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子公主这么高贵人人景仰的身份到底是祸还是福?他们的祸与福是由别人来操纵还是由自己掌控?生在这样一个年代,长在达贵的家族是他们乐意的,还是他们无法选择的?原因很多,人们对此更是众说纷纭。在激烈的皇位之争中他们身不由己,他们又有着各自的目的,总的来说,他们其实也渴望自由和生存,而当时的那个年代,到底赋予他们一种什么样的命运呢?他们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和自己的梦想又做过怎样的抗争呢?
章怀太子李贤之死
武则天与唐高宗共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又名哲)、四子李旦。其中次子雍王李贤天分最高,他聪明好学,自幼便熟读《尚书》、《论语》、《礼记》、《诗经》等,过目不忘,深受父皇的钟爱。李贤身体非常健壮,长于弓箭,狩猎,朝臣们都认为他有文武双全的祖父太宗遗风。
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被立为太子后,高宗就全力培养他,屡次命李贤监国,实习朝政。李贤处理政务,有条不紊,颇称能干。他召集着名学者到东宫注《后汉书》,在士人中威望很高。参与注书的有太子左庶子张大安、马刘纳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元、学士成玄一、许叔牙等。这实际上是以注书为名,在政治上增添羽翼,在后党北门学士之外并立太子军的另一宗派,这使武则天大为不满。
仪凤四年(679年)五月,高宗再次命太子监国。武则天又一次面临失去权威的危机。她加紧训诫控制,命北门学士撰《少阳正范》和《孝子传》送给太子熟读,并接连写信责备太子李贤不要无礼、不逊。可李贤并不服从,武则天对此越来越不安,母子矛盾日益加深。
出身巫师的明崇俨,擅长巫蛊之术,巧妙地讨好武则天。武则天也想借助一些超越人力的东西来帮助自己,因而对明崇俨的巫术非常满意,便推荐给高宗,要他为高宗施法医病。如此一来,高宗果然在心理方面觉得轻松多了。这样,明崇俨在天皇、天后两方面都受到了信任和重用,一跃而为正五品的正谏大夫。
明崇俨看出武则天与太子之间有隔阂,为了讨好武则天,便悄悄对武则天说:“看来太子没有继承天子的命,而英王的相貌,与祖父太宗陛下很相似,英王的相貌高贵。”
这话传到了李贤的耳朵里,他又气又怕。
仪凤四年五月的一天夜里,明崇俨深夜出宫,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刺身亡。
武则天和高宗知道后立即令大理寺迅速破案,但几经折腾,还是无法找到凶手及指使人。
武则天怀疑刺客必是太子李贤派去的,当时还有许多人都认为暗杀明崇俨的凶手就藏在东宫。
自从发生了明崇俨被杀事件以后,武则天再不能容忍太子李贤了。便指使人向高宗告发太子李贤生活糜烂,好声色,与户奴赵道生等人发生同性恋的不正常关系。而且还有叛逆的企图。高宗立即命宰相薛元诏、斐炎和御史大夫高智周审理此案,搜查东宫。竟在马厩里搜出了数百套武器。赵道生也被迫承认明崇俨是他受太子指使杀的。
高宗一向喜爱太子,想宽容他。但武则天竟执意要依法从事,说:“身为太子,阴谋造反,天地不容,应当大义灭亲,决不可原谅他。”
调露二年(680年)八月,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押回京师被幽禁起来。不久迁往巴州。文明元年(684年),在废中宗李显后的第三天,武则天派人去巴州将李贤杀死。
李贤一案牵连了许多人。李贤的一批党羽被杀,宰相兼左庶子张大安等十余人被流放,李贤三个儿子都被幽禁在宫中。
武则天作为母亲,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竟如此残忍,除了想当“女皇”的诱惑外,据说还因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而是其姐姐韩国夫人所生。
武则天有两个姐姐,都有倾国倾城之貌,大姐嫁贺兰越石,生下一儿一女便早早地守寡了。永徽年间,武则天入宫为昭仪,大姐以大姨的身份携女儿出入后宫,得到高宗的暗宠,被封为韩国夫人。女儿贺兰氏同母亲一样,姿色艳丽,更令高宗神魂颠倒,封为魏国夫人,还想纳为妃。
武则天知道后,醋性大发,妒火难忍。乾封元年封禅后,趁武惟良、武怀运以岳牧身份参加封禅又跟随回京师之际,在武惟良所献的食物中放了毒药,毒死了魏国夫人。又嫁祸于武惟良兄弟,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除了在宫中和她争宠的外甥女,又发泄了从小欺凌自己的两个堂兄的私愤。
永徽五年(654年)底,韩国夫人忽觉自己怀有身孕,不久即将生产。这可难坏了皇帝和韩国夫人这对偷情的人。恰在这时,武则天在去拜谒昭陵的路上不足月小产,孩子夭折。可是,有人就这事做了巧妙的安排,以姐姐的私生子顶替小产夭折的孩子。武则天觉得当时她的地位还不稳固,多一个儿子将使她在后宫的地位更加稳固,何况那时王皇后、萧淑妃还在。所以这个顶替的私生子可能就是李贤。当然,谁为此事张罗以及这事的真假与否,至今还是个谜。
无论李贤是否亲生,武则天为了实现当女皇的梦,决不容忍任何阻碍她君临天下的势力,这一点是明确的。这样看来,李贤的死也就实属必然了。
皇太子李重俊是如何死的
神龙二年十月,唐中宗因洛阳有关韦后与武三思有奸情的所谓谣言不息,有失他天子的面子,决定迁回长安。这一年,中宗立第三子李重俊为皇太子。韦后因重俊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劝阻过中宗,但中宗不听。太子李重俊聪明有为,做事果断豁达,但身边没有良师引导,有时不免缺少明智。
迁回长安后,朝廷上下出现一种崇尚奢华、游乐的风气。中宗从小酷爱玩球,上行下效,太子也迷上了玩球,整天沉湎其间。武三思同太子素无来往,在立储问题上,中宗也没有同他商量过,又见韦后不喜欢太子,而太子更不懂得尊重他,就对太子渐渐不满起来。
武三思的儿媳、中宗和韦后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有着同母亲一样的性格,骄横、好强、欲望太多。她对自己的美貌、受帝后宠爱有足够的自信,因此,很想做“皇太女”,将来好做女皇帝。她常常说:“连侍妾出身的阿武尚能做皇帝,我是公主,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女。”
但是,对她百依百顺的中宗唯独这个要求始终不肯满足她,还是立李重俊为太子,安乐公主对这个庶出的哥哥很看不起,她同丈夫武崇训一起,背后都称太子为“奴”。
韦后和武三思的仇视,安乐公主与驸马的轻蔑,很快就使太子感觉到了。当他听说他们背后骂他“小子”或是“奴儿”时,心中的怒火直往外窜,他暗下决心,找准时机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可是这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不懂得朝内力量的对比,只想凭一腔热血,也像当年他的祖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诛灭武三思,逼中宗退位。他分析下来,觉得满朝文武,唯有辽阳郡王李多祚一个人值得信赖,并能提供帮助,就去找李多祚说出了自己的心思。
李多祚是参加神龙革命的有功之臣,他为人厚道,从不居功自傲,没有野心。对于武三思的擅权,早已愤恨不已,可因为是武将,从不多加议论,所以武三思没有将他当作政敌。
见太子流着眼泪向他倾心诉说,这位忠诚、爽直的战将受了感动,他答应了太子的要求,决定帮助他起事。他又联络了部将李思冲、李承况等人协助太子。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上旬,一天半夜时分,太子李重俊和李多祚、李思冲等人假称皇帝急诏令,率羽林军三百多人袭击武三思的府第。武三思正拥着美女侍妾们饮酒作乐,儿子武崇训也陪坐一旁,安乐公主进宫还没有回来,不防羽林军一拥而入,见一个杀一个,把武三思父子牵到太子马前。太子一见这两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气不从一处来,拔出佩剑,一剑一个,把他俩杀死,又下令军士们杀尽武三思全家。接着,太子命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唐太宗的孙子)及其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兵把守各处宫门,自己同李多祚一起杀入肃章门,直奔中宗、韦后的寝殿。
此时,中宗与韦后、上官婉儿以及安乐公主等人夜宴方罢,还没有睡下,忽见右羽林军中郎将刘景仁飞奔前来报告:太子谋反,已带兵杀入肃章宫。中宗一听吓得浑身发抖,韦后大骂:“我早说过你这儿子不是东西,不听我的话,死路一条。”
还是上官婉儿镇静,她说:“皇上皇后不必再争,事到临头,宜速速拿定主意,尽快消灭叛乱才是。依臣妾看,玄武门坚固可守,请皇上皇后立即登上玄武门楼,一来可暂时避免杀身之祸,二来可宣布紧急诏命,征调兵马讨逆。”
中宗、韦后觉得上官婉儿言之有理,便跟着她来到了玄武门,上了门楼。上官婉儿宣称有诏,令刘景仁立即率领在玄武门值夜的一队飞骑百余人严密守在门楼下,抵御叛兵杀入。这时,李多祚领兵来到玄武门,见中宗登上门楼,又有飞骑守卫,不敢贸然行动。中宗斥责李多祚说:“朕待你不薄,为何助太子谋反?”
李多祚回答说:“武三思淫乱宫闱,臣等奉太子令,已将武三思父子正法,太子与臣并无谋反之意,只是请求陛下准许肃清宫闱之乱,臣立即退兵,再向陛下请罪。”
一听武三思父子已被杀,韦后、上官婉儿以及安乐公主立即哭作一团,拉住中宗的衣襟,要他报仇。李多祚又高呼:“上官婕妤,勾引武三思乱宫,是第一等罪犯,请陛下速速将她交出来!”
中宗还没答话,上官婉儿已是泪水满面,跪在中宗脚下,说道:“臣妾并无这等事,请陛下明察,臣妾死不足惜,只恐叛贼先索要臣妾,再索要皇后,最后就是陛下了。”
这时,韦后令杨思勖手执佩剑,向中宗请求下楼同叛军拼杀。中宗答应后,杨思勖下楼迎面碰上羽林中郎将、李多祚的女婿野呼利,一剑砍下去,把野呼利杀死,又指挥飞骑,一拥而上,同李多祚的羽林军交战。
看到下面的一片混战,上官婉儿附在中宗耳边说了一番话。中宗向城下大声宣道:“叛军们听着,你们原是朕的亲信宿卫,为何跟着李多祚谋反?若能立刻反正,杀死李多祚,朕不但不计前罪,还另加封赏,保证你们的荣华富贵。”
羽林军士们本来以为太子和李多祚是奉诏令起事的,现听到中宗的亲口宣告,方知自己跟着李多祚成了叛逆,各人都有老小家口,未免动心。大家沉默了片刻,突然“哇”地一声吼叫,一齐拥向李多祚,将他乱刀砍死。李思冲、李承况等将领也被杀死在乱军中。只有太子带领几十名侍从,突围而出,逃向终南山。
兵部尚书宗楚客调动兵马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太子在终南山树林中休息时,被手下士兵刺死,割下首级献给了朝廷。中宗闻报后,毫不痛惜,反将儿子的首级献入太庙,并奠祭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甚至还把儿子的首级挂在朝堂示众。
对中宗的这种做法,大臣们非常气愤,但都是敢怒不敢言,更不敢接近太子的首级,只有一个小官,永和县丞宁嘉勖,路过长安,见到太子首级后,心里十分难过,就脱下衣服包住首级嚎啕大哭。这事被宗楚客知道后,报告给中宗,中宗便把宁嘉勖流放到岭南。不久宁嘉勖就病死在岭南了。到后来,睿宗继位后,追念这位仗义直言的县丞为“忠义而重名节”。追赠永和县丞。
李瑛等皇子有怎样的命运
武惠妃害死王皇后,便想继立为后,唐玄宗命群臣廷议,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有的说,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不能立为后;有的人认为,武惠妃不是太子生母,立为皇后之后,她自己有儿子,势必动摇储位。这时的唐玄宗,还不是十分昏昧的君主,见大臣们多数都不赞成此事,只得将立后之事搁置起来。
武惠妃图皇后位受阻之后,心里既不痛快,又不甘心,又想为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谋取太子地位,她同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勾结起来,让李林甫暗暗伺察太子李瑛的过失,以便乘机进谗。
太子李瑛,是玄宗为藩王时的宠姬赵丽妃所生,玄宗刚即位时,赵丽妃宠冠后宫,玄宗立李瑛为太子。这时的太子已经年过三十,聪明好学,有才识,一向安分守己。但有时,他见生身母亲赵丽妃经常受武惠妃的气,不免愤恨,背地里发几句怨言,被李林甫听到,便去报告武惠妃。
武惠妃就以此为把柄,向玄宗跪下哭诉,说太子阴结党羽,意欲害他们母子。玄宗听后也不问青红皂白,第二天上朝,即面谕宰相,提出想废黜太子及两个弟弟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宰相张九龄仗义执言劝说玄宗:“陛下践位多年,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陛下怎能轻信蜚言,随意废太子呢?以前晋献公杀太子申生,三代大乱;汉武帝罪戾太子,京城流血;隋文帝黜太子杨勇,遂失天下。陛下如一定要废,臣不敢奉诏。”
玄宗听后脸上露出愠怒之色,但无言以对。
武惠妃知道这件事后,对张九龄恨之入骨。又与李林甫串通一气,日日设法向玄宗进谗,排挤张九龄。唐玄宗本来很赏识张九龄的文才,但禁不住武惠妃和李林甫二人内外夹击,便对张九龄日渐冷淡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李林甫终于找到了机会,促使玄宗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十分豁达,晚年以文史自娱。玄宗虽然信任李林甫,排斥张九龄,但常常念及九龄风范,每用人,必问:“文才风度可及得上九龄?”直到晚年唐玄宗经安史之乱的磨难之后才悔悟自己愧对了张九龄。
张九龄离朝之后,武惠妃与李林甫更无所顾忌。两人密商如何加紧谋害太子的计谋。由李林甫设下毒计,密嘱武惠妃执行。一天武惠妃派人对太子和鄂王、光王诡称玄宗宫中有贼,要他们三人穿上衣甲入宫防卫。三人信以为真,依言入宫,武惠妃立即报告玄宗,说太子与二王谋反,已身着衣甲入宫。
于是,唐玄宗派内侍去探察,果然如此,玄宗大为震怒,立即写下手谕,废李瑛、李瑶、李琚三子为庶人。不久,又赐三子自杀,并牵连三子舅家的数十人。
就在武惠妃与李林甫继续勾结,杀死太子和太子的两位弟弟以后,想说劝玄宗册立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的时候,武惠妃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病势十分危急,一发病就口眼歪斜,衣裙乱撕,趴在地上不住叩头乞饶。嘴里还喊着:“三子饶命。”
自从武惠妃害死了太子李瑛和鄂、光二王之后,晚上常常做恶梦,弄得她胆战心惊。有一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突然看到太子和鄂、光二王的鬼魂惨凄凄站在跟前向自己索命,从这以后无论白天黑夜武惠妃总把这件事搁在心头,那鬼魂越缠绕越厉害。弄得她坐卧不宁,久而久之就成了前边所说的那副样子。
一天,玄宗出宫,在勤政楼大宴群臣,武惠妃在床上休息,突然她觉得有什么动静,一睁眼,只见那已死的太子李瑛带着一群士兵,直向她床上扑来,举着狼牙棒,向武惠妃的脑前打来,打得武惠妃痛彻心肝,惨叫一声,接着呕出几口鲜血来,两眼一翻,晕死了过去。内宫太监侍女们,见此情景都吓得不知所措,一面报玄宗知道,一面急去传御医进宫。待玄宗到来,武惠妃已喘过一口气来,一眼看见皇上,就像见了救命恩人,口口声声说:“万岁救救我,太子拿着狼牙棒要打死我,要向我索命,快救救我吧!”
玄宗看到此情,心中也很难受,后悔自己当初不该一时发怒而杀掉三个亲生儿子,看来这真是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