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聪明孩子的8堂口才课
24525800000013

第13章 鼓励交往:为孩子说话构建一个舞台(3)

但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孟女士却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不少问题:虽然孩子如今能说会道,却变得越来越会撒谎。有一次周末,耀华说自己要去上培训班,妈妈没有特别留意,但是周一见到老师,才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培训班。还有一次,耀华要钱买书,但是后来她发现,原来儿子钻进网吧了。

对于这些,孟女士自然不敢掉以轻心。通过明察暗访,她这才发现,儿子最近经常跟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她很怕儿子会学坏,但跟儿子谈,儿子却说自己有交朋友的权利,而且保证不会跟他们学坏。他说喜欢“那些朋友”的原因是他们很照顾他,可以帮他出头让他不被欺负。

“再说了,我觉得他们不是坏人。妈妈你也知道,要不是他们,现在说不定我还是什么都不敢说,还是像以前那么懦弱呢!”听着儿子的话,孟女士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很显然,耀华的口才得到了提高,但是生活习惯却向不好的方面发展。那么,父母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既得到了锻炼口才的机会,又可以保证不会受到坏孩子的影响?

1家长要做有心人。

在家里,家长如果只让孩子看适合的儿童片、电视剧等,孩子一般不会学坏。一旦发现孩子出言不恭,行为有违常理,那他一定在外面交了不好的朋友。这时大人要耐心帮孩子纠正错误,然后想法让孩子说出与自己来往的人,看看是不是确实有了坏朋友。

了解清楚后,就要劝孩子不要跟坏朋友来往,不要模仿他的坏习惯,并且指导孩子交朋友要有所选择,如让孩子对他那个朋友进行教育,这样效果会更好。如果当面训斥那个坏朋友,他可能起逆反心理,不让他跟你的孩子来往几乎办不到,而且可能恶习不改甚至更坏。

当然,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还是奏点效的。如果仍旧不改,那就有必要告诉自己的孩子,绝对不要跟他来往。这里之所以要谈教育那个坏朋友,是因为孩子终归是孩子,听完你的教育,玩起来就不自主了,不知不觉两个人又到了一起,这时孩子就有了劝朋友的机会。

2要告诉孩子选择伙伴的标准。

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朋友,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做朋友,但不可具体细微地硬性规定,这样,既没有让孩子完全听命于自己,限制孩子结交朋友的正当行为,也没有危言耸听,把问题说得很复杂,吓住孩子,而只是提出择友的标准和原则,这才是明智的。

至于如何具体地帮助孩子择友,关键在于家长的实践和探索。但要注意一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倘若自己的孩子本身就志趣低下,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就难免近墨者黑了。所以,想让孩子有真正的朋友、有益的朋友,父母不要忘记教育自己的孩子,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要让孩子知道与坏朋友交往的害处。

“益友是良师”,鼓励孩子们多交朋友,但要让孩子们学会区分好坏,知道交到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朋友,那是有益的,同时,还要清楚交到坏朋友的害处。

虽然孩子觉得自己交的朋友有爱讲大话、不诚实等许多坏毛病,但认为自己不会跟他学,所以还要在一起玩。人的坏毛病就像厕所里的臭气,你捂住鼻子,它也硬往里钻。正因为你觉得自己染不上坏毛病,就掉以轻心,坏毛病才会如臭气乘虚而入,无孔不钻。要是真如此,自己染上了坏毛病,也不觉得坏,对别人的批评、教育就会反感。

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耐心地给孩子做工作,通过事实来讲道理,如果再结合广播剧、童话故事等进行教育,效果就会更佳。

4不直接批评孩子。

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对于父母的长篇大论可能非常讨厌。这个时候,父母可以不直接批评孩子,而是选择一个曲线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

家长会上,班主任告诉王友竹的妈妈,最近,友竹与班上一个很不听话的女孩儿来往密切,上课老爱交头接耳,还完不成课上的练习。老师曾多次提醒她,但她依然我行我素,与那个女孩儿形影不离。

听到老师的诉说,妈妈开始考虑如何规劝孩子。这个时候,她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在一次愉快的游乐园游乐后,王友竹的妈妈一边抚摸着她的头,一边温柔地说:“昨天,妈妈去开家长会了。老师说,你自从交了新朋友,就退步了,还经常完不成课上的练习。以前老师和妈妈都认为你是个出色的孩子,现在你要好好想一想,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妈妈的话,让友竹的脸不禁一红。她点了点头,保证不再像过去那样。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告诉妈妈:友竹已经不再和那个女孩儿一起玩了。

友竹妈妈的做法,聪明之处在于没有直截了当地斥责或批评孩子,而是以曲线出击的方法低调应对,既表明了意图,又给了孩子足够的反思时间,最终达到了目的。

5对症下药。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他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那些“坏朋友”才是自己的哥们儿,认为他们在某个方面是那么优秀。这个时候,父母必须当机立断,让孩子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厉害”,这样,他就会逐渐远离坏朋友。

潘峰最近很让人操心,因为他与一个以打架斗殴远近闻名的男孩儿成了好兄弟。

妈妈非常担心潘峰从此堕落,于是对他严加管教,并限期要他与那个男孩儿一刀两断,可潘峰根本不听。

儿子的我行我素,让爸爸也开始行动了起来。他冷静下来,耐心地与潘峰沟通。原来,那个好斗的男孩儿会一点儿“拳脚”,喜欢武术的潘峰特别崇拜他,因而走到了一起。

得知了孩子是因为这个原因,每逢周末,爸爸便带潘峰去少年宫观看武术训练。当潘峰见识到真正的功夫后,好斗男孩儿的花架子就再也激不起他的崇拜心理了,潘峰渐渐疏远了他。

很多孩子都像潘峰这样,因为喜欢或崇拜某人的“一技之长”,从而与他走得很近。所以父母要搞清楚原因,像潘峰的爸爸这样对症下药,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俗话说,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朋友在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所以,给孩子最好的朋友,无异于给孩子了一个美好的人生。这不仅对口才有帮助,更是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路顺风。

鼓励交往:

自然地与陌生人交谈

歌里唱的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对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同样如此。在语言方面,所谓的“风雨”,即是指“陌生人”。可以说,与陌生人打交道不但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胆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结交朋友。只有孩子能够在群体中游刃有余,那么口才才会取得进步。

蔡晓旭今年6岁半了,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人精”,不仅能和同龄的孩子打成一片,还能和陌生成人聊得火热。

比如,在公交车上,蔡晓旭如果对身边成人的东西感兴趣,她就会主动地问对方:“叔叔,你的东西在哪里买的呀,真漂亮,我也想让我爸爸帮我买一个!”碰到孩子这样说,一般人都会笑着接话,并告诉蔡晓旭想要的答案,还会主动把手里的东西给蔡晓旭摸一摸,如果不是特别贵重,还会给她玩一玩。

为什么蔡晓旭有如此的表现?这是因为,妈妈对她很放心。蔡晓旭3岁半的时候,就曾大胆地自己买吃的。现在去超市购物,妈妈总是把蔡晓旭当成小大人,和她一起购物、付款。

当然,和陌生人交流不代表没有原则。一般来说,妈妈要求蔡晓旭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蔡晓旭经常因为妈妈加班而最后一个离开幼儿园,当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她会很自豪地告诉妈妈:“我没有跟陌生人走。”

蔡晓旭的表现,不仅体现在自立之上,更是在口才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年元旦联欢会,她都是唯一的主持人,这和妈妈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孩子有个好口才,父母必须培养他与陌生人的交往能力。

可是综观目前社会,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经常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事实上这条“安全法则”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值得父母重视。

首先,孩子可能会认为认识的人、熟人都是好人,不会伤害他们,而陌生人都是危险的。其次,当孩子在公共场所与家人走散时,向陌生人求助的能力是孩子最大的财富,而这种能力需要平时多与陌生人接触才能获得。

丹丹今年已经小学三年级了,长得非常漂亮,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就是因为所有人都不断表扬她,所以,她在亲朋好友面前非常活泼,是个远近闻名的“小明星”。

但是,丹丹身上也有着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外面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因为妈妈经常提醒丹丹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说陌生人中有很多“坏蛋”,一定要远离他们。

正是由于妈妈的这种话,丹丹在面对陌生人时,总显得有些冷淡。在一次同事的聚会中,妈妈发现很多陌生的同龄孩子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还主动和丹丹打招呼,而平时活泼好动的丹丹却用沉默应对。一些同事问丹丹的名字时,她也不回答,显得很没礼貌。没过一会儿,所有人都觉得丹丹“有毛病”,因此也就没人再和她聊天了。

还有一次,妈妈带着丹丹去超市购物,由于一时疏忽,母女俩在超市里走散了,丹丹知道妈妈一定会很着急,其实她也非常想早点找到妈妈,可是任凭她怎么找,都没有找到妈妈。半小时过去了,丹丹始终没有想到找人帮忙,比如向超市的广播人员求助,或者寻找服务人员帮忙等,而是选择在超市门口号啕大哭。

所以说,让孩子学会与陌生人说话,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孩子就能轻松大方地向他人求助,这便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那些很少和陌生人说过话的孩子,在向陌生人求助的时候,容易面露胆怯、心里紧张,他所表现出来的不自然的神情和姿态会给沟通带来麻烦。所以有人说,好口才不仅体现在朋友圈之中,更是体现在与陌生人打交道之上。

一个有良好口才的人,绝对不会欠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特别是在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他能轻松自然地表情达意,而且会表现得很有风度和涵养。这是赢得陌生人亲近和支持的有利因素,是孩子将来走入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

所以,父母应当让孩子适当地和陌生人接触,多与陌生人说话,培养孩子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正确、自然地与陌生人交往呢?

1鼓励孩子丢下包袱,轻松开口。

首先,父母要告诉孩子,和陌生人说话之前要抛开一切顾虑,大胆地说,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许多害羞的孩子在说话前总是设想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当真正面对听众时,由于过于追求完美,担心失败,害怕别人的否定性评价,结果影响了自己的发挥。越担心、害怕,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2让孩子把陌生人当成朋友。

孩子到一个陌生场合,感到有可能紧张、害羞的时候,暗示自己镇静下来,什么都不去想,把陌生人当成好朋友,以礼相待,对方也会对自己很热情,这就为说话营造了好的气氛。

3告诉孩子陌生人和坏人不能画等号。

社会上的确有些人会对我们的孩子有危害。因此,不能让孩子随便跟别人走。幼小的孩子,还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一次能够接受的概念又比较少,为了解释起来方便,家长容易对孩子说:“别跟陌生人说话!”“不能上陌生人的车!”因为“陌生人中可能有坏人”。

这些原则,在保护孩子安全上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强调过头,可能会让孩子理解为陌生人都是坏人,反而失去了基本的安全感。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接触陌生人的过程。第一次有客人串门,他会看到陌生的亲朋;第一次出门晒太阳,他会看到陌生的邻居;第一次购物,他会看到很多陌生的顾客、收银员、保安;第一次去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人……总的来说,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中好人和可能具有危险的人的比例其实差不多。家长们绝对不要对孩子说:“熟人的车你可以上。”或:“他是熟人,你可以跟他走。”而要告诉孩子:“没有爸爸妈妈的同意,不可以……”

当然,在鼓励孩子与陌生人说话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珍·福尔是一个研究儿童成长与行为的专家,她为家长们提供了让孩子安全接触陌生人的方法。

例如,当你和孩子逛商场时,你可以与一个陌生的人交谈,等对方走后,你要告诉孩子:“那个人是陌生人。如果你在商场里和妈妈走散了,会有陌生人帮你的,但是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让他带你到别的地方去。”类似这样的话,是为了让孩子提高警惕,因为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必须不断向孩子灌输这种观念,孩子才能牢记。

陌生人并不都是“大灰狼”,家长千万不要用不恰当的比喻来形容陌生人,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尽早和陌生人说话,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