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最需要的100个引导
24531400000012

第12章

要让孩子在乘车时认为站立乃是理所当然,父母可在谈话中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或是在摇晃的车子里,与孩子比赛看谁站得比较稳。如果不是长时间乘车,二三十分钟的短暂车程,让孩子站着绝不是件苦差事,故应让他们养成习惯。

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一些小困难

有个企业家在小学时,被家人派往远方的熟人家中办事,由于要带去的东西非常多,所以在出门时就把前一天父亲画好的详细地图,以及坐车子的钱遗忘在家里。当他走了四公里的路,好不容易才到达车站时,却发现那些东西没有带上,由于已没有回家取拿的时间,所以他就在车站等,希望家人发现后会把它们送到车站来,可是这个希望终究落空。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他只好走到收破烂的商人面前,曾经在家中看家人卖掉不必要的日用品以换取金钱的他,看看自己身上什么最值钱之后,毫不犹豫地,就把鞋子脱下来换钱,然后赤着脚到达目的地。

在当时小孩子赤着脚游玩并不稀奇,所以光着脚的他,并没有惹来太惊异的眼光。不过,熟人看见他赤脚从远方而来,却感到惊讶不已,于是就借给他一件衣服,叫他把鞋子换回来。

如果你常听父母谈起以前的事情,类似这样的真实故事应该很多吧?于是当你想起今日的亲子关系时,应该会觉得今日的父母有照顾过周的倾向吧?像前面那个情节中的父母,若换成今天的父母,会怎样处理呢?当他们发现孩子把东西遗忘在家里,一定会认为孩子很困扰,而赶紧从后赶上。可是这个少年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如果有困扰,应该会跑回家才对,再不然他也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也许平日的教育方式就是类似这样,所以他们有信心地认为孩子一定能自行突破困境。透过这种考验,少年确实从父母的庇护中,有飞跃式的突破。

总之,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难题,实在是插手太多了。像孩子到外面玩,一下雨就赶紧拿把伞去接孩子,就是一个好例子。开始会独自行走的孩子,会在何处遭遇困难,谁也不知道。而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会遭受到怎样的危机与穷途末路,父母更是难以预料,所以你偶尔也该让孩子淋几次雨,千万不可剥夺他们独立克服危机的机会。

如果孩子一碰到危机,母亲便立即伸出援手,则孩子必然会因在“撒娇环境”中长大,而丧失处理问题的能力。想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危机与困难,在可行的范围里,不妨装成漠不关心,这是断绝孩子娇生惯养的必要做法。

训练孩子帮忙做家事

艾里西·凯斯特纳是因《爱米儿与侦探门》等少年作品,而闻名于全世界的德国作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一篇叫做“当我年少时”的自传作品,虽然这只是一篇描述少年时的文章,但是在亲子关系方面,却有很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全心投入教育孩子工作的母亲,除此之外,读这本书时,我还注意到另一件事情。

书中孩子帮忙做家事的场面特别多。在早晨上学之前,他必须去买东西,帮忙做菜,由于他母亲是美容师,所以他还要烧水、提水……这是相当辛苦的,可是除此之外,年少的凯斯特纳在读书之余,还要帮忙削马铃薯皮,在寒冷的清晨里,还要从外面扛着沉重的东西回家,他后来能在苦学中出人头地,那坚毅的忍耐力或持续力,都是从少年时代帮忙做家事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出来的。

现在的小孩,情况似乎与凯斯特纳刚好相反,很多家庭把“读书”当做最重要的事情,凡是都以此为最优先。所以会说“我的小孩因为全心在念书,所以我什么家事都不让他做”的母亲,早已多得无法计数。另外,叫孩子做家事,孩子回答说“我要读书,没有空”时,有不少父母还会感到很欣慰。凡事读书优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将来是否只有正面的影响呢?这一点谁也不敢轻易回答,但是,因不想做家事而以读书为借口的,也不在少数。更何况如果真的喜欢念书,平时就很用功,纵使做家事也不会影响功课的,而且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人类的心理是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譬如有时候很想做一些事情,可是当一切准备齐全时,反而提不起劲去做了。自古以来,凡是伟人或杰出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于逆境,也就是说唯有在“缺乏感”或“饥饿感”中,意欲感才会强烈地涌出。让孩子多做家事,剩下的时间才给他们做功课读书,如此孩子才会把握读书时间,专心一致。凯斯特纳的成就,应不是此说法中的例外吧!

让孩子遵守约定

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世界漫不经心,所以常会有照顾不周的遗憾,譬如自己与孩子的约定,要求孩子绝对遵守,可是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约定,却任其遵守或毁约都不在乎,这就是对孩子世界的一种漫不经心。

如果全家人要外出时,孩子这样说:“我和××约好要一起出去玩,不过如果你们要一起出门,我也要跟着去。”一般的家长通常都会说“好啊!”,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若仔细地想一下,必能发现这个小孩的心理一定不单纯,因为绝大多数的小孩都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约定,父母应好好地想想孩子违约背后隐含的意义。

前些日子我以校长的身份出席小学的开学典礼时,曾经看到这样的场面:当在校生朗读“欢迎新生们”的贺词时,原本喧嚷吵杂的新生突然变得静悄悄,也许这是因为大人的演讲很无聊,但这绝不是唯一的原因,此现象显示孩子们对于同是伙伴的小孩的发言,比大人的话更为重视。

我时常回忆我的少年时代,我想当时最能使我断绝撒娇意念的,便是朋友之间的关系,譬如玩纸牌就是其中之一,玩纸牌的规则是输者毫无条件地把纸牌交给赢者,所以它是一个丝毫不能撒娇耍赖的世界。我因为不想输,所以总想作出一个最强的纸牌,于是日夜钻研努力,希望能磨出或削出一个最厉害的纸牌,像这样的认真与自我要求,在其他事物中是不能体会到的。换言之,孩子的世界里自然有一种父母无法想像的严格存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一种对等关系,而这种对等的关系中,又会衍生出竞争与对立的关系。有不少父母只重视亲子之间的关系,却不把孩子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放在眼里,这都是剥夺孩子成长机会的愚昧做法。

孩子们的伙伴集团中,必有一个不成文的“法令”存在,这种法令常常比父母的命令更具有约束的力量,譬如孩子们之间的约定,不管是多么傻的事情,孩子都会认真地去遵守,这就是一种“法令”或“规则”。如果因为父母的关系必须违约,孩子必然会感到很痛苦。一般的父母都很容易轻视孩子的世界,其实若能适当地利用这个“法令”,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心。所以,与其要求孩子遵守与父母之间的约定,不如让其优先遵守与朋友之间的约定,这诱导是很重要的。

教孩子接触陌生的事物

曾经试用过“一人旅行教育”等独特教养方法的日本着名插图画家——真锅博先生若发现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事,有小孩子从未接触过者,必然会叫成长中的孩子去做,譬如要打电报到国外等,就对孩子说:“到邮局打个电报到美国!”然后告诉他最基本的指示、以及收报者和电报的内容,但并不告诉他手续是如何,只建议他:“如果有不知道的地方,可以询问邮局里穿制服的人?”穿制服的人,就代表那个职业,所以可以安心地叫孩子询问之。

这种建议的给予方式,是真锅先生独创的,我个人认为让孩子去做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所代表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让孩子接触从不知晓的事物,不仅可以增加体验或知识,而且借此机会还可培养孩子的持久或忍耐力,养成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有不少父母在叫孩子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时,都会因不安而将手续全部告诉孩子,像这样的做法,虽然想要让孩子有新的体验,但把过程说得太详细,新的体验就变成不是新的体验了。

从这一点来看,真锅先生的做法就非常正确,给予该到何处做的最初提示,但省略详细的手续问题,这种教育方式,可使孩子纵使感到困难,也会自行发现问题,进而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会有预料不到的困难,那种发现问题后的惊疑,往往可以促使孩子向新的事物挑战。

把这种观念融入教育,成功地教养孩子的教育实践,也不乏其人,像在日本长野丝八坂村设立青少年野外活动中心的青木孝安就是其中之一,此中心的设立对于缺乏生活力或生命力的都市孩子而言,是很具有教育意义的。

有丰富教育经验的青木先生,发现来露营的都市孩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感到很惊讶,但是他并没有把住在乡间的细节告诉孩子,他只给他们一些提示,譬如要住在哪里,有哪些活动等等。孩子们旁边没有“有问必答”的父母,而监督者只给予一些提示而已,于是从划火柴、起火、到烧饭,都必须由自己动手摸索,在不断的失败中,孩子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然后以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几天之后,孩子们要回家时,已能做很多过去未接触过的事情,而且整个人也有新的朝气与活力。

在青木先生的指导观念中,有一句名言:“指导者应站在孩子的后面”,即今日所需要的,并不是父母站在前面的牵引教育,而是让他们能先行一步的教育。所以叫成长中的孩子做不曾接触的事情时,所给予的提示应压至最低限度,如此必能带来好结果。

太柔顺的孩子,父母不妨偶尔挑拨之

一提及“老实听话的孩子”,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将之归类为“好孩子”,尤其是教育女孩子时,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乖巧听话。为何希望孩子老实听话呢?根据母亲们的说法是:如此人际关系才会处理得很好。老实听话确实有它的协调性,它可以使孩子在与人相处时不易产生摩擦或遭人怨恨,而且与人相处也不会感到有所困难。

可是我个人认为父母们之所以希望孩子老实听话,是别有原因的,也许父母本身并没有察觉这个问题,但事实上父母期盼孩子老实听话的意愿背后,确实隐藏有父母的利己主义,即这种小孩子比较容易教导。比起会顶撞父母,或是会调皮捣蛋的小孩,这种老实听话的小孩,确实是比较容易管教,所以乖巧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柔顺的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都是不会使父母感到管教不易的“好孩子”。

这样的“好孩子”真的值得父母满足吗?德国有名的心理学家海查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一百个孩子,与没有此种倾向的一百个孩子,做长期的追踪调查,结果他发现:反抗性强烈的孩子,有百分之八十四在长成人后,都有果决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而反抗性不显着的孩子,很多都变成遇事犹豫不决的人,真正能够称得上有意志力或判断力的,只不过百分之二十四而已。

从这个调查结果中,可发现一个事实,即老实听话的孩子,通常都是没有主见的孩子,对于别人所说的话,从不抱以疑问的态度,只会盲目地跟从,这种孩子距离独立还非常的遥远。

有些年龄稍大的孩子,为了讨好父母,会在父母的面前故意装得很听话,但是小学低年级以下的孩子,通常都不会有这样的心机,所以面对此时期的孩子,父母应该不要因为他的听话或柔顺,而暗暗高兴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

有很多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不是欠缺意志力或行动力,就是因为内心受到太多的强烈压抑,而产生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小孩,偶尔应该待以挑拨的态度,即故意制造出亲子意见冲突的场面,譬如孩子因循旧习时,父母可表现出一副不了解的样子等。

此时,父母绝不可采取高压的态度,因为孩子可能会胆怯。

让孩子先说出他内心想说的事物,然后父母再从旁反对之。如果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那就成功了。有很多乖顺的小孩的父母,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意见道出,然后要求孩子听话,这是不对的。如果你的孩子是真正的“好孩子”,对于你的意见他未必会接受,但是他会说出他的反对原因。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很容易管教的“好孩子”,基于培养真正独立意识的目的,你实在有与之展开“心理作战”的必要。

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从前欧洲某王国的年幼王子,在父王去世后登上王位,由于父王之死太过突然,所以王子对于统治国家的策略,根本茫然不知,有不少臣子都提议将政务交给大臣代理,但是辅佐王室多年的大臣却拒绝这个提案,他对于复杂的所有国事都准备了许多答案,但却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王子。

这个贤明的大臣,同时为王子准备了几个不管采用哪一个都不会有大错的答案,然后把决定权委之于他,乃是要年幼的王子能早日自觉到治国的责任,以培养他的决定能力,这是其他臣子不能了解的帝王教育。

这是我在少年时代听到的故事,它使我体会到为人臣子如何恪尽职守以及作为人上人要肩负多么重大的责任。而在儿童的教养问题上,尤其是想要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时,

这个故事确实含有它宝贵的教育意义。即不要让孩子一味地跟从父母的决定,应让孩子用自己的意志取舍或选择事物,令其有自我决定的机会,并在决定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出肩负责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另外,独立心与自律心(自我约束之心),也可从中培养。

把这种观念融入教育方案中,较为盛行的是英美两国的开放学校,这种开放学校的设立目的,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学生们会自行规划出读书的计划,然后照着自己的计划读书,这种方法在欧美国家来说,只是一种学习的基本型而已。不过,它却含有彻底尊重儿童自我意志的精神。把小孩看成是一个自立的人,使其能自行决定自己的行动,并且实行自己的决定,这种培养积极个性的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将引入家庭教育的部分。

不过,会影响孩子前途或一家经济的事情,当然不能全面交给未成熟的孩子来决定,在面临重大事件时,让孩子本身有参与的感觉,譬如找一个很好的机会,预备好几个错误甚微的答案,然后把最后的决定权委之于小孩。

我有一个朋友在购买轿车之前,只把几个有关价格方面的条件告诉孩子,然后叫孩子们从中选择适合他们家庭的牌子与车型,结果这些身负重任的孩子们,立即展开收集资料的行动,几场争议后终于产生结论。这个将决定权交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到底带来何种好处呢?他的孩子们对该辆轿车的细节,比谁都还清楚,虽然他们的年龄尚未到达可以开车的年龄。另外,在洗车方面,孩子们更自动订出计划,决定轮流做这个差事,这样的发展连我的朋友都感到惊奇不已。

这是因为让孩子自行决定事物,可培养真正的积极个性。

外出时,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