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17

第17章 道不尽欣喜与哀愁——皇子公主篇(2)

就这样,武惠妃的病势越来越重,一会儿痴呆,一会儿发狂,一闭眼就喊:“三庶人饶命。”没有能熬过残冬,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就一命归西了。

玄宗为此事既伤心又害怕,再不敢立武惠妃儿子李瑁为太子了。

李诵怎样保得太子位的

唐德宗即位的第一天,就册立了太子,他是德宗的长子,为王皇后所生。

太子李诵从小品行端正,喜欢艺术,善于书法,熟读诗文,性格宽厚仁爱。当建中初年五路节度使反叛。德宗东奔西逃时,李诵随其左右,经常率领御林军奋勇杀敌,很能鼓励将士们的士气。天下太平后,他也从不假权用事,因此,很得朝中一些正直之士们的拥护。

但是,有一年,李诵皇太子地位险些被废。这件事还要从肃宗的女儿郜国公主说起。

肃宗的女儿郜国公主中年守寡后,耐不住孤独和寂寞,与彭州司马李万通奸,又与蜀州别驾肃鼎、沣阳令韦恽有私情。就这样郜国公主还不能满足,又同一个禁卫将军勾搭上了,他们也不顾自己地位的危险,也不管名誉的败坏,整日明来暗去,弄得满宫中沸沸扬扬,这事传到了太子妃耳朵里,太子妃羞恨万分,原来郜国公主是太子妃的生身母亲,母亲做了这么丢人的事,叫她做女儿的脸往哪搁。她曾悄悄地劝过母亲,叫她检点些。可正在热恋中的郜国公主,这时哪里肯听女儿的话。

却不料在朝中,有一班大臣是和禁军将军李淑明作对的,那禁卫将军便是李淑明的儿子,他们知道了禁卫将军和郜国公主的事以后,便想以此为口实去陷害李淑明父子。

内宫有一个叫张延赏的人,历来与李淑明有仇,又与太子作对,他不但想通过此事扳倒李淑明,还想让皇帝废掉太子。便独自进宫,把禁卫将军和郜国公主的事一一奏了出来,郜国公主本是德宗平日里最宠爱的,如今做出了这种寡廉鲜耻的事来,使德宗十分恼火,当即下令把郜国公主幽禁起来,几个奸夫分别被治以重罪。

因为郜国公主的女儿是太子妃,德宗又把太子召进宫中,当面训责一番。太子见皇父盛怒不休,十分害怕,便叩头请罪,又说情愿与太子妃离婚,德宗余怒未消,产生了废太子的念头。

为此事,德宗把心腹宰相李沁传进宫中,这李沁德高望重,是德宗最敬重的人。德宗把张延赏所说的一事对李沁说了,又说了想废太子一事。李沁一听就知道张延赏向皇上奏报此事别有用心,便对德宗说:“陛下立储,告之天地祖宗。今太子无罪,忽欲废子,臣以为不可。”

说完又劝德宗不要听信谗言,而轻意地怀疑太子,以免生出事端。德宗听了很不高兴,勃然怒道:“你一定要违背朕的意思,难道不怕灭族之灾吗?”

李沁毫不畏惧地说:“正是为了顾全家族,臣才说出忠直之言。假如曲意奉承,使陛下废黜太子,一旦陛下醒悟过来,必会埋怨臣,说臣枉为宰辅,不劝谏陛下的过失,到那时臣真的难逃灭族之灾了!”

德宗听后,觉得有道理,李沁又说:“从古至今,父子相疑,必生惨祸,远的且不说,建宁王的事不就在眼前吗?”

德宗点头说:“建宁王叔实属冤死,回想起来,我祖父肃宗皇帝也太性急了!”

李沁乘机接口道:“是啊,今太子李诵并无过错,怎能无故废黜?即使有过,也应详加审察,不应重犯先皇的过失。臣以为,妻子之母犯法,丈夫没有必要连坐。”

事后,德宗果真听了李沁的劝谏,太子的地位才得以稳固。

广宁公主为何遭鞭打

自杨玉环册封为贵妃以后,杨氏家族中人个个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其亡父杨玄琰先追赠兵部尚书,后又赠吾太尉,追封为齐国公,母亲也由陇西郡夫人议封为凉国夫人。杨贵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被封为“夫人”,大姐为韩国夫人,二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

她的哥哥杨国忠最为显贵,李林甫死后,出任右相,兼吏部尚书,凡领四十余项使职,朝中军国大事都由杨国忠一人裁决,玄宗绝不过问。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依恃皇帝的恩宠,日骤得势,渐渐开始飞扬跋扈,仗势欺人,在京城横行霸道。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十五上元节,京都长安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彩灯高照,观灯者熙熙攘攘,擦肩而过,真是人山人海。

这一天杨氏家族也去观花灯,走到西市门与广宁公主及驸马都尉程昌胤一家相遇,广宁公主是玄宗的第二十四个女儿,为后宫黄芳仪所生。为了争出西市门,两家互不相让,按礼法说,广宁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理应先让广宁公主,可杨氏家奴狗仗人势,竟然挥鞭驱打,一鞭将广宁公主打下马,驸马程昌胤去扶,也被劈头盖脑地打了几鞭。

金枝玉叶被打,广宁公主怎肯吞下这口气,便向父皇玄宗哭诉。玄宗明知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也不肯责罚杨家,只把打广宁公主的家奴处死。就这样玄宗还怕得罪了杨贵妃,为了表示不偏不倚,竟把驸马程昌胤的官给贬了,一家各打五十大板,似乎是很公正的,而实际上公主是受害者,而杨家是主犯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处罚。这样处理就足见杨家当时得宠的程度,和他们仗势欺人的跋扈。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有什么作用

吐蕃人是现在藏族人的祖先,居住在西藏高原。其首领松赞干布是和唐太宗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同时也是吐蕃奴隶制王朝的创始者,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松赞干布非常仰慕唐太宗的英名和大唐朝先进的文化。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在今青海省),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也派使者来了。早在贞观八年(634年),就派遣使者和唐朝进行过联系。

松赞干布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受到吐蕃人的尊敬和爱戴。

松赞干布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廷求亲,但是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使者怕松赞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耽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矛盾,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怀恨吐谷浑。于是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又打了个大胜仗。此时大获全胜的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廷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攻打长安。”

唐太宗听后非常生气,于是就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战争,本来就不满意,得知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只好向唐朝求和。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知道发动战争对两方都无益处也就同意讲和了。

于是在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又派遣宰相禄东赞为使臣,带着五千两黄金和数千件珍宝,来到长安请求通婚。唐太宗赞同两族联姻,允诺将宗室子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相传禄东赞是一位非常聪明而有才干的使者,太宗在允婚之前,曾出了五道难题,其中一件是让禄东赞把杂处的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准确地识别出它们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畜牧知识,巧妙地把母马和小马驹分圈起来,暂时断绝了马驹的草料和饮水。

就这样过了一天,他把马驹和母马同时放出来,饥渴的小马驹疾速地奔向母马群,找自己的母亲,寻求母乳,偎依不离。以后禄东赞又以其过人的才智,解开其他四个难题。

唐太宗为此非常高兴,不但允诺了禄东赞迎娶文成公主入吐蕃,还将琅琊公主的外孙女嫁给了禄东赞。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带着汉族人民的友好情意进入吐蕃。松赞干布为迎接文成公主,专门在逻些(今拉萨)建造了一座华丽的王宫,就是今天的布达拉宫,在这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婚礼。

唐朝廷还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赶到柏海迎接。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开创了汉族和吐蕃族人民交往的历史新篇章。随着文成公主进入吐蕃,汉族人民的农耕、纺织、建筑、造纸、制笔、酿酒、冶金以及农具制造等技术先后在吐蕃传播开来,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吐蕃与唐朝的联系。

今天,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歌,歌词的大意是: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种,

给西藏的粮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的几十年里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这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位公主的景仰之情。

太平公主谋反始末

太平公主是唐玄宗的姑姑,唐高宗的女儿,本是协助李隆基政变,除韦后的有功之臣,政变成功以后,太平公主居功自傲,日益骄奢,不可一世,也越来越贪得无厌。

她的田园的面积越来越大,几乎包括了京城附近所有的肥田沃土。

她的宫中的器物越来越精细、繁多,专门为她采购的人在全国各地络绎不绝。她使用的车马仪仗和皇宫中皇后们用的没有丝毫区别。

她的陪侍仅少年男子就有数百人,而且都是身披罗绮。至于其他佣人更是不计其数。

此时的太平公主在私生活方面也越来越放肆。

当时她的丈夫武攸暨刚死不久,有一个叫惠范的胡僧家中非常阔绰,又很善于巴结权贵。于是,太平公主便和他狼狈为奸。

太平公主曾专门为惠范和尚在玄宗那里谋得圣善寺寺主位置,加三品,封公爵,不仅如此,太平公主对朝政的干涉也使玄宗不能容忍。她内结将相,外连王公,专谋异计。

当时朝中宰相七人,有五个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一个叫萧志忠的,因为依附了太平公主,就由一个州官晋升为刑部尚书、中书令。他随便出入太平公主府第,早晚环侍在公主的周围,成了公主一个忠实的奴仆。还有掌握皇宫禁兵的常元楷、李慈,也常在私下里拜谒太平公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越来越大,竟然也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志忠、崔湜,雍州长史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应太平公主之召,来到公主府上密谋,议定谋反,由羽林军作乱,发动政变,推翻唐玄宗,拥立太平公主登基当皇帝。

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唐玄宗发现了。这天的深夜,唐玄宗颁布密旨,命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兵部尚书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取马厩中闲散马匹以及家丁三百多人,出武德门,入虔化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皇宫北门洞内,杀死了常元楷和李慈,又活捉了萧志忠、岑羲等人,粉碎了太平公主谋反的阴谋。太平公主发现形势不妙,逃进了圣善寺,但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最后等待太平公主的还是被赐死。与她同死的还有她的儿子及党羽数十人。

安乐公主怎样淫乱后宫

嗣圣元年(684年)的一天,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向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在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很多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

但是他这个皇帝有名无实,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被长期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刚才这个情景就是李显在流放途中。而他的妻子韦氏的车辆就在他后面。韦氏刚刚生了个女孩,身体还很虚弱,因没有来得及准备,李显和韦氏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孩裹起来,于是他们便给这个孩子起名叫“裹儿”,也就是之后的安乐公主。这个孩子一出生就注定着她的富贵身份,然而她的出生却没有太多的人去羡慕,因为自己的父亲只是个不被人看重的退位皇帝,而与自己的父母不同的是,她常甜甜的,没有任何心事地熟睡着。

但是在李显夫妇看来,他们很希望这个在患难中降生的女儿,能给他们的命运带来一些转机,因此对她倍加钟爱。这个女儿给他们枯燥沉闷的流放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安乐公主自小就长得十分漂亮,韦后和中宗因此对她十分宠爱,更是非常娇纵她,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后来,武则天把孙女安乐公主收到宫中养育,正是因为看中了她的聪明伶俐和机智。

转眼间,安乐公主已经长成一位酷似韦后的小美人。武三思有个儿子叫武崇训,只比安乐公主大一岁,长得高大英俊,很讨武则天的欢心,因此也常在宫中出入,并时常在宫中留宿。久而久之,武崇训仗着自己年少貌美,又有姑祖母武则天的袒护,便大胆地在宫中偷香窃玉,和许多宫女都有着风流韵事。

有一天,他在宫中见到了美貌的安乐公主,便被她深深地吸引了。而此时的安乐公主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而且还从她母亲那里继承了风流的习性,于是很快就与武崇训勾搭上了。

后来,宫外对武崇训长住宫中的事情传扬得沸沸扬扬,而令武则天气愤的是,很多人偷偷说武崇训与姑祖母武则天有染。为了平息谣言,证明自己的清白,武则天便自作主张,把安乐公主许配给了武崇训,但是,令人更加惊讶的是,两人成婚不到六个月,安乐公主就生了一个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