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30

第30章 善恶有报不由命——奇案冤狱篇(1)

国家越大,事情就越多,那么唐朝这样一个极其富足的朝代,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免不了会制造一些奇案冤狱。有的皇后不知道怎么被冤,有的皇子被皇帝冤枉致死,更好笑的还有皇太后为了寻找自己的亲弟弟,而弄出了三个假“国舅”。那么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和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小盗窃案引发的大内幕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安城抓到一名小偷,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惊动了天子,演变成令唐太宗震怒的大事。

一件普通的盗窃案,何以会惊动日理万机的皇帝呢?原来,在这名小偷的赃物中,有一只以各种珠宝装饰、艳丽夺目的豪华玉枕。这种玉枕,绝非一般人家之物。故而严厉审问下,小偷才供说:“盗自弘福寺某沙门的房间。”

顺着再调查,所谓某沙门的房间,其主人叫辨机。如果是香炉、文具或钱财,也就不会令人怀疑,但这豪华艳丽的女用玉枕与僧人毫无关系,便立刻召辨机询问。

起初,辨机的态度非常强硬,不吐露半分,但在严审之下,终于坦白说出这玉枕是高阳公主所赏赐,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儿。

八九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高阳公主和年轻英俊的高僧辨机一见钟情,发生了密切关系,这种公主和僧侣的爱情维持至今,要说明这件事的原委,还要从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这桩奇妙的婚姻说起。

梁国公房玄龄本是隋朝遗臣,隋朝灭亡,群雄割据时,他投奔了李世民,后来很得李世民的重用,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诛杀太子建成,房玄龄是有功之臣,太宗即位后,任宰相十五年,忠心耿耿,由于他待人宽厚,处事公平,效忠朝廷,所以一直受皇帝的宠爱。

贞观十一年(637年),房玄龄被封为梁国公,他的女儿嫁给了太宗异母弟弟韩王元嘉,被封为王妃,而太宗把自己的第十七个女儿高阳公主下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

房遗爱与以学识、品德、识人而成为显官的父亲房玄龄大不相同,自幼厌学,却有一身的蛮力,凭借父亲的威望和功德,得为高阳公主的丈夫,因此被封为右卫将军。

而高阳公主是太宗宠爱的公主,所以房遗爱得到了比其他驸马更优厚的待遇。当时尚武之风仍盛行,但治理国家必然还要有真才实学。只有蛮力而无才学的房遗爱,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等于不学无术,可出于政治考虑,父皇太宗却偏偏为自己宠爱的从小在宫中受过良好教育和博雅熏陶的美丽、骄傲、浪漫的高阳公主,选择了这个不学无术、只有蛮力、缺少儒雅魅力的房遗爱。

高阳公主对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满意,但这是父命,她不敢公开反对,她只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抗,从结婚之日就不接纳房遗爱,虽然公开场合仍是夫妻相称相待。

婚后不久,一天房遗爱陪公主到长安郊外的公主岭打猎、散心、游玩,打猎主要是男人们的事,女人只是观赏。觉得劳累的公主,想休息一下,遗爱和侍从就陪公主来到辨机译经的无名草庵。这是辨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初次相遇。

辨机是一位非常聪慧、英俊年轻的高僧。贵人的突然来访,使辨机放下手中的书写工作,急忙出来接待。在粗犷、没有文学修养的房遗爱面前,眉清目秀、满身书卷气的辨机,显得更加英俊和文雅,一下就引起高阳公主的爱慕,便向辨机大胆地投去爱恋的秋波。在野草庵一心向学的出家人辨机,被这突然出现的丽如牡丹的年轻贵夫人那含情脉脉的目光和依依的恋情,撩乱了他那颗本来非常平静的心,青春的激情在胸中涌动。

当天夜里,高阳公主便在辨机的草庐旁搭起了帐篷,召来辨机相伴。为了报答房遗爱的合作,特将两名侍女送给房遗爱,又赏了房遗爱很多钱财。这真是罕见的夫妻关系。但高阳公主和房遗爱之间,就这样生活,相互关照。

房遗爱之所以这样做,自有他的一番苦衷。试想名为自己的妻子却又不许他靠近,身为皇帝的爱女,想打也打不得,想发泄又不敢太放任,每天在公主面前是战战兢兢,小心侍奉着。想来娶一个皇帝的女儿也真够受罪的。与其那样,倒不如这样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倒反而轻松。

对高阳公主而言,虽是有夫之妇,但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恋爱,整个身心都变得生动而兴奋。

对不可宽恕的偷情犯女戒的僧人辨机而言,和艳丽高贵而纯情的公主相遇,点燃了他从未发光的爱情之火,使他幸福和陶醉,他知道这是大逆不道,可他宁愿受下地狱之苦,事后,他也矛盾,甚至这种心理使他痛苦不堪,当公主再次出现时,他仍热恋不已,把一切都抛到了脑后。就这样,高阳公主、辨机和房遗爱三人以各种不同的心理,共同来维持着这种特殊的关系。

贞观十九年正月,辨机参加了《大唐西域记》的编撰和百卷的《瑜伽师地论》的翻译工作。直到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告成,其中第五十一卷至八十卷就是辨机的手笔,时年不过三十岁。在这段参加撰写、翻译的三年时间里,辨机与高阳公主幽会的机会肯定不会多,但这充满伽罗芳香的玉枕,则是高阳公主送他的定情之物,让其每晚抱着玉枕如同公主在怀里一般。

这样一件涉及到皇帝爱女、房家妻室的僧人犯戒案,审案官吏们都被吓得目瞪口呆,赶紧逐级上呈,最后这件事便奏报到唐太宗那里。

得知此事,太宗被气得浑身发抖,怒发冲冠,本来就很虚弱的身体又一次遭到沉重的打击。他恨那个小偷,为什么偏偏去偷那个玉枕,使他们皇家出丑。他也恨多事的司吏和御史为什么要让他知道此事而难堪。他更恨房遗爱这个不中用的东西,连自己的老婆都看不住,和别人偷情竟然不闻不问,要说太宗最恨的还是辨机,他要把他碎尸万段,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恨之情。

唐太宗立即传诏,将辨机处以腰斩极刑,那个小偷也斩首示众,罚高阳公主永远不能进宫。

辨机处死之后,高阳公主的奴婢数十人都被处斩。罪名是知情不报。

此时的高阳公主几乎要发疯了,想到情人的惨死,她对父皇的怨恨已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太宗诛杀辨机,对他来说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对公主来说,这几乎是毁掉了她整个的心灵和全部的生活,她下决心要向父亲报复。

此时的高阳公主已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日渐消瘦的脸庞上闪出了一道阴暗的凶光。从前的高阳公主,已随着辨机的死亡而彻底消逝了。她常召来智勖、惠弘两和尚,及李晃、高医等道士,整日消沉于借鬼神之名所做的卜卦之中。她仍不和丈夫房遗爱同房。房遗爱仍然对公主采用仆人对主人的态度。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高阳公主的怨恨,仍然像蛇似的盘踞在心中。她开始入宫,去探望新即位的皇帝,她的弟弟高宗。并常在高宗面前说丈夫的哥哥房遗直的坏话,她也厌恶、憎恨掌握了朝权的长孙无忌。到永徽四年,高阳公主派人诬告房遗直,说他对公主做出了极端无礼的事。

房遗直立刻受到调查。房遗直过去总觉得高阳公主是当朝天子的公主和自己的弟妹,所以对高阳公主屡次的毁谤、诬告及在家中无理取闹等,只有忍耐,现在居然诬告他有淫乱无礼行为,他不能再忍耐下去保持沉默了,否则会有生命之忧,他这次采取了主动进攻,以攻为守的战略,对调查的官员说:“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与荆王元景,驸马都尉薛万彻、巴陵公主及丈夫驸马都尉柴令武等不满执掌朝政的长孙无忌,秘密计划造反。臣恐累及全家,不敢不报。”

事关谋反叛逆,高宗不能等闲视之,令太尉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亲自审理。房遗爱立刻被召去,很快承认并说明事情的经过,他们只是对长孙无忌专权而感到不满,在一起喝酒、悲叹、愤慨、伺机行事而已,并无详细的行动计划。

事发后,房遗爱为保住自己的性命,就讨好长孙无忌,诬称与长孙无忌有怨恨的吴王李恪(太宗的三子)也参与了同谋。长孙无忌明知这是诬告,但在贞观十七年因立太子时反对李恪为太子,就决心杀掉李恪,此时岂不正是一个好机会吗?

永徽四年二月初,经中书、门下两省及大理寺同审后,将薛万彻、柴令武、房遗爱等三位驸马都尉全部斩首示众。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巴陵公主、高阳公主,被赐死在自己的家中。

王皇后被冤之谜

王皇后王氏是唐玄宗的结发妻子,又是唐玄宗的患难之交。在唐玄宗最困难的时候从精神到物质上给过他很多帮助,所以在唐玄宗登基之后王氏被册封为皇后。

当了皇帝的唐玄宗,妃妾成群,有不少美貌的妃妾围绕在左右,相比之下,姿貌平常的王皇后就不那么受宠了。又因王皇后多年一直没有生育,所以越发受到玄宗的冷落。玄宗早年在潞州任职时曾纳一名赵姓娼家女,赵氏长得妖艳迷人,能歌善舞,颇得玄宗宠爱。玄宗即位后册为赵丽妃。

唐玄宗即位不久,又宠上了一个武惠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兄弟恒王武攸之的女儿,幼时选入掖庭。她的长相举止同武则天有些相像,聪明秀丽,能曲意承欢,很得玄宗的喜欢,逐渐发展成专宠专房。

武惠妃恃宠而骄,非但不把赵丽妃放在眼里,就是对皇后,也颇有失礼怠慢之处。王皇后对此非常生气,经常当面训诫,武惠妃便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枕边向玄宗哭诉,说皇后如何因妒忌生嫌,如何故意欺辱她。

玄宗听后很生气,痛斥王皇后,并扬言要将皇后废掉,王皇后哭着对玄宗说:“妾不过是得罪了陛下的宠妃,并未得罪陛下。陛下不念结发之情,也不应该忘了当年太上皇被幽之时,家无隔夜之粮,妾父脱下衣衫换来米面,为陛下做生日汤饼的事么?”

玄宗听到这话,良心发现,便不作声了。

又过了几年,武惠妃接连生了几个儿子后越加骄横,常向玄宗搬弄王皇后的是非,使玄宗重又生出废后之念。幸亏王皇后平时在宫中为人不错,除武惠妃外,无论妃嫔宫女,都与皇后相处融洽,玄宗想罗织皇后的过错,却无一人说她的坏话,使玄宗下不了废后的决心,所以此事又拖延了两年。

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见妹妹在宫中的地位有所动摇,心中很是不安。他想皇后要是能为皇上生一个儿子,就可避免被废的厄运。于是他在自己家中设坛祈神。有一僧人名明悟,知道了王守一的心思,便向王守一建议说皇后若想求子,应先祭告上天,然后取一片霹雳木,刻上天地文以及皇上的名字,佩带身上,便可得子。王守一还以为有了秘诀,赶快进宫告诉皇后,皇后求子心切,也不辨好歹,一切照办。

谁知此事被武惠妃的心腹探知,武惠妃赶快向玄宗告发,玄宗一听,火冒三丈,径自跑到中宫,亲自搜检,果然在王皇后身上搜到了证物,王皇后分辩说,此物是为求子所用,并非诅咒厌圣之物。玄宗哪里肯听,他正愁找不到废后的把柄呢!

开元十二年秋,玄宗亲手起草敕书,说皇后王氏“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不可以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又逼皇后兄长王守一自杀。王皇后又悔又伤心,在冷宫中抑郁成疾,不久就得病而死。王皇后被废之事,成为唐朝历史上的又一冤案。

唐肃宗听谗言致皇儿被冤而死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镇守潼关的陇右兼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兵败投降安禄山,潼关失守,长安一带危急万分。唐玄宗闻报,魂飞魄散,仓皇出京,逃向川蜀。

当时随太子李亨一起出逃的眷属只有张良娣一人。这位良娣是唐玄宗生母窦德妃胞妹的孙女儿,于天宝中期进入东宫侍妾,后纳为良娣。太子妃韦氏,本是刑部尚书韦贤的妹妹。

韦贤很得玄宗倚重,后因为奸相李林甫的忌恨,遭到诬陷被杀。太子李亨胆小怕事,生怕此事危及自己,上表请求皇帝与太子妃韦氏离异,韦氏因此出家为尼。

安禄山造反后,长安陷入贼手,韦氏下落不明,只有张良娣随太子一起西行。

李辅国劝太子分兵收复二京,张良娣竭力赞成,于是随太子一起来到平凉,驻兵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她一个人侍奉太子,十分尽心尽力。在灵武,因太子居住的地方非常狭小,里面做引宫,外面做元帅府。每到夜里,张良娣总是睡在前室,太子对她说:“外面不安全,还是睡在里面去吧。”

良娣只是说:“正是妾知道不安全,才睡在外面,倘若殿下真有不测,臣妾甘愿挺身挡贼,这样殿下就可在帐后避难,宁可妾身遭不幸,也不可危及殿下。”

太子听了良娣的话,十分感动,对张良娣更加宠爱。

第二年,张良娣在灵武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李诏。产后才三天,她便起来到军营,为将士们缝补衣服,太子见了,劝说她要注意身体,不可太劳累了。可张良娣却说:“国家有难,不是妾身养息的时候,殿下应当为国事多操劳,不必替妾多操心。”说得太子心服口服。

张良娣不仅心灵手巧,而且事事会揣摩太子的心意。所以,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两人能心心相印,使太子感到非常难得。

不久,河西司马裴冕等人劝太子即位称帝,太子不肯,李辅国便劝太子说:“将士们多是关中人,谁不思念自己的家乡?今天之所以不畏险难,跟随殿下远涉塞外,无非想攀龙附凤,建功立业,若殿下不肯即位,将来会失去大家的信任,这样恐怕前途就更渺茫了。”

太子对李辅国一向非常信任,听了他的这一番话,真的有些动心了。

李辅国本名李静忠,自小为阉奴,长相非常丑陋,略识几个字,通数术。入宫后开始是侍候高力士,熬到四十多岁,才掌管宫中厩马之事。后因保养马匹有功,被推荐入宫做了太子李亨的近侍。李辅国一直屈居人下,到了今天才有出头之日,所以很想树立自己的威势,假如太子登位,他便是佐命大臣了,因此他极力怂恿太子称帝。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李亨在灵武城南楼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史称肃宗皇帝。遥尊身在川蜀的玄宗为太上皇帝。因太子妃至今下落不明,不忙册后。封张良娣为淑妃。

此前所说张良娣在肃宗面前显示的小忠小信,其实都是为了得宠于肃宗,因为她知道肃宗不是一个昏乱暴君,而是仁义宽厚,有是非之明的人,若以色相或谄媚的手段,是不可能获得他的宠爱。

肃宗登基,张淑妃成为后宫中最受宠的皇妃,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天好梦成真,她当然非常得意,便逐渐不能克制自己,露出了她的不良本性。

一天,玄宗派来的使臣到达灵武宣读诏书,将皇帝的玉玺册书传予李亨,并赐给张淑妃一具七宝鞍,张淑妃高兴极了,正想收受,肃宗的亲信大臣李泌进谏说:“今日国家尚不安定,皇上当以节俭示人,淑妃没有必要乘坐这样名贵的鞍子,请拆下鞍上的珠宝,交予府库收藏,以备将来赏赐有功的将士们用。”

李泌是李亨当太子时的布衣之交,太子北行他特地从家乡赶到灵武辅佐,在太子最困难的时候来帮他,所以太子对李泌十分倚重,有如刘备得孔明一般。

听了李泌的这番话,肃宗觉得有道理,当然就依从了。

这事可把张淑妃气坏了,眼看在嘴边上的肥肉,让李泌一句话就给扰了。肃宗事后也觉得有些对不起淑妃,只有再三劝慰,又同她一起赌博饮酒,替她解闷,淑妃这才转怒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