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丢了自我
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自己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自己的道路也只有自己才能走出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讥讽,守住自己的真心,才能活出真正的人生。
有一次,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一起共游南方,同行的还有一位负责打理他们日常生活的小和尚,小和尚同时还跟着两位禅师学习佛法。行至湖南鳌山时,遇到大雪阻隔去路,他们不能继续前进,便留下来在此住一段时间,两位禅师整天讨论参悟。小和尚觉得自己没什么事可做,于是就每天坐禅,没过几天,岩头禅师便责备他不该只管坐禅。受到岩头禅师的训斥后,小和尚便不再坐禅,从此每天不是闲散就是睡觉,又过了几天,这回雪峰禅师责备他修行如此懒惰,只知道睡觉却不懂坐禅。 一时间,小和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坐禅不对,睡觉也不对,两位德高望重的禅师说法竟然如此不同,他真不知该听谁的又到底该怎么做。于是,他硬着头皮跟雪峰禅师说:“师父,不是我不坐禅,是岩头禅师责备弟子不该只知道坐禅,所以弟子开始睡觉……”还没等小和尚说完,雪峰禅师一棒就打了过来,并大声喝道:“竟敢连我的话也不听,真是该打!”小和尚被打得有点莫名其妙,不敢再说什么了,便坐下来开始打禅。这时正好岩头禅师路过,看到小和尚又在坐禅,因此非常生气地喝道:“你竟敢忤逆本座的意思,你难道不想得到佛法吗?”说完后也给小和尚一棒。小和尚还没反应过来,就又被敲了一棒,他苦着脸说:“两位师父,我知道你们本意都是为我好,可是你们又让我做完全相反的事,我真的不想违逆你们任何一位的意思,但是又不知道我到底该怎么做?”小和尚的话刚说完,雪峰禅师与岩头禅师同时拿起棍棒,正准备一同往小和尚脑袋上打去,小和尚突然站了起来,一鼓作气地说:“不许你们再打我了,你们的话,谁的我也不听。佛法的真谛就是让人求得自我、自在,所以,从此以后我想坐禅就坐禅,想睡觉就睡觉,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说完就拿开两位师父手中的棒子,潇洒地走开了。
雪峰禅师与岩头禅师相视一笑,内心为此很高兴,小和尚终于开悟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跟着别人走,两位师父的话都不要听,哪怕是更高深的大师,对自己来说,听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畏惧别人的眼光,心中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想,不自觉地丢失了自己。其实事情是我们自己的,别人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参照标准,为什么我们要因为别人的眼光而生活得那么被动呢?
曾经有一位青年画家想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画出人们一见就会喜爱的画,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天,他把自认为最满意的一幅作品的复制品拿到市场上,在旁边放上一支笔,请过往的观众们把不足之处给指点出来。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非常热闹,画家的态度十分诚恳,因此也有很多人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到晚上回到家,画家才发现,画面上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标上了指责的记号。换句话说,这幅画简直就是一无是处,分文不值。这个结果对年轻画家的打击太大了,他因此变得委靡不振,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绘画的才能?老师见他前不久还雄心万丈,而如今却如此消沉不振,不明就里,待问清原委后便哈哈大笑,叫他不必就此轻易下结论,不妨换一个方式再试试看。
第二天,年轻画家把同一幅画的另一个复制品拿到集市上,旁边仍然放上了一支笔。这次不同的是,让大家把觉得精彩的部分给指出来。到晚上回到家,画面上所有地方同样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各种夸奖的记号。青年画家此时才恍然大悟,他最后在画坛上终有成就。
一个人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一道菜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高明的厨师会引导大家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不是让自己跟随别人的口味走。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看法,有各自的情感和喜好,其中有时难免会有偏激和挑剔。做人走好自己的路最重要,别人的指导容易让你失去方向,失去自我。墙头小草随风势的大小东摇西摆,没有自己的方向;岩穴秀木不畏雨雪冰雹,按着自己的意愿生长,直至长成参天之势。做学问、干事业、悟禅道也是此理,让自己按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会有所成就。
参透生死心自宽
“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豹,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那么,超越生死,勇于以生命感悟禅要,敢于以人生实践真理,则是僧人的大智大勇。
北宋大将军曹翰曾率部下渡过长江,闯入圆遥寺,寺院禅僧们看见军队都惊恐奔逃,而缘德禅师却跟往常一般平静地坐着。曹翰怒凶凶地走到禅师跟前,禅师不站立也不拜揖。曹翰见此状,勃然大怒,呵斥道:“长老没听说过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禅师看了他很久,淡定地回答说:“你难道不知道有不怕死的和尚吗?”曹翰听闻此言极为惊奇,心中不由得对禅师产生了敬意,问:“禅僧们为什么都走散了呢?”禅师回答:“敲起鼓来自会集合。”曹翰便让自己的手下去击鼓,但敲了半天的鼓也并无一个禅僧到来。曹翰问:“为什么没有禅僧来?”禅师答:“因为敲鼓之人有杀人之心。”说着自己起身便去击鼓,禅僧们很快就过来集合了。曹翰肃然起敬,向禅师礼拜,并向禅师请教取胜的策略,禅师从容答道:“这不是禅僧所了解的事。”
缘德禅师镇定淡然,不惧生死,从心理上击败了凶悍威武的大将军曹翰,使圆遥寺化险为夷。这种良好的心态是禅师智慧的表现,是从长期的修炼过程中养成的道行。人生一世,天灾人祸时时难免,只有想不到的,没有遇不到的,人只要练就不惧生死的心态,便能镇定自若,冷静处理,走出险境。即使有一天走不出去,也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再现大丈夫舍生取义的慷慨气概,使后人代代敬仰,奉为楷模。
禅宗《正法眼藏》对人生的提示记载着:“生即生,灭即灭,正视这轮回往复,均属自然。所以做人要不怨天,不尤人。”
在翻阅禅宗语录时,最使人们震惊的莫过于很多禅师在死亡之前表现的那种宁静旷达了。用“视死如归”来形容禅师对待死亡的态度,绝对没有丝毫夸张的意味。唐代著名的法常禅师是这样告别人世的:一天法常禅师对他的弟子们说:“将要来临的不可抑制,已经失去的无法追回。”弟子们模糊地感觉到了什么,但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静默之间,忽然传来老鼠的吱吱叫声。禅师说:“就是这个,并非其他。你们各位,擅自保重,吾今逝矣。”说完就圆寂了。而以烧佛像取暖而闻名禅林的天然禅师是这样逝世的:长庆四年六月,禅师对弟子们说:“去给我准备热水洗浴,我要准备出发啦。”禅师洗完澡,戴上笠帽,穿上鞋子,操起拄杖,刚从床上下来,脚还没有着地,就去世了。
类似的记载在禅宗语录和传记中屡见不鲜,这些并非后人写作时的美饰和杜撰。得道禅师在死之前丝毫没有惊怕和恐惧,也没有因留恋人生而引起的痛苦和不安,更没有因世事牵累而造成的遗恨和困惑,而是通达从容,不失诙谐,保持了禅的风格、精神的连贯和一致。禅师们对待死亡有此共识,出于多方面的宗教和人生涵养,其中有一条就是清楚地认识了自我在自然界中的适当位置,反映了禅对生命流程,对生死规律的深度认同。
《正法眼藏》告诫世人:在无常到来之际,国王、大臣、亲属、仆人、妻子、珍宝,这一切一切都是空的,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奔赴黄泉。的确,在死亡面前,无论是卑贱还是高贵,无论是贫困还是富有,任谁也无计可施。受到这种人生无常的哲学思想熏陶之后,人们就会理解心平气和是悟道的表现,因此也就能够平心静气地生活下去。
良宽禅师曾经这样写道:“病就让它病好了,死就让它死好了!”可见,再也没有比良宽禅师更心平气和的人了!人生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未知,正所谓世事无常,没人知道什么时候生命就要中止了,所以,道元禅师说:“正因为人生无常,才更要加倍努力追求正道。”
生命只在呼吸间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对大千世界来说,每个人的生命是何其的短促。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而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玄觉在佛门中修行已有多年,但一直都不能得知自己的禅悟是高是低。尽管他也不怎么在乎这些,但如果有机会见到高僧问一问,他还是很高兴的。在众多修行者中,他很佩服六祖慧能的参悟和境界,于是就起身前去拜见慧能禅师。
经过跋山涉水,他来到曹溪,见到了慧能禅师。看着那简朴而庄严的佛堂、安详而矍铄的慧能,玄觉立刻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他并没有参拜,而是绕着慧能走了三圈,然后执锡杖而立。
慧能问道:“一个和尚,应该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你从何处而来,竟然如此傲慢?”他这是要考考玄觉,想知道这个和尚到底有何修行。玄觉不慌不忙地答道:“世间的生命只是一瞬间而已,哪怕是呼吸之间也可能匆匆而逝了。万物在这世界上迅速地变化着,转瞬间就不再是自身了。一个人哪顾得了那么多?”慧能听后,就说:“既然你担心生死,体察了万物在天地间的朝夕变化,何不争取不生不死的大道呢?放眼看一看世间不是还有悠悠千古的云烟和山河吗?”
玄觉顿时有点佩服六祖了,就说:“大道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我早已参悟了大道,何来担心生死?万物本来也没有迅速可言,也没必要执著不放了。”
那一瞬间,在慧能和玄觉的心中,世间的万物和生死的烦恼统统不再有意义了,时间好像停滞了一样,佛堂之中似乎只有两颗智慧永恒的心灵和禅家的真谛。那一瞬间玄觉多年的奔波和参证化为氤氲的云烟,化为佛堂上那淡淡的香气,并在大厅、寺院、世间飘荡着。
玄觉顿悟之后,就要执礼向六祖告辞。慧能说:“你为何要如此急着离去?”
玄觉答:“我本来就没有动过,怎么谈得上匆忙呢?”
慧能问:“谁知道你没有动过?”
玄觉答:“当然只有我自己知道,迅速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观念啊!我动的只是一副尘土躯壳。”
慧能听了很高兴,说:“你已经完全懂得无生的意思了。”
玄觉答:“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意思可言呢?”
慧能再问:“如果无生没有意思,叫人如何能分别它呢?”
玄觉答:“分别本身也没有意思。”
慧能方知玄觉确实悟道了,心中很珍惜和他的这一次见面,最后坚持多留他住一宿。这后来成了一段佳话:曹溪一觉,了知生死不相干。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曾说过:“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世间的一切虽然是客观的事实,但感悟不同收获不同,在参透生死者看来,生命似乎就是呼吸之间而已。
人生无常,就如同是一朵盛开在枝头上的花儿,终归有一天会凋零入土:也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它打落在地,也许是某个从它身边路过的人摘走了它,也许是它自己已经开透了……明白了人生无常的道理,每个人就要思索活着的意义,考虑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纵观历史长河,每个人都如同一颗流星,当我们划过长空、划破苍穹的时候,虽然只为绚丽的一瞬间,也要努力寻找那瞬间的永恒。