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宫秘史
24552700000008

第8章 是明是贤凭人说——李唐帝王篇(8)

顺宗对这些情况早就略知一二。所以,在他即位后,便通过王叔文等人颁布诏书,停止了宫市和王坊小使,宦官的气焰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长安百姓非常高兴。

此外,顺宗还下令把禁闭在宫中的三百名宫女和六百名教坊女妓也全部释放,让她们和家人团聚。

顺宗不但打击了宦官,还打击贪官。德宗末年京兆尹李实,恃宠强愎,无视国法,百姓们对他不敢正眼相看。

贞元二十年(804年)春夏长安地区大旱,关中歉收。李实却仍然在百姓身上拚命搜刮,进献皇帝。德宗向他询问民间疾苦,可李实却昧着良心回答说:“今年虽旱,收成还好。”

就因为他谎报灾情,大旱之年,朝廷仍没有减免租税,民间穷苦无依,被迫拆去房屋,卖掉瓦木,甚至有的还卖掉了麦苗,以供赋敛。

贞元二十一年,顺宗了解到了上述情况,下诏免除长安地区的租赋,但李实又违诏仍然向百姓索赋,致使百姓们更是雪上加霜,顺宗知道后,立即下诏令王叔文把李实贬为通州(今四川省达县)长史。这消息一传出,长安人民顿时轰动开了,许多人都拾砖头石子,藏在袖口中,准备投打李实。李实吓得只好偷偷地由月营门从苑西逃走了。

就这样,这位瘫子皇帝为平民百姓,实实在在地办了几件好事。

唐宪宗即位后宦官掌权的状况

唐顺宗时期,宦官专横,目中无法,为了彻底打击宦官的势力,顺宗又诏令王叔文夺回掌握在宦官手中的兵权。

早在玄宗时期,宦官就不仅把执了朝政,而且掌握了军权,只是那时的宦官还代表着皇室家庭的利益,和皇帝没有发生根本的利害冲突。到了德宗时期,特别是经过一个大臣蓄意乱宫以后,皇帝不太信任朝廷大臣和各地帅将,于是便让宦官掌握中央禁军神策军,宦官有了军权,就更加为所欲为,他们不但打击朝廷大臣,甚至对皇帝也进行要挟。在废太子和皇位继承中,顺宗对此深有体会。

当时宦官首领叫俱文珍,是个处处与王叔文作对的人,直接做中尉统兵的宦官是杨志廉、孙荣义。王叔文用计,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让老将范希朝为神策军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为副,不动声色地把军队指挥权由杨志廉、孙荣义手里转到了范希朝和韩泰手中。直到这时,俱文珍等人才意识到军权为王叔文所夺。

于是他们立即密令各地将帅,拒绝服从范希朝的命令,结果,当范希朝和韩泰到达奉天行营时,各地将领都不来参见,就这样俱文珍等人利用手中掌握的军权,向顺宗和王叔文进行疯狂的报复。他们催促顺宗早立太子,顺宗便在二十七个儿子中,选他的长子广陵王李纯为太子。宦官们便投太子所好,处处迎合太子,很快取得了太子的信任,由此宦官派又有东山再起的势头。

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初,俱文珍联合其他宦官刘先琦、薛文珍、尚衍、解玉、吕如金等人发动了宫廷政变,胁迫在位仅8个月的顺宗把帝位让给皇太子李纯。史称唐宪宗。由此宦官再次得势。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46岁的顺宗李诵死在了咸宁殿。随后顺宗的宠臣王叔文等人相继受到宦官的打击报复,有的被贬职,有的被罢官。

唐宪宗如何平定藩镇割据

唐宪宗李纯是顺宗的长子,即位时已经27岁。据说李纯从小就非常聪明,在他6岁时,一次,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你是谁的儿子,坐在我的怀里!?”

李纯回答说:“我是第三天子。”

德宗听了,非常惊异。

宪宗即位后,很想有番作为,特别是针对藩镇力量过大,时刻危及中央朝廷这一情况,想方设法削弱藩镇的力量,以更好地继承祖业,使大唐再次兴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宪宗即位四个月后,决定重用宰相,打击割据一方的藩镇。

当时,处于割据状态的藩镇主要有两个地区,一个是河朔三镇,一个是淮西地区。宪宗对河朔用兵是从元和四年(809年)开始的,那时他即位已经四年多。

尽管酝酿了这么长时间,最初的进展仍然很不顺利。当时,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刚刚病死,他的儿子王承宗要求宪宗允许他继位,宪宗表示,王承宗必须交出德、棣二州(今山东省陵县、惠民东南)为条件,才能同意他的要求。王承宗不肯,宪宗决定出兵征讨。这一仗整整打了一年,最后不了了之。正当宪宗无计可施的时候,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病死,将士们拥立田季安的侄子田兴继任,田兴表示拥护宪宗。这样,田兴当节度使以后,魏博地区就归属了中央朝廷管辖。这一变化对宪宗非常有利。

抬蹄战马俑

元和九年(814年)冬天,宪宗决定乘势出兵讨伐淮西地区的吴元济。淮西辖有三个州。这一战事进行的也很不顺利,断断续续直到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一员大将率领精兵9000多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偷袭蔡州城,最后解决吴元济的抵抗。

元和十四年(819年)卢龙、成德两镇自行归顺了朝廷。这样,自安史之乱以来一直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才表面上结束了。它耗费了宪宗整整14年的时间,在这14年当中,宪宗也从人力到物质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唐穆宗年纪轻轻为何死于非命

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在他刚即位不久,就纵情享乐。一次,他到丹凤楼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之后,就宣召歌舞艺人到丹凤门内表演杂戏。穆宗完全陶醉在歌舞之中,早把国家、百姓忘在九霄云外。这年六月,皇太后移居兴庆宫,穆宗和六宫侍从又乘机聚会在太后住处纵情地欢宴。从此以后,每隔三天,穆宗都要观看一次手搏戏和杂戏,对国家政务越来越不关心,国家也开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唐穆宗如此荒淫无度和昏庸,监察御史杨虞卿为此感到非常忧虑。一天,他上奏穆宗,指出国家尚未平静,百姓还多疾苦,皇上不能高枕无忧,还特别强调自古帝王,居危思安之心没什么不同,但居安思危之心却互有长短,这就是能不能成为圣明帝王的差距。但是,穆宗听了他的话不但不理会,反而依然我行我素。

御史大夫柳公绰的弟弟柳公权字写得非常好,穆宗于是就任命他为翰林侍书学士。一次,穆宗问柳公权:“你的字怎么写得这样好呢?”

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听后,知道柳公权是乘机劝谏,脸色一下子变了,然后就没再说什么悻悻离开。但是,这对他荒唐的行为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他诞辰那天,在宫中尽情地游玩,致使苑内假山倒塌,压死了七个侍从。但是这事发生没多长时间,穆宗又到新建成的永安殿看百戏,到安国寺观盂兰盆会,妃嫔随从,车仗华丽,大家玩到尽兴而归,丝毫不对之前的事感到悔悟。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二月初九日,穆宗又在麟德殿观赏杂技和音乐,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对给事中丁公着说:“听说外面百官公卿们经常欢宴,一定是民间太平,五谷丰登,我感到非常宽慰。”

丁公着听后却冷冷地对他说:“这样的风俗不见得是好事。”

穆宗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是好事呢?难道你不觉得这是天下太平的表现吗?”

丁公着说:“国家自天宝以来,奢靡之风日盛,竞相游宴,沉于酒色,致使政务荒废,百官怠职,这难道对朝廷和皇上有益吗?”

穆宗听后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脸上露出无所谓的表情。

还有一次,穆宗在宣政殿接受群臣册号之后,又到丹凤楼大赦天下。就在这时,幽州监军使上奏:“本月十日幽州军乱,节度使张弘靖被囚禁,判官韦雍等人被害。”文武百官听了,均感震惊。

但是穆宗觉得这没有什么,对此也丝毫没有加以重视,只是颁布一道诏旨,贬张弘靖为吉州刺史。幽州就这样又成了藩镇的割据势力。不久后,镇州监军宋惟澄又上奏:“七月二十八日夜里军乱,节度使田弘正并家属、将佐三百余口被害。”不久,冀州刺史王进岌被杀。这样,镇州、冀州也成了藩镇割据的势力范围。过了一段时间,穆宗又得到消息说,瀛州也发生了兵乱,观察使卢士玖被囚禁。就这样,由于穆宗的荒淫和不问政事,河朔三镇再次变成了藩镇割据的势力范围,宪宗年间取得的一点成绩,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全部消失殆尽。可以说,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因为是唐穆宗这样一个荒诞的皇帝一手造成的。

但是,更可笑的是唐穆宗不仅是一个昏庸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希望长生不死的君王,他很早就开始服用金石之药。尽管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劝谏,不要因为希冀长生而被人下毒陷害,但是穆宗一点也听不进去,还是坚持服用。结果,事情终于还是如大臣所料,悲剧很快就发生了,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正月,穆宗终于中毒身亡,只活了30岁。可以说,这样的结局是他的悲剧,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可能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唐宣宗真是痴呆吗

唐宣宗李忱也是一位事先没有被立储位,而是在武宗死后被宦官们拥立上皇位的皇帝。要说这里的缘由,还要从宣宗的身世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