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常见止血方法:
1.小伤口止血法
只需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盖上消毒纱布、 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 在紧急情况下, 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 如手帕、 毛巾、 布条等, 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
2.静脉出血止血法
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 还需压迫伤口止血。 用手或其他物体在包扎伤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压力, 使血管压扁, 血流变慢,血凝块易于形成。 这种压力必须持续5~15分钟才可奏效。 较深的部位如腋下、 大腿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 将受伤部位抬高也有利静脉出血的止血。
3.动脉出血止血法
分指压法和止血带法两种。
(1)指压法: 方便及时, 但需位置准确。 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上方, 用力压住血管, 阻止血流。 经过指压20~30分钟出血不停止, 就应改用止血带止血法或其他方法止血。
(2)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 这种方法止血最有效, 但容易损伤肢体, 影响后期修复。 方法是, 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12分钟, 在出血部位的上方, 如上臂或大腿的上1/3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 然后将止血带拉长拉紧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 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 最多绕两圈, 以出血停止为宜。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 严禁使用铁丝、 电线等代做止血带。 上好止血带, 在上面做明显的标记, 写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30~5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 每次2~5分钟, 此时用局部压迫法止血, 再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上下稍加移动, 减少皮肤损伤。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 如出血不多, 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 以免压迫血管时间过长, 造成肢体坏死。 动脉出血经初步止血后必须尽快送医院手术治疗。
对小儿创伤的急救处理
小儿喜爱玩耍, 又没有经验, 容易造成各种创伤。 如果是很浅的擦伤, 注意要先把伤口用自来水或温开水反复冲洗, 再涂点红药水即可。 然后每天涂红药水2~3次, 同时最好去医院注射1次破伤风抗毒素。
如果受到钝器打击或冲压, 皮肤未破, 但局部有青紫的包块,就是皮下发生了小血肿。 轻的一般不要处理, 如果是肠、 腹、腰、 关节或脑部等处受到较重挫伤, 必须立即去医院治疗。如果是被刀、 剪、 玻璃等划破皮肤, 可在伤口上涂点红药水防止感染。 如果手指被切伤, 应把手举高, 捏住指根两边, 可以止住出血, 在切伤处涂些红药水或在伤口周围皮肤涂上碘酒、 酒精, 用干净的布包扎好。 如果手指被切断了, 应一面给孩子止血包扎, 一面用干净布把断指包起, 和孩子一块速去医院, 大多可以接上。 同时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头皮破伤不大, 可以按压伤口处周围的皮肤, 就可止血; 然后把头发剃去或剪去, 局部涂消毒药水后包扎; 破伤较大, 必须去医院处理。
刺伤若是很浅, 可用酒精拭过或火烧过的针头把刺物去掉,涂上碘酒或红药水即可; 如果刺得很深, 最好暂不拔出异物, 以防突然发生大出血。 这时需要急速送往医院处理。
为了预防孩子发生创伤。 家庭中锐器如刀、 剪、 玻璃、 斧头等必须放在小儿拿不到的地方, 平时教育孩子不要玩尖锐的东西, 不要用嘴含着筷子、 冰棒棍、 糖果棒等玩耍和奔跑, 以免意外跌倒, 发生创伤。
家长如何急救孩子
儿童时代的意外事故并不是罕见的。 由于不少意外发生得太快太突然, 孩子病情的变化又比大人快得多, 凶险莫测, 常常等不到送医院, 就必须在发生意外的现场先作必要的应急处理, 甚至是采取救命的措施, 因此, 学会家庭急救的一些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的意外事故, 就其轻重大致可分以下两类: 一是迅速危及生命的, 如淹溺、 触电、 雷击、 外伤大出血、 气管异物、 中毒、 车祸等。 这一类意外事故, 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地进行正确而有效地急救, 以防止可以避免的死亡; 还有一类虽不会顷刻致命, 但也十分严重, 如各种烧烫伤、 骨折等, 如迟迟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 也可造成死亡或终生残废。 因此, 上述两种情况, 都需要做一些应急处理。
如果危重病儿是处于“缺医少药” 的家庭现场, 在医生还未赶来之前, 我们该怎样来急救呢? 在家对危重病儿急救的原则是: 先救命, 防残疾, 少痛苦。
1.先救命: 无论出现什么严重的情况, 也不管是何种原因所造成的, 如果病儿呼吸、 心跳已很不规则, 快要停止或刚刚停止时, 当务之急就是要设法暂时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病儿呼吸, 以期恢复病儿的自主呼吸; 帮助他心跳, 以维持其血液循环。在常温下, 呼吸、 心跳若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 生命就会岌岌可危; 超过10分钟, 很难复苏。 因此, 当病儿的呼吸、 心跳发生严重障碍时, 如果迟迟不作急救, 只等医生来救, 或者送到医院再救,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旦失去了挽救病儿的有利时机, 即使是多么高明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器械, 也都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 在这十来分钟的时间里, 要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心脏挤压的急救措施, 这是最重要的两项救命方法, 家长一定要学会它!在抢救垂危病儿时, 家长对一些容易消除的致病因素也应该采取措施。 如遇到外伤大出血、 动脉血管破裂时, 要立即设法止血; 冬天如发生煤气中毒, 要立即打开门窗, 或将中毒的孩子抱到其他房间, 以使病儿不再吸入一氧化碳等等。
2.防残疾: 就是在抢救垂危病儿生命的同时, 要尽量防止病儿日后留下残疾。 如果我们在急救时处置不当, 有些奄奄一息的病儿生命虽然得救, 有时却会遗留下残疾, 造成终生不幸。 如儿童发生摔伤时, 常致脊椎骨折, 当疑有这种骨折时, 应严禁患儿走动, 转运时一定要用门板之类的木板担架抬送。 但是, 有些家长往往因为缺乏常识或者疏忽大意, 仍让患儿走动, 或用绳索、帆布等软担架抬送病儿, 甚至背挽抱扶, 使得病儿的脊椎骨折,随着体位的继续活动而损伤脊髓神经, 造成终生截瘫。
当遇到各种化学烧伤, 伤及眼睛、 食道等处时, 在现场要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 决不可等到医院再处理, 以免使组织受到严重的腐蚀烧伤, 以致使眼睛失明或食道形成疤痕。
3.少痛苦: 就是指在现场急救中尽量减少病儿的痛苦, 因为意外灾害的损伤往往是很严重的, 常常给孩子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 如各种烧烫伤、 骨折, 疼痛剧烈, 甚至会造成休克, 加重病情。 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 要尽量做到减少病儿的痛苦, 在搬动、 处理时要轻柔, 语言要温和(有些孩子病危时神志尚清), 不要认为反正是救命要紧, 其他方面就不管不顾。 先救命, 防残疾, 少痛苦, 虽有主次、 轻重之分, 实际上也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整体措施, 家长遇事时, 要冷静地施行。
儿童头部受伤后的处理
儿童的活动量大, 四肢协调性差, 因此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如果他的头部受伤, 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自行痊愈, 但是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时, 无论外表有没有伤口, 都应立即送医院检查救治。在儿童创伤中, 以头面部伤居多。 其主要原因是:
(1)交通事故。
(2)运动时摔伤、 跌伤。
(3)在幼儿园上手工课时刺伤。
(4)打架斗殴击伤。
(5)刀刃等利器直接伤及头部。
受伤后的主要特征:
(1)颌面部和头颅外皮有割伤、 瘀血及红肿等。
(2)头痛、 头晕。
(3)神志不清或昏昏欲睡或者处于昏迷状态。
(4)对事故发生前的事情失去记忆。
(5)耳、 鼻、 口腔有出血或分泌物。
(6)双侧瞳子大小不等, 有时可能有复视现象。
(7)脉搏减弱、 呼吸短浅。
头面部受伤的儿童, 一般都应去医院检查。 如果在家休息,在受伤后2~3小时至1日左右出现下列症状时, 就应马上送医院。如:
(1)平时很调皮的儿童而此时太温顺, 而且感觉很疲乏。
(2)发生痉挛。
(3)手脚麻痹。
(4)恶心想吐。
(5)过分激动, 乱闹。
(6)头痛加剧。
(7)脸色变白。
(8)意识不清。
出现上述症状, 说明有发生脑内出血的危险, 应立刻送往医院救治。
孩子误服药物的应急处理
孩子容易误服药物的原因很多, 例如: 孩子多喜欢吃糖果,又缺乏鉴别能力, 有时把带有甜味和糖衣的药物当成糖果吃, 还有的把有鲜艳颜色、 芳香气味的水剂药物、 化学制剂当成饮料喝引起中毒。 另外, 幼儿好奇心强, 模仿大人服药, 也能酿成中毒。 孩子一旦发生误服药物, 由于成倍或十几倍超出剂量, 有的药物对小儿敏感性高, 婴儿解毒和排泄能力差, 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 常常发生严重后果。
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 正确处理的原则是: 迅速排出, 减少吸收, 及时解毒, 对症治疗。 首先, 尽快弄清什么时间, 误服了什么药物和大体剂量, 为就医时提供情况。 不要打骂和责怪孩子, 免得孩子害怕不说真实情况而误诊。
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如毒副作用很小的维生素、 止咳糖浆等), 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 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如果吃下的药物剂量过大又有毒性, 首先应立即用手指或硬鸡毛刺激舌根催吐, 然后再喝大量茶水、 肥皂水反复呕吐洗胃。催吐和洗胃后让病人喝几杯牛奶和3~5枚生鸡蛋清养胃解毒。如果误服了腐蚀性药物(如碘酒类)之后要分秒必争, 马上喝米汤、 面汤等含淀粉液体; 若是来苏儿可喝蛋清、 牛奶、 面粉糊以保护胃黏膜; 若为强酸, 禁用胃管以免损伤食道、 胃黏膜, 应立即服石灰水、 肥皂水、 生蛋清, 以保护胃黏膜; 若为强碱, 应立即服用食醋、 橘汁、 柠檬水等, 然后立即送医院。吃了有毒性的药物, 在采取急救措施后, 可取绿豆100克、 甘草20克, 煎煮30分钟服汤以解余毒。 另外, 病人送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 以使医生对症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溺水急救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 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 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 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 这一分类对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 因此统称为溺水。
急救方法: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 应立即清除其口、 鼻腔内的水、 泥及污物, 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 解开衣扣、领口,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 使其背朝上、 头下垂进行倒水。 或者抱起伤员双腿, 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 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 或急救者取半跪位, 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 使其头部下垂, 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 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 托起伤员下颌, 捏住伤员鼻孔, 深吸一口气后, 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 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 放松其鼻孔, 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 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 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让伤员仰卧, 背部垫一块硬板, 头低稍后仰, 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 面对伤员, 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 左手放在右手背上, 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 不能用力太猛, 以防骨折, 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 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 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 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晒伤急救
1.使用止痛药, 如阿司匹林可缓解轻度至中度晒伤的红肿、痒痛。
2.预防晒伤可在皮肤泛红前, 服用阿司匹林。
3.湿敷, 以冷水、 脱脂牛奶、 醋酸铝、 燕麦片、 金缕梅溶液来湿敷皮肤, 可防止过痒或皮肤干燥。
4.泡冷水澡, 以醋、 碳酸氢钠等浸泡, 再以干净的毛巾轻拍皮肤, 擦干患部, 以免刺激皮肤。
5.使用温和的香皂, 并彻底地冲洗干净。
6.在洗澡之后涂上滋润皮肤的乳液。
7.使用新鲜芦荟, 直接涂在患部, 可帮助伤口复原, 但应先测试是否有过敏反应。
8.用布包住冰块, 敷在受伤的皮肤上, 可纾缓疼痛, 但不能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9.多喝水。
10.饮食均衡, 且应清淡。
11.若腿被晒伤, 且脚呈现浮肿, 最好将腿抬到高于心脏的位置, 可减低不适。
12.睡眠充足, 可在床上洒上爽身粉, 以减少床与皮肤的摩擦。
13.若有水疱, 则为严重晒伤, 若范围不大, 可将其刺破, 但勿将表皮剥除。
14.晒伤的皮肤要3~6个月后才能正常, 因此不要在短期内再曝晒在阳光下。
15.出门前要擦防晒油, 即使阴天亦然, 游泳或大量流汗后要记得补擦。
16.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的阳光威力最强。
17.若想晒黑皮肤, 最好循序渐进, 慢慢延长曝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