银花、银杏、半枝莲、天冬、柴胡、薄荷、鱼腥草、麦冬等中药材1644.93公顷,产中药材1163吨,产值994万元。
(第四节)其他作物
一、麻类
主要为黄麻、红麻、苎麻、火麻、茼麻、葛麻,多为零星种植,年种133.33公顷,年产200多吨。2002—2005年年均种植1645公顷,公顷产2445公斤,年产592吨。
二、甘蔗
各地零星种植果蔗,李家等乡镇种植糖蔗。2000—2005年年均种植340公顷,平均公顷产2.96万公斤,年产1.14万吨。
三、烟草
农民零星种植土烟,供自己吸用。华严、忠义等乡镇与资阳、大足等烟厂签约种植烤烟,烟叶售厂家。2000—2005年,年均种植153.33公顷,公顷产1125公斤,年产174吨。
四、茶叶
2001年龙台镇一农户种植茶树2公顷,茶叶售北京茶商,加工苦丁茶。
五、青饲料
农民种植牛皮菜、胡豆苗、天星苋、聚合草、紫云英、金花菜作畜禽养殖青饲料。引进种植黑麦草、篁竹草、菊苣、牛鞭草、高丹草、鲁梅克斯、紫花苜蓿。1985年前年种植3333—4000公顷,1986年后,种植面积扩大。1989年种5600公顷,1991—2000年年均种植6200公顷,2001—2005年年均种植9333.33公顷。
六、花卉
90年代部分农民开始建苗圃培育草本、木本花卉出售。2005年县城有花卉经营业主10余家,均自建花卉苗圃0.13~1.4公顷不等。
(第二章)养殖业
(第一节)畜牧养殖
1986年后,畜牧业发展很快,1990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较1986年增长181.24%,占农业总产值的39.99%。1995年上升到7.55亿元,较1990年增长93.52%,占农业总产值的34.67%。2000年达到11.54亿万元,较1995年上升52.76%,占农业总产值的37.75%。2005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4.31亿元,较2000年增长110.65%,占农业总产值的48.92%。
一、大中家畜
(一)养猪1986—2005年,全县施行以猪为主、禽兔并重,稳定牛羊,全面发展,全力打造畜牧业强县的指导方针,采取示范带动,项目推动的办法,使养猪业获得快速发展。1990年底存栏生猪105.66万头,出栏肥猪113.24万头,较1986年增加38.23万头,上升50.97%。1995年底存栏生猪128.53万头,出栏肥猪122.47万头,较1990年增加9.23万头,增长8.15%。2000年存栏生猪124.4万头,出栏肥猪125.18万头。2005年存栏生猪119.92万头,出栏肥猪193.05万头,较2000年增加68.87万头,增长54.22%。
1.品种改良1986—2005年,先后推行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1987年区乡34个配种站共配备134头优良外种公猪,布局输、供精点108处,全面推行输精技术。1990年,全县有种公猪429头,其中配种站150余头,全县配杂交猪12.3万窝,实现以二元杂交为主的育肥猪杂交化。1991年开始推广生猪三元杂交。1992年,全县普遍推广“低精量输精技术”。1994年贯彻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实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1997年,全面推广《种畜禽合格证》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淘汰低劣种公猪108头。1998年,推广“新荣I系”为主。2000年,调整为主推外种猪三元杂交和长x约x内土三元杂交。同年,从温江、内江种猪场引进纯长白公猪128头,外二杂母猪365头,县内选留二杂母猪7111头,开展三元杂交。至2005年,全县养殖LY(外二杂)母猪1.8万头,选留二杂母猪2.5万头,开展三元经济杂6万窝,三元杂交肥猪4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